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理论模型与应用分析)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王会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商务环境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国际上关于跨国公司、企业间商务网络理论有哪些研究?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特性有哪些?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哪些?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政策启示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看作者为读者详细描述了哪些精辟见解!

内容推荐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全球商务环境的发展变化。跨国公司的竞争与合作既可以有助于企业分享资源,也可能加剧对资源的争夺、强化彼此间的竞争态势。目前,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中国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拓展,如何在国内市场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是国内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本书针对跨国公司商务网络这一快速发展模式进行了理论分析,视角独到,并对其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

本书适合国际贸易、国际商务专业师生及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感兴趣的人士阅读。

目录

第1章 绪论 

写作背景

写作方法

研究意义

本章总结

第2章 国际商务环境

全球化

全球化进程的含义

全球化进程的深层次因素 

全球总产出变化趋势

发达国家比重略有下降 

发展中国家比重略微上升 

全球贸易变化趋势

全球贸易规模

中国的对外贸易

主要贸易伙伴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变化趋势

投资总量

发达国家的外资流入

发展中国家的外资流入

中国的外资流入 

国际组织和政府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地区)政府

本章总结

第3章 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 

跨国公司概念

主要国际组织所下的定义 

有关学者的研究

跨国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跨国公司的产生 

跨国公司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地位与作用 

主要的贸易与投资理论

主要贸易理论

主要投资理论

跨国公司的区域分布研究

美国的跨国公司 

欧洲的跨国公司 

日本的跨国公司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 

本章总结

第4章 商务网络的理论研究 

相关概念

商务网络定义

商务网络的一般分类 

市场与行业概念

商务网络理论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组织间理论的奠基作用 

商务网络的组织结构特性 

非陈余联系与结构通路概念 

商务网络对企业价值的贡献 

产业营销与采购学派的主张

商务联系的观点

商务联系的相关概念 

商务联系的三个层面

活动间联系

资源间联系

成员间联系

本章总结

第5章 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影响因素 

交易成本节省效应

“准”治理结构功能

风险规避

管理低效率

技术进步因素

研发规模的扩大

信息技术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策略选择

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 

并购策略 

专业化策略

本章总结

第6章 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特性

商务联系的影响因素

活动间联系的影响因素 

资源间联系的影响因素 

成员间联系的影响因素 

商务联系的影响因素 

不同类型商务网络问的联系

一般型商务网络

不同类型商务网络间的演进  

竞争与合作特性分析

竞争主导型商务网络

合作主导型商务网络

竞争主导型的影响因素

活动间联系的影响

资源间联系的影响 

成员间联系的影响

合作主导型的影响因素

活动间联系的影响

资源间联系的影响 

成员间联系的影响 

本章总结

第7章 相关模型的比较分析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价格刚性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企业数量与价格的关系

产业分析模型的局限性

本章总结。

第8章 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主要形式 

垄断支配型

双头竞争主导型

多头合作主导型

雁阵型

本章总结

第9章 垄断支配型商务网络案例 

全球汽车业格局

汽车行业概况

汽车业格局的变f,I~ 

“丰田城”网络结构特点

明确的角色分Z

协调一致的行动

资源优化配置

本章总结

第10章 双头竞争主导型商务网络案例 

寡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行业结构变化加剧了企业问竞争

行业结构的变化 ‘

对终端市场与供应商的争夺战 

策略性行动

发展趋势展望:

本章总结

第11章 雁阵型商务网络案例 

国内手机制造行业概况。

星网(国际)工业园

知名配套企业入驻园区

IBM、长城合资企业 

日本三洋公司

供应链创新

物流系统

海关监管

风险规避 

本章总结

第12章 多头合作型商务网络案例 

石油化工行业的结构与特点

产业集群效应

产业集群概念的讨论 

企业“角色”足位

独立的互补性投资活动 

资源的共享

发展趋势展望

本章总结

第13章 东道国政府和企业的策略

东道国政府

纯经济因素主导下的应对措施 

非经济因素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国内统一市场的重要性 

国内企业

建立国内跨区域的商务网络 

融入跨国公司商务网络 

本章总结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日本市场

根据中国商务部网站上有关国别研究报告透露的信息,从日本方面的统计数字来看,2004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1684亿美元,连续第6年创下新高。中国是继美国之后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其中日本向中国出口739.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8.7%;日本从中国进口94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了24.9%,日方贸易逆差204.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12.9%。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日本企业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对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日本经济增长的推动力之一。

2004年日本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以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产品为主,几乎占日本向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在日本对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类别中,除机动车辆、玻璃及其制品、化学纤维短纤和羊毛等动物毛的出口额与上年相比增幅较小外,其余都有大幅增长,其中汽车零配件和电子产品零配件产品的出口增长迅速,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04.9%和164.8%。

2004年日本从中国的进口快速增长,涉及的主要产品是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产品,占从中国进口产品总额的比重为34.5%。而纺织品也是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所占总进口的比重为17.9%,进口额同比增长了12.3%。另外,随着日本许多电器生产商相继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在华生产的电脑、打印机等产品出口到日本的规模大幅增加;同时在华日资企业从日本进口的原料数额也相应增加。而日本汽车厂商不断扩大在华的生产,导致了日本向中国大量出口汽车零配件。据日本贸易振兴会预测,2005年中日双边贸易额有可能突破1900亿美元。

