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内容主要涉及婴幼儿常见病的治疗与调养,以及基本保健知识,包括生长发育、用药、喂养、保健、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科疾病作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实用性强,集中、西医之长于一体,面向广大家庭,适合广大父母对宝宝进行自我诊疗和保健。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好父母关爱孩子健康宝典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
作者 | 张学明 |
出版社 |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内容主要涉及婴幼儿常见病的治疗与调养,以及基本保健知识,包括生长发育、用药、喂养、保健、护理、预防接种等知识。全书语言通俗易懂,对各科疾病作了深入浅出的描述,实用性强,集中、西医之长于一体,面向广大家庭,适合广大父母对宝宝进行自我诊疗和保健。 目录 上篇 保健知识 生长发育(3) 小儿年龄分期(3) 胎儿期的特点(3) 新生儿期的特点(4) 婴儿期的特点(4) 幼儿期的特点(5) 学龄前期的特点(5) 新生儿的分类(5) 正常新生儿的发育标准是什么(6) 新生儿的特点(7) 出生最初几天的孩子体重为什么会下降(8) 新生儿大小便的变化说明什么(9) l~3个月婴儿的体重有多少(9) l~3个月婴儿的视、听觉有什么特点(10) 4~6个月婴儿的体重有多少(11) 4~6个月婴儿神经系统发育有何特点(11) 7—9个月婴儿的体重有多少(12) 7~9个月婴儿神经精神系统发育有何特点(12) 10~12个月婴儿的神经精神系统有何发育特点(13) 1~2岁幼儿的体重和身长有多少(15) 1~2岁幼儿听力、语言的发育特征是什么(15) 1—2岁幼儿应出多少颗乳牙(16) 2—3岁幼儿的体重和身长有多少(17) 2岁幼儿的乳牙发育情况如何(17) 2—3岁幼儿听力、语言的发育特征是什么(17) 2—3岁幼儿有哪些运动机能(18) 2~3岁幼儿情绪有哪些变化(18) 3~4岁幼儿的体重和身长有多少(18) 3~4岁幼儿有哪些运动机能(19) 3~4岁幼儿的语言特征是什么(19) 3—4岁幼儿的情感发育应达到什么程度(20) 4~6岁小儿的体重和身长有多少(20) 4—6岁小儿有哪些运动机能(21) 4—6岁小儿的智力发育有何特点(21) 4~6岁小儿的语言有何特点(22) 评价小儿体格生长的指标(23) 宝宝身长增长的速度(24) 如何观察儿童的生长发育(24) 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26) 影响孩子体格发育的因素(27) 影响儿童智商发育的因素(28) 婴儿什么时候出牙(29) 囟门应什么时候闭合(29) 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神经系统(29) 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一运动系统(30) 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消化系统(30) 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呼吸系统(30) 儿童生理特点与保健——感觉器官(31) 喂养与保健(32) 新生儿养育要点(32) 什么时候开始给新生儿喂奶(33) 早产儿的营养及喂养(34) 一昼夜最佳喂母乳的次数(36) 乳母的生理及营养特点(36) 合理安排哺乳期膳食(37) 正确哺喂母乳(39) 母乳喂养的正确姿势(40) 怎样提高母乳质量(41) 影响乳汁分泌的因素(42) 乳母的营养状况与泌乳量(42) 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43) 乳房的大小会影响奶量吗(44) 怎样判断宝宝吃得饱不饱(46) 怎样防止宝宝吐奶(46) 怎样区分回奶和呕吐(47) 产后乳量少怎么办(48) 特效催乳膳食(48) 乳母服药对婴儿的影响(49) 母亲生病用药时还能否给孩子喂奶(50) 哪些母亲不宜给孩子喂奶(51) 何时给孩子断奶为好(51) 小儿断奶后以什么为替代品(52) 给孩子断奶前应做哪些准备(52) 给孩子断奶时的注意事项(53) 怎样进行混合喂养(53) 人工喂养的孩子一天应吃多少(54) 婴幼儿容易缺乏哪些维生素(54) 为什么要给婴儿添加辅食(55) 添加辅食的原则(56) 如何给婴儿添加水果类食品(57) 婴儿l周岁内怎样安排辅食(58) 怎样为10一12个月小儿制作各类食品(58) 