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不要尖叫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韩放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中国80后一代人的心灵忏悔史”,直面当前80后青年人的另类生存状况。小说讲述了韩一漂、暗青、秦莱等都市青年面对生活时的放纵、疯狂和沉迷,以及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直到最后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时的挣扎、抗争、无奈、无力。在事业、爱情等方面失败后,他们都走向了一条无可奈何的路……一群让你目瞪口呆、心跳加速的青年,像盲目的鱼群,在自由和卑微中抖下青春的鳞片和欲望……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迷幻的瞬间/001

第二章 黑暗中存在诱惑/017

第三章 和她们有个约会/043

第四章 飘摇不定/063

第五章 怎能满足这卑微酌快乐/083

第六章 夜里没有一丝风/105

第七章 错爱/119

第八章 坠落之姿/143

第九章 在一条路上的徘徊/165

第十章 欲罢不能/185

第十一章 随风而逝/209

试读章节

1

我常想,我的生活会在某一天有所起色,会散发出美丽的光环。我每天这样想着,也就每天这样梦着,每天行走在泸城的街道上,寻找,寻找。

没有人知道我的生活是怎么回事。我对一个朋友说过,我白天上班,晚上夜行。白天我是人,晚上我是猫。我喜欢黑暗,幽深的黑暗,它会遮住漫天飞舞的虚幻,会在夜晚把人的自私和欲望隐藏,把人的本性演示得像一束炫目的灯光。  

五一劳动节,这天的夜晚多少有点难忘,我们从来没有过的兴奋。朋友李大洋从重庆过来玩,我在电话里对他说:“这是夏季,一个糜烂的季节,你想在泸城怎么玩呢?”他说:“糜烂好啊,就让我们一起糜烂吧。”

劳动节放假七天,七天对于我们这样的上班族来说,比监狱里的放风还让人感到自由和放纵。

我、秦莱和暗青就经常出入据点俱乐部、113跳舞会、逍遥村歌迷俱乐部、异度空间KTV量贩歌城等充满欢乐的地方,抛洒着我们的美好时光。

很多人都说,城市的黑夜是糜烂的,已经糜烂得只剩下骨头了。

那就让我们只剩下骨头吧。我们高呼着。

四月二十七日晚上,我们单位在“异度空间KTV量贩歌城”聚会,买断最豪华的包间。啤酒堆在桌子上,灯光暗下来时,人们拉着自己的亲密异性,摆出自己认为最好玩的姿态。

暗青有点色,朋友们都这样说,他可以今天带这个女的来,明天带别个女的来,而且每个都不一样,质量上保证绝对是美女。暗青能顺利得手主要是出于他帅、酷,有脾气的“色相”。秦莱常说暗青:“你已经糜烂得没有骨头了,只有‘色相’。”

真是弄不明白,我才来泸城时,感觉泸城挺好的———优美的滨江路,悠闲的茶客,还有那幽香十里的美酒。但这是虚幻的表现,就像我睁着惺忪的眼睛,看着晴朗的天空,眼前就会幻发出无数斑斓的光圈,我就会以为这是美丽的瞬间。

人类是很脆弱的动物,容易被错觉欺骗。

所以,我知道暗青为什么老是得手,知道了那些女孩子为什么会一个个栽倒在暗青手里。我想,在那些女人从暗青的身上看到美丽光圈时,暗青也从那些女人身上看到了更美丽的光圈,他们为了这些光圈而互相痴迷、追逐和嬉戏。

这天晚上,我是一个人。我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和行走,流浪在这个世界,我最多只能承载自己的一个影子,而不能再承载其他任何重量。我常常表现得无能为力。这就是我和暗青、秦莱的最大区别。

坐在角落里,我很敏感地用目光打量这群形形色色的男人和女人。我看见暗青用右手环抱着一个女孩的腰,左手拿着麦克风唱歌。听着暗青唱,我也就想唱一首,歌名是《糜烂的爱情》,歌词内容是这样的:

“无所谓,无所谓,糜烂的爱情,无所谓,无所谓……”

“无所谓,无所谓,糜烂的爱情,我和你,错与对……”

