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封建社会在唐代进入了鼎盛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文学的发展同样令人瞩目,比如,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散文创作也成就斐然,传奇小说的创作同前代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已有定论,而惟独唐代的赋体文学却颇有争议。
本文将结合时人的创作思想,从纵横两个方面对赋体文学各种不同体式的演进过程加以审视:探讨同前代相比,某一种体式的创作到底时候怎样演进的,取得了哪些创新;而同时代的其他文体对赋体文学的创作又有哪些影响,等等。涉及的领域,包括文学、史学、文献学及文学理论等多个方面。
首先,赋是一个大文体概念,凡笼而统之地说唐无赋或赋莫盛于唐,都不能切合律、骚、文、骈诸体在中晚唐的实际状况。作者不凭感觉,而凭实事求是的分析,故其所作的结论,自然可免于以偏概全。其次,在断代文学研究中最难把握的,是对研究对象的文学史评价。任何时空点上的文学现象,都不是孤立的存在;没有对文学史的整体性观照,不可能对断代文学中的现象作恰如其分的评价。如果仅仅是靠作家作品的数量比较或分析几个著名作家的作品,就可轻易地作出结论,文学史的研究则未免过于简单。作者对此,是深有戒惕。本书兼有断代与专题研究的性质,作者因此选择了以分体为主的,兼及历时性研究的方法,“以便能更集中地对某一种体工的发展进行审视。”作者认为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在于:“从历时性的角度看,辞赋发展到中晚唐已经是各体臻备,而且各种体式的基本特征基本上已经定型”;“唐人在辞赋创作时,心目中也已经有了分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