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字的文化史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藤枝晃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你每天都在使用汉字,但是你真的了解它么?你知道比甲骨文更早的汉字是什么样的?你知道汉字最初的用途是什么?你知道人们常用的隶、楷、行、草四书是什么样的关系?你知道从刻画在甲骨、金石上的汉字到写在简牍上的汉字、写在绢帛上的汉字,再到写在纸上的汉字,最后到印刷在纸上的汉字,其间经历了多少曲折漫长的努力? 在这本小书里,日本著名敦煌学专家藤枝晃教授,用简洁流畅的文字和百多幅珍贵的图片,联系汉字载体的材料和形式、制作方式、收藏方式等,饶有趣味地为你讲述了汉字三千五百年的发展与进化。这是一些你或许已经有所耳闻,或许还从未听说过的,但却是应该知道的知识。

目录

一 殷代的绘画文字

从象形符号到文字/1

部族标识/2

动物图像/4

人物图像/6

组合图像/8

原始的象形文字/11

二 与神灵的对话

甲骨的出土及对甲骨的解读/14

使用龟甲占卜/16

求神问卜以及神灵的回答/2l

神灵与人的关系/23

三 饕餮的背面

饕餮纹样/24

殷周时期的青铜器/25

金石古文字之学/26

殷代的金文/28

周代的金文/30

四 皇帝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天下/38

文字改革/39

篆书/39

石刻/40

度量衡/43

篆书之后/45

五 政治的文字

木简的发现/46

木简的现状/50

木简的形状/51

隶书/52

居延笔/56

木简的内容/58

木简的年代/59

木简的出土地点/61

长城的守卫/62

"波磔"的权威/66

刀笔吏/68

政治的文字/68

后记/69

六 印章

印章的历史/70

古玺/72

汉印的形式/73

绶/76

印章的使用方法/77

印章遗物/78

后代的印章/79

七 绢

绢书/8l

绢书的发现/8 l

楚国的帛书/82

楚帛书学术研讨会/85

参观帛书展示会/86

八 纸的出现

伟大的发明/91

楼兰文书/92

木简与用纸的关联/94

李柏文书/95

对李柏文书的解释/98

李柏文书的用纸/99

敦煌烽燧遗址出土的粟特语文书/101

  九 卷子本的尊严

从木简到卷子本:/104

卷子本的遗物/105

卷子本的形式/109

卷子本的尊严/111

楷书/1 12

从隶书到楷书/113

"北鹿南兔"之说/116

极品楷书/118

秘书省/121

十 古文书

古文书和古文书学/123

敦煌文书/125

吐鲁番文书/128

唐代的公文/133

十一 新的书籍形式

折子本与贝叶本/136

册子本/139

敦煌的"硬笔"/141

十二 汉字的周边

中国的周边地区/147

突厥文字/147

回鹘文字/150

吐蕃文字/151

日本的假名/152

契丹文字/153

西夏文字/155

女真文字/156

十三 印刷的起源

书籍的革命/159

从"印"到"印刷"/160

百万塔陀罗尼/160

东大寺的神符/162

敦煌的印刷物/163

十四 永恒的祝愿

石刻/170

碑志文章/173

石碑上的文字/174

拓本/176

石经/176

十五 木版印刷

从石经到印刷/180

《一切经》的印刷/1 83

宋版/184

明体字的出现与完善/188

十六 活版印刷

毕升的活版印刷术/190

王祯的《农书》/192

木活字/194

现存最早的活字本/196

西洋式的活版/202

后记/203

寄语"同时代藏书版"/207

试读章节

四  皇帝的文字

秦始皇统一天下

到了公元前8世纪,西周王朝丧失了统治全国的能力,中国进入了长达五个世纪的春秋战国时代,直到秦始皇出现后,天下才得以统一。在这五百余年的漫长岁月中,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空前发展,文字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甚至可以说,文字功能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虽然商代和周代也可以算作是统一的国家,但王室统治的领地 仅仅局限于国都周围极其狭小的地区。秦代则与之有天壤之别,其疆域分为三十六个郡,领土面积与清朝的十八个省相当。因此,秦始皇统一天下确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件空前绝后的大事。完成国家统一事业的秦始皇无疑是一位具有伟大才能的英雄,但历史上常常把 他当作暴君来对待。关于秦王朝的历史记录不太多,而关于被秦始皇灭亡的列国以及取代秦的汉王朝的记录却非常多,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来说,这是很不利的。当然,关于秦始皇的褒贬问题姑且可以不论,但是在这样一个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特别是在秦始皇当政及其前后的历史背景中,文字在功能上发生变化的重要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文字改革

