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向读者讲述了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财政部部长薄一波、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奇而辉煌的一生,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解密,非常值得一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新中国第一代开国部长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文辉抗//叶健君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向读者讲述了外交部部长周恩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财政部部长薄一波、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等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奇而辉煌的一生,许多资料都是第一次解密,非常值得一看。 目录 总序 一 外交部部长周恩来 二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三 财政部部长薄一波 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五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 六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 七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 八 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 九 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 十 铁道部部长腾代远 十一 交通部部长章伯钧 十二 邮电部部长朱学范 十三 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 十四 农业部部长李书城 十五 林业部部长梁希 十六 贸易部部长叶季壮 十七 粮食部部长章乃器 十八 地质部部长李四光 十九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 二十 司法部部长史良 二十一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二十二 内务部部长谢觉哉 二十三 教育部部长马叙伦 二十四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 二十五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二十六 劳动部部长李立三 二十七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二十八 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董必武 二十九 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 三十 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明 三十一 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 三十二 情报总署署长胡愈之 三十四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 主要参考书目 编后记 试读章节 1949年4月,作为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主持了在北平进行的国共两党的新一轮谈判,经过20天的谈判,双方代表团就《国内和平协定》达成一致,但却被南京政府所拒绝。尽管如此,周恩来为国内和平所付出的努力,得到了国人的公认。 与国民党的唇枪舌战,虽然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外交”,但却为未来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准备了人才。周恩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所以,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时,授命他组建外交部。 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不再兼任外长,但他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 1949年12月16日,经过10天的长途旅行,毛泽东到达了他向往已久的莫斯科。早年很多有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时,毛泽东也曾动过出国求学的心思,但要去的不是巴黎,而是莫斯科。后来因为“要了解中国”,赴俄没有成行。1948年在城南庄时,毛泽东又准备去苏联,可当时斯大林回电称:“在这个时候,你离开指挥岗位,恐对全局有不利影响,是否还是留在国内指挥战争为宜。”毛泽东只好取消原定的苏联之行。 在新中国成立70天后,毛泽东赴苏的愿望实现了。在莫斯科北站举行的欢迎仪式隆重而简短。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及苏共全体政治局委员在他的小会客厅恭候毛泽东一行。会见是热烈感人的。 会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快结束前,斯大林说:“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事实上,从会谈一开始,斯大林就在揣摩毛泽东此行的意图和愿望。 毛泽东说:“恐怕是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既好看,又好吃。” 毛泽东的幽默倒使在座的苏联人一个个目瞪口呆,包括斯大林。 毛泽东不想做更多的解释。他对斯大林说:“我想叫周恩来总理来一趟。” 斯大林更摸不透毛泽东的意图了,他反问道:“如果我们不能确定要完成什么事情,为什么还叫他来,他来干什么?” 在斯大林看来,两国最高领导人都在一块,应该什么都能定,想完成的都能完成。他们做不了的,谁也不可能代替他们做。 显然,斯大林不了解毛泽东的心思。 在毛泽东看来,周恩来的外交才能超群盖世,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本能比他更在行,同时毛泽东认为斯大林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相当于总理,自己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长,对不上口径,如果要签订中苏友好条约,就只好请周恩来来莫斯科了。 毛泽东见斯大林仍不明白自己的意思,不高兴地说:“周恩来到了,就可以商量这件事情了。” 在要不要请周恩来的问题上,两位历史巨人出现了分歧,双方都闷闷不乐。毛泽东还对苏联专家总负责人柯瓦廖夫发了脾气,此后也很少参加活动…… 外界造谣说,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 P3 序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半个世纪了。半个世纪,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长河中并不算长,但她的业绩,却远远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世纪。 半个世纪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时代。 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文明史而著称于世,中华人民共和园成立前的百余年来却被人称为“东亚病夫”而受尽欺凌。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从此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幸福。党的第一代领导者。率领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曲折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光荣地实现了第一大历史任务,并为实现第一个历史任务作了巨大努力和艰辛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新中国的创业者是从血与火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也是从千疮百孔的废墟上着手创业的。新中国成立之时,矛盾复杂,问题成堆,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在国外,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上的“封锁”、“禁运”,政治上的孤立、颠覆,军事上悍然发动侵朝战争,把战火燃烧到鸭绿江边。还把侵略者的魔爪伸到台湾海峡,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在国内,军事上。解放战争尚未结束,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还有国民党上百万军队负隅顽抗。在新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溃逃时,潜伏有200万政治土匪、60多万反动党团骨干、60多万特务分子以游击战争方式危害人民政权,妄图恢复他们失去的天堂。在经济上,因长期受蒋、宋、孔、陈“四大家族”的疯狂掠夺与战争的破坏,不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田园荒芜,农民破产;又因社会变革,经济成分、经济结构重新改组之际,资本家乘机囤积居奇,物价飞涨,仅上海1950年2月就连续刮了4次物价暴涨狂飚,月底与月初物价比较,上涨了19倍。当时工人失业、生活无着者有200余万,农村灾民有4000余万。帝国主义幸灾乐祸,狂言中国共产党虽然取得了全国政权,但无法克服财政经济困难。非向西方国家乞讨不可。