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与西藏面部边缘毗邻的地区,一直被喜马拉雅山脉高耸入云的顶峰遮蔽着,那里的居民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就是喜马拉雅的云居客波提亚人。面对最严酷的生存环境,他们依靠三重生计过活:种田、放牧、商品交易。波提亚人认为“没有喇嘛,就不可能有途径得到启迪教化”。藏传佛教是他们无形世界里的指南。那特别的驱魔仪式,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遵循的藏传佛教以及天葬仪式,一定会给你留下一种不可阻挡的印象。
尼泊尔王国的波提亚人居住在西藏南部边缘,喜马拉雅地区的近似中心地带,居地平均海拔2500米以上。波提亚人在这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贫瘠的土地难以维持他们生存,于是他们依靠三重生计过活:种田、放牧、商品交易。这里的牧民领着牛群在山中独自面对种种困难,战胜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得以繁衍生息下来。波提亚人具有开放和大方的性格,也正是他们这种开放、大方、独立、足智多谋的性格,才使得他们能够生存并得以繁衍生息。 波提亚人特别的驱魔仪式、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遵循的藏传佛教以及天葬仪式,给人们留下的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印象。
尼泊尔与西藏南部边缘毗邻的地区,一直被喜马拉雅山脉高耸入云的顶峰遮蔽着,那里的居民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这块贫瘠的土地难以维持波提亚人生存,于是,他们在山上的牧场放牧大量的牦牛,以弥补生活资料的不足。在冬天,当大雪覆盖他们的石砌村庄时,他们就迁移到低洼的地区,用他们的牦牛产品换取粮食。尼泊尔境内的又高又窄的山谷,就是人口达40万的波提亚人的家园,这一地带通往东西方向的路都被群山、峡谷隔绝,被流经森林的河流所切断,所以那里的每一个社群都发展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但他们在西藏有着共同的祖传家园,他们现有的语言和文化,他们的佛教信仰,他们艳丽多彩的手织服装和饮食习惯,都是起源于那里。
波提亚人高度独立的生活方式和他们与西藏的神秘联系,使得我们选定他们,并决定把他们编入"原生部落"系列丛书。可决定参观波提亚哪一个族群就比较困难了,因为有着最迷人文化的地方往往也最难进入。克里斯托弗·冯·富勒一海门道夫教授给了我们建议,他是研究波提亚的专家,他在尼泊尔住了多年。"时代一生活"派人在纳一普山谷的两个村庄驻扎了下来,纳一普山谷位于尼泊尔中部的最北端,乌鸦飞行大概 100英里能到加德满都。虽然这些村民能够到达这个首都,但他们离西藏边境只有几英里,非常偏僻,于是他们几乎没有人会从国家的外围进入首都。我们有一个由四人组成 的队伍飞往加德满都,这四个人分别是海门道夫教授,作者温莎·乔尔顿和摄影师尼克· 威勒,他们俩都是经验丰富的旅行家,还有能说一口流利尼泊尔语的人类学家--夏洛特·哈德曼。
摆在这个队伍面前的主要障碍是进入路径的问题。自从1959年中国和平解放西藏,大部分尼泊尔边境地区都严格划定了领土范围;并且已有20多年的时间不允许外国人进入纳-普山谷了。但是尼泊尔国王很钦佩海门道夫教授所做的工作,授权给予了这个项目必要的通行证。这是一个步行时间长达1l天的艰辛旅途,期间只有一些为他们搬 运设备和日用品的搬运工人和他们一道走,前面由4个夏尔巴人领路当向导。
旅途非常疲劳,还要遭受喜马拉雅山恶劣的气候和高海拔,当这个队伍到达纳村庄时,正好赶上目睹那里居民特别的驱魔仪式。他们亲眼看到了那里的牧民领着牦牛群在 山中独自面对种种困难的情景。随后,他们又到了位于山谷末尾的普村庄,并走访了西藏游牧民。波提亚主人们开放和大方的性格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因为波提亚 人独立、足智多谋,他们才能够战胜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所强加的一切困难。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