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单三娅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接触很广,涉猎也很广,本书是她大部分作品的一个汇编,其作品类型涉及报道、专访、随笔等等,均是一些当前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作者笔调流利,从受众的普遍情绪出发,一定能激起你的热烈回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如此说来/座右鸣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单三娅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单三娅作为一名资深记者,接触很广,涉猎也很广,本书是她大部分作品的一个汇编,其作品类型涉及报道、专访、随笔等等,均是一些当前大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作者笔调流利,从受众的普遍情绪出发,一定能激起你的热烈回应。 目录 卷一 重返牛津/3 不仅端庄,而且新潮/9 心灵最后的栖息地/14 何处是归程/17 身为记者/23 英国人的礼貌/26 追寻《申报》/29 颜色之于生命/31 北京人的“大爷”气和上海人的客气/37 现代不再感伤/40 澳门:文化身份从未迷失/43 重温经典/50 民歌咋都甜腻腻的/53 用什么标准衡量一个人的价值/55 应该做的事是不必感谢的/58 购物心态/60 孩子无罪,大人有责/63 色彩掩饰不信苍白/66 勇气可嘉,能力不够/69 票贩子何以猖獗/76 艺术何时与大众更为亲近/79 卷二 音乐因他们而辉煌/91 “素心人”钱钟书、杨绛夫妇/97 与孙犁的一次见面十年交往/105 “故宫学”第一大家单士元/118 李德伦的“化境”/126 是真名士/130 已是容颜改,何曾笔墨闲/133 斯人独寂寞/136 话到此时知真谛/139 九旬杨绛/142 一天中见到的女作家/147 我所认识的国家大剧院功臣/153 两位音乐大师的兄弟情谊/164 与中国人民共同走过/168 梅子“藏”而不藏/172 于细微处见精神/176 卷三 陈佐湟:从第一博士到第一总监/183 中国青年指挥家在国际乐坛/194 在这庄严的宫殿里/211 傅聪谈莫扎特/215 穆特谈音乐、文化、人生/220 盗柴科夫斯基之名以欺世/223 阿卡多令摄影者退场/229 老了?黄宗英还要一搏/233 试读章节 造物主赐予了人类数不清的颜色,而我们则太愧对这美意,在日常生活中,颜色被我们运用欣赏得太少了。 这是我常常发出的感叹。 常听见有人说,某种颜色高雅,某种颜色俗气;某种颜色适合我,某种颜色我穿特怯。于是颜色被偏见分成了三六九等,于是有些颜色被不公平地打入了冷宫。 欧洲人对颜色的接纳范围要比我们宽容得多。1995年1月初我到英国时,牛津城正笼罩在寒气和雾色之中,“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下午3点半,就已是暮色苍茫,街灯初上了。气候虽然使人沮丧,但人世间的色彩却给了我希望。牛津是个颇有味道的古城,每当我听讲课、去邮局、逛商店时,走在牛津的街上,从灰蒙蒙的薄雾和雨帘中望去,不经意间看到一个有心的家庭主妇在自家门前放置的色彩鲜艳的装饰物或是盆花,或是偶尔透过没有放下纱帘的窗户看见当地人家中那色彩斑斓的家庭环境时,P32 人至暮年,回眸此生,当世间恩怨一笔勾销、人生冷暖灰飞烟灭之际,除了感慨万端,往往多了几分宽容、忏悔、自责和感激。 以他所处的年代、所共事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所创造的艺术,必是感悟甚多,感恩甚多。这也正是人们期待着从传记的字里行间所能品味出来的。生性“胆怯”、 “羞涩”的索尔蒂,首先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勤劳、勇敢的犹太母亲,他深情地回忆说,是母亲最先发现了自己的音乐天才,节衣缩食,为儿子请钢琴教师,并鼓足勇气请求声名显赫的柯达依教儿子作曲;父亲是一个过于善良的人,他的轻信致使生意一败涂地,父亲的慈爱使他永远不能原谅自己在最后离别时阻止父亲哭泣的生硬举动。对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海蒂,大师毫不讳言她比自己聪明、成熟,“海蒂没有看不起我,她在待人接物方面教给我许多东西”。P92 序言 1999年冬,我应邀为广东人民出版社主编一套“说三道四丛书”(后奉命改为“南腔北调丛书”),约请文友加盟,规定每人的书名,只能起三个字的。我一向认为,学者也好,作家也好,起书名最能反映他们的才华、思想境界。我清楚地记得,何满子先生、牧惠先生、邵燕祥先生,都是在电话中当场不假思索地报出书名《千年虫》、《沙滩羊》、《谁管谁》,让我佩服之至。我致电好友文学评论家阎纲兄,他也是立即起了个书名《座右呜》,更让我喜出望外。把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座右铭”,改动了一个字,成了《座右呜》,实在是妙不可言。 妙在哪儿?妙在颇有味也。这“呜”字,大有说头。据宋代著名学者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记载,范仲淹在和梅圣俞的《灵鸟赋》而作的《灵鸟赋》中,写下一句含义深长的话,“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应当说明的是,《灵乌赋》中的“乌”,即“鸟台”,也就是御史台。显然,范仲淹提倡的是勇于向皇帝进谏的大无畏精神,这在古代,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胡适先生生前,非常赞赏范仲淹的这八个大字,他出版过一本集子,书名就叫《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还将这八个字写过好几幅条幅,赠送友人。犹忆1992年夏我在澳洲墨尔本市拜访墨尔本大学金承艺教授,他是清初多铎王爷的后人,夫人是林则徐的后裔,真个是“皇亲国戚”。承艺兄做过胡适先生的秘书,一直珍藏着胡先生送给他的条幅,写的也正是“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当时,他和我一起展开条幅,欣赏胡老的墨宝,我儿宇轮当场拍下此情此景。岁月不居,承艺兄已谢世多年,这张照片,成为我珍贵的纪念品,每一翻阅总要勾起我对承艺兄长的不尽思念。当然,胡适先生以“宁呜而死,不默而生”自勉、勉人,提倡的是为民主、自由呐喊,不惜献身的精神,与范仲淹时代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与时俱进吧。 我再三斟酌,给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这套文丛起名“座右鸣丛书”。诚然,现在是承平时期,我们用不着像鲁迅青年时期那样“大风灭烛,披发大叫”,也用不着像抗日战争时期高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但是,面对种种假、丑、恶社会现象——无论是来自政界、文化界还是商界的等等——岂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作家是社会的良心,总是要不平则鸣的。事实上,本丛书几位作家的文章,大部分就是“不默而生”的产物。几位作家都是我的好友。虽然“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不再天天读“老三篇”了,但“为人民服务”一日未曾稍忘,我为有机会为这几位朋友服务,主编一套丛书,备感欣慰。 当今的图书市场颇有些无序,散文、杂文越来越被边缘化。感谢中国艺术研究院及文化艺术出版社的领导,大力支持出版这套丛书。我谨代表作者深致谢忱。 王春瑜 2005年4月26日于老牛堂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