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字不仅是一个字,它是汉人最初的经验图景,它是建筑,却在建构的同时,用建构之手把它撤除;它是一口气,甚至在今天,仍在吹动遍地的宅院、牲畜和男女。一个字仿佛一幅画,通过这幅画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古人的习俗;一个字又像一个谜,解开这个谜,可以了解先民的心态,先民的行为;一个字还像是一扇窗,从这里望去,可以看见先民上演的许多悲喜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甲骨文字趣释(插图珍藏版)/残片与细节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唐冶泽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这里,字不仅是一个字,它是汉人最初的经验图景,它是建筑,却在建构的同时,用建构之手把它撤除;它是一口气,甚至在今天,仍在吹动遍地的宅院、牲畜和男女。一个字仿佛一幅画,通过这幅画可以窥见先民的生活、古人的习俗;一个字又像一个谜,解开这个谜,可以了解先民的心态,先民的行为;一个字还像是一扇窗,从这里望去,可以看见先民上演的许多悲喜剧…… 内容推荐 该书极富趣味地展示甲骨文中的人体形态、衣饰妆扮、饮食习惯、建筑居址、交通出行、繁衍生养、捕鱼樵采、田猎农务、疾病死亡、祭祀占卜等先民生活情态。是一部从文字形意的考释出发,与殷商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相结合,亦庄亦谐的殷商社会史。本书为作者多年来研究甲骨文的成果,并有趣地将甲骨文给予解释。 目录 序 走出象牙塔的甲骨学 彭邦本 第一章 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和由来 第一节什么是甲骨义 第二节甲骨文的发现 第三节有关甲骨文的常用词语 第二章 甲骨文中的人体形态 第一节整体人形 第二节局部形象 一、 头面部 二、 胸腹部 三、 手足部 第三章 甲骨文中的衣饰妆扮 第一节发型与头饰 第二节衣物与体饰 第三节梳妆与洗浴 第四章 甲骨文中的饮食习俗 第一节饮食器具 一、 炊器 二、 食器 三、 酒器 第二节食物饮品 第三节吃喝拉撒 第五章 甲骨文中的建筑居止 第一节居室 第二节宫观 第三节城邑 第四节门窗 第五节歇宿 第六章 甲骨文中的交通出行 第一节道路 第二节出入 第三节行走 第四节跋涉 第五节舟车 第七章 甲骨文中的繁衍生养 第一节性别 第二节婚媾 第三节生育 第四节抚养 第八章 甲骨文中的疾病死亡 第一节疾病 第二节医疗 第三节死亡 第九章 甲骨文中的田猎活动 第一节狩猎对象 一、 草食动物 二、 肉食动物 三、 鸟类 第二节狩猎T具 第三节狩猎方法 第十章 甲骨文中的攻战征讨 第一节兵器 第二节军队 第三节攻守 一、 进攻 二、 对垒 三、 守御 四、 追击 第四节擒杀 一、 杀伐 二、 抢劫 三、 俘虏 第五节刑罚 第十一章 甲骨文中的农业经济 第一节土地 第二节作物 第三节春种 第四节夏耘 第五节秋收 第六节冬藏 第十二章 甲骨文中的畜牧养殖 第一节畜禽 第二节饲养 第三节屠宰 第十三章 甲骨文中的手工生产 第一节工具 第二节制造 第三节纺织 第十四章 甲骨文中的其他劳动 第一节捕鱼 第二节樵采 第三节商业 第四节家务 第十五章 甲骨文中的祭祀占卜 第一节祭主 第二节祭礼 第三节用牲 第四节占卜 第十六章 甲骨文中的科学文化 第一节天文 第二节地理 第三节书画 第四节娱乐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字头索引 试读章节 会意:《说文解字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捞,武信是也。”是说会意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联的字形来表达一个较为抽象的意义,如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会意字多半是合体字,但也有单体会意的,如交,夫,母等,参见后文有关考释条目。 转注:许慎给转注下的定义是:“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授,考老是也。”但千百年来关于转注的含义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从字面意义看,似应为建立在同一部首基础上的字,其意义相近,可以辗转相注。