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宋王朝之谜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蒋建平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之谜,八贤王其人之谜,赵匡胤陈桥兵变之谜,……这一个个谜团那当时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宋朝蒙上了一层层的谜雾。本书以故事形式串讲了两宋兴衰历史,为我们解开记忆中的谜团。

内容推荐

千年前的宋朝已成历史,然而宋朝的名人贤哲、才子墨客、市井生活、工艺珍玩,却依然鲜明地留存于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中。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当繁荣的朝代。然而两宋政权却在北方民族的攻掠下,渐次衰亡。个中原因相当复杂,历代学者众说纷纭,民间传说和小说、戏曲也颇多宋人故事。

本书以故事形式串讲了两宋兴衰历史,千年前的人物、事件,如在眼前……

目录

北宋篇

黄袍加身 赵匡胤陈桥兵变之谜/1

费尽心机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谜/5

南北通衙 宋初定都开封之谜/9

红颜薄命 花蕊夫人身世之谜/14

优待文官 宋太祖誓碑之谜/18

烛影斧声 宋太宗继位之谜/24

赵钱孙李 《百家姓》次序排列之谜/29

扶正贬邪 八贤王其人之谜/34

雄踞北方 辽国兴起之谜/37

屡败屡战 西夏国崛起之谜/42

标新立异 西夏文字起源之谜/47

澶渊之盟 宋辽和谈之谜/51

血战保国 杨家将世代忠勇之谜/56

陷害杨业 潘美忠奸之谜/61

忠贞遭污 辽皇后萧观音“通奸案”之谜/64

伪造天书 宋真宗封禅之谜/68

奸邪险伪 “瘿相”王钦若沉浮之谜/74

精明强干 皇太后刘娥主政之谜/78

庆历改革 范仲淹推行新政之谜/82

铁面无私 包拯断案之谜/87

奉旨填词 柳永仕途坎坷之谜/91

观史知今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之谜/95

天子门生 科举殿试始于宋代之谜/100

大师之隙 司马光、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之谜/105

道大难容 苏轼屡遭迫害之谜/109

梅妻鹤子 林和靖隐居西湖之谜/114

举世罕见 《禹迹图》作者之谜/118

侥幸继位 赵佶即位之谜/122

欺下媚上 蔡京弄权之谜/126

醉生梦死 宋徽宗崇信道教之谜/132

夤缘际会 高俅发迹之谜/137

海上之盟 宋金联合击辽之谜/142

靖康之耻 徽、钦二帝“北狩”之谜/147

苟且偷安 张邦昌被立傀儡皇帝之谜/153

南宋篇

泥马渡江 赵构建立南宋王朝之谜/157

逃离金营 秦桧南归之谜/162

受尽屈辱 徽、钦二帝死因之谜/167

香消玉殒 李师师下落之谜/171

沮虏之谋 岳飞请立储君之谜/175

壮怀激烈 《满江红》作者之谜/179

天日昭昭 岳飞被害真相之谜/184

举世罕见 《清明上河图》寓意及作者之谜/190

烟雨梦粱 南宋杭州皇城遗址之谜/195

纸币起源 宋代发行“交子”之谜/200

壮志未酬 宋孝宗“恢复中原”计划受挫之谜/205

一代明君 金世宗施行改革之谜/210

全盘汉化 金文化迅速繁荣之谜/215

建功树威 韩侂胄执意北伐之谜/222

品茗斗茶 宋代茶文化兴盛之谜/227

莲步轻移 两宋妇女盛行缠足之谜/232

巧夺天工 两宋官窑瓷器之谜/236

欲有作为 宋理宗推崇理学之谜/241

谎报军功 贾似道误国之谜/246

木绵喋血 郑虎臣擅杀贾似道之谜/251

崖山刻石 张弘范灭南宋之谜/255

丹心汗青 文天祥殉国就义之谜/260

出家西藏 南宋恭帝结局之谜/265

元人复仇 西夏文明消失之谜/269

破椁裂棺 杨琏真伽盗掘宋六陵之谜/273

