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读史巧经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康贻祥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区别于同类书籍的最大不同点就在于一个“史”字。它通过引证大量历史记载和后人的评述,汇集历史的智慧、采撷文化的菁华,谈古论今,进行精彩评述,表达经商技巧、商战谋略,让读者在快意阅读中学习前人的经商经验,避免重蹈历史的失败覆辙。在驰骋商海时,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掌握技高一筹的创业成功之道。

内容推荐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它是由无数的牺牲和失败凝聚而成的,历史对于后人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成功和失败都远去了,但他们的教训经过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清晰。

本书力求寻找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通过对中西案例的分析,阐述创业理念与经商实战智慧。让读者在快意阅读中学习前人的经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在驰骋商海时,能够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掌握技高一筹的创业成功之道。

目录

第一章 创业规则——为市场开路

经商中的“猫论”/3

商场竞争,优者生存/5

竞争中不能盲目轻敌/7

良贾深藏若虚/10

掌握经商的规律/13

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15

农末兼营创财富/17

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20

创业者要懂屈伸之道/22

绝不能意气用事/25

居安思危,如履薄冰/27

遵循弹性经商原则/30

把挫折当阶梯,32

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35

“顾客至上”是黄金律/37

王婆卖瓜,该夸则夸/140

敢为天下先/42

第二章 商业品格——保证事业成长的根本

五德皆备可为巨商/47

创业者的品质/50

利从诚中出/52

商人的无形资产/54

培育成功之“本”/56

人品即商品/59

以德从商/62

信誉是获利之源/65

声誉是竞争的法宝/67

金钱好赚,信誉难买/69

和气生财,以和为贵/71

狭路相逢勇者胜/73

追求财富的胸怀/75

第三章 义利相生——掌握赚钱的原则

义利共生,义举生辉/81

利市天下者,方能利己/86

以小损而换大益/88

见利思义,善行义举/90

予民以惠,长线钓鱼/93

失信于人,自取灭亡/95

买卖争毫厘,仁义让天下/97

开源节流创大业/98

节俭与成本的聚变效应/101

增加一分钱的利润/103

第四章 善抓机遇——谋求发展、创造辉煌

识时务者为俊杰/107

致富就靠慧眼识机遇/109

小商机蕴藏大财富/112

机会是可以创造的/115

信息是经商之“宝”/118

商机就在你的身边/120

捕捉商机贵在神速/122

先人一步,“钱”途无限/124

商机青睐有准备的商家/126

危机中往往蕴藏商机/129

妙算“因机而变”的谋略/131

咬定机会不放松/133

第五章——随机应变——看准形势力争向上

因时而变,掌握先机/137

创业者绝不墨守成规/139

善于因时而变/141

独辟蹊径的创意/143

要善于出奇制胜/145

不急不上火,待机而动/147

要善于推陈出新/149

转换思路得成功/151

审时度势,争取时机/154

借势经营,巧获丰收/157

想做就马上去做/160

善于应变摆脱窘境/162

意外创造奇迹/164

第六章 “商”不厌诈——与狼共舞的智慧

经商的实质是奇正变化/169

奇正经营商战无敌/171

因势变化,妙用奇兵/175

故弄玄虚,隐蔽弱点/179

“敢”赔“肯”吃亏/181

摒弃消极的心态/183

善于引领潮流/186

洞悉需求动向/188

智慧创造财富/190

创业者的眼光/193

掌握仁义的分寸/195

第七章 人才战略——让别人帮你赚钱

巧匠手中无弃材/199

商人眼里无废物/201

人才就是钱财/204

用当地人为你赚钱/206

量才而用/209

治众如治寡/2ll

激励下属为你工作/213

运用好激励这门艺术/215

学会刚柔相济/217

关心下属的需求/220

不求完人,但求能人/222

选用骏马贤才/225

善用他人智慧和金钱/228

不拘一格,任人惟贤/231

第八章 以人为师——学名商鉴古通今

