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张伯苓具有传奇色彩。该书精选了张伯苓论文16篇,对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论选17篇,其中有的写于20世纪40年代,也有的载于最近的大学学报。作者既有老一代著名学者、专家,也有年轻的研究者。本书以论选的形式集中紧凑地呈现了张伯苓对现代教育的示范意味与启示意义所精选的张氏本人文章凸显了其教育思想的主体部分,而首次荟萃的学界名家关于张氏教育思想的研究文字则共同切近了张氏办学的历史语境,总结了张氏的教育理念与实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张伯苓的大学理念/北大高等教育文库/中国高等教育史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梁吉生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张伯苓具有传奇色彩。该书精选了张伯苓论文16篇,对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论选17篇,其中有的写于20世纪40年代,也有的载于最近的大学学报。作者既有老一代著名学者、专家,也有年轻的研究者。本书以论选的形式集中紧凑地呈现了张伯苓对现代教育的示范意味与启示意义所精选的张氏本人文章凸显了其教育思想的主体部分,而首次荟萃的学界名家关于张氏教育思想的研究文字则共同切近了张氏办学的历史语境,总结了张氏的教育理念与实绩。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张伯苓绝对具有传奇色彩。他海军出身却受国难刺激而投身教育;秉持“育才救国”信念、“私立非私有”原则,力行“土货化”办学方针,“以一私人力量经营之学校竞能与整个国家共前途同命运”。 围绕张伯苓,有许多话题始终是常说常新的。梁吉生教授研究张伯苓及南开校史三十年,经他之手,本书以论选的形式集中紧凑地呈现了张伯苓对现代教育的示范意味与启示意义所精选的张氏本人文章凸显了其教育思想的主体部分,而首次荟萃的学界名家关于张氏教育思想的研究文字则共同切近了张氏办学的历史语境,总结了张氏的教育理念与实绩。 与张伯苓相关联的那一页历史已经过去但并没有老去,本书的出版有助于反思我们今天的大学教育。 目录 张伯苓思想档案 解决中国之问题为教育 图救国家须信教育 刷新校务推进民主办学 培养领袖人才救吾华民族 ——南开大学成立之动机 奋斗即是生活的方法 熏陶人格是根本 学行合一行做人之道 知中国 服务中国 ——南开大学发展方案 中国的富强之路 以教育之力量使中国现代化 团结与民族存亡 随时求学造就知识完人 ——对于南开校友的展望 教学进步为教师之乐趣 ——在教师节聚餐会上的讲话 南开大学改国立后的办学构想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 从世界大势说到南开前途 我看张伯苓 爱国的教育家张伯苓 一代人师张伯苓 张伯苓教育改良之路 中国现代教育的创造者 私立大学的拓荒者 冷寂晚境堪追忆 ——时代变局中的张伯苓 我所钦佩的张伯苓校长 大学校长的内在素质 未完成的课题 ——张伯苓教育实践的思想意义 张伯苓的开明民主风范 伯苓思想与南开精神 南开大学和张伯苓 ——大学和校长的特色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西部大开发的文化先驱 “知中国,服务中国” ——张伯苓本土化教育与华人大学理念 私立非私有 ——张伯苓私立学校办学思想浅探 “化缘老和尚” ——张伯苓与南开大学办学经费的筹措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代人师张伯苓 张伯苓先生逝世后44天,他76岁的生日后3天,他的朋友和学生在他所创办的学校之一——南开女中——的礼堂,开会追悼他。这个追悼会,适应了许多人感情上的要求;这个追悼会,可以起团结和教育的作用;这个追悼会,今天在这里举行,更现实地说明了人民政府的宽大和公允。 我们今天所追悼的,不是当过国民党反动政府考试院院长的张伯苓,而是南开大学、南开中学、重庆南开中学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 今天写历史的人,不必用公羊家的笔法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伯苓先生到南京去做蒋介石的官,是他一生的污点,他自己懊悔,他的朋友也惋惜。他这一错误,不但不必讳言,而且应该指出,指出了,才公平,才可以作为后人的教训;惟其指出了他的错误,我们对于他的贡献认识得更清楚,对于伯苓先生的崇敬,并不减少,而是崇敬得正确。 伯苓先生63岁以前的思想行径,近似清初北方学者颜习斋。颜氏的学说,是北方人民朴实耿介良好品质的表现。另一方面,颜氏的学说被人剽窃,成为保守封建的堡垒,甚至于成为“四存学会”一类反革命罪行的掩饰。伯苓先生的声望被人利用,就类似习斋先生的学说,被人剽窃。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思想体系,一方面发展成为普鲁士主义乃至纳粹主义的理论根据,一方面又发展成为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黑格尔以普鲁士王国为理想国度的体现,这好比张伯苓先生在政治上寄希望于反动统治阶级。1806年拿破仑到耶那城,黑格尔给朋友写信,称拿破仑——他自己祖国的敌人——为“世界的灵魂”。这好比伯苓先生把蒋介石当做中国的救星。黑格尔、张伯苓竟会全有这样错误的见解。 