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凝聚着众多会员及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的电影新百年“第一书”。本书不仅第一次较系统地、完整地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的各个领域所开创的辉煌纪录,以大量图片集中向世人展现了上海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上海电影做了全方位的历史性“定格”,鼓舞和激励了后继者。全书突出了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中的许多“第一”和“之最”,表达了上海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百年的贡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电影溯源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
作者 | 许朋乐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本凝聚着众多会员及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的电影新百年“第一书”。本书不仅第一次较系统地、完整地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的各个领域所开创的辉煌纪录,以大量图片集中向世人展现了上海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上海电影做了全方位的历史性“定格”,鼓舞和激励了后继者。全书突出了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中的许多“第一”和“之最”,表达了上海电影人对中国电影百年的贡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上海电影家协会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而精心策划、编辑的,皆在对上海电影一百年来所做出的突破性或首创性贡献进行梳理与归纳,突出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中的“第一”、“之最”或上海电影自身的“第一”与“之最”,强调条目及内容的“意义性”、“真实性”和“权威性”。 目录 编选说明 序 Chapter 0 孕育时期 1896-1904 chapter 1 初创时期 1905-1921 chapter 2 摸索时期 20世纪20年代 Chapter 3 兴盛时期 20世纪30年代初、中期 Chapter 4 抗战及战后期 1938-1945-1949 Chapter 5 新生时期 1949—1 966 Chapter 6 凋零时期 “文革”时期 Chapter 7 复苏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期 Chapter 8 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 Chapter 9 前行时期 20世纪90年代 Chapter 10 图新时期 新世纪以来 附录 条目一览 后记 试读章节 9、中国首家国人所有的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 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经营三、杜俊初等人在上海创办了中国首家国人所有的电影制片公司——新民公司,承包了美国商人布拉斯基创办的亚细亚影视公司的编剧、导演、演员等方面的业务,开始拍摄电影。 10、中国首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1913年9月29日晚9时,首部由中国人自编、自导、自演的短故事片《难夫难妻》(又名《洞房花烛》)在上海的新新舞台首映。本片由郑正秋执笔编写,他与张石川联合导演。 影片是按照当时盛行的文明新剧的结构形式来编写的,大致是五场戏。影片中的七个主要人物围绕“结亲”一事进行活动,构成了颇为完整、饶有趣味的故事。 该片是我国故事片的滥觞,标志着我们民族电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这部由亚细亚影戏公司投资拍摄的短故事片,被中国人民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创业者夏衍同志称誉为“给中国电影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1、中国第一次用“配置视声机器”放映的影片 1914年1月4日,维多利亚影戏院开始放映由美国爱迪生设计的“卡尼托风”蜡盘发音片,这是中国第一次放映“配置视声机器”的影片。 12、中国首次放映“蜡盘发声”的影片 1914年,这种“卡尼托风”蜡盘发声影片传到上海,先在虹口的维多利亚影戏馆放映。这是中国首次放映“蜡盘发声”的影片。 蜡盘发声是1894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研究和制造的一种叫“卡尼托风”的技术,后来把这种技术用于和电影画面配合放映,就是蜡盘发声影片,当时亦称“有声电影”。 13、中国首家由国人自主经营的影片公司——幻仙影片公司 1916年,由张石川、管海峰集资创办于上海徐家汇的幻仙影片公司,是中国首家在经济上摆脱外国商人自主经营的影片公司。 该公司租用意大利侨民阿·劳罗(A·E·Lauros)的器材和摄影场拍摄了影片《黑籍冤魂》。该片是中国故事片创作由短片到长片的过渡性作品。该片摄制完成后,公司因资金短绌而歇业。 P8-9 序言 上海影协邀我为此书作序,我欣然应允。 原因有二:一是今年恰逢中国电影百年,影坛内外都在赶着庆祝,我这个和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自然也得为这个生日庆典点上一支亮亮的蜡烛;二是早在2004年底,影协小葛前来看我时,就曾当面向我提起,打算将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的各个领域所做出的突破性或首创性贡献编辑成册,作为上海影协献给中国电影百年的一份小小礼物。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是大手笔,我当场就表示赞同和支持。 如今一年下来,看到这一摞厚厚的,经辛苦搜集、求证编纂出来的书稿,内心涌动着一种说不出的感动。特别是当我读罢这470余条“上海电影之最”,仿佛又看到了这些原先隐没于历史之中的人和事,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面前。