如《说文》就释“老,考也”;“考,老也”,即以耂为部首的老、考二字意义相同,可以互为注释。 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若需要表达的意思太抽象难于造字,或干脆懒得造字,便用一个同音字代替,有时甚至是写了错别字然后习惯成自然,约定俗成就沿习下来的。秦国实行郡县制,大县设令小县设长,没有现成的字可以表现令、长的身份,就借用号令之令和长幼之长来代替,这就是假借字。假借有两类,一类是单纯借音,与原义无涉,一类是既借音又借义,借义与原义有一定相关性。使用假借字可以少造新字,使汉字的数量不至于无限制地增加,但也使汉字的形义与读音分离,因此部分假借字只有在词句中才能分辨其确切含义。 隶定:古文字学术语,意思是将甲、金文或小篆写定为后人能认识的隶书。现在虽然都是写定为楷书,但仍然沿用隶定这一传统术语。 从某(字或形):指一个字由哪些部件构成,一般指主要构形部件,会意与形声多用。如信为从人从言,北为从二人相背,河是从水可声等等。 P18-19 序言 走出象牙塔的甲骨学 彭邦本 唐冶泽先生的《甲骨文字趣释》(以下简称《趣释》)一书终于出版了。作为学术同道和昔日的同窗,我深为中华文化的百花苑中又多了一本好书而欣喜,也为冶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以带病之躯潜心学问多年,终于以一种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回报社会而深感庆幸。冶泽是我小学、中学和大学的同学,不过他一直高我一个年级。此种机缘,加上少年时代相似的家庭境遇和经历,使我们很早就成了’朋友。文革期间,只读了一年初中,只学了一些名日“工业基础、农业基础”之类课程的他,就因父辈蒙受的冤屈被迫中止了学业,插队落户当了知青。少小失学的惨痛经历,反倒使从小热爱学习的他向学之志更笃,有时简直嗜书如命。当然,在那个物质短缺而精神更为匮乏的年代,极度的书荒使自学既艰难更不可能有什么具体目标,常常是饥不择食,抓到书读,自然也不可能系统。不过,好学仍使他成为知青群中的秀才,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居然还吟诗作曲,而酷好古代文史则始终如一。博览群书的陶冶,为他1978年考入古史研究教学的重镇——四川大学历史系后在学术上登堂入室打下了良好基础。次年,我们重聚在这所饮誉海内的高等学府。其时的川大历史系虽经历了文革的重灾,但深厚的学术根基和悠久的办学传统仍在,徐中舒、缪钺、卢剑波、谭英华等老一代大师名家劫后余生而老当益壮,学术风采不减当年,耄耋古稀之年仍育人笔耕不辍;中年一代学者则意气风发,教学科研蒸蒸日上。我和冶泽虽然年级不同,但共同的专业和爱好,使我们常修同一门课,互相切磋,共同度过了那段学术思想活跃、学风纯正健康的金色年华。 记得当时教育部委托徐中舒先生举办为期一年的全国高校教师先秦史讲习班,我们有幸领略大师的风范。那时我刚人大学不久,去旁听,几次就因担心旷课违纪而罢,冶泽则颇“肆无忌惮”,一有机会就不惜逃课赶去聆听徐老讲课,而对其中古文字部分尤感兴趣,颇得真传。三年后我虽得以忝列徐先生门下念研究生,先生却因年事已高,除我们有问题上门请益外,实际已不再承担直接指导工作。冶泽则因膺服先生学术思想并深受其影响熏陶而奠定了研习上古史和古文字的志向,本科期间就撰写过古文字学的文章,其考释卜辞的毕业论文得到指导老师伍士谦教授的好评。遗憾的是,毕业前一场大病,使他长期身罹慢性疾患,无情地终结了他继续深造的计划。毕业后,他边工作边养病,尽管学术条件不尽如人意,仍痴心不改,凭着自己的聪慧、勤奋和功底,一有可能就做些古文字和古史的研究,为此还常从微薄的一r资中抠钱订阅大量书刊。他很早就想写一本古文字普及渎物,以期对宏扬中华民族古老辉煌而生生不息的文化,尽绵薄之力。如今倾其心血写成了《趣释》一稿,士子之心,殷殷可鉴。 中国的汉字,与世界其他各个民族的文字相比,有许多突出的特点。一是以形体表意为主,兼能表音,形音结合,表现力强。二是结体规整,书写优雅,一字一音,抑扬顿挫,兼具形体美和音韵美。三是包涵的信息量大,汉字的历史,按一些学者的意见,从大汶口文化时期算起,已有四、五千年,发展演变从未间断,所涵古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十分丰富,形成了独特的文字文化。四是言简意赅,同样的内容,如果用汉语写出需一页,译成英语则要超过一页半。