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宇航研究中心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出生于中国大陆。美国若斯高中名列前茅的学生中大多是中国移民。美国基础教育怎么啦?美国教师相信素质教育吗?长春藤大学如何录取?中国插班生在美国如何读高中?出国学习英语,是不是年龄越小越容易?看看中国老师在美国教高中的心得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在美国教高中 |
分类 | |
作者 | 珊伊 |
出版社 | 广东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美国宇航研究中心三分之一的研究人员出生于中国大陆。美国若斯高中名列前茅的学生中大多是中国移民。美国基础教育怎么啦?美国教师相信素质教育吗?长春藤大学如何录取?中国插班生在美国如何读高中?出国学习英语,是不是年龄越小越容易?看看中国老师在美国教高中的心得吧! 内容推荐 我要说的故事与别人的很不一样。我在美国一所公立高中教社会课。这所高中很平常,位于纽约市的一个低收入家庭集中的学区。学生不是许多朋友想象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地区的新移民子弟。我的教学语言是中文加英文。我的学生来美国前大多数在中国农村生活,在本乡本土接受过教育。他们的父母来了美国以后,对孩子的将来充满期望,盼望他们在美国完成大学教育,找一份高薪工作,不必“挨世界”。 目录 美国教师看“素质教育” 在美国,老师照本宣科地讲课,马上要被叫停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 我的难堪:活了几十年,自己说话的方式怎么都不对了 是文艺表演会还是历史课 为人师表在美国 美国的老师+中国的学生,是最完美的结合 一个不小心,我在美国做了教书匠 新老师的第一年是生与死的炼狱 对工会,我们是爱它还是恨它 教师在美国有多少尊严 人文和艺术教育在美国 初夏的纽约 洛家豪宅——艺术的魅力 重文轻理或是重理轻文 美国老师告诉我,你的孩子很有艺术天赋 纽约拉瓜地亚艺术高中:艺术家+科学家的摇篮 通向艺术之路:马友友或郎朗 你做好了报考长春藤大学的准备吗 美国的中学生如何进入大学 陪孩子申请大学 长春藤大学向“读书机器”说不 美国长春藤大学录取制度所引发的是非曲直 美国式的高考 美国高考sAT的过去和今天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密勒的复仇 长春藤大学的录取标准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观 大学招生配额制是一个公平的制度吗 荣誉学生称号是自己申请得来的 自己的问题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美国高中的管理系统=大学的管理系统 高中的奖励制度 万般皆下品。唯有动手高 一个人的故事 不鄙薄体力劳动是美国的文化传统 家务劳动是孩子学习动手的重要课堂 学校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已越来越少 美国考试:是考资质还是考知识 考试的目标设定 美国高中的历史作文 辅导学生们应付美国式考试 中国学生在美国是如何做插班生的 小留学生现象所引发的反思 “一个也不能少”在美国 美国教师说,中国学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 美国双语教育四十年的风风雨雨 双语教育的源起 移民学生是双语教育的受害者还是受益者 双语教师是如何工作的 双语学生可以与主流社会融合吗 为什么历史是美国高中的主课 历史科目标 历史科内容 历史课本的多样化 美国的历史课考什么 中国孩子在美国能学好历史吗 中美教师比较:严厉、负责0r随和、优雅 我很感谢曾经教育过我的中国老师们 像朋友般随便的美国老师 老师需要有职业语言和行为规范吗 美国教育的利与弊 美国的国民教育 美国教育的弊端 对中国教育的忠告 中国人与诺贝尔奖 结束语 附录一 美国十年级历史期终试题 附录二 《钟声》杂志作品选 附录三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为了让提问的同学摆脱难堪,我就问:谁知道巧克力糖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所有的人面面相觑,无法回答。 