是那么熟悉,那么亲切,那么让人魂牵梦萦。我的心头油然生起一种崇高的敬意。我向那些拓荒者、耕耘者和先行者们,向所有为上海电影、中国电影做出贡献的电影人表示深深的谢意!我要“为上海电影、中国电影追求光明、健康、完美而喝彩!” 这是我发自肺腑的一句话,是我为今日中国电影能傲然于世界之林而发自肺腑的一句话。我在上影担任了36年的领导,我深切地体会到,上海电影、中国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一百年来所有成就的取得,都是追求光明、健康、完美的具体体现和结果。试想,中国电影开创之初,若不是及时纠正“为娱乐、滑稽的艺术”的观点而走上“教育救国”的健康发展之路,中国电影会当如何?三十年代,若不是左翼对“软性电影”进行彻底地反击,中国电影又将如何?五六十年代,若不是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健康、光明之路,中国电影又将如何突破?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若不是对“高、大、全”创作观念的全面修正,中国电影还会有今天的全面发展吗?九十年代,若不是“弘扬主旋律,坚持多样化”,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带繁荣,中国电影能在“与狼共舞”之时仍然生机勃勃吗?光明、健康、完美,是中国电影一百年来默然恪守的原则,是一代代电影人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动力和为之奋斗的艺术境界。正是有了她,中国电影才有今天如此的风采和魅力。 上海电影、中国电影是这么走过来的,上海电影、中国电影的未来,仍需坚守此道;仍需将追求光明、健康、完美,作为我们的创作指南;仍需一如既往地坚持对现实的关注,对人性的挖掘,对表现形式的探讨,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人生观,创造出完美的艺术形象和艺术珍品。惟有如此,我们的电影才能受到观众的喜爱,才会满足市场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经受风浪、更趋繁荣。 我衷心祝愿上海电影、中国电影在新百年中更加昌盛辉煌! 2005年12月28日 后记 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上海影协历时一年有余,集广大会员及图书资源,经电影专家学者辛苦编撰的这本《海上电影溯源》一书,十易其稿,终于告成。她的完成,意义非凡,不仅第一次较系统地、完整地梳理了一个世纪以来上海电影在中国电影的各个领域所开创的辉煌纪录,以大量图片集中向世人展现了上海电影一百年来的发展历程,而且,对上海电影做了全方位的历史性“定格”,鼓舞和激励了后继者。 作为上海电影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一份贺礼,她所承载的上海电影人的期望之殷切早已不言而喻。回顾这一年多来的编写工作,真可谓倍感辛苦又深觉欣慰。在上海影协吴贻弓主席、张元民常务副主席、许朋乐副主席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在上海影协葛燕萍副秘书长的精心组织和影协团队齐心协力下,此项目于2004年8月正式启动,并首先向影协2000多名会员发出征集通知。由于此书立意新颖,意义深远,征集通知一俟发出,立即得到了广大会员们的积极反响和热烈回应。一时间,打电话者,寄来稿件者,要求采访者,亲自来影协提供信息和资料者,络绎不绝,应接不暇。在此谨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截止2005年5月,提供条目及内容已逾300余项,重要资料、信息提供者为80余人,他们是(按资料、信息提供先后排序): 田俊人 富润生 张瑞芳 孙永平 郭顺智 沈寂 蒋伯林 张云立 郑学惠 曾广昌 刘子枫 浦家祥 戴中孚 缪初 余志仁 华昌发 洪德顺 李国民 虞必胜 曹树钧 胡凯明 金大漠 桂世杭 王一通 叶琼 王龙基 许亮 戈永良 肖镇 陈传熙 陈清泉 李琼 刘立中 殷虹 杜生华 王洪犹 林良敏 陈晨 罗拯生 蔡明善 汤晓丹 蓝为洁 陶 由 高阳 龚万里 秦怡 顾也鲁 王世桢 钱斌 马景源 史凤和 马积先 黄祖模 宋建平 赵洪彬 王佳彦 季兴根 丁大波 郭华祥 刘咏 蒋伟 陈冀 严峻 杨松浩 张四新 傅文霞 张韵宏 梁沾璇 杨进宇 宋杨 李林珊 陈钢 韦然 何琳 蔡智明 梁山 单露露 包毅范 顾敏 唐明生 施雷鸣 苗志稼 此外,在本书的策划、资料收集、编辑、审定、付印整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领导的特别关心和指导;上海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译制厂、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技术厂、上影演员剧团、东方电影频道、上海永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和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东方影视发行公司、《上影画报》杂志社、上海影城、永华电影城、国泰电影院、柯达电影世界、上影华威电影城、爱乐乐团等单位也给予了热情帮助;更有上海金棕榈影视公司以及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馆员朱天纬)、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馆长李果)、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馆员张景岳)、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市档案馆、江阴市长泾镇人民政府、上海航空公司、和平饭店、上海家化公司、上海麦奇美术设计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鼎力相助;还有“徐园”后人著名昆剧艺术家徐希博、全国唯一一位多年来参加历届中国电影“百花奖”投票的“铁杆影迷”方敬东等人士也为此书做出了积极贡献;上海福寿园公司对本书给予了积极扶持;本书还得到了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这些都有力地保证了本书的顺利出版,借此机会,向关心扶持本书出版的各位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翩翩百年舞光影,银海寻梦翻华章。再携新愿飞高处,佳片频出铸辉煌。 以此结语,以此作勉!由于资料浩繁,卷不拾遗,错误与疏漏在所难免,谨请读者朋友们给予指正与谅解! 编者 2005年12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