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托夫勒《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同前两部作品《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一样,本书的主旨也是讲述给我们带来无尽纷扰的变动,尤其是知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提出了“社会权力”的新观念,并探索了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
本书所说的权力按作者的定义,是对别人有特殊企图的控制,而财富、暴力和知识构成了权力框架的三角基石。在企业界的权力争夺战里,主要的斗争工具跟其它社会阶层的斗争相同,就是暴力、金钱、和知识。不了解这三样工具如何变动的人,等于是搭上通往经济衰亡之路的倒退火车。书中分析了权力的三种表现形式:暴力、财富、知识,深入而精辟地阐述了知识经济作用,宣告了知识力量的崛起。
本书是托夫勒《未来三部曲》的第三部,同前两部作品《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一样,本书的主旨也是讲述给我们带来无尽纷扰的变动,尤其是知识在权力转移中扮演的关键角色,提出了“社会权力”的新观念,并探索了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
本书所说的权力按作者的定义,是对别人有特殊企图的控制,而财富、暴力和知识构成了权力框架的三角基石。而从这三种权力形式出发,托夫勒探讨了以下内容:从资本的转换到“知识密集业”与“低知识产业”的冲突,从超市的电子化到家族企业的兴起乃至全新组织形态的出现,我们会从中整理出权力新的架构;产业与经济的深层改变也将带动政治、媒体和全球间谍战的巨大改变;今日庞大、扭曲的权力斗争对贫穷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未来的美国、日本和欧洲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企业界的权力争夺战里,主要的斗争工具跟其他社会阶层的斗争相同,就是暴力、金钱和知识。不了解这三样工具如何变动的人,等于是搭上通往经济衰亡之路的倒退火车。
诚如托夫勒所言:要对未来进行精密的预测简直是无稽之谈,而且这本书的主题——快速改变,本来就注定让任何细节的预测马上过时。统计数字会改变,新科技会取代旧科技,政治人物更是大起大落。然而,在我们迈入不可知的未来之前,我们手中最好先握有这样一张虽不完整却有粗略雏形的地图,一路摸索一路更正修改,总比完全摸不着方向来得好!
管理顾问的神秘使命
意大利心理学家帕拉索利专门研究大型组织,这是她的研究案例之一。有家由两个人合资成立的工厂,总裁聘请了心理顾问,期望能借此提高效率。心理学家告诉他企业内的士气很低,他就请心理学家跟员工进行谈话,找出厂内弥漫着暴戾与嫉妒的情绪的原因。
担任副总裁的合伙人(拥有30%股权)从一开始就不大相信这套做法有用,但是担任总裁的大股东却不在乎地指出,这年头请个顾问到公司里来是“天经地义”的流行事件。
表面上,顾问是用以提高效率的,但事实上总裁与副总裁之间本来就已到了兵刃相见、水火不容的地步,而总裁只想借请来的顾问增加和自己站在同一边的人马。
帕拉索利的研究小组报告指出:“总裁事实上是想夺权。目前公司的大权都握在副总裁和其他股东手里,总裁引进心理顾问就是想借此增加权力。而副总裁的密谋则是展示他的专业与领导都比合伙人优越,应该更有权力。”
这是个典型的案例,事实上,企业无论大小都依循由暴力、金钱与知识所组成的“权力磁场”在运作。
但上面那个案例还只能算是“正常”的权力斗争。未来10年内,当两股财富创造体系激烈冲击到一起时,当企业国际化进行越广泛且赌注提高时。这种“正常”的竞争就会转为更剧烈且更具摧毁性的全面权力大战。
这不是说权力是唯一的目标,或者是一块只能分给固定几个人的大饼,或者权力永远无法达成公平的分配。事实上所谓“双方都赢”的条件不是不可能,人际关系也不一定非要陷入“权力交换关系”。
而且可预料的是,未来将进行的大规模权力转移跟今日的购并和变动不可相提并论,并且会影响企业的各个层面,从纵的劳资关系,横的各部门(营销、工程和财务)之间的关系延伸到企业跟外界的关系网(例如制造商与零售商、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问)。