儒商之祖——子贡/237

经商良策——计然/240

陶朱公——范蠡/242

趋利避害——管仲/245

天下治生祖——白圭/248

红顶商人——胡雪岩/251

洋务商人之最——盛宣怀/253

赤脚财神——虞洽卿/256

翻覆风云——郭琳爽/259

取长补短——张謇/262

《盛世危言》——郑观应/266

借势借力——郭令灿/269

第九章 他山之石——学商帮经营规模化

守信不欺——山西商帮/273

贾而好儒,贾儒结合——徽州商帮/283

太阳无时不普照粤人社会——粤商/287

讲求信用,走致富之道——山东商帮/290

参考文献/293

后记/294

试读章节

在中国历史上,有鬼谷子那样的大师,有苏秦、张仪“合纵连横”这样唱双簧戏的游士,有《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这样的传世名著,这些无不是教我们如何应对残酷的斗争。况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伟业也不是谦谦君子所能办到的。

按照道德的要求,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名利于我如浮云,并把这当作一种美德。认为只要精神生活充实丰富,一切物质利益便可随之而来,礼义甚至到了可以取代一切的程度。其实,经商应该义利兼顾,有利要有义,有义自然产生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也认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成为一个永恒的戒条。但人类有史以来,从未出现过一个能让所有人坦诚相见的时代,太多的虚伪欺骗,把我们生活的空间变成一个个“阴谋剧场”。

王跃文在《国画》一书后记中说:“我原本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可现实逐渐让我明白,理想主义是最容易滑向颓废主义的。理想似乎永远P7是在彼岸,而此岸充斥着虚伪、不公、欺骗、暴虐、痛苦等等。”

这确实让人扼腕痛心。但扼腕归扼腕,痛心归痛心,我们不能自抹脖子了事,得面对现实:淘汰的标准不只是道德,更多的是实力,因而生存下来的不只是那些集中了人类最优秀品质、最高尚的人,而更多的是最早突破道德的束缚,从而具备了强大竞争优势的人。

战国后期,即周赧王五十五年(公元前260),秦将王龁率军攻上党。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决取胜,于是开始就发动猛攻。廉颇初战失利,分析形势便决定固守不战。秦军达不到预期的设想,就秘密派人持重金入赵离间,扬言廉颇不足为虑,并且可能投降敌人,秦军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为将;另外,又以各种手段打淌齐、楚等国救赵的决心。赵王本来就不满意廉颇失利不战,再听信传言让赵括代廉颇为将,而此时秦国也秘密调换主将——以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龁。

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且骄傲轻敌的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急于求胜,一到长平,即更换部将,改变部署,与秦军决战。白起利用赵括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步卒切断赵括退路,把赵军一分为二;又以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防止营垒赵军出援。赵括四面被围,攻不破秦军营垒,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只好筑垒待援。

秦昭王听到赵括的大军被围,于是亲自带兵赴河内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赵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赵军饥饿46日,以至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突围未成。遂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赵国40多万士兵全部投降,被白起尽数坑杀于长平谷口。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平之战。

长平一战,赵国实力大损。白起在决战中示弱诱敌,迂回包抄,围而不攻,待其困惫而歼之的作战指导,反映了战国时期野战指挥艺术发展的新水平。同时这个故事也教育了后人;不管是军事还是商业活动,都决不能盲目轻敌,否则失败的是自己。 作为创业者,你应该知道的是:商场如战场,商业竞争是非常残酷P8的。因此,在商业竞争中决不能盲目轻敌,否则,最终被击垮的就会是你自己。P9

