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下一班火车几点开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蘅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画家赵蘅的回忆录,文图并茂,颇具情怀。赵蘅为翻译家杨苡幼女,书中记载,涉及翻译家母亲杨苡和大舅杨宪益处,是相当有价值的资料。赵蘅的专业是美术,书中收入作者大量素描,很见专业功底。六十岁的赵蘅,长辫依然,开着一辆银灰色的菲亚特,奔走在她热爱的中国土地上,用她永远的青春激情,捕捉生命瑰丽的风景。从女性的视线望过去,个人经验使周遭的疯狂变得更为强烈这是一个绘本、一本画传,一种新的追忆方式。

内容推荐

将巴金称作“巴先生”的作家杨苡的小女儿赵蘅,深受巴金的影响。巴金一腔热血讲真话,赵蘅在本书中讲了真话。不仅用文字,还用了速写。图文并茂,有三百六十多页纸的细节跃然于纸上。

当赵蘅的父亲赵瑞蕻鼓掌欢迎解放军,舅舅杨宪益毅然决然留在南京的时候,父辈的选择注定赵蘅要戴着红领巾成长在绝对服从的时代。她曾跌落到崇拜愚昧的深渊,在深渊之下她是一条几乎窒息而死的小鱼。她痛苦,她迷茫,她思考,她挣扎,但是她的那画,那文字,却并无怨恨,她的笔尖流淌的依然是芬芳灿烂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六十岁的赵蘅,长辫依然,开着一辆银灰色的菲亚特,奔走在她热爱的中国土地上,用她永远的青春激情,捕捉生命瑰丽的风景。

目录

引子

从前

1911—1924

画卷一 祖辈的故事都是听来的

我没有见过祖父祖母

我没有见过外婆的十五岁

外婆在富人家度过青春期

猜猜谁是谁的膝下儿?

1931—1947

画卷二 谁能搭配自己的父亲母亲?

母亲为什么要匆匆离开沦陷的天津?

在炮火中与日军周旋

我生在抗战胜利年

哪家照相馆拍下的“全家福”?

1947—1952

画卷三 解放的天是明朗的天

留下还是走?

天津的零碎记忆

在草坪上

磕磕碰碰的童年

感受第一场运动

我为什么会哭成泪人儿?

1953—1956

画卷四 一人在西三人在东的日子

陶谷新村21号

我九岁时写的信比现在棒

在巴金家做客

1956—1957

画卷五 我曾是一名小留学生

到莫斯科去了

中国女留学生陈汉丽

父亲为何沉思?

小弟的窗台

红军小学女生多玛

后窗外的风景

克莱布斯太太轶事

1957—1960

画卷六 女子学校

美丽女生影集

班主任桑腓力

音乐教室

小小演唱队

从伏尔加河到长江

上课,还是去敲矿石除“四害”?

我为什么反对母亲穿旗袍?

同桌庄小四

1960—1964

画卷七 饿肚皮的艺术女生

北上求学

隆福寺老街上的学校

我与祖国共患难

大卫像前

团日在天安门广场

参军最光荣

俄罗斯民歌

东养马营13号

在船板胡同里

母亲学《毛选》

身后有一堆人追的大姐姐弹琵琶

龙王头村干妹子

谁是六十年代的明星?

1960—1965

画卷八 命中注定和他在楼道擦肩而过

轰动全校的一场恋爱

带红五星的画夹

我病休三个月,他抄了三个月笔记

“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结果

斜土路邮筒和太平湖

1960—2005

画卷九 同窗少年画传

班长叶旦妮

学弟魏谦

师兄刘国华

师姐李桂花

张朝阳学马列

学习委员诸钟英

助人为乐的卫国珍

师弟郭宜生

张怡庄入团

我的入团介绍人王秦生

师妹徐磐溪

女生陈爱康

男生赵文学

幸运的张萍实

1966—1968

画卷十 荒唐的苦难

串连去!

红潮下的约会

48小时滚出北京!

谁偷翻了他的枕下日记?

那场武斗中谁当众把我的衣襟扯开?

舅母行色匆匆骑车去哪里?

表哥躲在哪里才安全?

厂长们各个在劫难逃

我穿补丁衣做新娘

我为什么不选择别人?