秦始皇刚刚完成统一大业的时候,在他看来,文字是混乱不堪的。所谓的"乱",是指没有遵照原有的使用方法。文字原本是帝王祭祀神灵、或以神灵的名义实行政治统治的工具。随着周朝王室 失去权威,文字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固有的尊严,除了帝王,可以 使用文字的人也骤然增多。首先,列国的诸侯都纷纷自立为王,行 帝王之礼,并开始使用文字。这种局面并未维持多久,到了诸子百家的时代,人们开始把个人的言论写成文字,用以教育众多的弟子。 从帝王的立场来看,这是无论如何不能允许的。"焚书坑儒"虽说是极其残酷的暴行,但从借助文字尝试维护帝王尊严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不难理解的。

秦始皇关于文字采取的另一个措施是,将文字区分为专供记录皇帝的诏文的文字及皇帝以外的人使用的文字。皇帝使用的书体被称作"篆书",臣下使用的书体被称作"隶书"。关于隶书,将在下 一章详细探讨,这里主要谈一下篆书。篆书

伴随着数百年时光的流逝,商代和周朝的金文在书体上留下了 明显的时代差别。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在长达五百年的时间里所形成的时代差别的基础上,地方特色也越发明显。关于这一点,可以在流传下来的诸侯国青铜器的铭文上得到充分验证。因此秦始皇夺取王位后,废除了各地不同书体的文字。同时把秦代王室举行仪式 时使用的,也就是通常说的中国西部的地方文字钦定为正式的标准 书体--这就是关于篆书书体的一般解释。

不能说这种解释是错误的。不过随着秦朝平定天下,皇帝成为 惟一的主宰者,其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和机会举行这样的仪式。因此与其说是钦定的,不如说是自然形成的。这与以下现象--把东京和北京的地方方言规定为标准语,但其他地区还保存着各自的方言--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篆书是在其他各种地方性书体被废弃而消亡的背景下才得以保留下来的。

这种标准书体被称为"小篆"。为了区分上的方便,把在此之前的书体称为"大篆",但大篆的传世极少。

小篆的特点是笔画均匀,线条流畅,频繁使用点画,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装饰性的文字。在每一笔画中没有粗细变化,说明了它是用平笔书写--现在作西洋画时仍使用平笔。当时纸还没有出现,因此这些文字最初很可能是写在木札上的,而现存的篆体均刻写在岩石或青铜器上。石刻

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发生在他即秦王位第26年(公元前221年) 的时候,当时他38岁。当年,他颁布了著名的天下统一宣言诏(参见第43页),第二年便巡幸了西北地区,第三年巡幸了山东地区。此后,秦始皇便循此例巡幸东西南北各地。每到一地,秦始皇都要 举办盛大的庆典仪式,并立碑纪念。其中最隆重的当数秦始皇28年 的东方之行。此次巡幸,秦始皇登临泰山,并主持了封禅大典。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举行泰山封禅仪式。但是在此后的二千多年里,真正得以实现这个夙愿的皇帝却屈指可数。甚P38--40

序言

中华书局出版日本藤枝晃教授所著《汉字的文化史》一书中译本,该书编辑给我来信,说道该书提及196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行楚帛书研讨会,我是当时与会学者,发表相关论文,要我为这一本有趣味而富有可读性的著作说几句话。他的好意,不敢推辞。虽然我的身体目前还在康复期间,过度费神的工作,无力担任,写一点轻松的与故友交往的回忆,还可以做到。

我在1954年暑假第一次由香港到日本,整个夏天,往来于东京神户大阪之间,当时日本平凡社出版《书道全集》第一本,神田喜一郎先生写《中国书道史》,我是被邀为有关论文撰写人之一,有二编由好友日比野丈夫教授译成日文,谈及楚帛书及楚简的内容与价值。