资本家也怀疑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说什么共产党“搞军事打100分,搞政治打80分,搞经济只能打零分”。甚至有人扬言:“在吃饭和物价问题上,只要有一个问题得到解决,就会使共产党下台。” 另外,确有一些共产党员进入城市后,骄傲自满,贪图享乐,经不起权刀、金钱、美女的诱惑考验,腐化变质,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就是腐败蜕变分子的典型。 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新中国的开拓者,审时度势,正确决策,披荆斩棘,开创未来。在1949年下半年到1950年6月,全力以赴,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着手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1950年6月至1952年底以生产为中心。从事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工作:1953年至1956年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目标,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1957年后,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无论是开国领袖,还是身处建设一线的各级领导人;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员,还是民主革命家、无党派人士,都是同心同德、艰苦奋战。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献计献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艰苦努力。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我党同党外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我们必须把党外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地商量和解决那些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使他们在工作上做出成绩来。”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的人事安排,都注重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名实相符的人民民主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人民政府6位副主席中,共产党员3名,民主党派3人(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在政务院的4位副总理中,共产党员2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人(黄炎培、郭沫若);在政务委员中共产党员10人,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11人:在政务院下属机构中负责人,共产党员51人,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42人。 众所周知,在中国人民夺取政权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作出的贡献最大,付出的牺牲也最大,但执政后不搞一党专政。而是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让民主党派在新政权中占有相当的席位,让他们有职有权,参与国家的领导和管理。这不仅显示了共产党的政治昌明和博大胸怀,而且获得了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高度赞扬。极大地调动了民主党派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进一步密切了民主党派同共产党的关系。由于民主党派社会联系广泛,共产党的政策很快传到了海内外,消除了许多海外人士对新中国的误解,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对中国共产党的诬蔑不攻自破。许多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如李四光、钱学森、老舍),冲破各种阻挠,辗转回国。后来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原南京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也绕道回国,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中央人民政府建立后,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以空前未有的革命与建设热忱投入到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工作上。 首先是建立各地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人民解放军所到之处的军事管制委员会是最初的人民民主政权。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创造了适合我国建国初期的行使国家权力的最好形式,即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及它选出的各级人民政府,它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肃清特务、减租减息、征税征粮、恢复和发展生产、进行土地改革的政权组织形式。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各地根据决议普选人民代表,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在这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政权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历史已经完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已经正式确立。人民民主专政稳如泰山。
第二,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新生的人民政权与投机资本进行了两大战役。第一次是“银元之战”。各城市的人民政府,针对猖獗的银元投机,明令严禁金条、银元、外币在市场上自由流通,一律由人民银行挂牌收兑。规定人民币为惟一合法货币。投机商对人民政府法令进行抗拒。在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有人甚至扬言“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上海军管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采取断然措施,查封了金融投机大本营“证券大楼”。打退了投机商的进攻。第二战役是“米棉之战”。主管中央财经委工作的陈云指出:稳定物价的关键是我们掌握市场的主要物资,“人心乱不乱,在城市中心是粮食”。1949年11月物价上涨最猛之际,人民政府大量调运粮食、棉花、棉布、煤炭供给城市,物价迅速下跌,使囤积居奇的资本家吃了一个大亏,不敢胡闹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党和政府就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1950年3月以后,全国财政收支接近平衡,通货膨胀停止,物价日趋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使国内外那些怀疑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的人们也不能不表示赞佩。 第三,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指出: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工作的胜利,结束了抗战以来连续12年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来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要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还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新中国第一代领导者,大多数是从枪林弹雨的战场转到镰刀锤头的农业工业战线。他们以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依靠人民群众领导了土地改革,推动了工商业的调整和发展。到1953年春,全国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无偿地获得7亿多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的700多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彻底消灭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同时,在国营工厂企业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把头制,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吸收工人参加工厂管理。使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些企业中确立起来。调整工商业主要是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调整公私经济关系的实质,是在巩固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的前提下,公私兼顾,使私营经济麟其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作用。