工宣队开进来了!

我的第一个宝宝是怎样送命的?

他为什么要剪碎我的花围巾?

谁配戴毛主席像章?

我的丈夫怎么成了黑户?

1969—1971

画卷十一 “一号令”下撤离京城

那一天全城如鸟兽散

风口下怎么种麦?

下—班火车几点开?

在十年九涝的牛蹄河村落户

俺们不信这样俊的闺女是反革命!

丁聪好大胆

老乡发一次慈悲的后果

我是怎样洗成—次澡的?

谁是现行反革命分子的妻子?

雪夜批斗会之后

自由的天空在哪儿?

被狗追,你不该逃

露天看一场样板戏

去邻村看电影的代价

我把谁给出卖了?

在果园里偷着画

我学会了千各种活儿

“捉奸”风波始末

只批准六天热炕头

我被宣布不会生孩子

1971—1973

画卷十二 劫后余生的人们

干校英语班

为老谈雷像

李平探亲

理发

小刘莹

第一次探亲

天安门前

全家福

—根白薯差点儿要了我的命

谁为我涨潮捞黄鱼

等待迟到的分娩

零点开始出生的是男孩

1974—1976

画卷十三 回城那天我怕见灯光

回城那天我怕见灯光

断奶难

批判林彪余毒

东南宅的街坊们

阶级斗争年年讲

针麻术在我身上失灵

同行旧事

大院里的幼儿园

地震了.公婆来了

贫贱夫妻不止百日恩

1976—1979

画卷十四 第二次解放

打倒“四人帮”

“扬眉剑出鞘”

我亲自销毁了我的“反革命”材料

看参考片也是一种权力

“掺沙子”的人的归宿

学外语风吹来

招工开始了

添了电视也麻烦

中国女排为祖国争光

谁是今天最可爱的人?

1978—1991

画卷十五 追赶损失的光阴

处女作是这样诞生的

我曾被幸运地扶植

巴金鼓励我奋勇前进

萧军题词

袁鹰复信

邵燕祥谈儿童文学

骆宾基没当成介绍人

“搂草打兔子”的画

真像“范进中举”

1985—1992

画卷十六 我中年的母校

发毕业证那天宣布不算学历

“我买—本许国璋!”

班上最年长的女生是谁?

模特儿张大爷功不可没

为自己的权力申诉

1987—1999

画卷十七 一纸休书定我乾坤

最后一个宝宝流产记

婆婆弥留箴言

最后—张夫妻恩爱照

最后一次夫妻生活

一闭眼就是你喷泉样的眼泪

我还是您的好儿媳

我把“洋丈夫”丢了

1978—2005

画卷十八 在改革浪尖上沉浮

奖状、白发随胶片打入冷库

在改革浪尖上沉浮

1987—2003

画卷十九 老人是我头顶上的天

陶妈妈到终了也不开口

母亲在病榻上写文章

章妈妈走的那天我做了一个梦

送父亲回瓯江

舅母走时我们谁也没在场

救护车带走了阿舅

当孝女不易

陪母亲开会

母亲休息我画画

教母亲用电脑

母亲接受采访

永不停歇的姨夫罗沛霖

1973—2003

画卷二十 我为什么没有弟弟?

我儿子在我的小说里长大

考学比赛我都在场

他撕碎的是什么?

当儿子飞上天的那一刻

我为谁流泪?

我为什么没有弟弟?

2000—2002

画卷二十一 独来独往过日子

家越搬越大,人口越来越少

我睡在书房里

一夜之间结束了爬格子的历史

人家扒房砍树你无能为力

你们开会我画画

在嘈杂的餐馆里怎么聊天?

订个蛋糕给你过生日

在公交车上

一次—次出海关

我不当马路杀手

2003—2005

画卷二十二 逃离香港

声音也会被吸引吗?