这是摇滚乐,暗青是唱不出来的,是我在他摇来摆去地唱着《爱就一个字》的时候,我自己编的。我觉得在他们互相拥抱着摇头晃脑地唱歌时,这首歌很适合他们之间的所谓的默契。

暗青抱着的女孩名叫陈玫。陈玫没事在家呆着,上网聊天,打游戏。她出来玩开心了,就叫她老爸开着一辆白色的“广州本田”来接。第一次见面,暗青给我们介绍陈玫时,陈玫就轻启樱桃一样的小嘴,露出米粒大小的牙齿,看上去很是妩媚。我第一次看到陈玫时,心里产生了一阵惊悸,还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想用我的手指去扶住她像杨柳一样纤细的腰,触摸她娇小、可爱的嘴唇。

P3-5

序言

他就是要让你目瞪口呆

文/李海洲

或者是因为我那本有些臭名昭著的小说,或者是因为这些年曾经在网络上凶猛的厮混和胡乱于酒后扔下的闷棍文章,生于70年代的我得以有机会拥有一批一出刀就十步杀一人的80后文字兄弟。尽管他们比我更晚一些面对月光、肉香和用文字的软肩去聒噪和承担世界的机会,但他们真实、独特、自由的作品却总是让我暗含一份敬意——那是横笔立马,拿下生活和经验主义沉疴的一群。而当这群人中充满文字异数的韩放带着《不要尖叫》撞开重庆袭人夜晚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31岁的李海洲已经老了,老到没有了率真、莽撞,没有了自由言说和提起笔作刀枪的年龄了。

这之前我阅读过一部分韩放的诗歌——那是一个文字战士在解决日常生活里的某些悬崖。而当我读完他的第一部长篇,我发现以前的悬崖已经被韩放解决成了一群人,甚至整个80年代人的心灵忏悔史或另类生存现状调查。尽管韩放的小说少了同龄段作家的华丽妖媚、青春梦想,而多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称的风尘、磨难和颓废,但正是这样的作家和小说,才能让生活于80年代而目前又处于社会中、下游的青年,于很大程度上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或多或少的影子。必须要承认,这就是一本好书的力量,当你在翻阅他的时候,你会鼻尖冒汗地想到,那是自己曾经有过的故事和经历,那里有自己和自己身边人的青春和一地叹息……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韩放带来了什么:一群真实而让你目瞪口呆、心跳加速的青年像盲目的鱼群游到你的眼底,他们在爱情的自由和卑微中抖下鳞片和欲望,然后在时代的灰尘中悄无生息地迷乱、呼吸,甚至绝望——但他们不会尖叫,疼痛只在心里,需要自己去面对和承担……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70年代和80年代的人群有很大的共性,但80年代人更多的是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部位,他们将更多地承担前无古人的生活、世相以及情爱迷茫。而涉足并深陷其间也许是迷茫后选择的另一个重要落差。如你所看到,残酷的韩放没有选择风花雪月,也没有选择香港励志片般的素材去赚取票房,而是选择了一群在肉欲和写字间里无所适从的悲情打拼故事——其间仿佛让我看到了曾经年少的金斯伯格狂乱和咆哮着冲向自己发霉的青春期。这其实是一种带着社会学家良知的写作,尽管当我们面对韩放所展示的昏沉世界时内心会小小地抽一下筋,或者发出一声欧化的尖叫和目瞪口呆。但我们知道,艺术地写出某个底层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个优秀作家所必须具备的社会责任感。而身处这个繁华而奇怪的时代,你有做秀和抵抗的权利,更有“含泪的面对和批判是为了深沉热爱”的选择。从这个角度而言,年青的韩放有着不年轻的气度和苦难心理,他的写作就是要让学究们和同龄人群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其实在我看来,优秀而在文字上残酷的韩放只是想以混装版的《洛丽塔>的形式,让我们对一代人和一个社会层面的记录和了解趋于全面。

