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鲁迅书衣百影
分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轻工业
作者 刘运峰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中国现代图书装帧设计作品集。从这些书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业绩,体味到他的“韧的战斗”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数以百计的创作、翻译、辑录古籍、介绍艺术、编校书刊的功绩,才成就了万人影印、千古流芳的伟业。

这本书,并非鲁迅先生书影的全部。他辑录的大量古籍、碑刻、画像石、造像,为许多文学青年作《序》、校对的书籍以及编辑的许多”丛书”、“丛刊”尚不包括在内。因此,它只是鲁迅先生辛勤劳作的缩影。

内容推荐

《书衣百影》一书一影,所选书的时段为1906—1946年。每帧书影附有一二百字的“书话”,告诉读者此书的封面设计者、属于何种艺术风格。除了关于装帧艺术的小知识外,往往还有一段小故事。本书按类别分为著作、翻译、辑录古籍、选编艺术作品、编校书刊等七辑;各辑书影以出版时间排序。  

目录

透过书影看身影——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

 《中国矿产志》(1906年4月)

 《呐喊》(1923年8月)

 《中国小说史略》(1923年12月,1924年6月)

 《热风》(1925年11月)

 《华盖集》(1926年6月)

 《彷徨》(1926年8月)

 《坟》(1927年3月)

 《华盖集续编》(1927年5月)

 《野草》(1927年7月)

 《朝花夕拾》(1928年9月)

 《而已集》(1926年10月)

 《三闲集》(1932年9月)

 《二心集》(1932年10月)

 《鲁迅自选集》(1933年3月)

 《两地书》(1933年4月)

 《伪自由书》(1933年10月)

 《南腔北调集》(1934年3月)

 《拾零集》(1934年10月)

 《准风月谈》(1934年12月)

 《集外集》(1935年5月)

 《门外文谈》(1935年9月)

 《故事新编》(1936年1月)

 《花边文学》(1936年6月)

 《且介亭杂文》(1937年7月)

 《且介亭杂文二集》(1937年7月)

 《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年7月)

 《集外集拾遗》(1939年5月)

 《汉文学史纲要》(1941年10月)

 《鲁迅书简》(1946年10月)

第二辑

 《月界旅行》(1903年10月)

 《地底旅行》(1906年3月)

 《域外小说集》(第一册)(1909年2月)

 《域外小说集》(第二册)(1909年6月)

 《工人绥惠略夫》(1922年5月)

 《现代小说译丛》(第一集)(1922年5月)

 《爱罗先珂童话集》(1922年7月)

 《一个青年的梦》(1922年7月)

 《现代日本小说集》(1923年6月)

 《桃色的云》(1923年7月)

 《苦闷的象征》(1924年12月)

 《出了象牙之塔》(1925年12月)

 《小约翰》(1928年1月)

 《思想山水人物》(1928年5月)

 《壁下译丛》(1929年4月)

 《艺术论》(1929年6月)

 《文艺与批评》(1929年10月)

 《小彼得》(1929年11月)

 《近代美术史潮论》(1929年)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1929年)

 《文艺政策》《1930年6月)

 《艺术论》(附二十年间的序文)(1930年7月)

 《毁灭》(1931年9月)

 《竖琴》(1933年1月)

 《十月》(1933年2月)

 《一天的工作》(1933年8月)

 《表》(1935年7月)

 《俄罗斯的童话》(1935年8月)

 《死魂灵》(第一部)(1935年1月)

 《苏联作家二十人集》(1936年7月)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1936年10月)

 《译丛补》(1939年11月)

第三辑

 《百喻经》(1914年9月)

 《会稽郡故书杂集》(1915年2月)

 《小说旧闻钞》(1926年8月)

 《唐宋传奇集》(1927年12月,1928年2月)

 《古小说钩沉》(1939年11月)

 《嵇康集》(1941年1O月)

第四辑

 《近代木刻选集》(一)(1929年1月)

 《菇谷虹儿画选》(1929年1月)

 《近代木刻选集》(二)(1929年2月)

 《比亚兹莱画选》(1929年4月)

 《新俄画选》《1930年5月)

 《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1931年2月)

 《北平笺谱》(1933年12月)

 《一个人的受难》(1933年9月)

 《木刻纪程》(一)(1934年10月)

 《引玉集》(1934年)

 《十竹斋笺谱》(1934年12月)

