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管理科学学术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唐五湘//程桂枝//杜志华//钟良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站在国家层次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本书是在国家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研究项目——科技产业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的,共分八章。

序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减速,发达国家的高新技术跨国企业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都在寻找新的制造基地,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这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特别是国外高新技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将会持续较长一段时期,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产业化,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的绝好机会,有利于我国以较低的费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低消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产业升级。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20年内翻两番就必须使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7.2%。经济的增长,一靠科技进步;二靠体制改革。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体制改革的原因是第一位的,科技进步的原因是第二位的。由于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尽管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但留下的空间绝不像前一时期那么大。所以,应该清醒地认识到21世纪头20年经济增长主要靠科技进步。只有不断完善科技产业化环境,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产业化,才能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本书中的科技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就是指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实现过程,它是科技从研究到开发、从技术到生产、从产品到市场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技产业化,或者说高新技术产业化通常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高新技术知识被批量转化为商品或劳务并形成新产业的过程;二是各种高新技术迅速广泛地渗透到传统经济部门,使传统部门经济效益日益提高的过程。

现实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不断完善科技产业化环境,实现科技产业化。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城乡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三农”问题已成为中国当前及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中非常突出的问题。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在现有制度安排和资源条件下,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进程。

第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加速科技产业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如何满足小康社会对环境的要求面临巨大挑战。我国人口众多和人均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自2002年,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同时显现出日益显著的重化工特征,经济增长对能源、水及矿产资源等形成高依赖,并不断“透支”着我们的环境,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排放量已经超过了环境所承受的容量。按照目前我国资源利用率和污染排放水平,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影响将是现在的4~5倍,石油及一些重要资源的需求缺口将占总需求量的一半以上。这些都一再提醒我们,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迫切需要转变指导思想,高度关注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人的全面发展,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这要求我们发挥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路子。

第三,到2020年前,我国的就业压力会一直十分严峻。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化在形成新的产品、产业,进而扩大就业的作用。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间经济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经济竞争就其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创造、应用和转化科技成果进而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的能力竞争。因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出发,组织实施国家科技计划,并通过政府立法,大力加强国家投资,不断完善科技产业化环境以促进科技产业化。冷战结束后,面对新的世界竞争格局,美国及时提出了“科技强国”战略,相应地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计划,如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l),即“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及先进技术计划(ATP)等。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在已有一系列促进国家投资科技成果技术转移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如《拜杜法案》(1980年)、《国家合作研究法案55(1984年)、《联邦技术转移法》(1986年)及《国家竞争力技术转移法案55(1 989年)等,在20世纪90年代又先后出台了《国家技术转移与升级法案》 (1996年)和《技术转让商业法》(1998年)等,以进一步规范科技产业化法规环境。对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快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步伐,大力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依靠科技产业化,才能形成和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我国面临的激烈环境,对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应当客观分析、准确把握新形势对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工作的全局性、战略性要求,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和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科技产业化的制度机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

科技产业化环境是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外部环境。目前,世界各国均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科技产业化环境,而且它们的影响效果也各不相同。由于面临着以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已经认识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和外部环境建设对促进科技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我国也不例外。199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 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明 确提到“加强全社会的大力协同,尽快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配套体系”,给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已颁布的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中,明确提出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内容。对科技产业化环境进行研究,建设和完善我国的科技产业化环境支撑体系,成为我国一项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它不仅对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直接关系到我国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体系的实施。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科技产业化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仍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科技产业化的需要。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科技产业化提供良好的环境,需要政府、企业界、科研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共同努力。

本书是在国家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研究项目——“ 科技产业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2001EP030004)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的。全书共分八章,每章的主要内容分别如下。

第一章 引论——主要介绍了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任务。

第二章 科技产业化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科技产业化的几个基本概念、科技产业化系统与科技产业化环境、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功能与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第三章 国外主要国家的科技产业化环境状况及启示——对国外主要国家的科技产业化环境状况及差异进行了分析,从中得出对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有益启示。

第四章 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形成和演进过程——将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一个阶段进行了简评。

第五章 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现状分析——总结了“九五”以来,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剖析了我国现阶段科技产业化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六章 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要素分析——构建了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要素体系,并对科技产业化环境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

第七章 我国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状况的综合评价与分析——构建了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排序。

第八章 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构想和措施——分析了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提出了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目标、基本原则、主要建议和措施。

本书站在国家层次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的基础上,得出了以下一些主要结论:

1.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开放的、具有历史延续性的系统。

2.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存在共性特征,也存在个性差异。借鉴它们的经验要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实际情况。

3.我国现阶段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

4.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融资环境,具体包括直接融资环境和间接融资环境;二是生存环境,具体包括创业环境,孵化环境和成长服务环境;三是鼓励技术创新的环境,具体包括国家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计划、法律政策环境、制度环境、信息环境、市场环境、国际合作与交流、人力资源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作为外部环境的各个子系统,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和效率。

5.目前,我国各地区的科技产业化环境发展不平衡,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地区共有11个,约占全国地区总数的1/3强;将近2/3的地区处于平均水平之下。科技产业化环境好和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科技产业化环境不好和较差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6.科技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各个地区、各个经济领域和部门的均衡发展。区域差异将会影响科技产业化这个大系统的运行,削弱政策的效力,最终不利于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完善和发展,抑制我国科技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必须努力消除科技产业化环境在地区上的差异,才能实现全国科技与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7·建设和完善我国科技产业化环境的建议和措施:(1)营造有利于科技产业化发展的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2)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3)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化的价值观体系。(4)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信用体系。(5)建立科技产业化的组织保障体系。(6)建立促进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技术转移和产业化的机制。(7)加强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和孵化器建设。(8)提高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培育和提升一批成长性好、科技产业化能力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9)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拓宽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资金投入渠道。(10)完善科技产业化信息服务体系。(11)加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管理,规范行业行为。(12)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13)实施科技人才发展战略,重视培养和引进科技产业化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和经营型人才,为科技产业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14)加强国际科技的交流与合作。(15)推进西部开发科技工作,加速西部经济发展。(16)推进国防科技系统与地方的科技产业化合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