序言

我国古代商业活动有很久远的历史。《易经》上曾这样记载:“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早在商朝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一个不直接从事生产而从事产品交换的社会群体——商人。到了周朝,货币的运用比较普遍,这标志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与进步。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铁器作为战争武器被广泛使用,发达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和都市的繁荣。西汉时期,丝绸之路开创了中国商品走向世界的新纪元,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交往。三国至隋唐时期,商业更加兴盛,长安、洛阳、扬州、益州、广州、荆州、幽州、汴州、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等地区,都是商业繁荣的城市。其中,广州、明州是隋唐时期对外贸易的港口。中国的商品,特别是丝织品和瓷器,行销日本、南海诸国和阿拉伯等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出现了不少富商巨贾和商人政治家,如辅佐武王开周朝八百年天下的姜子牙;先商后官助齐桓公成为五霸之首的管仲;矫托君命犒劳秦军以救郑国的大商人弦高;名垂后世的商业理论家白圭;奇货可居助立一国之君、权倾天下的商人政治家吕不韦等等。在群星灿烂的名商大贾中,范蠡被尊为商圣——陶朱公,这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自身的聪明才智、长期的商业经营、成功的致富要术是分不开。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中国财富观念源远流长,“华人生意经”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精品。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也不可能有“财富观念”等专有名词,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经商思想、军事思想中却都蕴藏着财富观念的精辟论述。

总之,中国古代财富观念是精辟的,有独创性的,但均散见于各种史籍掌故之中,需要我们去努力发掘。

司马迁曾经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面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他把天下之熙熙攘攘、东奔西忙,归结成皆为“利来”、“利往”。他以为王侯将相、百室之长,“尚犹患贫”,更何况终年辛劳、自食其力的普通百姓呢?

人生在世,无论是位居高官,还是身为平民;无论是家在城市,还是寓居山泽,都得有一个最起码的生存条件,有吃有穿,有家有舍。为解决好自己的,乃至天下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就要“精心筹谋,煞费苦心。”进行辛勤的劳动。而这种劳动更是体力、智力、财力的竞争。一般情况下,谁投入、付出得努力越多,谁就越能获得较多的收获。

可是,这些投入和付出是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的,经商成败关系到智慧的发挥和运用。因此,熟读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非常重要。有人说,其实人类都在重复着同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往往在今天的现实中重演。《诗·大雅·荡篇》里的“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句诗即揭示了一个历史教训,即夏代的灭亡,就是殷代的前车之鉴。一个强大的夏王朝,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国土面积也很大。这样一个国家,竟然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商汤的军队推翻,这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事件。直到东周时期,还引起人们的震惊。孔子认为:夏桀暴其民甚,因而身杀国亡。这是古代思想家比较一致的看法,所以《管子·牧民篇》也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韩诗外传》总结说:“前车覆而后车不诫,是以后车覆也”。故殷可以鉴于夏,而周可以鉴于殷。

那么,作为创业者,如何在历史中获取智慧,避免重蹈覆辙,进而在商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成功呢?

1979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埃兹拉·沃格尔教授出版了一本书名为《日本第一》,副标题是“对美国的教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动。1亿多日本人,挤在一个资源匮乏、狭而长的岛上,经过了二战的打击,仅过不到半个世纪的发展,即一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世界各个角落都有日本的气息。如何解释日本的成功?众说纷纭,而美国环太平洋研究所所长弗兰克·吉布尼的分析很有意义,他认为,日本的成功不是由“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模仿美国技术”、“无情的贸易竞争”、“阴险的日本商人”、“只会工作的经济动物”等说法所能阐明的,日本经济的崛起,乃是它将中国孔子的儒家伦理同西方自由的市场经济糅合在一起,并加以巧妙应用所致,或者说是日本成功地熔铸了“合金主义”的结果。奇哉高论,真可谓振聋发聩!

由此可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是何等丰富。这也就是本书的立意之始。

有人预言,将来主宰世界的是商人;有人惊叹,社会最杰出的群体是商人;更有人戏说,商人把顾客当成“上帝”,而历史把商人当成“上帝”。

当您在缤纷世界里享受着商人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时,当您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看到繁忙的商人时,当您在市场竞争的海洋里领略商人的智慧时,当您看到政府官员、科技精英、学界名流、体坛明星、演艺大腕等各界人士都在直接或间接地扮演商人的角色时,你是否也产生过纵横商海的念头呢?