 《死魂灵一百图》(1936年4月)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1936年5月)

 《苏联版画集》(1936年7月)

第五辑

 《越铎日报》(1912年1月)

 《语丝》(1924年11月)

 《莽原》(周刊)(1925年4月)

 《国民新报副刊》(1925年12月)

 《莽原》(半月刊)(1926年1月)

 《奔流》(1928年6月)

 《朝花》(周刊)(1928年12月)

 《萌芽月刊》(1930年1月)

 《文艺研究》(1930年5月)

 《前哨》(1931年4月)

 《十字街头》(1931年12月)

 《译文》(1934年9月)

 《海燕》(1936年1月)

第六辑

 《萧伯纳在上海》(1933年3月)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1934年4月)

 《海上述林》(1936年5月、10月)

第七辑

 《鲁迅全集》{1938年6月)

 《鲁迅三十年集》(1941年10月)

 《鲁迅全集补遗》(1946年10月)

后记

试读章节

《中国矿产志》

鲁迅与顾琅合著的第一部记述中国地质状况和矿产资源的著作。1906年4月11日(农历)日本东京并木活版所出版,上海普及书局、南京启新书局、日本东京留学生会馆发行,大32开本。

鲁迅在家道中落后到南京求学,最初进入江南水师学堂,不久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此期间,他系统学习了有关地质矿产的知识。1902年到日本留学时,最初学习的也是地质矿产。在留学初期,他和同学顾琅参考国外的有关资料,合力完成了这部著作。

该书由马良(相伯)作《序》,被清政府学部列为“国民必读”书目。

《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收录鲁迅1916年至1922年所作小说14篇。

1923年8月北京大学新潮社初版,为“文艺丛书”之一;1924年5月列入“乌合丛书”,改由北新书局出版。

在该书的《自序》中,鲁迅写道:“所谓回忆者,虽说可以使人欢欣,有时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寂寞的时光,又有什么意味呢,而我偏苦于不能全忘却,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该书在1926年7月由北新书局印行第4版时,由鲁迅亲自设计封面,背景为深红色,黑色的方框如同一个铁窗子,中间是鲁迅自己书写的带有隶书风格的“呐喊”二字,仿佛是一个觉醒者透过铁窗子向黑暗的社会发出呐喊之声,堪称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的第一部文学史论著作。

1923年12月和1924年6月由北京大学新潮社分别出版上、下册,1925年9月由北新书局出版合订本,1931年7月出版订正本,1936年10月出版最后订正本(即第十一版)。

该书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一项空白,成为这一领域的开山之作。

最后订正本为大32开毛边本,封面为白色,书名由鲁迅亲笔所书。

《热风》

鲁迅的杂文集,收录1918年至1922年所作杂文41篇。

1925年11月北新书局初版,32开毛边本。

关于《热风》的由来,鲁迅在该书的《题记》中是这样说的:“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相去本不及一张纸,对于周围的感受和反应,又大概是所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我却觉得周围的空气太寒冽了,我自说我的话,所以反而称之日《热风》。”

该书的封面,由鲁迅自己设计,书名和作者署名亦均为鲁迅手迹。

《华盖集》

鲁迅的杂文集,收录1925年所作杂文31篇。

1926年6月北新书局初版,32开毛边本。

鲁迅在该书的《题记》中说:“我平生没有学过算命,不过听老年人说,人是有时要交‘华盖运’的。”“这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自然是成佛作祖之兆。但俗人可不行,华盖在上,就要给罩住了,只好碰钉子。”

该书封面由鲁迅亲自设计。

《彷徨》

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收录1924年至1925年所作小说11篇。

1926年8月北新书局初版,为“乌合丛书”之一,大32开毛边本。

1933年,鲁迅在《自选集》的《自序》中提到《彷徨》时说:“得到较整齐的材料,则还是做短篇小说,只因为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所以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约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新的战友在那里呢?我想,这是很不好的。于是集印了这时期的十一篇作品,谓之《彷徨》,愿以后不再这模样。”

此书的封面由陶元庆设计,鲁迅在给陶元庆的信中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但听说第二板的颜色有些不对了,这使我很不舒服。”“《彷徨》只是椅背和坐上的图线,和全部的直线有些不调和。太阳画得极好。”

