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与《西厢记》、《长生殿》、《桃花扇》一起被誉为“四大名剧”,它们体现了我国古代戏剧作品的最高成就。汤显祖描写杜丽娘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本书附有精妙评点,雅致插图,古风古韵。
南宋初年,唐代诗人杜甫的后裔、江西南安府太守杜宝,有独生女儿丽娘,聪慧美丽,年方十六,情窦初开。其父察觉,妄图扼杀她的爱情萌芽,并想把她培养成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淑女,故延聘腐儒陈最良教她读书。丽娘自解《诗经》情诗,趁父亲外出劝农之机,梳妆打扮,与侍女春香私自到后花园游玩。在满园春色感召下,梦中的丽娘于牡丹亭与一手持柳枝的青年书生幽会,醒后怀春长叹,从此一病不起,感伤而亡。临死前她自画小像一帧,并嘱家人将她埋葬在后花园的梅树下,画像藏于太湖石底。不久杜宝升官离任,让陈最良和石道姑看守丽娘坟茔。三年后,丽娘梦中的情人、唐代文人柳宗元后裔柳梦梅自广州赴试临安,途经南安,因病借住梅花观内,在园中拾得丽娘画像,朝夕思慕,焚香礼拜,叫之拜之,感动丽娘游魂与之相会。梦梅掘墓开棺,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同往临安。陈最良发现丽娘坟墓被掘,柳梦梅又不辞而别,遂往淮安向杜宝报讯。柳梦梅在临安应试后,恰值金兵南侵,朝廷延期放榜,安抚使杜宝又在淮安被围。柳梦梅受丽娘之托,到淮安探望岳父,并告丽娘还魂喜讯,不料杜宝已得陈最良告发,认为柳梦梅是盗墓贼,遂予以囚禁。杜宝又因用计说服叛贼李全降宋,淮安解围,金兵北撤,升任平章军国事,便押送柳梦梅人京治罪。此时传来柳梦梅钦定为状元的消息,梦梅得免危难。但杜宝余怒未解,坚不承认梦梅为婿,并上金殿面君。梦梅亦向皇帝申辩,丽娘也面君说明还魂原委,皇帝钦命父女夫妻相认。但杜宝认为丽娘是鬼魅,坚不认女,经多方试验,确定丽娘实是人身,杜宝仍以二人结合不合礼法,逼丽娘与梦梅离异,丽娘坚执不从。最后圣旨又下,一家终于喜庆团圆。
溶树梢头访古台,下看甲子海门开。越王歌舞今何在?时有鹧鸪飞去来。自家韩子才,俺公公唐朝韩退之,为上了《破佛骨表》,贬落潮州。一出门,蓝关雪阻,马不能前。先祖心里暗暗道:第一程采头罢了。正苦中间,忽然有个湘子侄儿,乃下八洞神仙,蓝缕相见。俺退之公公一发心里不快,呵融冻笔,题一首诗在蓝关草驿之上。末二句单指着湘子说道: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湘子袖了这诗,长笑一声,腾空而去。果然后来退之公公潮州瘴死,举目无亲,那湘子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得到衙中,四顾无人,单单则有湘子原妻一个在衙,四目相视,把湘子一点凡心顿起。当时生下一支,留在水潮,传了宗祀,小生乃其嫡派苗裔也。因乱流来广城,官府念是先贤之后,表请敕封小生为昌黎祠香火秀才,寄居赵佗王台子之上。正是:虽然乞相寒儒,却是仙风道骨。呀!早一位朋友上来,谁也?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