在企业界的权力争夺战里,主要的斗争工具跟其他社会阶层的斗争相同,就是暴力、金钱和知识。不了解这三样工具如何变动的人,等于是搭上通往经济衰亡之路的倒退火车。
如果未来仅止于此,当今企业界的男男女女就都必须面对一连串个人与组织上的煎熬压力。但未来还不仅止于此。权力转移的真正意义不仅是权力的转移,而且权力的本质开始有了突然且剧烈的改变——在暴力、金钱与知识的混合作用下。
于是在分析未来剧烈“权力变动”之前,我们必须先个别进一步了解这三样工具。而进入金钱与知识的讨论以前,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暴力会在未来企业里扮演的角色。 P22-23
我花了25年时间,想搞清楚到底是哪些惊人的改变在推动人类进入2l世纪,于是《权力的转移》诞生了。这也是我“未来学”三部曲——《未来的冲击》、《第三次浪潮》与《权力的转移》中的最后一本书。
这三本书可以分开来读,但它们合起来却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它们的主题都是变化。当人类社会突然转型进入不可预知的未来时,人类如何自处?《权力的转移》延续前两本书的研究,而特别着重研究正在取代工业社会旧势力的新权力结构。
新闻媒体对这一切快速改变的描述,既不系统又零乱;专家学者则制造成堆的专业数据和自言自语;流行的预言家忙着列出一连串彼此不相干的趋势,却提不出一套它们彼此间如何相关,或有哪些力量可扭转这些趋势的理论。结果,所有匆匆一现的改变,看来却显得诡谲、不可控制。
事实上,今日世界高速的改变,并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混乱,我的书中不仅分析所有头条新闻背后的发展模式,而且说明了造成这些趋势的原因。一旦我们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原因与模式,自然可以依此找出对应的策略,而不至于措手不及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然而,要了解今天的趋势,并寻找适当的策略,我们就必须放弃零乱的细节,而直接去分析趋势和趋势间的关联。于是,三部曲就是要在乱阵中理出头绪,来说明人类“新文明”横扫地球的新纪元。
接着再把焦点调至未来。旧文明与新文明已雷电交加地撞击在一起,企业的购并与重组只是未来更多更巨大改变的第一炮。眼前苏联和东欧的种种变化,只是未来全球势力大重整的前兆,而且美国、日本、欧洲三股势力斗争的热度还未达到沸点。
简单地说,《权力的转移》是描述工业文明衰落之后与新兴势力之间尚未尘埃落定的权力斗争。
对我个人来说,《权力的转移》是一连串光彩炫目探寻中的高潮,然而还是有些特别感触,主要是觉得自己一路行来并不孤单。三部曲从构想到完成,虽然书仍是由我执笔,并独自接受出书后的喝彩或批评,但还有一位与我分享荣耀的伙伴、挚友和40年的最爱:海蒂·托夫勒。
虽然她涉入这项工作的深浅时有改变,但这几本书需要长途旅行、研究、访谈世界上的数百人士,仔细地组织、起草,还要不时更新资料与改写,海蒂在每个阶段都有贡献。
然而,基于种种考虑,这三本书都决定只挂实际撰稿人的名字。我也只能借本书的这个角落,略表心意,因为我觉得她真的应该与我并列作者之名。这三本书正好说明一代人的生命周期。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到75年后的2025年,在这个历史转折期,人类从数世纪的工厂烟囱期经历一阵权力斗争后,进入到另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纪元。
《未来的冲击》检视了变革的过程——探讨变革如何影响人与组织。《第三次浪潮》分析变革的方向和今日的变革将有何结局。《权力的转移》则思考应如何控制即将到来的变革,谁将制造变革,如何制造变革。
《未来的冲击》描述人类应付急速变革时的惶然与压力,并说明加速历史的转变将自食恶果。另外,无论个人、组织或国家,都会因变革太快而超载,这自然导致混乱,并瓦解他们的应变能力。这些人可能都是未来冲击的受害者。
《未来的冲击》并大胆且反潮流地指出所谓“核心家庭”将逐步破裂,并质疑生化革命的效果和一次性消费社会的兴起,并预测日后逐渐实现的教育改革。
《未来的冲击》1970年在美国首次出版后,马上风行全球。这本书触动了全世界人民的心灵,马上跃升为全球畅销冠军,也招来无数讨论与批评。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统计,该书成为社会学课程中最常被引用的书。“未来的冲击”开始变成一般人日常用语,甚至被收入许多词典,至今仍常出现在新闻头条中。