《共同纲领》第2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根据这一根本战略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对商业作了政策调整,让其发展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事业,同时在党政机关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中进行了“三反”、“五反”工作,从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发展。 第四,执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而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又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贫富分化开始出现又使共产党人不能不去考虑个体经济向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营经济和资本主义之间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时起时伏,对国家经济生活也有影响。为解决这些矛盾,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的要点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或“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按毛泽东的说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原来预计15年,加上国民经济恢复3年,共18年。由于全党、全国人民的努力,三大改造的任务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反映到国民经济的结构上,1956年,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的比重已占到92.9%。这就是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了,过鞭时期已经完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实现。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成为新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到1957年,经过新中国第一代领导者的艰苦努力,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783.9亿元,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发电量的3.2倍。农业总产值达604亿元(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比1952年增长25%;粮食产量达19505万吨,比1952年增长19%。全国居民平均消费水平达102元,比1952年的76元提高1/3强,其中职工平均消费水平由148元提高到205元,提高38.5%,农民由62元提高到79元,提高27.4%。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开拓者的丰功伟绩。 无疑,在这伟大历史变革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三大改造后期过于急躁和粗糙等。然而瑕不掩瑜,不能否认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璀璨的一页,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不朽的奠定之作。 新中国的第一代领导者都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拓荒者。这些拓荒者有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主要成员。有身处前沿阵地的中共中央、政务院(国务院)各部委负责人,解放军各军兵种、各大军区首脑,各省(市、区)党政一把手等。他们是新中国除旧布新的实施者,是开国、立国的见证人。他们中,除个别人后来走入歧途外,大都经受了建国初期那场特殊战争的考验,在建立、巩固、发展新中国的考试中交了一分出色的答卷。 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但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又需要通过他们的代表人物集中地体现出来,这些代表人物,有中央的,有地方的,有各条战线的。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代表人物的活动。展现出生动活泼的历史画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组织绵纂的《新中国第一代》系列丛书,通过回顾瓤中国第一代领导者和建设者非凡的人生历程,再现他们在开国、立国时火红岁月的功绩。对于帮助人们了解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哲人其伟,后世继之”。今天,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今天,我国在12天时间所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相当于1952年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新中国5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7.7%,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半。在世界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排行榜上,中国产品早已坐上头把交椅:在主要农产品中,我国的谷物、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在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的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也居世界第一位。世界银行的专家曾评价说:“中国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就取得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能取得的成就。”然而,总的来看,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在世界上还比较落后,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还比较复杂。改革发展的任务仍很艰巨。如何应付挑战,克服矛盾,迎难而上,推进发展,新中国第一代领导者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榜样的力量,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第一代》系列丛书的问世,将为跨世纪的领导者和全体人民,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巨大的精神动力。 后记 《新中国第一代》开国部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终于出版了! 本系列书由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组织编纂,廖盖隆同志担任顾问并为之作序,文辉抗、叶健君同志担任主编,有中共湖南省委党史委、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湖南省委党校、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社科院、湖南商学院、湖南教育学院、湖南省图书馆、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参与。 该系列书的出版得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的重视与支持。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德高望重的党史专家、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廖盖隆同志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特别关心。廖老不顾年迈体弱,为本书撰写了序言,审阅了部分书稿内容,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从而使本书大为增色。 本卷主要撰稿人是: 雷国珍、叶健君、王龙彪、程波、唐振南、王小平、刘佑平。 参与本卷撰稿工作的还有:肖巧平、刘佑平、张雪梅、詹腾芳、王东辉、周毛、张金榜、李仕银、刘先根、周志峰、初卓、刘福贵、赵惠、陈瑛。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李建国、黄楚芳、李雄伟、彭富强等同志为本系列书的出版做了大量工作。 本书在写作中重点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大量有关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传记、生平纪实、研究文章,吸收了近年来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新中国第一代》的编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由于涉及面广,任务重,时间紧,尽管编者精心组织,力争使本系列书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编者的水平及精力所限,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希望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