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从鬼子兵到反战斗士/不能忘却的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从帝国军人到战场俘虏;从执迷不悟到幡然觉醒;从参加战争到寻求和平,他们从“鬼子兵”变为八路军战士。这真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而在现实中,却常常容易被我们忘却。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又一次把我们带回了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以独家的史料为我们讲述一些不为人所知的故事。

内容推荐

有一首诗写道:有的人把历史当作工艺室中随意捏弄的软泥/有的人把历史当作合身而又会变色的彩衣/有的人把历史当作刀剑、甲胄、堡垒/也有的人把历史当作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的数字游戏。历史是这样的吗?不!历史是有灵性、有尊严的,历史是人,人是历史,历史是人的良师和益友。纵然这些年来戏说历史风情万种,但我们对真实而鲜活的历史却情有独钟。这里隆重推出的“中国百年百部文史珍品”书系,依托文史资料这个著名品牌在史林独树一帜的资源优势,努力开拓历史当事人的“亲历、亲见、亲闻”的特色,以鲜活的第一手资料披露鲜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台前幕后,介绍历史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和趣闻轶事,熔历史与人物于一炉,从敌、我、友各方的独特视角,荟萃世间百态,解读人世沧桑,记述了从封闭落后。战乱不断的旧中国走向光明的新中国的历程。这是一套由多套丛书组成的了解中国百年历史的别开生面的书系。

目录

反战同盟概况(1)

走反战之路

 当了八路军的俘虏(12)

 武士道精神垮了(30)

 生死歧路(55)

在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成立反战同盟和创办日本工农学校(74)

 在延安召开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90)

 工农学校的学习生活(98)

 延安——第二故乡 (117)

 在延安迎来日本投降(137)

战场上的反战活动

 觉醒联盟的诞生(146)

 在冀鲁豫前线的觉醒联盟(164)

 战场上的樱花节(201)

 日益高涨的苏中反战运动(218)

 八路军医院中的医疗工作(224)

 日军内部的反战活动(233)

在华日本人反战活动年表(242)

试读章节

我这个纺织厂工人是1938年1月应征入伍的。那时,战争正处在白热化阶段。

当时,我对“圣战”和必然取胜毫不怀疑,但在生疏的异国战场上生活,似有渡日如年之感,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服役期满返回家乡。两年零九个月已过去,总算有点儿盼头了。

我所在的中队驻扎在背靠山西省太行山脉高峰的榆社县城。

就是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百团大战,给驻华北日军以沉重打击。榆社一带的日军遭到攻击是从1940年9月下旬的一个晚间开始的。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三天三夜,我们没有吃上东西也没有喝上水,重要阵地相继失守。我守卫的碉堡也遭到八路军异乎寻常的勇猛攻击,他们把碉堡下面挖通,从地底下爆破碉堡。尽管友军几次派飞机轰炸八路军,但是八路军的攻势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猛烈。我的脚脖子和腰部中了炮弹和手榴弹的弹片,可是当时连包扎的时间都没有。

偶尔从国内寄来的日本报纸极力渲染“讨伐匪贼”的“战果”,把败仗写成“胜仗”,一本正经地在那里宣传“华北的治安”好转,“匪贼”在减少。然而,我们这些在前线的人却十分清楚。尽管如此,他们依然瞧不起八路军,说八路军是一群连象样的武器都没有的“土匪”。

八路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发动了完全出乎预料的猛烈而巧妙的阵地攻击作战,在我们的心目中造成了极大的不安,扰乱了我们的战斗意志。

就这样,到了第三天下午,一个中队的兵力几乎完全被消灭,剩下二十几个人丢下阵地逃跑了。

从那时起,我们便拖着疲惫和饥饿的身子,忍受着伤痛逃跑。可是在第二天晚上,我们迷了路,不知往哪儿走好,在山上来回兜圈子。无意中我们陷入八路军的伏击包围圈,八路军的手榴弹从山上一齐向我们投来。几个一起逃跑的战友乘着漆黑的夜晚突围了,可我由于脚脖子负伤无法跟上,转瞬间掉了队,一个人陷入了一筹莫展的绝境。这时我紧握手中的最后一颗手榴弹打算同归于尽,但在这决定性的一瞬间脑子里又产生不自杀的念头。于是我站在悬崖边上拉开手榴弹保险盖向追过来的黑影投去,然而就在这同时八路军投来的手榴弹在我的眼前爆炸了,我感到手腕子一阵烧疼,一头栽到深谷里。(P12-13)