贤哲的错误,我们惋惜、警惕,我们引为教训。我们今天所追念的是伯苓先生对于教育的贡献。他所办的学校,他所教的学生,就是他的贡献最雄辩的见证。南开,张伯苓,在人们的心中,早就成了不可分离的联想。凡是亲炙过他的教训的人,像我们这些四十、五十、六十岁的人们,谁不敬仰而又亲爱我们的老师——四十多年,为教育、为中国,辛辛苦苦,劳碌奔波,到处碰壁,失败了再起来,起来了又失败,愈失败愈奋斗,这(位)教育工作者,教育家,一代人师,中国新教育的启蒙者,张伯苓先生。 伯苓先生的教育事业,首先是体育。他是中国体育界的先进,这是公认的事实。早在他当严、王两馆私塾教师的时候(1892年),当士大夫阶级、读书人、学生,还是宽袍博带,端着长指甲,迈着方步的时候,他已觉悟到身体锻炼的重要,冒着当时的大不韪,带着他的学生,跳高、跳远、踢球、赛跑。从1909年(宣统二年)起,他一直是各届全国运动会的总裁判。不错,张先生的体育思想,多少是古希腊式的,或者是欧美式的。但是不轻视身体,重视健康,把身体健康当做一切事业的基础和资本。这个思想,向前发展一步,便是人民的体育。张先生是人民体育的先驱。 伯苓先生教育事业的启蒙作用,又表现在科学教育上。他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数理教员。南开中学是全国中学中最早具有仪器设备者之一。有些学校买来仪器做装饰,在南开,件件都要用。早在民国初年,学生已开始自己动手做试验,这又是全国风气的先声。 P93-94 后记 以研究论选的形式集中反映张伯苓先生对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贡献,汇集从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学者对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这还是第一次。 本书精选了张伯苓先生较有代表性的教育论说,计16篇;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论选部分,计17篇,其中有的写于20世纪40年代,也有的载于最近的大学学报,作者包括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既有老一代著名学者、专家,也有意特别推出一些年轻的研究者。这些论文主要选自:1948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为纪念张伯苓先生70周年诞辰出版的《另一个中国》、1976年台湾南开校友会编印的《张伯苓先生百年纪念册》、1981年《南开学报》、1986年南开大学校长办公室编印的《张伯苓纪念文集》、1996年南开校友总会编印的《南开校友通讯》、1999年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出版的《南开教育论丛》、2000年重庆南开中学香港校友会编印的《98’张伯苓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文集》及李群林、丁润生主编的《张伯苓与重庆南开》等。收入本书时,除少量文章中某些重复论述做了删简外,大都一仍旧观,保持了原貌。谨向作者和编者表示衷心感谢。 在编辑过程中,重庆南开中学李世雄先生提供了资料。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王昊同志始终帮助进行论文校对、录入及有关具体工作,付出了很多劳动。这里要特别感谢北京大学出版社周雁翎和周志刚的大力支持,没有他们的卓识和努力,就不可能将多年来散见于各处的有关张伯苓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汇集起来。 梁吉生 2006年1月于南开大学 书评(媒体评论) 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A.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B.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C.注意精神的修养……,向深处培,向厚处培……;整理中国固有之文化,摘其适合于现代潮流者,阐扬而光大之,奉为国魂,并推而广之,以求贡献于全世界。 “土货化”者,非所谓东方精神文化,乃关于中国问题之科学知识,乃至中国问题之科学人才。吾人为新南开所抱之志愿,不外“知中国”、“服务中国”二语。吾人所谓土货的南开,以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为学术背景,以解决中国问题为教育目标的大学。 ——张伯苓 “我无天才,又无特长,我终身努力小小的成就,无非因为我对教育有信仰有兴趣而已。”这句话是张伯苓的自述。他还常常喜欢引用一位朝鲜朋友的评语:“张伯苓是一个极其简单的人,不能跟同时代的杰出人物争一日之长短,但是他脚踏实地的苦干,在他的工作范围里,成就非凡。” ——胡适 “南开”是我国教育史中罕有的一个例子;由家塾,而中学、大学、女中、小学而分校,好像一个大家族,家长只有一个人——张伯苓。我们有几个著名的大学,亦有许多大名的教育家;比如北京大学,它有过蔡元培、蒋梦麟、胡适校长,但他们任一人都不“代表…北大”,如“张伯苓”之“代表”南开然。张氏不仅是创办整个南开;他坚守“教育救国”的目的,全部献身于学校五十多年;我们可以说,南开的师生对社会、学术的贡献,问接的都是来自张校长。 ——吴大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