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溺爱孩子,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如何使孩子理解“足够”意味着什么?如何建立严格的纪律和规则?如何对孩子循循善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当朋友或家人溺爱孩子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做?如果你儿时也曾被溺爱,如何打破这种循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毫无恶意,事实上,这种心情往往源自父母对孩子的深爱。本书将帮助读者洞察自己的溺爱行为,并指导读者如何以一种有效的、充满爱心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成功的未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爱要多少才足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美)珍妮·艾尔斯莉·克拉克//康妮·道森//戴维·布莱德赫夫特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在溺爱孩子,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如何使孩子理解“足够”意味着什么?如何建立严格的纪律和规则?如何对孩子循循善诱,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当朋友或家人溺爱孩子的时候,你又该如何做?如果你儿时也曾被溺爱,如何打破这种循环?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毫无恶意,事实上,这种心情往往源自父母对孩子的深爱。本书将帮助读者洞察自己的溺爱行为,并指导读者如何以一种有效的、充满爱心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够拥有幸福成功的未来。 内容推荐 所有父母都怀着同样的心愿一为孩子们提供最好的一切。对父母而言,提高孩子生活质量的愿望固然良好,然而我们堆积在孩子身上的爱却常常超出他们的需求或承受能力。一旦跨越这个界限,我们便陷入溺爱的境地。在《爱要多少才足够》一书中,教育专家珍妮·艾尔斯莉·克拉克博士、康妮·道森博士、戴维-布莱德赫夫特博士首次向读者阐释一过多给予、过度关爱以及过于宽松将如何阻碍孩子们学习许多重要的生活技能,而这些技能将直接影响成人后的他们能否幸福与健康。书中所列举的明智建议、源于真实生活的生动故事,以及有效的策略将指导读者如何避免或修正溺爱所带来的危害。 目录 序 致读者的一封信 导言:究竟什么是“溺爱” 第一部分认清溺爱 1溺爱的真相:溺爱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吗? 2瞧!那个被宠坏的孩子:有些情境貌似溺爱,但事实并 非如此 3哪里出了问题:有些看上去司空见惯的情境其实属于溺爱 第二部分给予太多 4再给一些:过度给予的种种表现 5我要玩具:小时候,父母给我很多玩具 6我从不缺少穿的:小时候,我想穿什么就有什么 7事情太多,时间太少:小时候,父母总是将我的时间安排 得太满 8多少才足够:我不知道“足够”意味着什么 第三部分过度关爱 9我希望给你最好的:何谓养育 10我来替你做:小时候,父母总是替我做那些本该我自己 做的事情 11令人窒息的爱:小时候,父母给了我太多的呵护 12小王子和小公主:小时候,我拥有很多特权 13娱乐的世界:小时候,父母想尽办法哄我高兴 14养育之道:为人父母之道 第四部分过度宽松 15过度宽松:安全感缺乏的前奏 16上周你的仆人是谁:小时候,父母从不期望我做家务 17你不用做:小时候,我不用学其他孩子正在学习的技 能 18不需要规矩:小时候,父母没有制定规则或让我遵守它 们 19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小时候,父母给了我太多自由 20管理之道:管理孩子的6种方式,其中两种是有益的 21教育之道——把关爱与管理联系起来:一个非常有效 的教育方法 22让我来当你们的头儿:小时候,父母允许我支配全家人 第五部分写给儿时也曾被溺爱的父母 23我再也不那么做了:父母儿时被溺爱的经历对其家教 方式的影响 第六部分拒绝溺爱 24家庭中的危险:当好意变成溺爱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 应对 25家教中的危险:导致溺爱的外来压力——消费主义、媒 体、社会、他人 附录一:年龄和阶段 附录二:父母溺爱行为评价工具 附录三: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一览表 附录四:溺爱规划 寄语 试读章节 如果一个家庭用于购买孩子衣服的开支不合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儿童需要有足够的衣服,但父母如果只在意如何把孩子打扮漂亮,对自己却漠不关心,就会使孩子感到焦虑。这也是克里斯蒂娜的妈妈总结出的教训。 7岁的克里斯蒂娜告诉妈妈,她永远都不想长大。这位单亲母亲独自拉扯着3个孩子,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一切。听了女儿的话,她大吃一惊,“克里斯蒂,你说不想长大,为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说?”克里斯蒂娜把小脸扭了过去,“你从来都没穿过新衣服,妈妈,我们都有新衣服,可你从来都没有。如果长大意味着没有新衣服穿,我宁可不长大。”那天,妈妈把一个空罐子放到水池子边上,并在罐子上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妈妈的新衣服”,然后开始往里存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位好妈妈”,她对一位朋友说,“我都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竟然给孩子们造成这样的影响。” 克里斯蒂娜的妈妈小时候不曾被溺爱过,对她而言,表达自己的良好愿望并非难事,而将这些良好的愿望引向更加积极的方向,也能够实现。 P69 序言 我们的文化被无止境的物欲充斥着。虽然大多数人的基本需要以及更多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不断地被告知——我们还需要更多。商品琳琅的百货公司借助媒体的声音,以其强有力的手段诱惑着我们。