序言

日本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出版部出版的《反战兵士物语》一书已由张惠才、韩凤琴二同志译成中文,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我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很高兴。这本书是1963年在东京出版的,距今已二十多年。书中所说的事情也都发生在40多年前,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但是,今天读起来,依旧使人感到趣味盎然,很有意义。

这本书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首先谈日本士兵在被俘以后走向反对战争、争取和平的经过,其次讲到革命的保垒延安以及日本工农学校,再讲到觉醒了的日本友人如何在前线进行反战活动,最后部分是当时的资料。

众所周矢占,自从明治维新以后,包括军人在内的日本人,从小就受到“皇道史观”的教育。日中友好协会前会长、日本的社会活动家黑田寿男先生在他的回忆录《在冰冻的土地上撒种》一书里曾写道:他出生于1899年,在他幼年时曾发生过日俄战争。当他八岁进小学时,听到的是清一色的军国主义赞美歌。一进小学,头一件事情,就是校长先生恭恭敬敬地宣读《教育敕语》。这个《教育敕语》是明治天皇在1890年10月发布的。其内容是称颂以皇道史观为中心的精神,以忠孝为家族国家的道德基准,还有军国主义思想。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它对日本国民道德观念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

日本军人所受的教育是:“与其活着受囚虏的耻辱,不如死去当护国之鬼”,这里所说的“鬼”,实际上是“神”的意思。所以许多日本士兵被我军俘虏后相当长的时间,脑子里想的仍是逃跑或自杀。又因为他们看到,日本军队是用极其残酷的刑罚对付被俘人员,他们也害怕我军用同样刑法对待他们。因此十分不安。

总之,日军官兵被我军俘虏之后,开始的表现是自暴自弃,悲观失望。1938年2月,被我一二O师三五九旅在山西同蒲路平社村车站俘获的铁路工人森健于同年8月到达延安后。对当时在延安的俘虏,进行了分析。他说:“当时在延安的日本俘虏可以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极其顽固,这些人不但不听从八路军的劝告,而且经常反驳。他们认为日本决不可能打败仗,他们不相信在战争期间,日本国内生活日益困苦。他们说:‘你们讲日本生活苦,八路军不是天天都吃小米吗?他妈的,吃来吃去就会变成长着翅膀的小鸟了。’因为在日本,小米只是喂鸟类的饲料。所以他们说怪话。这些人一边发牢骚,一边却满满地盛了两碗小米饭。第二类人是患思乡病,每到黄昏时分,就望着东边的天空。第三类人逐渐习惯于八路军的生活。被俘时的悲观失望情绪已经消失,感到前途的光明。”

究竟是一些什么因素改变了日本俘虏的思想感情呢?从他们自已写的文章看来,原因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俘虏在前线,看到日军到处奸淫烧杀,无恶不作,于是他们便发生疑问。难道这就是日本军部所宣传的“大东亚共荣圈”吗?这就是“东亚新秩序”吗?纺织工人出身的渡边三郎看到八路军战士吃了一点倭瓜,便把钱留给当时不在家的主人。这样,日本军部所散布有关“匪贼”的造谣中伤也就不攻自破了。

当日军向我军进攻时,渡边三郎亲眼看见日军在山下射杀、杀害抗日军民,而八路军某医院高个子的院长却吃力地背着负重伤的日本俘虏上山。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对照。

不少日本俘虏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到我军战士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大山光义的文章说,一名姓荆的年轻勤务员看护他,怕他吃生东西不好,因此连梨也煮熟了以后给他吃。在通过敌人封锁线时,大山看见被日军雇佣的铁路工人同我军密切配合,使他认识到我军和群众之间真正是“鱼水之情”。

新婚之后仅仅一个星期即被征兵的山田医生写文章说,八路军的干部知道日本人喜欢洗澡,因此设法给他们做了澡盆,倒上热水让他们洗。杨勇司令员还特地看望他们,送给他们在当时十分难得的白糖。

山田医生是东京大学医学部毕业的,受过高等教育。在八路军内,他阅读了河上肇所著《贫乏物语》,以及《日本历史读本》、《列宁主义基础》和米汀所著《辩证法唯物论》等著作,促进了他的思想变化。

