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走进山西
分类
作者 王华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第一次全面详实地记述和论略了从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到和平建设的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在山西的伟大革命实践、心系山西的一系列谆谆教诲、留给山西的许许多多趣闻轶事。它既是一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学术著作,又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蕴含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教科书。

内容推荐

毛泽东一生中只有两次踏入山西这方热土。第一次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征专程到山西。第二次是1948年3月毛泽东率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时路经山西。毛泽东两次到山西都是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时刻,然而一些很有影响的中共党史专著和毛泽东研究文献中,对毛泽东的两次山西之行介绍不多或者没有介绍。

毛泽东在山西如此重大的活动,只散见于一些书刊的零星报道,还没有一本书集中进行反映。《毛泽东走进山西》这本书,将一些有关记载编辑在一起,较为系统地记述了毛泽东两次走进山西的重大活动。

目录

前言

毛泽东一进山西

瓦窑堡会议定东征

林彪要去陕南打游击

彭德怀对东征有顾虑

毛泽东离开瓦窑堡

延长会议部署东征

东征迎雪唱大歌

与师指战员谈话

给红三团鼓劲

看望渡河先遣队

在黄河边吃饭

一军团率先强渡黄河

红五团为渡河先遣队

东征牺牲的第一位高级干部

毛泽东一渡黄河

东辛关 毛泽东登岸处

关上村 东征第一个大胜战

兑九峪 东征最残烈的一战

郭家掌 东征红军一分为三

康城 毛泽东宣传统战政策

晋西 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

晋西 毛泽东率中路军转战

康城 毛泽东接见被俘虏晋军团长郭登瀛

赵家沟 毛泽东决定回师陕北

三交镇 刘志丹牺牲

于家咀 毛泽东二渡黄河

东征胜利结束

附:

毛泽东东征在石楼

毛泽东东征在隰县

毛泽东东征在交口

毛泽东东征在永和

毛泽东东征图

毛泽东二进山西

决定东渡黄河

汪东兴安排渡黄事宜

黄河留影

毛泽东三渡黄河

毛泽东要游黄河

老青马掉进河里

夜住寨则山

双塔村开动员会

乘车之前看马夫

在蔡家崖看戏

给晋绥干部讲话

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

为《晋绥日报》题词

参加岢岚三干会

雁门关上论古今

代县城里谈土改

伯强村疾电文

五台山上遇风雪

台怀镇上逛庙宇

再见三晋父老兄弟

附:

毛泽东东渡图

后记

试读章节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上井冈山是他成功的基础。此后,有过三次重要的机遇和转折:一次是在遵义会议前后,成功地取得了军事领导权;二次是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的政治路线,结束了国内革命战争,完成了向抗日战争转变,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第三次是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克服了教条主义,肃清了王明“左”倾路线的影响,确立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兴起了新的作风,培养了千百万优秀的干部,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瓦窑堡会议对中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政治路线的确定也是经过充分讨论和斗争才形成的,起决策作用的关键人物当然是毛泽东。

毛泽东是红军的最高统帅,是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他领导红军取得长征的胜利,所以在军内、党内和革命队伍中,已享有崇高的威望,虽不是党中央的总负责,但从中央到基层都把他看做是最高领袖。洛甫虽是总负责,毛泽东仍尊重他。但从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说,洛甫凡重大问题都请示毛,与毛商量。自从他率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之后,做了许多工作,也召开了一些会议和处理了一些问题,但涉及到方针政策的重大问题,要等待毛泽东来了再决定。所以,他一再催促毛泽东快回瓦窑堡。毛泽东来到瓦窑堡以后,他把许多问题都提到了毛的面前,其中最当紧的重大问题是要确定这个时期的政治路线。

张浩带回来共产国际第七次大会精神,为中共确定政治路线提供了理论根据,中国形势的变化为确定政治路线创造了条件,红军的节节胜利,保障了政治路线的实施。因此,召开政治局会议的时机和条件都已成熟,亟待开会确定。在毛泽东、洛甫、张浩等人的酝酿和敦促下,1935年12月17日开始,在陕北安定县的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在陕北根据地安然地召开这样的重要会议,有着特别的意义,大家精神振奋,会议始终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出席会议和列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王稼祥、李维汉、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吴亮平、郭洪涛等人。洛甫主持会议,议题是讨论《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和《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中心是解决党的政治路线问题。P2-3

序言

毛泽东一生中只有两次踏入山西这方热土。第一次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央红军东征专程到山西。第二次是1948年3月毛泽东率党中央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时路经山西。毛泽东两次到山西都是在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时刻,然而一些很有影响的中共党史专著和毛泽东研究文献中,对毛泽东的两次山西之行介绍不多或者没有介绍。

其实,毛泽东两次到山西,其意义非常重大,尤其是东征,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生存与发展,对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曾产生了重大影响。

1935年10月,部分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的率领下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师。相对于蒋介石一路设置的四道封锁墙,相对于张国焘反对红军北上的错误主张,毛泽东率不足万人的中央红军最终来到陕北,确实是一次胜利。但是,毛泽东并没有陶醉于这一来之不易的胜利。因为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所面临的处境更糟,一是蒋介石布置的四面“围剿”很快形成,直罗镇战役的胜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红军四处受敌的被动局面;二是贫瘠的陕北根本无法养活万余红军,已临隆冬的红军战士大部分还是单衣赤足。陕北根据地如何巩固,红军如何发展,这一决定红军及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摆在中央各决策者们的面前。毛泽东力排众议,提出“以发展求巩固”的战略思想,去山西东征亲日军阀阎锡山。这样既可唤起民众,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也能壮大红军。毛泽东一箭双雕的战术确实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50多天的东征,共歼晋军5个团,扩红8000余人,筹款40多万银元,在山西播下了抗日种子,扩大了党和红军在全国的政治影响,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通过东征,展示了红军的伟大与英勇,打击了阎锡山的嚣张气焰,阎锡山派入陕北“围剿”红军的部队被调回。因此,红军回师后,来自东面阎锡山的威胁有了缓解,同时,毛泽东在东征期间决定联合西北军与东北军反蒋、逼蒋抗日,形成西北大联合,使来自南面和北面的压力有所减轻,红军回师陕北后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

毛泽东东渡黄河路经山西意义也很重大。

一是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正在进行的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做了重要指示,对土改中的极左做法提出纠正意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以及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毛泽东的讲话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二是与《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进行谈话,提出了我党办报的方针。此次谈话内容也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此外,毛泽东还为《晋绥日报》写了报头和两幅题词。

三是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发去电报,提出了党的城市政策。  毛泽东在山西如此重大的活动,只散见于一些书刊的零星报道,还没有一本书集中进行反映。《毛泽东走进山西》这本书,将一些有关记载编辑在一起,较为系统地记述了毛泽东两次走进山西的重大活动。

后记

今年是红军东征70周年和毛泽东东渡黄河58周年,用什么方式来作纪念呢?从去年10月开始就酝酿搜集资料编辑一本书来反映毛泽东两次进入山西的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准备后开始编辑,这项工作终于完成,本人感到很欣慰。但是由于时间紧促,此书在交付出版前,因地址和电话不详等原因,还有部分文章的作者未能联系上。在此,本书主编在向收入本书的文章作者表示感谢的同时,承诺向有关作者按著作权法支付相应稿酬。

王华 于翼城县人民法院

2006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