为了保持商业利润,他们努力使我们接受这样的观点——如果再多买一件商品,、再多享受一次服务,再多一次购物经历,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有时候,那旬“把商品一网打尽”不仅是一条广告语,更像大众所遵循的格言。 我们都清楚,如果向这种驱使我们购物的力量屈服,那么钱包就要承受压力。平日里,我们很少关注这种“获取”的欲望如何持续不断地影响着我们,以及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亲属。上世纪90年代初期,联盟商店的前任CEO,T·布农·皮根斯对股东们如是说:“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人们对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永远不满足。”也许对于维持公司的利润而言,这是个绝妙的办法,但是对于顾客们的健康而言,其危害又是非常可怕的。人们那种永不知足、被迫购物的苦恼情绪将泛化到商店外的其他生活领域。可事实就是如此,鼓点般密集的广告信息在不停地催促着我们去购买更多的东西。 作为父母,我们不可能排除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那些广告瞄准我们的钱包,通过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一途径,达到其目的。信用卡告诉我们:“也许你不能给予她所想要的全部,但是金卡能够满足一切。”如果认同这些广告语,你就会将关爱和给予、开销混为一谈。 许多父母被媒体误导着,认为向孩子示爱的最佳方式便是给他们买东西,给他们零花钱,提供各种机会,讨孩子的欢心。如果按照广告商的言论,你会发现自己永远都不够好,总有什么东西可以再买给孩子。给你的儿子买辆自行车,他还需要一辆轿车;带你的女儿去游乐场,可她真正想要的是乘船旅游……被媒体支配的文化无时无刻不在鼓励和推动着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行为。 溺爱的弊端在于它削弱了孩子们所需要的最重要资产之一,即自律。如果我们的孩子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将来如何应付失望的情绪?他们如何能够先人后己?他们如何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什么我们总要顾虑孩子对于所拥有的一切是否满意?溺爱不会耗尽你的银行账户,但它会剥夺孩子的成长机会,妨碍他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成年人。 为了阻止溺爱这一问题的继续恶化,本书揭示了溺爱的多种方式,它们的共同之处便是剥夺孩子发展自律能力的机会。通过阐述真实动人的事例,解释严谨的研究结果,琼·艾尔斯莉·克拉克、康妮·道森以及大卫·布莱德赫夫特三位作者向读者揭示了他们对于溺爱问题本质的充分理解。最重要的是,本书超越了问题描述的表层,向父母提供了“如何帮助孩子。使他们未来的生活更加幸福”的参考与答案。 大卫·沃尔士博士是美国媒体与家庭研究基金会的会长,也是《出卖美国儿童》一书的作者。 后记 亲爱的读者们: 希望总是有的。当溺爱的深度和危险似乎令我们望而生畏时,我们需要记得还有希望。希望让我们轻装上阵,站得更高,专注于眼前我们要做的事情。我们希望曾经被溺爱的你: 留住经历过的美好,改变需要改变的事情,每次改变一件就好。 找到足够多愿意倾听你的故事的人。他们对所有发生的事情都会抱以同等的关注和感同身受,无论是可怕的事情还是看上去没什么意义的事情。 但是不要期望溺爱你的人成为上述团队中的一员。如果他们的心意是好的,要理解,但由你自己来解决溺爱所造成的影响。 坚持用健康的家庭教育和令人尊重的互动来取代溺爱,即使这种努力可能会遭到鄙视甚至敌视。改变后果是值得的。给孩子们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是值得赞许的。 如果改变难以进行,如果旧有弊病阻碍你,记得寻求你需要的帮助。咨询、治疗、精神指导、书籍、课程,任何能给你帮助的。因为你的需要也是重要的,而且你的需要满足了,你孩子的需要就能够更好地被满足。 最后,我们希望你不仅要拥抱希望,还要拥抱快乐。希望你为自己庆贺,为每一个积极的改变,为每一步向前,甚至为每一个错误,因为我们能从错误中学习。对你得到的和你付出的都心怀感激。 记住,每一次,当你的影响与你美好的心意相一致时,你就改变了世界一点点。 康妮,琼和大卫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令人称奇,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我们想把最好的给孩子,结果却在以伤害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方式来爱他们。如果你正在溺爱你的孩子,你将从本书中知道怎样来发现这个问题。你也会了解到很多积极的方法,它们有助于防止因给孩子给得太多太快,让他们拥有太多权力却缺乏约束所造成的伤害。” ——迪克·兰迪牧师 “这真是一本及时的好书,我们所有的美国人都应该读一读,反思反思。在许多方面,美国文化都堪称是世界上最富有溺爱色彩的文化,而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溺爱对我们的孩子、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星球所造成的影响的方法,它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极富创造力。作者们提供了一个没有负罪感/谴责的策略,以一种更平衡和关爱的方式来养育我们的孩子。隆重推荐!” ——里克·因格勒西医学博士 “运用你在本书中所学到的,你将送给你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本领,把孩子从无心溺爱所施与的负担中解放出来,这种负担伴随着他们过去成长的岁月,你也将豁然开朗,明白为什么自己曾经感到不快乐。” ——琼·K.科梅尤博士 “作者们借着这本书,给家庭送来了一份棒极了的、通俗易懂的礼物!在刚过去的不多的几个月里,我们运用了书中所概括的简明扼要、富有启发意义的方法,我们的家庭生活改观了!过去,由我们3岁和5岁的小女儿主宰,现在,她们是一个有着很好重心的家庭的重要部分,她们开始理解选择与结果了。她们开心多了,我们做父母的也是。” ——凯利·H.多纳森公司管理人一位曾经溺爱孩子的父亲 “对于所有从事精神健康领域工作的人来说,本书是一份让我们期盼多时的宝贵资源。它提供了家庭教育方法学中需要探讨的、至关重要的有关重要起因与影响的洞见和信息。” ——潘多拉·李·巴斯菲尔德LICSW “父母亲对孩子的溺爱问题终于得到了它应该得到的关注。这本书应该成为每位父母的必读书。” ——托马斯·戈登博士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