在百团大战中受伤被俘的渡边俊夫住在晋西北的医院内治病,他说和他住在同房间的一二。师战士十分和气,这位战士自己是病人,还照顾渡边的起居。半夜他睡得好好的,渡边有事,把他叫醒,他也很愉快地帮渡边做事。渡边在文章中写道:“我从日本出发,和妈妈、哥哥、妹妹分手时,我都没有哭过,这次要到延安去,和这位战士告别时,不禁掉了眼泪。”文章中又说,当渡边知道,替他从延安城买来黄酱的是八路军的一位旅长,他感到十分不安。当他向这位旅长赔礼道歉时,旅长拍拍他的肩膀说:“没有关系,八路军和日本军不一样。”

在本书中,这样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正是我军广大指战员亲切友好的态度,使日本士兵深受感动,促进他们觉醒起来,站在反对侵略、中日真正友好一方。最根本一条,就是我国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把脱去日军军服、放下武器的日本官兵,看作是自己的友人,是反对侵略者的战友。

本书第二部分讲的是革命圣地延安。提起延安,人们经常联想起宝塔山下,延河之滨的日本工农学校。1940年以后,我军中的日本俘虏日益增多。各抗日根据地纷纷成立了日人反战组织。再加上这一年春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从苏联回到延安,长期在国外活动的日共领导人野坂参三也同时抵达延安。在此情况下,党中央决定在延安开设一所对日本俘虏进行系统教育的专门学校。这在战争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办得到。

经过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和敌军工作部部长王学文的领导和努力,这个学校于1941年5月正式开学了。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该校结束时为止,前后在该校学习过的日本学员有数百人。其中多数人随野坂参三于1946年初返回日本,有少数人还留在东北工作了一个时期。他们在东北的工作是协助人民政府安顿数以万计的日本侨民。

学校的教师是经过稼祥同志选择的,除了野坂参三亲自为学员上课外,还有王学文、李初梨、何思敬、廖体仁、赵安博、江右书等同志任教。去年2月不幸病故的王学文同志自15岁起(1910年)即留学日本,后来入京都帝国大学,师事日本著名教授河上肇,钻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三十年代在上海,王学文同志曾经领导过日本友人进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其他如李初梨、何思敬等同志也曾留学日本,是了解日本情况的。

学校的课程有政治常识、政治经济学、时事问题、社会发展史等,全部使用日语讲解,对于高年级,野坂氏还给他们上日本问题、联共党史等课。除了上课之外,还组织学员讨论,题目是“为什么要打仗”,“这场战争对什么人有利”,以及日本有名歌人石川啄木的短歌,大意是“整天劳动、劳动,还是吃不饱饭.凝视着两只手”等等,主要是为了启发他们对战争的认识以及阶级觉悟。

学员的生活全部由我军供应,学校的管理以及学员内部事务,由学员选出委员自治。学校有图书馆、俱乐部,为了照顾日本人的爱好,还为他们准备了棒球用具。宝塔山下,延河的河滩是天然的运动场。

除了敌工部主办的“敌军工作干部学校”的学员是他们的友人之外,延安其他学校,如鲁艺、女子大学、陕北公学、民族学院的青年学生也和他们来往,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延安还有一些事情是值得纪念的。1942年8月,召开了华北日本士兵代表大会,代表共50多人,包括了华北侵华日军将近20个部队。在会议中,放下武器的日本士兵代表不仅揭露了侵略军对我国人民的种种暴行,也揭露了日本军队内部长官虐待、压迫士兵的骇人听闻的罪行。他们根据日本士兵的切身要求,提出一些有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口号。例如:“不要虐待士兵”,“不准打耳光”,“让我们吃饱饭”等等,这些要求看来平淡无奇,但是在当时却很有针对性,是可以鼓励日本士兵起来斗争、削弱日军的士气和战斗力的。

另一个是华北日本人反战团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觉醒联盟”和“反战同盟”合并成“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华北联合会”。不仅在组织上统一了反战团体,同时也加强了反战活动。

本书第三部分是日本反战同盟员在战场上所进行的反战活动。他们在我军配合下,向敌军喊口号、发传单、打电话、写信、送慰问袋等等,日本友人已经意识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争取早日实现和平,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日本人民的利益。

日本友人对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据本书《概况》中叙述,从1941年到1948年,由于在战场上进行反战活动而牺牲的,知道姓名的就有25人,但实际上远不止此数。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了40年。中国、日本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日关系也有极大变动。但在抗日战争艰苦的岁月里,和我国人民一起,为争取和平、建立中日友好而奋斗的日本友人的努力,仍然是值得我们怀念的。

王学文同志在《回忆王稼祥》一书中指出: “在抗日战争中,我们党对敌军工作的政策是成功的,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我们释放回去的日俘,百分之九十九都说中国党的好话。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少有的。”

1986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3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