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访问的是一批活跃在中国影视一线的“影像力”的制造者。他们是一群个性各异、才华各具的创作者,也是一些不同程度地有着政治洞察力、经济运作力和团队领导力的不凡人物,是当今中国影视业中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本书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的心态、思想与忧虑,也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经验、成就和奋斗历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赋予影像以力量,并把“影像力”变成了“影响力”,既使大众得到了娱乐,同时也直接间接地参与了中国变革的宏大进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影像力(一线导演制片人对话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海洋 |
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所访问的是一批活跃在中国影视一线的“影像力”的制造者。他们是一群个性各异、才华各具的创作者,也是一些不同程度地有着政治洞察力、经济运作力和团队领导力的不凡人物,是当今中国影视业中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本书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的心态、思想与忧虑,也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经验、成就和奋斗历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赋予影像以力量,并把“影像力”变成了“影响力”,既使大众得到了娱乐,同时也直接间接地参与了中国变革的宏大进程。 内容推荐 本书集藏了《星库》杂志与影视行业一线导演,制片人的深度对话访谈,内容的含金量对于行业从业者以及期待进入者有着地图般的指导意义。 所有热门电影、电视剧导演,如李安、顾长卫、徐克、尤小刚、高希希等,以及作为幕后操盘手的经纪人,如等,一一现身解码自己对艺术、事业、行业的感悟与认知。 目录 前言 影像也是一种力量 导演对话录 顾长卫 那一场关于孔雀开屏的回忆 李安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断背山 徐克 燃起风的影像传奇 霍建起 用电影书写喧嚣中的浪漫 马俪文 擦出光芒的平淡 贾樟柯 最富洞察力的轶拳 张元 饱满的灵魂和感情 高希希 感受生命与真实的呼吸 康洪雷 深怀敬意 胡玫 一个人的长跑 赵宝刚 隐隐于岁月的言情 尤小刚 坚持是一种写意 沈好放 进了我的厨房 尚敬 舒心也是主旋律 制片人对话录 张纪中 侠样年华的理性回眸 张望 爱在此,路在此 赵浚凯 亮剑出鞘,锋芒毕露 张守义 “种”出来的金牌 张光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试读章节 顾长卫对话录(一) 《星库》:常给你工作室打电话,我听到的是“请留言”之类的声音,是你自己的声音,但你是捏着鼻子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的,听起来很另类,挺有意思的。 顾长卫:我试着把我的声音塑造成电动声音,我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我想把它弄成没有生命的东西,总的来说我不太喜欢突出自己。这就是我的性格,如果在一个环境里太突出我了,我就会觉得不自在。比如大家在一起说话聊天,我也不太喜欢把这个谈话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我想谈的话题上,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样我就不用对谈话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就会轻松一点。 《星库》:其实你还是不够放松自己。 顾长卫:应该是吧,在过去几十年的成长经历中我不是无忧无虑地过来的。总能感受到很多的束缚。我在家里排行老大,对弟弟妹妹必须负一定的责任,我上学时所受的教育都是要求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再加上那时我正处于青春期,一种逆反心理就让我想要一种随意的东西,有时候随意就是种叛逆。比如拍电影、电视。现在看来拍电影是让我过上了一种随意的生活,但是它的随意更意味着吃了上顿没下顿。 《星库》:你指的是什么呢? 顾长卫:当一个电影拍完以后,我从来都不知道下一部片子什么时候拍。拍电影毕竟不是一个标准的生产模式或者简单的寄托,所以,你可能在这个电影拍完以后一年之内没什么合适的电影要拍。或许你从此就真的再也没有电影要拍了。 《星库》:有魅力的作品一定与不完美相伴吗? 顾长卫:电影画面追求视觉上的美。但并不能简单地说是一种绚丽的色彩。一部电影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在它的完整性里面,画面可能是灰暗的、低沉的色调,因为那部电影叙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描述的是这样一种情绪,总之,这是一种和谐,但它一定不是一种完全的和谐,完全的和谐就没有魅力了。当然,不和谐就更不具备魅力。在这种和谐和不和谐之间有一种小小的区域值,我觉得特别美。比如唱歌,如果你按乐谱唱得特别整齐,音准节奏全都对了,其实未必好听。但是,如果你能把它唱准,然后又能把它唱得不准,它就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如果你让一部作品太完美了,完美之后人会觉得一件事情已经完成了,但是对于一个有魅力的作品,它有一些缺陷,这从情感上就有趣了,它就有一个互动,让观众有一种参与感。 《星库》:你说的和你的作品风格相悖,因为你的摄影是追求唯美的。而且你的摄影在80年代创造了一种像摄影造型那样的电影画面,就是那种完善的美,后来许多人试图颠覆那种模式,他们现在把画面摇来摇去,故意让它看起来有些粗糙。 顾长卫:没有矛盾,就我个人而言,我是个唯美主义者,我希望美能够变得更纯粹、更浓郁、更具感染力。但是,我刚才说的是电视的风格,其实我拍过的电影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星库》:摄影对你来说只是一门技艺吧。 