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我国书目情报服务体系的优化与改革”的主要研究成果。解决文献的不断增长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其核心是解决书目情报服务问题,而要很好地开展书目情报服务,优化书目情报服务体制,就必须研究书目情报服务的组织与管理。本书以书目情报理论为基点,借鉴组织与管理理论,坚持书目情报与书目控制相结合,最新理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以此作为研究的结合点,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书目情报服务管理的新体制。
本书共分6部分:绪论;书目情报系统分析;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组织与管理;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组织与管理;文献情报保障体系的组织与管理;书目情报政策与体制。
书目情报:跨世纪目录学研究的基点(代序)
1 绪论
1.1理论准备:两种来源,一个目的
1.1.1书目情报理论
1.1.2组织与管理理论
1.1.3理论准备的目的
1.2传统与未来:变革中的组织与管理
1.2.1书目情报服务的传统
1.2.2组织与管理变革的主题
1.3研究内容和目的:从系统到体制优化
1.3.1建立书目情报系统观
1.3.2形成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发展思路
1.3.3树立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战略意识
1.3.4建设书目情报服务的文献情报保障机制
1.3.5政策和体制:书目情报服务组织和管理的制高点
2 书目情报系统分析
2.1书目情报系统的概念与类型
2.1.1书目情报系统的概念
2.1.2书目情报系统的环境
2.1.3书目情报系统的类型
2.2书目情报系统的结构
2.2.1对几种情报信息系统模型的评论
2.2.2书目情报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2.3书目情报系统的功能
2.3.1文献信息输入
2.3.2文献信息存贮与记忆
2.3.3文献信息加工处理
2.3.4文献信息检索传输
2.3.5文献信息资源开发
3 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组织与管理
3.1书目情报产业与信息产业
3.1.1信息产业与信息产业化
3.1.2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契机
3.1.3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意义
3.2发达国家二次文献产业化模式的借鉴
3.2.1二次文献产业化的背景
3.2.2国家信息政策与二次文献系统建设
3.2.3 国家二次文献系统的发展模式
3.3我国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启动性质与基础条件
3.3.1“后发外生型”启动
3.3.2“二元结构”基础
3.4我国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3.4.1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环境分析
3.4.2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的过程分析
3.4.3书目情报服务产业化组织与管理模式
4 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组织与管理
4.1书目情报服务与现代书目情报技术
4.1.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
4.1.2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4.1.3我国计算机信息检索技术的现状
4.1.4我国数据通讯网建设和联机信息服务现状
4.2国外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发展
4.2.1 MARc机器可读目录
4.2.2联机书目系统
4.2.3联机情报检索服务系统
4.3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4.3.1书目情报服务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模式
4.3.2关于情报检索技术发展的思考
4.3.3对我国联机情报服务现状的思考
4.3.4关于中文图书目录及索引编制的自动化问题
4.4发展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对策
4.4.1发展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条件与不足
4.4.2对发展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现代化的几条建议
5 文献情报保障体系的组织与管理
5.1文献情报供给总量分析
5.1.1社会文献需求总量概况
5.1.2社会文献供给总量分析
5.1.3社会文献需求与供给分析
5.1.4投资经费与文献情报保障
5.2文献情报供给结构分析
5.2.1文献资源的地区分布结构
5.2.2文献情报的等级结构
5.2.3书刊供给结构与书刊需求结构
5.2.4投资结构
5.3文献情报保障体系的组织与管理
5.3.1我国文献情报有效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5.3.2我国文献情报体系的优化与改革
5.4文献资源共享——优化文献情报保障体系
5.4.1文献资源共享与文献情报保障
5.4.2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组织与管理模式
6 书目情报政策与体制
6.1书目情报政策
6.1.1我国书目情报政策的现状
6.1.2现行书目情报政策的不足
6.1.3书目情报政策制定的原则
6.1.4 我国书目情报政策的内容
6.2书目情报服务的体制
6.2.1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组织与管理的现状
6.2.2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组织与管理的不足
6.3我国书目情报服务组织与管理的改革与优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