据有人研究,汉字在信息时代文字处理方面更具优势,因为它特别适合计算机模糊识别,快速扫描,也特别适合计算机语音输入;而且在电脑』二每个汉字只占两个字节,不像其他文字打出来一长串,所以占用的空间少(如果不算为汉字编程的话),传输的速度快。过去我们认为汉字的发展方向是拼音化,现在看来是值得怀疑了。但是,汉字在具有以上优越特点的同时,也有难记难写、需要花较长时间才能掌握的短处。不过,相比之下,无论从历史、现状和长远看,汉字的优点是主要的、突出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学会掌握。如果能懂一些文字学的知识,从源流上弄清一个字或一组字的来龙去脉,显然有助于学习掌握汉字的形、音、义。这还只是小而言之,就大的方面讲,汉字不仅仅是用来记录语言的T具,它还积淀凝聚了丰富、深厚的中国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充满魅力而且最具生命力的载体。因此,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小兼顾,以小见大,寓知识与德育功能为一体,激发读者通过学习、研究包括甲骨文在内的中国文字学,继承和宏扬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正是《趣释》一书撰写的主旨所在。作者认为,继承和宏扬中华文化,首先应学习了解中华文化;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从源头学起,循此而下,方能通览源流,从整体上了然于胸。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几大文明古国之一,并且是其中唯一不曾中断,有几千年一脉相传的文明历史。这足以令一代代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加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汹涌浪潮下,文化和文明,已成为当今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一个新的共识也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未来的世界,应该而且必须是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存的充满活力的统一体,亦即我们的祖先在先秦时期就倡导的“和而不同”的世界,因此,文化的交流碰撞不应牺牲各种文化固有的民族特性。当今世界,不仅发展中国家要求保护和发展其民族文化,发达国家实际上也出现了所谓“保卫文化纯洁性”、“保护文化特性”的要求。例如,法国的所有宣传,乃至其总统在公开场合讲话,从来不讲法国的经济,只宣传法国的文化,对其悠久辉煌的文化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和民族自豪感,认为法国是文化立国。 近代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走在前列的主要国家,其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如何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为现代化总是在继承固有文化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然而,中国人虽然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争论这个问题,但长期未能解决好它,不是在理论上就是在实践中出岔。近代疑古思潮的兴起,对中国上古历史文化的真实性提出了怀疑,甚至提出东周以前无信史的激烈观点。今天看来,尽管这一观点不无学术史意义,但其偏颇也显而易见,对中国文化的冲击性影响甚至已不仅仅限于古史学术层面。然而,问题的解决,还得靠学术本身。正是被誉为百年来中国考古学最重大的发现之一,殷墟甲骨文的惊世出土及随之而起的研究,大大改变了中国上古史尤其殷商史研究的面貌。首先,殷墟出土资料,特别是甲骨文作为殷人留下的直接记录,无可辩驳地证明殷商的历史是真实的,决非古人的向壁虚造。其次,大量的甲骨卜辞及相关考古发现,作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研究、重建殷商史提供了至少从孔子以来前人没有过的有利条件。殷商史的重建,又为我们进而向上探索夏代历史和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奠定了一个可靠的基点。