试读章节

陈桥,确切的名字应该叫陈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东南部,始建于五代,后晋时已经建村。相传,有一小桥失修,陈姓乡民捐资修复,名陈桥;后周时,设驿站,故名陈桥驿。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举行兵变,“黄袍加身”,开创了历时三百多年的大宋王朝。陈桥这个小小的驿站遂永载史册,名扬中外。北宋京城开封曾设“陈桥门”,陈桥成为北通燕赵的咽喉。

这年的大年初一,后周君臣正在庆贺新年,突然接到辽国与北汉联军入侵的紧急战报。小皇帝和宰相范质,王溥等当即命令赵匡胤率军前往御敌。立刻,京城里谣言四起,到处哄传:“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第二天,大军出发,走到距离开封东北四十里的陈桥驿驻扎下来。据史书记载,当天夜里,赵匡胤喝得酩酊大醉,睡在自己的军帐中一夜没有露面。《宋史》还记载,大军离开开封来到陈桥驿后,军中一名懂星象的小校苗训看到了“日下复有一日,黑光摩荡者久之”。当晚,一帮中高级将领聚到谋士赵普那儿议论纷纷,一直议论到半夜,“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策点检为天子”。有人提出,“今天我等有进无退,由不得太尉(指赵匡胤)不干”。

初四一大早,各军将领带着部下来到赵匡胤的门外,呼喊声惊天动地,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将士皆擐甲执兵仗集于驿门……太祖(赵匡胤)惊起,出视之。诸将露刃罗立于庭,日:‘诸军无主,愿奉太尉(指赵匡胤)为天子。’太祖未及答,或以黄袍加太祖之身,众皆拜于庭下,大呼称‘万岁’,声闻数里。”这时,赵匡胤却沉下脸,严肃地对将士们说:“你们因为贪图富贵而拥立我,就必须服从我的命令,否则,我就不当这个皇帝。”一心想领功受赏的将士齐声答应,愿服从命令,于是赵匡胤下令回师开封。

陈桥兵变一发动,赵普就派人同开封城内的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取得了联系,石守信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马上表示拥立义兄赵匡胤为帝。在开封的后周禁军将领之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于仓促间想率兵抵抗,但还未及召集军队,就被军校王彦升杀死。陈桥兵变的将士就这样兵不血刃地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也只得向赵匡胤跪拜,帮助赵匡胤举行禅代仪式。赵匡胤正式登上帝位,改封七岁的后周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赵匡胤轻易获得政权,一些史书称原因是:“人望固已归之,于时主少国乱,中外始有推戴之意。”赵匡胤似乎原先并不知晓将士们会推戴自己当皇帝,只是事出无奈,被黄袍加身后不得不登大位。《续资治通鉴》记载,赵匡胤率领大军回到开封后,对当时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呜咽流涕日:“吾受世宗厚恩,为六军所迫,一旦至此,惭负天地,将若之何?”不等范质等开口,列校罗彦环按剑厉声道:“我辈无主,今日须得天子!”范质等人面面相觑,而王溥已降阶先拜,“质不得已亦拜”。

对于这种说法,历代有许多史学家大都不相信,认为所谓“黄袍加身”,是一个精心的策划。一些史学家认为:赵匡胤早已存有颠覆朝廷之意,但是在京城之内筹谋政变,回旋余地小,容易暴露。在离京城不远不近的地方集结军队,易帜反叛,就方便得多。抓住这个统兵机会后,赵匡胤和其弟赵光义以及赵普等人精心准备,组织得相当严密,一步一步,最后篡夺皇位成功,黄袍是他们事先准备的工具之一,史书上写诸将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时候,赵匡胤还浑然不觉,睡得迷迷糊糊,这完全是在作秀!