时势造英雄。市场竞争的客观环境锻炼了商人的意志,提高了商人的素质,强化了商人的形象。今日的商业已是“鸟枪换炮”了。在世界大都市,最繁华的建筑都姓“商”、最吸引各界人士的地方也姓“商”,最容易成为社会热点的问题还是姓“商”。今日的商人,形象高大得多了。他们中的许多人,如沃尔顿、比尔·盖茨、李嘉诚、曾宪梓、张瑞敏等等,他们或由于极富传奇色彩,被捧到“圣人”的地位;或由于具有发财致富的绝招,被人们视为偶像;或由于使企业起死回生,被人们当作“救世主”。

但愿本书能够抛砖引玉,对你有所启发,使你成为未来的李嘉诚、张瑞敏。

康贻祥

乙酉春于晓月苑

后记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教科书,它是由无数的牺牲和失败所凝聚而成的,历史对于后人是一笔无形的财富,但历史本身总给人某种悲壮的色彩。在历史的长河里,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最终会消逝,但它们的教训经过时间的沉淀会越来越清晰。这种清晰不只是对历史的反思,更重要的是从历史的教训中感悟,因为很多过错和失败往往只能有一次,历史是不会允许重来的,我们没有时间或许说没有更多的生命去体会所有的过失。

白寿彝说过:“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未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弗兰西斯·培根也说:“读史可以明智。”读历史让人明白的道理就是要善于汲取教训,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古人说“前车之鉴”也即这个意思。而笔者学识粗浅,不足荷任,因此借历史题材演绎使我诚惶诚恐,难免疏漏。

本书的写作前后历时一年多。当然,对于一部作品来说,这是非常仓促的,初步完成之后,内心亦很不安,虽然得到出版社编辑的耐心指导和矫正,相信还有很多错漏。本书虽然缺乏厚重的时间去提炼,但我要厚颜说的一句话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理由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感谢我的姐姐康贻秀和哥哥康贻岗,他们在我上初中时就开始经营图书,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才有可能长时间阅读那么多的书籍,并且写了一些读书笔记,使我如今写作时对历史材料虽然不敢说信手拈来,但都在大脑里有模糊的印象,查阅资料时便有迹可寻。

本书不同于小说,需要大量引证历史记载和后人的评述。在引用资料时,不得不感谢那些对中国传统文化默默贡献的辛勤笔耕者们,是他们的积累才让我完成此书成为可能。本书引用了很多资料,这些资料的出处很多现在都已经难以查证,希望原作者见字后与本人联系(Tel:010—87932003,E—mail:kkkyx@sohu.corn),在此先表示衷心的感谢。

另外,本书如今草率付梓的理由还是前面那句话——“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什么“覆辙”呢?这就是本“读史”系列丛书的策划和出版过程。

两年多前我就在策划《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读史会管理》、《读史巧经商》,可是当时合作方缺乏魄力和实力,只选择了其中一本,其余我还在创作过程中。可是到2004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时,我无意中发现《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已经有人捷足先登,成书都已经“闪亮登场”了,其装帧设计都比我的合作方更雅致和更有档次,使我吃了一惊,同时内心又有“英雄所见略同”的骄傲感,可是这些最终都被一种遗憾所取代。

后来《读史学做人》、《读史学做事》热卖,上畅销书排行榜,更促使我加快创作的进度。2004年底,《读史会管理》随即出版。本书则到如今才基本完成。

在创作中,本书首先得到同事尹祥智的臂助,其次是编辑杨婕、陈前进的耐心指教并提出很多宝贵建议,使本书进一步完善,在此也深表谢意。虽然如此,书中如有对历史材料引用失误和表述错误,其咎在我,望读者诸君谅解。

康贻祥

2005年5月于北京大兴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