添加辅食应注意些什么(61) 为何要保证幼儿膳食的多样化(63) l一3岁幼儿的饮食特点(63) 3岁小儿一周食谱举例(64) 学龄前儿童营养素需要量(65) 青少年膳食营养特点(66) 青少年营养与性发育(68) 怎样给孩子选择饮料(69) 儿童不宜多吃的10种食物(71) 偏食的纠正(72) 挑食的纠正(73) 异食的纠正(74) 贪食的纠正(75) 小儿食欲不振怎么办(75) 孩子患病时的饮食原则(76) 小儿病后的饮食调养(77) 应准备哪些婴儿用品(78) 婴幼儿衣物购买、贮存要点(79) 婴儿的衣服和尿布(80) 婴儿的寝具和枕头(81) 奶瓶(81) 婴儿用床(82) 婴儿房间和环境(82) 怎样给婴儿洗澡(83) 怎样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84) 怎样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86) 2~3岁小儿容易发生哪些事故?怎样预防(86) 4~6岁的小儿应防止哪些意外事故(87) 病症及护理(88) 婴幼儿生病有哪些症状(88) 何时去就医(89) 如何从婴儿睡眠中观察婴儿的健康情况(90) 从宝宝的大便了解消化功能(92) 从大便判断幼儿的疾病(93)I 带孩子看病要注意什么(94) 怎样为孩子代述病情(95) 新生儿哪些疾病会影响智力(97) 怎样给孩子测体温、呼吸、脉搏(98) 小儿血压、脉搏及呼吸的正常值(99) 小儿输液时的护理(99) 小儿臀部打针硬结的消除方法(100) 在家里怎样进行消毒、隔离(101) 家庭灭菌消毒法(102) 传染病患儿呕吐物的处理(102) 传染病患儿排泄物的处理(103) 传染病家庭隔离法(103) 家庭护理常识(104) 用药知识(107) 小儿用药特点(107) 儿童合理用药的重要性(108) 怎样计算小儿用药剂量(109) 计算儿童用药剂量的注意事项(111) 儿童用药剂量如何调整(111) 儿童用药如何选择剂型(112) 儿童用药的疗程(112) 最佳服药时间(112) 儿童怎样用非处方药(113) 药物选择(114) 小儿感染时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16) 幼儿使用镇咳药的原则(117) 小儿使用氨茶碱注意事项(117) 小儿应慎用阿司匹林(118) 儿童不可滥用成人药(119) 小儿应慎用外涂药(120) 儿童用药禁忌(121) 怎样给孩子喂药(123) 小儿口服药的使用(124) 小儿服糖浆要注意什么(125) 怎样给孩子滴耳、眼、鼻药水(126) 小儿常用药有哪些不良反应?如何处理(127) 孩子误服药物的应急处理(128) 儿童用中成药剂量的计算(129) 小儿服中药丸的注意事项(129) 怎样选用小儿中成药(130) 如何给小儿煎服中药(131) 儿童服药期间的合理配餐(132) 预防接种(134) 什么叫计划免疫(134) 小儿计划免疫时间表(134) 通常需进行哪些疫苗接种(135) 预防接种的反应(136)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138) 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138) 怎样知道打预防针的效果(139) 预防接种有哪些禁忌证(140) 服用小儿麻痹症糖丸应注意什么(141) 接种卡介苗后还会得结核病吗(142) 什么情况下应用丙种球蛋白(142) 怎样提高孩子的抵抗力(143) 下篇 疾病防治 发热(147) 高热惊厥(160) 暑热症(169) 新生儿硬肿症(173) 新生儿黄疸(178) 新生儿败血症(182) 新生儿脐炎(186) 新生儿破伤风(188) 营养不良(191) 维生素A缺乏症(200)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204) 婴儿手足搐搦症(212) 锌缺乏症(216) 肥胖症(221) 婴幼儿腹泻(227) 小儿便秘(245) 厌食症(249) 消化性溃疡(256) 急性胃肠炎(26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一(266) 急性支气管炎(279) 慢性支气管炎(286) 支气管哮喘(291) 支气管肺炎(304) 腺病毒性肺炎(314) 支原体肺炎(319) 支气管扩张症(322) 肺脓肿(327) 急性喉炎(331) 急性扁桃体炎(335) 先天性心脏病(340) 病毒性心肌炎(353) 心律失常f360) 高血压(369) 急性肾小球肾炎(376) 慢性肾小球肾炎(385) LgA肾病(389)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393) 狼疮性肾炎(397) 泌尿系感染(402) 肾病综合征(409) 遗尿症(417) 