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论康德与黑格尔/同济德意志文化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里夏德·克朗纳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德国著名哲学家克朗纳的三种著作,分别讨论德国观念论(唯心论)的基本特色、康德的世界观以及黑格尔哲学的发展。克朗纳以研究德意志观念论史知名于世。本书以一个深刻的主题为线索,清楚呈现了康德和黑格尔两位大哲学家的终极关怀、思想发展以及历史关系。

目录

总  序

中文二版译序

中文译序

作者简介

第一编 《从康德到黑格尔》导言 /1

 一、“德意志观念论”这一阶段的一般特性 /3

 二、以下一陈述的方法与目的 /22

第二编 康德的世界观 /41

英译者前言 /43

导言  /47

一、道德意志论 /50

二、道德二元论 /69

三、道德主体论  /96

四、道德现象论 /121

五、实践之优越地位  /135

第三编 黑格尔哲学的发展 /145

一、尝试的年代  /147

1.民族宗教的理想 /149

2.康德的影响 /150

二、创见的年代 /156

 1.爱的泛神论 /159

 2.一个系统的残篇 /161

三、浪漫主义 /164

 1.黑格尔与谢林 /170

 2.黑格尔对谢林的批判 /173

 3.谢林与费希特的糅合 /177

四、黑格尔的第一个哲学系统 /181

 1.逻辑学与心灵 /187

 2.绝对心灵 /189

 3.信仰与知识  /190

 4.自然法 /194

五、浪漫主义的理性化 /199

 1.思辨与历史 /202

 2.无产者的模式 /205

 3.不快乐的意识 /207

 4.理性与天启  /209

六、最终的系统 /213

 1.逻辑学 /214

 2.百科全书  /218

 3.法理哲学 /221

试读章节

1.爱的泛神论

黑格尔首次有原创意义的哲学,可以叫作“爱的泛神论”,这个立场的达成,是透过反对康德将义务与气质性好(inclination)、道德律则与自然冲动、理性与情感等作过份严格的对扬。正如席勒、荷尔德林和其他浪漫主义者一样,黑格尔反对这一类严苛的二分法,因为这二分法对人类的人格的整全性是一大威胁。黑格尔于是要尝试越过和驳斥康德了。

康德曾经强调,作为一个道德的实践者,人是完全自律的(autonomous),道德律是由人自己的实践理性(practical reason)所谕令的;这道德律乃是:人是(或日:应该是)他自己的主宰。然而这正是困难所在。由于人要主宰他自己,人便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自我分裂成为一半的自由人和一半的奴隶。最大不了地,人类是他自己的奴隶,他被他的主人(理性)所奴役。耶稣的讯息刚好弥补了这一项分裂,而将人格内在地统一了。这就是基督教透过神的慈爱对人作赦免与救赎的意义所在。耶稣所传扬的这种新的伦理,并非一“理性”的伦理学,而是一种“爱”的伦理学。“爱”完成了“理性”所绝对不能完成的工作:它不单只调和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更将人与其自身之间的分裂调和了。

耶稣的戒律之所以为戒律,只是就其外在形式而言,而不涉及其内在意义。“命令”(imperative)的形式对一个心灵的内在生命而言是不够充分的。因为“命令”必然地是概念性的,然而生命却是一个整全体。主人与奴隶之二分,“应然”与“实然”之二分,都不过是概念分析的结果。然而生命始终是一个实在的统一性,一个不可分割的整全体。一切对这个生命整全体所施行的分割都是人为的、机械的和牵强的。它们把本来是同一的撕离,把生命的统一性破坏。

耶稣把生命从四分五裂的状态收拾,重新建立其原本的统一,从而完成了道德律。对道德律自由地与本能地遵循的这一种精神倾向,实在较诸“无上命令”更为有力。这种精神倾向即是“爱”。它是生命的形而上的核心(metaphysical centre),是“美,,在吾人内心的一种对应。爱治愈了义务与气质倾向、意志与思想之间的割裂伤痕。它显示了人类之根源中出自神性的一面。在爱的荫育底F,许多人类思想上的对立层面都得到彻底的统一——诸如主体性与对象性,人类之兽性与理性,特殊性与普遍性,动机与律则,心理性的与伦理的,物理的与形而上的,写实的和理想的[按:亦可译作实在论的和观念论的]和人类心灵的意志力与理智力等。