回到小说的阅读上来,这其实是一本充满了阅读快感的小说。《不要尖叫》体现了作为思想者的诗人和一个小说家的叙述力量的完美结合。但我们知道好读的小说往往会有一种沦为通俗小说的危险,比如朱文的《我爱美圆》或者耶利内克的《情欲》——毫无办法,这就是我们的读者素质。所以当韩放在期待鲜花的时候也许已经做好了照单全收鸡蛋和番茄的考虑。但这样说的时候我发现我好像又错了,像韩放这般充满有知而无畏的作家也许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读者问题,因为精英阅读只属于同谋者,韩放大大咧咧地走过来,扔砖头般扔出他的小说,当你在目瞪口呆或者百般猜疑的时候,他没准就在一边冷笑。这就是80年代作家的可爱之处,内心的社会责任感其实就掩藏在那张年轻而玩世的面孔之下。

实际上,在本书里,关于“现代人对文明的异化”和“更年轻一代人群之间人与人的孤独”也很能够激发起阅读者的兴趣。这当然要期待有心者的进一步阅读。而最后我还想饶舌提请大家注意的是韩放隐藏于文字之内的写作野心,那就是要像伟大的里尔克在《墓志铭》里写下的那样:乐意在这么多眼睑下做前无古人和后无来者的睡梦。——现在,已经到了评论者退场的时候了,下面请让我们随意地翻开书页,翻开一个80后年轻写作者和这本长篇带给我们的一次尖叫和目瞪口呆。

2005年5月1日凌晨急就于重庆

后记

写完《不要尖叫》时,是深夜四点。从办公室出来,我摇晃着快散架的身体,像一朵海绵飘在依旧灯火阑珊的大街上,犹如游魂,心里惟一的、最强烈的愿望就是赶快睡一觉。这样的愿望,对于我、这部小说以及刚看完这部小说的读者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

这部小说是我在工作繁忙时写的。我早上八点起床上班,一直忙到下午六点,有时加班到晚上十点,但只要一下班,不管是什么时候,我就买上盒饭,呆在电脑面前一直写到凌晨三四点才回家,依旧在早晨八点准时起床上班。如此循环往复,苦撑到底,小说终于完稿。

看着自己心血的结晶,看着自己的长篇小说处女作,突然很感触:诗歌是我的灵魂,小说是我的肉体和骨架。

小说在红袖添香、天涯社区连载后,受到了诸多非议,引起了剧烈争论。而小说的出版,更是经历了诸多挫折和困难,经过好几家出版社,才终于和读者见面。

尽管如此,我始终坚信,我写了一部好小说,不管你是否为它叫好一因为它关于爱、关于人性,关于你、我、他,关于我们生存的世界。

我这样做,不只是带着一个写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是为了警醒那些置身物欲漩涡的人们,冠冕堂皇点来说,就是拯救。

另外,我不得不说的是,这只是一个小说,一个虚构的现实世界,它注重的是艺术,其次才是其社会重要意义。

但我还是要告诉你:你刚刚走过了一片现实主义的物质森林,聆听了一段现实世界里80后一代的残酷青春记录,目睹了一群都市青年的另类生存状况……接下来,请您搂紧这本书——《不要尖叫》,为你还未完结的青春祈祷,为你已经痛失的青春哀悼。

韩 放

2005年8月于北京

书评(媒体评论)

年轻的韩放有着不年轻的气度和苦难心理,他的写作就是要让同龄人群大惊失色、目瞪口呆—其实在我看来,优秀而在文字上残酷的韩放只是想以混装版的《洛丽塔》的形式,让我们对一代人和一个社会层面的记录与了解趋于全面。

——李海洲

《不要尖叫》呈现出了一种困境。这种生存意识和理想气质经过犀利的文字和深刻的思辨,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新的观摩视角。故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实际效果已经超出了成长的范畴,成为生存困惑的指向或者寓言。一个作者如果具备应有的文化底蕴,那他的小说世界一定能给人很多享受。我想这点,韩放恰恰已经做到了,这便是一种气质,一位优秀作家的气质。

——恭小兵

这是一本用身体抵抗青春的小说。或许在欲望面前,挣扎是无能的,因此作者也只是在用现实批判主义的方式身临其境地走过了这片物质森林。

——田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8: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