哲人之间的通信之所以能受到后人的重视,不仅仅是能从中感受到哲人浩淼深邃的历史沧桑,更多是我们能从那些已经发黄的信件中一窥哲人思想的深奥,以及面对歧义纷争之时渴望从那些浅白直率的言辞中获取更直观清晰的观点。本书是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通过对这些信件的研究,论述了信仰与政治哲学的差异。
中详本前言
英译本前言
第一编 施特劳斯与沃格林通信集(1934—1964)
1.沃格林致施特劳斯(伦敦,1934年10月2日)
2.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月19日)
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1月24日)
4.沃格林致施特劳斯(I.S.U,1942年12月9日)
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2年12月20日)
6.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2月13日)
7.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3年2月20日)
附《上帝的子民》提纲
8.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2月25日)
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3年5月9日)
1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3年9月26日)
附沃格林致许茨的信:评胡塞尔
1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1943年10月11日)
1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4年6月7日)
1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5年4月21日)
14.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6年10月16日)
1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7年11月11日)
16.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3月18日)
17.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8年5月27日)
附施特劳斯对沃格林的(科学主义的起源>的评论
18.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6月12日)
19.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8年10月11日)
2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1月14日)
附沃格林评施特劳斯的《论僭政》及施特劳斯的回应
2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纽约,1949年1月21日)
2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3月12日)
2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3月17日)
24.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49年3月22日)
2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4月15日)
26.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49年12月17日)
27.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0年1月2日)
28.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3月14日)
2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4月10日)
3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I..S.U,1950年4月18日)
3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8月8日)
3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1_S.U,1950年8月21日)
3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8月25日)
34.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0年12月4日)
35.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0年12月10日)
36.沃格林致施特劳斯(I..S.U,1951年2月21日)
37.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1年2月25日)
38.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1年4月22日)
3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1年6月4日)
4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2年8月5日)
41.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3年4月20日)
4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3年4月15日[未发?])
43.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3年4月29日)
44.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53年5月22日)
45.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3年6月10日)
46.施特劳斯致沃格林(伯克利,1953年6月23日)
47.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6年6月3日)
48.沃格林致施特劳斯(L.S.U,1958年1月24日)
49.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60年2月11日)
50.沃格林致施特劳斯(慕尼黑[?]1960年2月15日)
51.施特劳斯致沃格林(芝加哥,1960年2月22日)
52.沃格林致施特劳斯(斯坦福,1964年9月7日)
第二编 论文选
施特劳斯 耶路撒冷与雅典:一些初步的思考
沃格林 福音与文化
沃格林 不朽:体验与符号
施特劳斯 神学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第三编 评论
怀泽 作为探寻和回答的理性和启示——比较沃格林和施特劳斯
伽达默尔 批判声中的哲学思考——施特劳斯和沃格林论沟通和科学
罗森 政治学或是超越?回应历史主义
阿尔蒂泽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在神学上的矛盾
富勒 哲学、信仰和进步的问题
桑多茨 中世纪的理性主义还是神秘主义哲学?——对施特劳斯和沃格林通信的思考
潘格尔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眼中的柏拉图政治哲学
沃尔什 施特劳斯和沃格林思想中理性与启示的紧张关系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