黑格尔的“爱的泛神论”具备了他后来的形而上学的一切特点。它企图越过片面的理性主义、片面的情绪主义或片面的经验主义,以追求一切对立的统一。它的方法虽然尚非严格意义下的“辩证方式”,然而它的结构却已具有辩证色彩了。黑格尔仍然认为,冀求透过逻辑思考去接触终极真理是不可能的,他觉得人类应该从精神上亲身体验活的和有生命的统一性,用以取代概念构作中的被捏造出来的统一性。

“由于那属于神性的乃是纯粹的生命,所以,大凡涉及神性之言说讨论皆必定不能涉及对立矛盾;而一切就对象关系而作之反省之表述方式……皆必须避免使用……只有精神(Geist)才能够理解与涵摄精神……因此,只有在一种被精神充溢激荡的条件之下(nur in Begeisterung),有关神性之讨论方为可能。“以上这一番言词与黑格尔后期较成熟的意见构成了强烈的对照;在他后期的思想中,黑格尔断然否认兴奋与冲动可以达致真理,而肯定了概念系统之可能性,并认为在这一概念系统中,神圣之内容是可以透过逻辑上之对立去表述的。

黑格尔这些早期在神学方面的玄想,与他成熟时期的系统哲学之间的关连,非常明显易察。那些他在建造“爱的泛神论”时所曾一度否定的(译按:即康德式的理性),他以后没有再重新加以肯定。他发见了一种新的逻辑和一种新的理性主义,并挟之以解决一些他早年所克服了的理性主义所未能解决的问题。他早年以为只有透过活生生的精神才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找到了可以由逻辑来执行的方法了。P159-161

序言

本书收录了克朗纳讨论康德、黑格尔,乃至于德意志观念论哲之论著三种,合译成篇。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于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所占的重要性,此处不遑多说。这次翻译工作之主要目的,一-面固然是希望借助克朗纳丰富的学养提供读者了解有关问题的一些便利;但是,更为重要的,乃是希望透过克氏敏锐的史识和综合性的洞察力,为汉语读者就这一重要思想阶段提供一些反省与比较之层次境域。

本书第一部分是克朗纳最为学界推重之两册巨著Von Kantbis Hegel一书的“导言”部分,是书成于1921年,至今已有三版面 世,乃是有关德意志观念论历史之权威著述。然而此书至今尚无 英文译本。中译者目下亦自忖没有把此书完全译出之意图与心 力,故只将该书之“导言”部分自德文原本译出,以期读者能窥见克 朗纳对整个德意志观念论发展之基本了解和他整治这一历史阶段 时所作的方法上的和反省性的考虑。

本书第二部分《康德的世界观》,其实是克朗纳于1914年于德 国图宾根一本简短而精辟的、有关康德哲学之 小书。由于身在台湾,一时之间找不到此书之德文原本,只好依英 译本转译(按:英译本是沈宣仁先生提供的,特此致谢);幸好所据 之英译本是经过克氏亲身校订过的,据英译者指出,此书第三章 “道德主体论”甚至经过克氏自己据德语原本作过相当彻底的修 改,所以这一英译本子就更能代表成熟时的克朗纳的哲学立场了。 中译者于翻译这一个部分的过程中,一方面为求阐明一些窃以为 较难懂的章节,一方面为求表明与克朗纳不同之态度,所以附上为数不少的“中译注释”,希望能对读者有一些帮助。

第三部分收录的是“黑格尔哲学的发展”,这篇长文本非一独立的论著。当黑格尔的早年神学著作英译本(英译本名为OnChristianity:Early Theological Writings,由T.M.Knox编译)于1948年出版时,克朗纳除了参与小部分英译工作之外,复以英文为该书写成一篇介绍黑格尔哲学之全面发展的“导言”。这一篇“导言”触及了许多和德意志观念论有关的问题,是一篇可以独立阅读的文献。“黑格尔哲学的发展”中译之原译稿是译者干11年以前便已完成的(本书首两部分之翻译工作却是于最近才进行及完成的)。然而,这次刊出的稿子,是最近半年内,重行修纂以后的译稿。十年人事几许,十年以前从事此项翻译时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稿子拿出来公诸于世,如今于修纂后决定刊出,亦属许多偶然事件之结果也。原译稿本来包括许多“译注’’的篇幅,但既为十年以前的个人意见,故除一二特殊个例以外,于是次刊印时,均全部删除。而由于时间之限制,译者又无法重新另作注解,谨向读者致歉。又,本书第三部分“黑格尔哲学的发展”之原译稿曾于多年前先后给劳思光和刘述先二先生过阔,并获多处指正,于此由衷致谢。特别地,劳先生乃是译者年来这一连串平凡的工夫的肇始者和启导者,对先生之感谢更非译者于此足以完全表达的。

                  关子尹

                1984年9月,于东海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