1980年出版的《第三次浪潮》,描绘最近科技与社会的革命性改变,并将其放入历史的坐标中,来描绘它们会对未来造成的影响。
我将一万年前的农业革命归为转变人类历史的第一次浪潮,工业革命就称为第二次浪潮,并将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的科技与社会改变称为改变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就是后工业化文明的新文明。
《第三次浪潮》指出未来的新产业——以电脑、电子、信息、生化等为基础,将其称为未来经济的“最高原则”。同时预测到弹性化生产、利基市场、兼职工作方式的盛行和媒体小众化等新趋势,并描绘出生产者与消费者合一的新形态——产消合一者(prosumer),工作场所将再从工厂移回家中,以及其他政治、国家体系的种种改变。
《第三次浪潮》虽然在有些国家遭禁,却在另一些国家造成轰动,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内地改革派知识分子的“圣经”。
在波兰,这本书被节译出版,波兰学生和团结工会都对书被删减极为不满,而自行翻译了被删的部分,发行地下版本。《第三次浪潮》在读者间又激起热烈回响,并产生许多新产品、新企业、新交响乐甚至雕塑。
今天,在《未来的冲击》发行20年,《第三次浪潮》发行10年后,终于出版了《权力的转移》。承接前面两本书的精神,本书专注于知识在权力移转上扮演的关键角色,并提出“社会权力”的新观念,探索未来企业、经济、政治和世界局势的改变。
要对未来进行精密的预测简直是无稽之谈,生命本来就充满种种超现实的意外,即使是那些看来最扎实可靠的数据和模式,都只能奠基在“微弱”的假设上,尤其是针对人的事情。而且这三本书的主题——快速变革,本来就注定让任何细节的预测马上过时。统计数字会改变,新科技会取代旧科技,政治人物更是大起大落。然而,在我们迈入不可知的未来之前,我们手中最好先握有一张虽不完整却有粗略雏形的地图,一路摸索一路更正修改,总比完全摸不着方向来得好。
虽然三本书各自有不同的分析模式,却有彼此互补的作用。而且每本书都有搜集自不同知识领域和不同国家的记录、研究与报告。
我们不仅访问了世界权力顶峰的政治家:戈尔巴乔夫、里根、乔治·布什等,我们也拜访了南非被称为“悲惨之城”的贫民窟和遭终身监禁的女犯人——这却是群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没有权力的人。
另外,我还跟银行家、工会领袖、企业领袖、电脑专家、将军、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石油巨头、记者和世界顶尖企业负责人讨论过权力这回事。
我们会见白宫里制定政策的人,巴黎总统府的决策者,东京首相府的人员,甚至走进莫斯科共产党中央总部,并拜访卢基扬诺夫(当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戈尔巴乔夫)。
有一天,我走进加州某个山镇的一个充满阳光与书籍的房间里。如果我蒙着眼睛进来的话,绝不会猜到眼前这位穿着圆领衫和牛仔裤的聪明女性,竟然是个凶手,而且还涉及一宗恐怖的性犯罪,也很难想象我们竟身处一所监狱。从她的身上我才了解到,即使是被关在监狱的犯人都不可能完全没有权力,只要懂得利用信息,就可像路易十三时代的黎塞留主教(Cardinal Richelieu)一样在监禁中操纵权力。这次遭遇让我和海蒂有两次机会对杀人犯开课,我们自己更是获益匪浅。
这类亲身经历,加上无数从各地搜集来的书籍、资料,使写书的过程变成终生难忘的经验。
希望读者会觉得《权力的转移》像《未来的冲击》和《第三次浪潮》一样有实用价值、有趣并具启发性。这场1/4个世纪的探寻,终于可以就此画上休止符。
全盘式的颠覆——在恢弘的历史观下全景展现我们所处信息时代的加速变化,托夫勒先生让我们在面对未来时多了几分笃定,少了几分惶恐。
----《纽约时报》
他不断地带给人类惊奇、汗牛充栋的资料收集以及珍稀客观的数据。
----法国《费加罗报》
一位具备诗意气质的知识分子,重塑了我们对这个时代的意识。
----法国《世界报》
对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现实以及惊惧的未来做出了清晰的指引……每一页都能激发您的思考。
----《新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