《坟》

鲁迅的杂文集。收录1907年至1925年问所作论文杂感23篇。

1927年3月未名社初版,大32开毛边本。

关于《坟》,鲁迅在《题记》中说:“在我自己,还有一点小意义,就是这总算是生活的一部分的痕迹。所以虽然明知道过去已经过去,神魂是无法追蹑的,但总不能那么决绝,还想将糟粕收敛起来,造成一座小小的新坟,一面是埋葬,一面也是留恋。”

关于该书的封面,鲁迅在1926年10月29日致陶元庆的信中说:“这是我的杂文集,……可否给我作一个书面?我的意思是只要和《坟》的意义绝无关系的装饰就好。”但陶元庆没有完全采纳鲁迅的意见,而是将棺椁、坟墓和树木设计在一起,既与书名相吻合,又给人以遐想。 

《华盖集续编》

鲁迅的杂文集。收录1926年所作杂文33篇。

1927年5月北新书局初版,32开本。

关于该书的名称,鲁迅在小引中说:“书名呢?年月是改了,情形却依旧,就还叫《华盖集》。然而年月究竟是改了,因此只得添上两个字:‘续编’。”

本书的封面由鲁迅亲自设计,布局、装饰与《华盖集》完全相同,所不同者,是在“华盖集”三字下面盖上了一方长方形的“续编”图章,颇富装饰意味。P1-8

序言

透过书影看身影——写在前面的话

透过这本书中或清晰、或斑驳的书影,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辛勤劳作的身影。

这是我在编写这本书时的真切感受。

这也是我坚持编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

这本书,也是鲁迅先生生活、工作、战斗、抗争的一个缩影。

从这些书影中,可以看到:为了传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为了扶植新生的文艺力量,为了引进刚健、质朴的文艺,为了介绍域外的优秀创作,为了丰富无产阶级的文艺理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殚精竭虑,不遗余力的。

从这些书影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业绩,体味到他的”韧的战斗”的精神。他在“荒淫与无耻”的包围中,从事着“严肃的工作”。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横眉冷对“金元和指挥刀”的利诱和威逼,以最硬的骨头作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他”谣言不辩,诬蔑不洗”,“躲进小楼成一统”,一心一意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他把别人喝咖啡、打麻将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翻译和校对,“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正因为如此,才取得了数以百计的创作、翻译、辑录古籍、介绍艺术、编校书刊的功绩,才成就了万人景仰、千古流芳的伟业。

这本书,并非鲁迅先生书影的全部。他辑录的大量古籍、碑刻、画像石、造像,为许多文学青年作《序》、校对的书籍以及编辑的许多”丛书”、“丛刊”尚不包括在内。因此,它只是鲁迅先生辛勤劳作的缩影。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鲁迅的世界,触摸鲁迅先生巨大的身影,接近这个伟大的灵魂。

刘运峰

2006年12月18日天津

车马轩

后记

这本小书,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鲁迅序跋集》的一个副产品。

2003年6月,我将编辑完成的《鲁迅序跋集》的稿件寄到了山东画报出版社,同时还附上了一大包书籍,那包括《鲁迅序跋集》一书中所涉及的插图资料。因为当时的设想是,在每篇序或跋的前面加插一幅彩色的书影,以收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之效。

但这一设想却没有成为现实。

由于种种原因,《鲁迅序跋集》在一年之后成书时,这些资料大部分没有派上用场。

我感到很遗憾。一些读者朋友也抱怨插图太少,但我毫无办法。

我不想让我好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躺在屋角蒙受尘土,我也相信许许多多的读者想见到搜集较为齐全的鲁迅著、译、辑、编、校作品的书影,而且,这些书影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戴剑虹老师很同意我的想法,鼓励我把这些资料整理一下,同时做一点介绍,于是,便有了这本《鲁迅书衣百影》。

本书按类别分为著作、翻译、辑录古籍、选编艺术作品、编校书刊等七辑;各辑书影以出版时间排序。

书中的文字,我力求做到简洁、明快,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同时,尽量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介绍这些作品,尽量不把个人主观的评价强加给读者,更不去套用他人推测、引申和联想的文字以误导读者。

如此说来,我个人做的工作是十分有限的,但书中的文字又的确不完全是鲁迅自己的文字,因此放大胆量,在本人的姓名后加上了“编著”两个字。

刘运峰

2006年12月15日夜于天津车马轩,此为农历正月“破五”之日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