但是,也有一些学者不同意这些看法,他们根据史书的说法认为,赵匡胤登上皇位,并非他早有异志,说他是被手下将士所逼出于无奈,有一定的道理;赵匡胤带领大军出发时,开封城内已有传说,将士们将拥立他为天子,后来趁夜深赵匡胤熟睡时,以黄袍加于其身,造成既成事实。这些学者还认为,陈桥兵变前,镇、定两州没有谎报军情,因为这两州守将都不是赵氏集团的成员,他们不可能去配合赵匡胤而谎报辽国与北汉联军入侵的消息。

反对这种看法的学者认为,后周小皇帝即位之初,边境就传来急报。周世宗死前刚讨伐过契丹,契丹哪有能力马上举兵十万再来进犯?就算是契丹进犯,军情紧急,作为主帅为何不连夜奔赴边境,反而走走停停,把军队驻扎在离京师不远的陈桥驿?更难以理解的是,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后,又为何绝口不提讨伐契丹之事?难道宋朝一建立,契丹就闻风而退了?在陈桥驿,就算将士们有心拥戴,但仓促之间,荒野之地,又何来黄袍?后人因此写诗对官方史书的记载表示不屑:“黄袍不是寻常物,谁信军中偶得之”。清代学者查慎行有首咏史诗,“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禅代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忽成名;千秋疑案陈桥驿,一着黄袍遂罢兵。”说得也是这个意思。《宋史·杜太后传》记载,杜太后得知其子黄袍加身后,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知子莫若母,从杜太后得意的语气中,显然可见赵匡胤对此早有准备。

五代是有名的乱世,乱世的特征是很多人都想取天子而代之,五代时期五十四年间,更八姓十四帝,平均每四年更换一个皇帝。这些皇帝的即位,多数是靠拥有重兵夺得。如后梁太祖朱温、后唐庄宗李存勖的皇位靠多年血战夺得;后晋高祖石敬瑭靠契丹的兵力而立;后汉高祖刘知远是以河东节度使乘乱称帝;而后唐明宗李嗣源、末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的皇位,都是靠禁军夺得。当年,后汉枢密使郭威也是在率领大军御敌之际,忽然间,将士们鼓噪而起,要郭威做皇帝,郭威当然表示自己绝不敢当,退居驿馆闭门拒之,但是将士们不依,攀墙越室而人,郭威由此当上了后周太祖。在这些人头脑中,已经没有什么君权神授的观念。谁有实力,谁就可以实现野心。赵匡胤早已看透了这一点。他历仕二朝,随周世宗南征北战,对这套夺取政权的手法非常熟悉。但是赵匡胤的做法与他人不同,他不愿意落下个趁少主冲幼而篡夺大位的恶名。他的目的是兵不血刃,在一种比较自然的状态下坐上皇位。事实上,赵匡胤做得非常成功,他和士兵“约法三章”:“你们不能侵犯少主、太后,不得欺凌文武百官,不能劫掠开封民众。服从命令的有重赏,违反者杀无赦!”大军回到开封后果然秋毫无犯,开封城“市不易肆”,秩序很快安定。赵匡胤的这道命令使得这次兵变与五代时其他频繁的兵变有了本质的不同,像这样不流血的王朝更替,在中国二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可谓空前绝后。当年只有三十三岁的赵匡胤没有像历朝历代尤其是后世一些政治上的暴发户那样头脑发热,为所欲为,对前朝老臣和其他异己分子大开杀戒,而是表现得非常沉稳冷静,竭力减少兵变产生的震荡。这次改朝换代不仅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而且成了天下由乱到治的转折点,展示了赵匡胤将国家带出灾难混乱的局面、领上坦途的非凡能力;在此后国家统一的大业中,赵匡胤宽容、稳健的作风又屡显魅力。当时的中国终于结束了始自“安史之乱”的长达数百年的战乱时代,重新走向稳定和繁荣。(P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