我在日本当时有许多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调查日本全国的甲骨收藏,准备写《日本所见甲骨录》一文。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我得到好友水野清一教授的帮助,在他的研究室中阅读"京大"人文研究所所藏的甲骨未公开的拓片。藤枝君是该所的研究员,见面的机缘极多,他介绍我到许多地方参观文物。藤枝君关心汉字文化,他主编《墨美》杂志,发表一些新颖的材料,英法两地敦煌写本的照片,"京大"搜集甄得甚多。

楚帛书是长沙子弹库出土一件写有九百个字的战国时代的缣帛,到今天为止,是一篇文字最长的一件文物,四周绘有十二神像,可惜出土之后为一美国人购得。1 944年蔡季襄用摹本首先发表(该书名日《晚周楚缯书考证》)。后来蒋玄饴把摹本印入《长沙》(《考古报告》第二册),海外开始流传。我首先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认出其中有"祝融"名字。论文在 香港大学的《东方文化》发表。1964年秋,我由加拿大赴美,作为哈佛大学的访问学人,9月中旬与杨联升同在纽约戴润齐先生处获睹原物,把玩三个小时,共同认出一些文字,因有《缯书新释》之作。

日本学人研究缯书,以金关丈夫教授为最早,他在1961 年曾于日本民族学会宣读有关缯书上神像考释的论文,他有 信给我,我因另撰《楚帛书十二月名与(尔雅)》,确认楚帛 书十二月的名称和详细考证,帛书的内容从此得以初步确认。 日本名考古家梅原末治最先从Freer Gallerv取得照片,仍多 模糊不明。

帛书原物终于1966年归美国沙可乐(A.M.sackler)先生所有,寄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始使用紫外线拍摄,文字残缺的部分大抵可以读出。1 967年8月21~25日哥伦比亚大学美术史及考古学系举办国际讨论会,我被邀请参加,并在会场上证明该帛书的真确性。当时Time报有详细报道,使我的名字出现在美国的报端,这桩事的来龙去脉大致如此。

藤枝君提到楚帛书开会一事,但他没有提出论文。他的贡 献另在其他方面。他的为人耿直,对流行写本可疑者,多所 纠摘。1980年秋,我到"京大"讲学,神田喜一郎已殂化,二玄社整理他的遗著出版,得以重读他的《敦煌学五十年》;当时国人旅居国外而治此学者实寥寥可数。以后有一次在国内举行敦煌学会议,藤枝晃曾说过一句涉及敦煌学的话,引起一些人的误会。①

其实,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国家的提倡,莫高窟受到 高度的保护,研究院设立,段文杰、樊锦诗的苦心经营,出版物的丰富,各国收藏的敦煌文物逐渐印行,大学中研究机构林立,研究人才茁秀蓬勃,敦煌研究已发展成为旷代显学,可 惜藤枝已不及见。 最令人思念的我和他最后一次会面是在吐鲁番开会后回程同游"唐述窟"(即炳灵寺),流连竞日,以后便无缘再见面了。回忆往事,恍如一梦。今天追记或可为保存中日美学术交流史陈迹的点滴。他这部著作从文化史角度来处理汉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图文兼美,足以开拓学人的心胸,读者自会心悦诚服,亦不用我再来哓哓多所饶舌的。