患难的前妻前夫日志

补尾

后来

后来

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和哥姐一直靠外公的丰厚遗产,衣食无忧。外婆守寡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们要为她争气。按她的观点,他们都要受高等教育,女儿同样要成材。高额的学费并不掌握在外婆手里,那怎么办呢?她就说:没关系,你们先去考吧,考取了再说。就这样,我姨妈杨敏如和我母亲都上了天津最好的学校。

母亲从美以美会中西女校毕业报考了燕京大学,考试没完却得了疱疹。更大的不幸是东北三省和天津的沦陷。1933年,为安全起见,家里以4万大洋卖掉了日租界花园街8号,搬到了法租界。1937年,这个家又迁入英租界的耀华里。

一天在马路上,《诗讯日报》主编张洛英神色慌张地拦住她透露说:“杨小姐,你快走吧,躲躲吧!你的诗上了黑名单,日本人要抓你了!”这首诗名叫《失去爸爸的孩子》,写的本是她小姨的女儿小莉的孤独,被怀疑成抗战诗。不久张主编被捕,受刑不过叛变了。后来他死于一次海难。

母亲自然很紧张,一位优秀诗人邵冠祥被日本兵抓走了,生死未明。我的姨妈在北京读燕京大学,曾在一次回天津的路上遭遇过日本浪人的追逐,到今天提起还心惊胆战的。女人落到魔鬼手里还有什么好?我小时候还听带我的王姨说过,天津的闺女媳妇为躲日本兵往自己脸上抹锅底灰的事。

母亲那天回家,急忙翻找自己收藏的新文学书籍,她怕日本人突然闯入搜查,尽管这是在租界地段。她有个喜好,每添本书就都扣上“晓黛”的图章,这是她的笔名,和那首诗的署名一致。这下惹祸了,她就用笔一一涂掉。其实当时家里多的是巴金的书,还有杂志《文丛》《文学季刊》《中流》。并没有高尔基的作品那样的苏俄的书,那才是掉脑袋的“证据”。

她决意要离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她这时第一次坠入了爱情。母亲从十七岁开始和巴金先生通信,外婆带着狐疑问谁来信了?听说是巴金的,也就默许了。因为她自己也读了那本《家》,然后是巴金的第一部小说《灭亡》。母亲的信倾诉了自己束缚于旧家庭、无法和同学们一道参加“一二·九”运动的苦闷,她没人商量,只能和她敬仰的作家商量。她写道:“忍耐,忍耐。叫我忍耐到哪一天呢?”她还在书店发现了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英译本,她向巴金表露了想翻译它的最初愿望。但是这个愿望,过了十七年她才得以实现。为了帮助安慰这个向往进步的未曾谋面的年轻女孩,巴金介绍她认识了南开中学的一位英文教书先生,他正是巴金的三哥李尧林(笔名李林)。倾慕在母亲的心底渐渐滋生,他们约好到昆明见面,以为只要坐船从海河走出去,就会有自由天地。P13-14

后记

很久以来,我一直想望有一天会有一种图书样式,能够把我的画和我的文字结合起来,当上个世纪80年代受人之约为自己的童话做连环插图时,其实这个念头已初见端倪。感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韩敬群先生和胡晓舟女士,感谢他们为此书出版所做的大量细致烦难工作。我也不会忘记2003年初高燕华女士的盛情约稿,才使我有勇气从故纸堆里翻出了这些已破损不堪的画,一张巴掌大的纸片都会骤然把我拉回那个特殊的年代。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煎熬度日的民族,幽默本来应该属于我们。

我怀念所有已升入天国的可敬的亡灵,他们将永远留存在我书里。

我也要谢谢本书的设计、我的独生子傅鸫,他直面母亲的悲喜人生是那样坦然,超出了他的年龄。谢谢为我辛苦排版制作的吴寒,花了很多时间扫描图片的陈冰,为我校对书稿的曹振亚,还有一位同样是上个世纪70年代出生的年轻设计师刘治治,他过人的聪颖和才华在他的儿时我就感受到了。

而今天我终于找到了这种样式!相当多的几乎用去我半生心血的原始记录是第一次问世,虽然它们只是一部分。我尚且不能与夏洛特·萨洛蒙相提并论,这位年仅26岁就被送进奥斯维辛毒气室的德国女画家,可以想象她生前,是在怎样情形下完成她的1325幅《生命与舞台》水彩画的。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所限,我远不能将内心的一切真实淋漓尽致地呈现到读者面前。

毕竟走出了第一步,下一班火车在等着我,我将前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9:5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