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我到美国著名的赫尔希公司的生产线参观巧克力糖生产过程的所见所闻。课堂的气氛马上变缓和了。然后,我才转回到原来的话题上,告诉学生可可豆也是在欧洲人进行航海探险以后,由美洲传人欧洲的物产。学生听懂了我的课,自然就拉近了我与他们的距离。在与学生有近距离的接触后,我才突然感受到教育别人是一件非常赏心悦目的事情。 以下的事例都说明了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语言和姿态所发挥的异乎寻常的引导作用。 在我任教的班级里,一些刚从中国移民来的孩子接受社会的负面信息较多,法律观念很淡薄。我给他们讲地理,说到直布罗陀海峡在欧洲的西班牙与北非之间。有个福州来的男孩子就说,那我们可以组织人从非洲偷渡到欧洲。当时,我不能因此而板起面孔训斥他们,那样就可能封闭我和他们的对话,失去我和他们沟通的机会。为了让他们明白法律是社会安全的保障,我给他们讲希伯莱人的宗教制定了十条戒律的历史故事;还有中世纪时期,在政府管理混乱的情况下,天主教会的戒律如何有利于欧洲社会的稳定。这些历史事实所表达的道理通俗明白,孩子们很快就接受了。他们通过学习历史上法律制度的形成过程,认识到不但统治者需要法律,而且普通大众更需要法律来保护他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这样就自然地加强了学生的法律观念。 有的孩子盲信金钱万能。每当我让他们讨论历史上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时,孩子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古人做某件事一定是为了钱。我没有直接驳斥他们?而是提示他们,历史上很多事件的发生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还可能有宗教和文化的原因。 P8 序言 40年前,我是华南师范学院附中初中三年级的一名女生。现在,我在美国纽约市居住,职业为公立高中教师。我自认人生有三大幸事:初中考上了附中,大学考上了北大,到美国后考取了教师执照。 我曾在加拿大读硕士。起初我与加拿大同学一块听课,如同坐过山车,一会儿高来一会儿低,真以为自己不行了。不过。后来我还是行了。在做毕业报告时,我的写作功底再一次发威,毕业报告完成得既轻松又顺利。我所在的这所大学地处加拿大东部,以保守著称,从未给任何外国人授予专攻加拿大历史的硕士学位,但他们通过了我的毕业报告,把硕士学位给了我。 后来,我又到了纽约,经过一番波折。找到了目前这份工作。我任教的高中需要一位既通中英文、又懂世界历史的老师,为中国移民的孩子授课。与我同时受雇的是一位懂中文的美国白人老师,她也很想得到这个位置。但试用半年后,校长把她请走了。平心而论,讲世界史的课,她不如我,中文也不如我,仅英文比我强。所以,她输了,我赢了。 为了转为正式教师,我还必须通过纽约市教育局的考试。纽约市教师综合知识考试的写作部分让许多外国人头痛。为了通过考试,我特别参加了教师工会组织的应试辅导班,方才知道通过写作考试的秘密是要懂美国写作的八股。到考试时,我考得最差的部分是文学阅读和英语语法,但写作、科学和数学、历史、地理和艺术知识都表现不错,一次就混过了综合知识考试。不用说,我的再次发威,还是那点在青少年时代练就的童子功在发酵。 本人多年来一直喜欢写,但劣作总是“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为了痛改陋习,只好恳请广东出版界前辈张文先生点题。他要我谈谈在中国和美国从事教育的体会,我欣然从命。但开笔后,我觉得很不好写,于是写写停停,张先生推一步,我走一步。写到如今,也仅仅完成十几万的文字。 我写美国教育,与国内出现的许多题材相同的文字不同。1.我本人目前就在美国的高中教书,应该说对美国的教育现状比较了解,且有独特的体会。对于国内目前流行的美国素质教育的说法心存疑问,对美国中学教育制度的评估也与很多国内流行的说法相左。2.我所写的文字是以纪实为主,不想堆砌新闻报道和统计资料;同时,我也会收集一些由我的学生亲笔所写的文章或作业,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美国教育。 我要说的故事与别人的很不一样。我在美国一所公立高中教社会课。这所高中很平常,位于纽约市的一个低收入家庭集中的学区。学生不是许多朋友想象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是来自中国大陆、香港、东南亚地区的新移民子弟。