饶宗颐

2005年1月

后记

能否不从书法史的角度谈一下书法的历史,或者不仅仅偏重于文字的字形谈一下文字的历史呢?最近这一想法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平心而论,我的文学天赋是有些勉强的,尽管此前有幸在有关书法领域的书籍和杂志上发表了一些诸如对著名书法作品进行解说一类的文章,那也只不过是运气所至罢了。大概是原本所处的立场就有所不同的缘故,我总觉得自己不太适合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后来我终于明白了,读者的目的主要是将著名作品上的照片作为练习书法的范本,这些书籍根本就不需要像我这样的外行人来解说;而出版社之所以让我写一些解说类文章,主要是出于这样一种想法:与单单将照片翻印出版相比,一旦附注上学术性的解说,作为范本的书籍便被赋予了权威性。也就是说,我的解说是作为一种装饰性的东西来满足营销策略上的需要的。当我对此有所领悟后,才渐渐发现,虽然普通的书法史与历史、文学、哲学,乃至书志学等学问之间存在着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但所有的专业都将之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例如在对一卷古写本进行科学考察时,书法家专门研究文字的形状和笔锋的运笔方式,文学家和哲学家则一味追究写本所记载的史实的内容和思想。而诸如写本的材料和形式、制作方法、整理和阅读的方法等这些介于中间部分的与书籍内容没有直接密切关系的东西,却很少被当作研究的课题。

早在我任职的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还使用"东方文化研究所"旧名的时候,贝冢茂树的"金文研究"和森鹿三教授的"汉简研究"课题小组就已经开始共同埋头于这方面的研究了。当时我组织了一个敦煌写本共同研究班,在研究整理印刷术诞生之前的各种典籍以及尚不能称之为书籍的文书的过程中,在前辈和同僚的启发下,才开始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关注。另外,在此之前,我曾在坐落于张家口的西北研究所同以今西锦司所长为首的生态学研究所的几位同行一起生活了两年,这无疑对我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944年秋至1 945年初的冬天,我参加了横跨内蒙古地区的旅行考察活动。在出发前,考察队的今西队长就断言:"专门从事品种改良的兽医所获得的结论与传统的畜牧论所存在的差异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春季召开的旅行考察报告会上,一些学者针对由动物社会和人类社会结合而成的游牧社会提出了宏大的游牧论。该理论就构成游牧社会的基础的植物、地质、气候,甚至是与之共生的野兽和昆虫的社会进行了综合研究。现在回想起来,那次报告会让我切身体会到了超越专业樊篱的重要性和美好前景。当我逐渐明白了游牧学需要研究的并不是单纯的牛和羊的问题后,我感到了巨大的冲击。在此基础上,我开始在与古文字的接触过程中,对字形和字义之外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

恰巧大阪的阪急百货商店发行的《日本美术工艺》杂志连载完我的游记之后,杂志总编土岐国彦先生邀请我再写一些连载文章。于是从1967年2月的第341期开始,至1968年8 月的第359期止,我以《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为题,发表了有关自象形文字到印刷术的诞生期间的文字历史--换句话说,就是发表了一些介绍文字由专供神灵使用演变成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的发展过程的连载文章。在此期间,共连载了1 8次,中间休刊了一次。出于要将这些连载文章编辑成册的想法,连载结束后,我仅用了几个月时间便完成了对原文的排版工作。但遗憾的是,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未能如期问世,原因之一是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无法满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修改。实际上最关键的理由是,书中的一百几十张插图我打算使用自己亲自拍摄的照片,即便无法做到全部,至少也要达到八成以上。因此在选定照片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时间,一直拖延至今。在这期间,我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重新拍摄照片的工作上了。

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我曾给国内外的博物 馆、图书馆等机构添了很多麻烦。有的机构明文规定禁止非 专业技术人员拍摄文物,当然,这属于国际惯例,但他们也 为我开了方便之门。在此谨向俯允我拍照并发表的各机构,以 及向我提供照片的各机构并各位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半数左右的插图照片的原始资料藏于国外,因此要对 实物重新拍照或追加补充,简直是困难至极。今年6月,我在造访伦敦的时候,原本打算拍摄一些照片来替换已经成版的照片,但由于身体状况欠佳,未能实现重新拍摄的愿望。况且我也感到,即便很勉强地将自己亲自拍摄的照片用作插图,这种荣耀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是甚么了不起的事情了。于是我便放弃了翻拍照片的念头,决定结束拖了很长时间的修订工作。在此期间,岩波书店的负责人由中岛义胜先生接替了古庄信臣先生,几位负责出版、制作和校对的负责人的工作也有所变动。尽管我这个人一向固执己见,但各方面的朋友一直给予我大力的支持和关照。借此机会,谨向长期给予我大力支持与协助的各位同行和友人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藤枝晃

1 971年8月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5: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