根据中国的统计数据,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特点,即中方的顺差主要来自与美国、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的贸易;中方在与欧盟的贸易中总体上拥有少量顺差;中方的逆差主要来自与中国台湾省、韩国、日本等邻近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据相关国际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这种贸易格局将会逐渐变得长期化。分析其中的原因不难看出,临近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近年来纷纷将制造基地向中国大陆地区转移,使得中国大陆对美国或欧洲的出口在名义上增长很快,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从这些跨国公司的总部所在地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也大幅上升。中国大陆地区与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省之间的贸易情况属于比较典型的事例。

P28-29

序言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跨国公司商务网络,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商务环境的发展变化;国际上关于跨国公司、企业间商务网络理论研究的概况;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特性以及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主要表现形式;四个典型的跨国公司商务网络案例;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快速发展所引发的政策启示。

第2章与第3章主要涉及全球商务环境的发展变化。从开放系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每一个独立的企业还是由独立的企业所构建的企业间商务网络,都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与外部环境交流的问题。因此,分析企业间商务网络就必须将全球商务环境变化作为研究的首要问题。一般而言,环境分析多从PEsT框架出发,分析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大的方面的变化和趋势。本书着重分析全球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研究全球化进程及其决定该进程的深层次原因,介绍全球总产出、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情况,强调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和地区政府在促进全球化方面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本书还将从交易成本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分析企业间商务网络快速发展的内部动力和外部压力。经济环境的分析告诉我们,全球化是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适应了国际政治、区域合作、产业转移、技术发展、社会融合等多方面的要求,无论是独立的企业或是企业间商务网络都需要主动或被动地适应、融入这一进程,并努力谋取更大的收益。

鉴于跨国公司商务网络是本书的主题,第4章与第5章主要回顾了国际上关于跨国公司、企业间商务网络理论研究的概况。就跨国公司理论研究而言,简要总结了主要的国际组织和著名学者关于跨国公司概念的界定;回顾了跨国公司从16世纪欧洲早期殖民主义兴起以来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介绍了主要的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理论,试图解释决定跨国公司发展变化的原因;此外,扼要总结了有关美国、欧洲、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关于企业间商务网络的研究状况,本书总结了相关学者关于商务联系、商务网络的主要的定义以及商务网络的一般分类;回顾了商务网络理论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历程,强调了产业营销与采购学派(:Industrial Marketing/Purchasing,IMP)的重要贡献;明确了活动间、资源间、成员间联系在商务联系和商务网络研究中的基础作用。

第6章、第7章和第8章的内容是关于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竞争与合作特性以及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主要形式等。竞争与合作特性是本书关于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研究的核心所在,借鉴国际上其他学者们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作者构建了“商务联系的三个层面”——“商务联系”——“商务网络”这样一个理论模型,以期能够回答企业间商务网络所具有的多样化的特性。如,有的网络结构是以竞争特性为主;有的则以合作特性为主;而有的则表现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局面。依据这一理论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形态网络结构之间的演进关系,探讨竞争主导型与合作主导型商务网络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四种主要的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结构的存在,即垄断支配型、双头竞争型、雁阵型和多头合作型,并简要分析了各自的特点。

第9章、第lO章、第11章和第12章的内容是四个典型的跨国公司商务网络案例。对照前述提及的垄断支配型、双头竞争型、雁阵型和多头合作型四种网络结构,选取了丰田汽车、波音飞机公司与空中客车公司、诺基亚移动通信公司以及上海化学工业园作为分析的对象,具体描述了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并借此印证了前述章节理论分析的适用性。

第13章的内容是关于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政策方面的启示。就东道国政府而言,如何保持一个相对中立的态度来应对涉及企业行为的决策是一个难题,此外促进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是中国当前的一个紧迫的课题。就国内企业而言,如何应对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的拓展,如何在国内市场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可以选择的答案是有限的,要么创建自己独立的跨区域的商务网络,要么主动融入跨国公司主导的企业间商务网络。

书名之所以选定“跨国公司商务网络”缘于2002年作者本人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完成的博士论文——《跨国公司商务网络及其竞争与合作分析》。论文完成之后,导师张国有教授和其他朋友都提过出版的建议,本人也曾萌生过付梓的念头。但是该计划的真正启动,还是始自2004年7月加入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从事教师职业之后。由一篇博士论文扩充为一部书稿,按理不应当是一件难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实际运作过程竟然费时超过一个寒暑,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首先,作为一个新任高校教师,难免受到诸如备课、授课、教师资格培训、撰写学术论文、指导本科毕业生论文以及完成外出短期执教任务等多项事务的影响,原定的写作计划不得不向后顺延。其次,将博士论文改为书稿,原有的结构需要调整和扩充,数据和资料或需要更新或需要重新收集,改编过程不啻为一次重新写作,因而耗时超过预期也就不足为怪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已近不惑之年的我,虽初为人师,即已浅尝为师之不易、为良师之艰辛。从我1985~1989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攻读本科学位起,就一直荣幸地得到了张国有教授在传道、授业与解惑等多方面的教诲和帮助。当此书稿付印之际,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我所供职的商学院领导以及甘亚平老师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宝贵的支持,人民邮电出版社所属的北京普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编辑也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生命来自于父母,成长离不开家庭。此书的出版也是对亲人们爱意的一份绵薄的回馈。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虽然非常幸运地得到了老师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也自认为做到了庶竭驽钝,然而文中的缺陷和错误在所难免,这只能归咎于作者的才疏学浅。

             王会东

             2006年2月8日

             于北京鑫雅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