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世界顶级高等学府牛津大学的校史。全书通过历数牛津各历史著名人物对其所作的贡献,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地叙述了牛津从创建到辉煌至今的历程。
1167年,英法两国为土地而交恶,英王亨利二世愤怒地把在巴黎的学者和书生统统召回国,那些从法国返乡的学者们在牛津落地生根,英国高等教育的奇迹从牛津开始…牛津的历史是英国国家命运的注解,西方文化艺术的每一次思潮都在牛津找到痕迹。
亨利第一次来到英格兰是在1142年,此行目的是为了支持其母对英格兰王位的要求。但玛蒂尔达最终未能从布鲁瓦的斯蒂芬手中夺得王位。不过斯蒂芬与玛蒂尔达私下签定一项协定,同意在斯蒂芬国王去世时将亨利加冕为英格兰国王。
自诺曼征服以来,亨利二世的继位显得如此顺理成章,毫无争议,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挑战和威胁。英格兰希望亨利的继位能给英国带来和平和繁华。由于亨利二世的父亲老安茹伯爵生前喜欢在帽沿上簪一枝金雀花,因而新王朝又称金雀花王朝。P2
朝阳初升、柔缓的泰晤士河碎光点点,有行者在河畔浅吟低唱,她的身上披满了光辉,声音如教徒般虔诚却又神秘莫测,空灵的眼神仰望深邃的天际——行者已追逐了900,9个世纪前,一个美丽的传说让他有了一个动听的名字——牛津。
褪下浪漫的外衣,牛津散发着理性的光彩,这个沧桑的古堡的故事浸透着一个帝国的文明史,她坎坷、独立、浪漫而辉煌,她的故事有血肉与灵魂。这里曾涌现出无数骄傲的学者,这些支撑人类文明的时代菁英也有过哀伤、痛苦和挣扎,他们的智慧在煎熬中激荡,迸发出的光彩照亮了牛津的上空,让这座古堡在时间的淬炼中愈加高贵和生动。他们常常舍弃世俗的谄媚去追求精神的纯良,在众口烁金中剑走偏锋,只为追求无边的智慧。
欧洲的文明史几经演变,牛津一次又一次地游走在磨难与颠峰之间,皇室战火中呐喊,文艺复兴中的碰撞,教士与异教徒之间的对峙……这个外表坚强的堡垒有着不为人知的伤痕。然而牛津固守着自己的追求,对知识的顶礼膜拜让走进她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无论是水的灵性浸润着泰晤士河畔的牛津,还是牛津的气质让这条河如神灵般圣洁,两者的默契使牛津900年的历史华美而迤俪又气势恢弘。
在这本书里,我们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探求历史的秘密,力图用完美的文字找到高贵背后的孤寂与静谧。然而短短的十几万字无法挖掘牛津所有的故事,所以者本书汇集着最难忘的篇章,您在长读后的掩卷暇思已是对那段历史足够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