我的教学语言是中文加英文。我的学生来美国前大多数在中国农村生活,在本乡本土接受过教育。他们的父母来了美国以后,对孩子的将来充满期望,盼望他们在美国完成大学教育,找一份高薪工作,不必“挨世界”。 我常常对自己说,我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在美国延续中国的希望工程,责任很大,意义非常,我的手往往把握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将来。命运将我空降到纽约市的这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学校,开始了与这些新移民学生的不解之缘。所以我写了“中国学生在美国是如何做插班生的”这篇章节专门讨论中国小留学生在美国的生活和学习现状。 我在美国教授高中的“社会学习课”,为了向中国的家长介绍这门课,我写了“为什么历史课是美国高中的主科”这一章节。这篇文章的专业性很强,是为国内的教育界人士所写的。我以为,这一章从很客观的角度介绍了美国人文科学教育的实际情况。 我在题为“为人师表在美国”的章节中,从全面的角度介绍美国学校的基本情况,包括教师招聘及在职培训、工资评定、学生课程和课时设置、校舍和教学环境、资金调配,等等,像小百科。在同一章中,我还介绍了纽约市近年经历的教育改革的风波,美国教师的素质状况,本人在美国第三次执起教鞭、重新学习做一个老师的心路。 在“美国富爸爸的教育理念”这一章节里,我介绍了美国的艺术教育理念。我的孩子曾在一所全美有名的艺术高中学习美术,她上大学后学习的却是生物化学。这种情况在美国很常见,在中国可能令人不可思议。该章其中有一节标题为:“美国人富有了,钱花在什么地方?”乍看是游记,实际是介绍美国的富爸爸们是如何重视教育和文化,要打破“富不过三代”这个毒咒。我在多年前看过关于洛克菲洛家族的传记。一次,我到该家族位纽约州的凯葵山庄参观,感觉实在了很多。 在美国,我不但是老师,而且也是家长。所以,我写了“你好了报考长春藤大学的准备吗”这一章,其中一节“陪孩子申大学”,想与中国的家长们交流陪着孩子升上大学的心得和体会,其他两节是向中国家长介绍在美国申请长春藤大学的有关资讯。由于美国长春藤大学的录取制度不断遭致美国各界人士诟病,为了向中国读者介绍这一情形,我写了下一章“关国长春藤大学录取制度所引发的是非曲直”。 我在中国接受中小学教育,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长,经历“文革”的全过程,后来又经历改革开放。前两年,我对自己在中国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反思,写了一些文稿,并在华南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校友网站上贴出,很受老三届同学们的欢迎。我觉得,没有这些反思,我是无法写出关于美国教育的种种感想。所以,我在各章节中,不断地插入一些回忆文字。 在我完成书稿的过程中,经张文先生引见,与广东教育出版社副社长周伟励先生开始了合作。他对这本书的整体内容作了很好的规划,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在此我特向他表示诚挚的感谢。受益于互联网,我与这位从来没有谋面的合作者一直合作顺利。 在我写作期间,不幸传来原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长王屏山前辈去世的消息。上世纪60年代,我在附中就读时,他是附中校长,四十出头,干劲十足。“文革”时,他被包括我在内的学生们斗得很惨,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决心一点也没动摇。“文革”十年中,我母亲与他在广州市教育局共事,两人都属于限制使用,但惺惺相惜。母亲一生孤傲,难得对王校长十分敬佩,说他有学识,事业心超强。后来,我曾在华南师范大学工作几年,手里捏着母亲交给我的王校长电话,就是没有敢到华师大的校长办公室去烦扰他。本来,我想在书完成后,一定请王校长作序,然而这个计划竞无法实现,真是遗憾万分。在此,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悼念我们的老校长王屏山。 最后,我还要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家人:老公和两个孩子:还有我的其他亲人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