缺铁性贫血(42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430) 再生障碍性贫血(43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41) 白血病(448) 癫痫(454) 儿童多动症(472)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479) 脑性瘫痪(484) 智力低下(491) 重症肌无力(496)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50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506) 糖尿病(511) 性早熟.(521) 过敏性紫癜(525) 风湿热(530) 幼年类风湿病(542)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548) 手足口综合征(553) 风疹(556) 麻疹(560) 猩红热(568) 水痘(576) 幼儿急疹(582) 流行性感冒(585) 化脓性脑膜炎(589) 病毒性脑炎(59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99) 白喉(605) 流行性腮腺炎(61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15) 细菌性痢疾(620) 伤寒(627) 病毒性肝炎(633) 脊髓灰质炎(643) 流行性乙型脑炎(649) 百日咳(656) 肺结核(663) 蛔虫病(671) 蛲虫病(677) 钩虫病(681) 绦虫病(685) 急性阑尾炎(688) 肠梗阻(692) 肠套叠(695) 胆道蛔虫症(699) 睾丸鞘膜积液(704) 痱子(707) 婴儿湿疹(710) 荨麻疹(716) 丘疹性荨麻疹(720) 脓疱疮(722) 鹅口疮(726) 附录一:急救常识(729) 附录二:小儿按摩常识(741) 附录三:儿科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753) 参考文献(773) 试读章节 怎样区分回奶和呕吐 如果胃内的东西比较缓和地从新生婴儿的嘴里泛上来,而且量很少,这种现象叫做回奶。基本上每个新生婴儿都有回奶现象,这对生长发育没有影响,随着年龄增长回奶会逐渐减少而自愈。 而食物由胃内剧烈地涌上来,从口中吐出,量也比较大,这就叫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横位,胃内容量小,只有30~50毫升左右,贲门松弛,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对呕吐反射控制差,受到外界的轻微刺激就易发生呕吐。所以新生儿有l~2次呕吐用不着大惊小怪,但是每8有2次以上的呕吐就应当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找原因。呕吐的内容物是乳汁还是乳块并不能说明是生理性呕吐还是病理性呕吐,只不过是与食物在冒内消化的时间长短有关。P47 序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如何保持健康的身体,保证生活质量日益重视,对医学保健知识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我们组织多年从事医务工作的专家、教授编写了《关爱健康宝典系列》。这套丛书共有4册,即《好儿女关爱父母健康宝典》、《好父母关爱孩子健康宝典》、《好丈夫关爱妻子健康宝典》、《好妻子关爱丈夫健康宝典》。 每书共有上、下两篇,上篇分别介绍有关老年人、儿童、女性、男性的保健知识,下篇为常见疾病的治疗与调养,对各科疾病作了深入浅出的描述,而且对疾病的预防与康复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以便读者能够对疾病的病因病理有所认识,也有助于读者对疾病进行自我诊断、自我防治,并采用更适合的自我康复措施。 本书内容新颖全面,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集中医、西医之长于一体,面向广大家庭,适合广大群众自我诊疗与保健。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限于篇幅仅在书后列出了部分参考文献,未能一一列出。祈请谅解。 由于编者的经验不足和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与指正。 作者 200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