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骂遍天下名人,却安危无恙;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
横睨一世,卓而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的传奇。从文坛慧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的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坦然面对,顽强对抗,本书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敖回忆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敖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言人所不能言,言人所不敢言,骂遍天下名人,却安危无恙;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在立德立言上,自喜成就非凡。 横睨一世,卓而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犹如一则现代的传奇。从文坛慧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十四年的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九十六种之多,李敖始终坦然面对,顽强对抗,本书是李敖和时代颉颃最忠实的自述。 目录 出版序 如果台湾没有李敖…… 自序 1 哈尔滨(1935——1937 一到二岁) 2 北京、太原(1937——1948 二到十三岁) 3 上海(1948——1949 十三到十四岁) 4 台中(1949——1954 十四到十九岁) 5 台大(1954——1959 十九岁到二十四岁) 6 军队(1959——1961 二十四到二十六岁) 7 山居(1961——1962 二十六到二十七岁) 8 文献会(1962——1963 二十七到二十八岁) 9 《文星》(1962——1966 二十七到三十一岁) 10 星沉(1966——1970 三十一岁到三十五岁) 11 软禁(1970——1971 三十五到三十六岁) 12 监狱(1971——1976 三十六到四十一岁) 13 隐居(1976——1979 四十一到四十四岁) 14 复出(1979——1981 四十四到四十六岁) 15 “二进宫”(1981——1982 四十六岁) 16 笔伐(1982——1992 四十七到五十七岁) 17 口诛(1993—— 五十八岁至今) 18 前程(1997—— 六十二岁以后) 试读章节 我被请上黑轿车后,立即直驶台北市博爱路警备总部保安处,被安置在讯问室的最后一间——第五房,开始办打指模等收押手续。旋即进来两名特务,一高一矮,连夜疲劳审问,向我提出种种问题,由矮的主问,高的在旁记录,记录用的是本活页簿,上面有字,是要问的各种问题。当时谢聪敏、魏廷朝已被捕去一二十天,我因误信两人(尤其是魏廷朝)平时给我的英雄形象,竟以为他们什么也没供出,因此就我所知,一路掩护,什么答案都不吐实,并且不断扯谎以为掩饰。由于我生怕我的口供不利于谢聪敏和魏廷朝两人,结果一开始就给特务们“李敖不合作”的坏印象,自此约四个小时一轮班。总是两人一组,夜以继日,问个不停。所谓夜以继日,其实是想象中的说法,因为疲劳审问下来,我根本难以分清是日还是夜。讯问室第五房是间内有洗手间的小套房,除一窄床一小圆桌一小茶几和四把藤椅外,别无他物。天花栖是一块块有密集小孔的甘蔗板,板面白色,小孔看起来黑色,内装录音线路,角落有闭路监视镜头伸出,一举一动,全程监视。房正中央屋顶悬有五盏六十支光的灯泡,不分日夜,永远开着,房的四墙和地面都钉上深褐色的塑胶布,布后是泡绵,摸上去走上去都软软的,连床也是如此,也被塑胶布包住,床固定在墙上,床下并且是实心的,整个房间却没有窗户,换句话说,全靠灯光和空调气孔维持人的视觉和呼吸。全房只有一扇门,门上方有一手掌大小玻璃,透过玻璃,门外的警卫可以窃视室内动静,我在这第五房住了近一年,门口的警卫二十四小时从没中断过。换句话说,除了在洗脸、大小便时有个死角外,一举一动,全在闭路电视和警卫一人的监视中。正因为第五房的装修如此奇异。所以当我被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疲劳审问中,完全无法辨别是日是夜,只能从早餐的情况感觉出又一天开始了。 我从1971年3月19日晚上被收押起,大概经过三四天或四五天的疲劳审问,始终浑身疲累却满口谎话,不得要领。特务们侦讯的方式只是翻来覆去听你说说说,偶尔在旁做记录,四小时换一班,接班的两人翻看记录后,即立刻进入情况。轮番上阵,一一追问我过去多年所做“害”国民党的事,尤其是“跟监”我的十四个月中,我竟神通广大,在被“跟监”中做的许多“害”他们的事,例如援救柏杨事件、泰源监狱名单事件、接雷震出狱事件、窃听器偷运事件,乃至八竿子打不着的美国商业银行爆炸事件等等,不一而足。在所有问题中,最令我困扰的是一再问什么是“两个半”?我说“两个半”是中国民间传说有两个半军事家,一个是杨杰、一个是蒋介石、半个是白崇禧。他们说你李敖胡扯。我们问的不是这个。我说既然不是这个,请你们给我一个边,教我怎么答,否则无从答起。最后终于告诉我魏廷朝说“两个半”是他是一个台独、谢聪敏是一个台独、你李敖是半个台独。在台湾肯干的台独,只有你们“两个半”。事实上,魏廷朝从来没跟我提过什么“两个半”,我又从何答起?最后侦讯人员告诉我,他们得到的情报是以彭明敏为首的叛乱活动“台湾本部”有五个委员,我是其中之一。我听了大惑不解,因为关于这“台湾本部”,事实上,我一无所知,乃是被逮捕以后才得知的。听了这一天方夜谭,我说半个正好是“两个半”的五分之一,“两个半”自是指五委员而言,这样看来,“两个半”岂不正是五委员的秘密代号吗?——我在忧患中仍不失幽默,这段讽刺,我记忆犹新。 P220-222 序言 1997年我六十二岁,六十二岁对一些人是尴尬年纪:蒋介石六十二岁流亡台湾,他尴尬,“树倒猢狲散”,是谓尴;“吃力不讨好”,是谓尬;我六十二岁拥抱台湾,我尴尬,“人老心不老”,是谓尴;“无可无不可”,是谓尬。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蒋介石无德可立、无功可表,倒是言论总集出了一大堆,但都是文字大便,等于无言可垂。此人崛起于乱世,才具不足,对乱世无能为力,却拼命使劲,结果弄得“我志未酬人亦苦”,尴尬以死,必矣!至于我呢,也崛起于乱世,因无机会,台湾又小,故乏事功足述,但在立德立言上,却自喜成就非凡。不过,活到六十二岁,虽“人老心不老”,毕竟宝刀渐老;虽“无可无不可”,毕竟力难从心,尴尬之情,不可掩也。何飞鹏先生嗜老成性,居然把我锁定,诱以重利,强为他著书,命写回忆录交卷。我自感身处乱世,却一生倨傲不逊、卓尔不群、六亲不认、豪放不羁、当仁不让、守正不阿、和而不同、抗志不屈、百折不挠、勇者不惧、玩世不恭、说一不二、无人不骂、无书不读、金刚不坏、精神不死.其立德立言,足以风世而为百世师,故欣然同意开写。信笔所之,纵迹大纲、情怀小样、忽正忽俳、启手启足,又何尴尬之有?书成之日,自序始末以质今之信女善男,并俟后世圣人君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