顾长卫:是择业技艺吧,因为它可以养活我。 《星库》:你的本性其实很低调,别人可都把电影说得很动听。 顾长卫:不是谦虚,是有点纳闷儿,其实拍电影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许多人都能把自己做的事说成是一件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但我做不到。 《星库》:你在镜头前和镜头后看生活是不是一样的? 顾长卫:在镜头后边不一样了,镜头后边老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生活中从来没有这样看过人。在镜头后有许多审视和分析,可是在生活中我经常发呆、发愣,这是我最惬意的时候。被别人发现了,他们就在我面前伸一个手指晃来晃去,其实我那时候特不愿意从发呆的幸福状态中出来,不愿意被叫回到现实里去。 《星库》:你对色彩有什么偏好吗? 顾长卫:我喜欢那些忠厚的色彩,那些简单而永恒的色彩。色彩其实是人的情绪的一种投射,在不同的心境下人需要不同的色彩。但是总体来讲。我对色彩太敏感了,对那些特别浓郁的色彩一下子有点招架不住,受不了,所以我需要特别小心,比较多地去欣赏温和、忠厚的色彩。 P5-7 序言 影像也是一种力量 从小到大,老师教育我们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叫“知识就是力量”,而在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在这个网络和读图的火热年代里,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发现:影像也是一种力量。它妖艳狂野却又神奇美妙,那么享乐而又那么强大;它横扫我们的感官,直击我们的内心,令人欲罢不能,梦绕魂牵。 本书所访问的正是这样一批活跃在中国影视一线的“影像力”的制造者。他们是一群个性各异、才华各具的创作者,也是一些不同程度地有着政治洞察力、经济运作力和团队领导力的不凡人物,是当今中国影视业中当之无愧的中坚力量。本书客观地展示了他们的心态、思想与忧虑,也如实地记录了他们的经验、成就和奋斗历程。他们用自己的才智赋予影像以力量,并把“影像力”变成了“影响力”,既使大众得到了娱乐,同时也直接间接地参与了中国变革的宏大进程。稍微夸张点说,他们是决定着十三亿中国人在平常日子里能看到什么、左右着大家的部分快乐的一个特殊群体。 中国是世界上消费故事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由话本、评书、戏曲等娱乐传统熏陶出来的国人至今仍对故事型产品有着强烈的热爱,这是上天对中国影视人的恩宠,也是中国影视业前景可期的一个强大的文化基础。但是,在创作了诸多优秀作品、取得了诸多辉煌成就的同时,中国影视业的业绩其实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不太相称。以2005年为例,据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全国电影的票房约20个亿;而每年电视剧市场的销售额也就是20多个亿。而在2002年,我记得编者旗下的广告公司所代理的北京一个大型楼盘,其年销售额就已达到了50多个亿。也就是说,中国电影、电视剧两个市场的年销售额加起来,竟然抵不上人家一个大型的地产项目,这多多少少有点令人汗颜。而在现如今的电影市场上,以大投入、大导演、大明星、大炒作组合起来的大片已出现“空洞化”的诚信危机,同时大量的中小制作根本就进不了院线,票房只能以零来计算。电视剧市场虽好一些,但这些年累积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购片方的价格垄断、摇摆不定的政策风险、音像和海外市场的萎缩、制作成本尤其是明星片酬的不断攀升等,不仅没有求解的迹象,反而有日趋严重的趋势。中国影视业在它奢华繁荣、一片风光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种种不足与外人道的干瘪和空虚。 面对困局但并非事事不可为。大人物做大事,小人物(如我们)则做小事。三年前,因深感于影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深感于以熟人甚至“山头”为主要交流合作对象的“圈子文化”的局限性,我们创办了《星库》杂志,希望为参与影视行业的各方如投资人、制片人、导演、演员、购片商、广告商等搭建一个公共的信息服务平台。三年来,《星库》前行着,不避琐屑,不吹泡泡,以“基础性、服务性和建设性”为工作指向,以“让圈内人觉得有用,让圈外人觉得好看”为编辑方针,以扎扎实实的朴素作风和不断创新的专业精神,得到了业内同行的广泛认同。目前,《星库》的发行几乎覆盖了国内所有活跃在一线的影视投资者和创作者,覆盖了北京和上海两地80%以上的剧组,许多同行已把《星库》作为一本工具书来收藏。而作为《星库》的重要栏目,三年来《人物库》几乎采访了当今中国影视界最为优秀的一批导演、制片人和出品人等,这些采访,撇开了所谓的热点焦点、八卦演绎,致力于说真话、谈业务、“淘干货”,对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和编辑刘晋飞把它集成书,给中国影视的关心者、从业者和研究者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原生态的文化记录,也算是实现了我一个梦寐以求的夙愿。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星库》的采编团队,他们怀着对影视业与生俱来的热爱,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任劳任怨,奉献才力,伴随着《星库》共同成长。主编王喻为团队的建设、市场的培育竭尽心力,执行主编何晓斌带领着洪颖卓、张平、候振宇、郝向阳等一干兄弟姐妹,完成了本书的大部分文字。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他们三年辛勤工作的一个美好回馈,也为他们的青春留下了一道绚丽的印记。 最后,我还要感谢本书中所有的被采访者对《星库》工作持之以恒的支持与配合,他们才是本书的真正作者。由于时间的关系,采访内容在整理完毕后未经各位的审阅,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见谅。我们祝大家不断有精彩的作品问世,戏大红,人大“火”,财大发;也祝愿中国影视业扬眉吐气、多方共赢的一天早日到来! 是为序。 刘海洋 2006年7月22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