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疑云,千古奇闻。小说独辟蹊径、丝丝入扣、荡气回肠;电视剧浓墨重彩、叙事宏大、气象万千,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它们谁真谁假,谁是谁非?本书将告诉您历史的本来模样。
著名作家凌力为您解读顺治出家,孝庄下嫁的千古之谜。
太后下嫁的故事不仅流传很广,版本也有多种。现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介绍如下。
第一种可称为"报恩说",多见于文人笔记。
清太宗皇太极去世,有人劝睿亲王多尔衮以弟承兄继立为帝,多尔衮却扶六岁的侄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自己仅称摄政王,并且首先下拜。各王公大臣感戴多尔衮的诚意,共同呼拜,顺治帝位于是得定。不久,多尔衮率大军杀进山海关,击走李自成,乘势进踞燕京,人驻明朝紫禁城宫殿,仍不以帝位自居,迎请顺治帝移驾南下京师即皇帝位,幼年福临得以成为清朝人关后的第一位天子。
其时,举朝都因此替顺治帝感到过意不去,非有所报答不可。多尔衮看准了时机,与大学士范文程密议定计,授意亲信在朝廷中倡言,说:
"摄政王功高望重,又谦抑自持如此,让位之德,亘古少有。我皇上虽想要报答,可这么大的恩德如何能够报答得了呢?正好,摄政王是皇上的叔父,今日让位的事,就跟皇父传位其子的意思一样。摄政王既然像对待太子一样对待皇上,皇上也应当像对待皇父一样对待摄政王,以此作为报答,诸位觉得如何?"
众人都附从此议。范文程于是出面提议说:"近日闻说摄政王妃新亡,而我皇太后又多年寡居无偶。皇上既视摄政王如父,自然不可使父母异居两处。宜请摄政王与皇太后同宫而 居。"
众人又都附从。于是史官乃大书特书,记载于册日:"皇太后下嫁摄政王。群臣上贺表。"
相传婚礼之盛,为从来大婚所未有。京师除一二自命清流者外,多播为佳话,同瞻盛典。当时又有恩诏宣示天下,也系汉人手笔,其略日:
"太后盛年寡居,春花秋月,悄然不怡。朕贵为天子,以天下养,乃独能养口体而不能养志,使圣母以丧偶之故,日在愁烦抑郁之中,其何以教天下之孝?皇叔摄政王,现方鳏居, 周室懿亲,元勋贵胄,其身份容貌,皆为国中第一人,太后颇愿纡尊下嫁。朕体慈怀,敬谨遵行。一应典礼,着所司预办。"
直到乾隆朝,主管修史的纪昀(字晓岚)见到这则记录,惊异道:"这种事怎么可以传示后人,以彰其丑?"立刻请示乾隆帝,将有关内容全部删削。此后,便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了。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