可见,在使疑古思潮的错误结论不攻自破,重建先秦古史系统的过程中,甲骨文及其相关资料的研究,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而正是这一研究导致了甲骨学的诞生。这门通过考释契刻在殷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进而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学科,经过几代学者百年来的努力探索,如今已蔚然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不仅在中国的两岸三地薪火相传、人才辈出、硕果累累,而且影响所及,在海外的东亚、北美、欧洲、大洋洲,也形成了一支成就卓越的学术队伍。确实,甲骨文作为我国历史上现存可释读的最早文本,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古老文化的凝聚,是人类文明的瑰宝。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并存的当今世界,整理和研究传统文化,对于增强我们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远比空喊口号,更具深刻实在的意义和作用。 不过,甲骨文毕竟是一门艰深的专业性很强的学问,它的“显”和“热”,长期以来仍主要限于学科和学术层面本身。因此,尽管甲骨文研究者、爱好者逐渐增多,平心而论,这门学科入门不易,入室更难,不免常常让人望而却步。古文字学因而被认为是一门很伤脑筋的学问,甲骨文研究尤其是一个苦差事,没有耐得清贫,耐得寂寞,整日枯坐的精神和毅力,是出不了成绩的。《趣释》的作者曾写信告我,他写此书的目的,就是要让人觉得此项研究并非如此,甲骨文其实也是很有乐趣的一门学科,而且也能与现实结合起来研究。正因为如此,甲骨文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就非常重要。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有益的尝试和努力,编写了一些甲骨文的普及渎物,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或属概要性介绍,未能充分兼顾文字释渎知识;或也以释字为主且注意行文的趣味性,却篇幅偏小,系统性和体例的完整I生不够。冶泽精心撰写《趣释》一书,在继承上述读物优点的基础上,又作了新的改进和提高。《趣释》首先以第一章简要叙述了甲骨学的基本概念和南来,接下来就以全书主体部分即其余十五章,分别介绍了甲骨文中的人体形态、衣饰妆扮、饮食习惯、建筑居止、交通出行、繁衍生养、疾病死亡、田猎活动、攻战征讨、农业经济、畜牧养殖、手T生产、捕鱼樵采、商贸家务、祭祀占卜和科学文化。此书写作的基本方法特点是,从文字形义的考释出发,与商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相结合,既介绍文字,又俨然一部殷商社会史。书末附字头索引,不是字典,却有类似字典的优点,检索颇便。全书篇幅适中,分章有序,体例完整、结构严谨,自成体系。行文则紧扣书名的“趣”字,流畅活泼,亦庄亦谐,风趣幽默,精彩之处常令人忍俊不禁。 应当指出,此书虽以普及为直接目的,但并不仅仅限于一般常识性的介绍,而是融人了作者多年探索的心得体会。书中甲骨文字的具体释读尽可能利用了学术界公认的既有成果,杂取众家之长,择善而从,且每每引申出新,或直接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书中结合古文字之外的多学科知识乃至作者的生活经历,娓娓道来,知识与学术互渗,历史与现实交融,诚可谓一本集普及与研究于一体、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佳作,一次促使甲骨学走出象牙塔的有益尝试。 话说到这里,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阅读此书了。不过,有一点我相信,不管是细读或浏览,一旦看完这本书,读者心中对甲骨文原有的神秘感和高深感多半就会消失,展现在您面前的将是我们民族的一座古老而辉煌的文化殿堂。 如真是这样,作者的良苦用心就如愿以偿了。 2002年4月1日 于四川大学竹林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