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观上力图统观全书,探究刘勰的思想体系,把他提出的理论原则同他对作家作品的批评联系起来考察,阐明刘勰文学思想的原来面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中华学术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王运熙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著作,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主观上力图统观全书,探究刘勰的思想体系,把他提出的理论原则同他对作家作品的批评联系起来考察,阐明刘勰文学思想的原来面貌。 目录 初版自序……………………………………………………1 上编…………………………………………………………1 《文心雕龙》是怎样一部书………………………………1 《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7 《文心雕龙》产生的历史条件……………………………27 《文心雕龙·序志》“先哲之诰”解……………………50 《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57 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63 从《乐府》、《谐?》看刘勰对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的 态度………………………………………………………70 读《文心雕龙·神思》札记………………………………79 《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88 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98 《文心雕龙·风骨》笺释…………………………………125 《文心雕龙·总术》试解…………………………………142 刘勰的文学历史发展观……………………………………152 《物色》篇在《文心雕龙》中的位置问题………………167 刘勰论文学的作用和思想政治标准………………………174 刘勰论文学作品的范围、艺术特征和艺术标准…………195 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214 刘勰论宋齐文风……………………………………………228 下编…………………………………………………………243 刘勰文学理论的折中倾向…………………………………243 说《文心雕龙·序志》的一段话…………………………253 释“楚艳汉侈,流弊不还”………………………………263 刘勰对东汉文学的评价……………………………………272 《文心雕龙》为何不论述汉魏六朝小说? ………………292 谈《文心雕龙》的《风骨》、《通变》…………………300 研究《文心雕龙》应全面了解其作家作品评价…………309 范文澜的《文心雕龙讲疏》………………………………316 《文心雕龙》五十篇题解…………………………………320 增补本后记…………………………………………………376 序言 收集在这本小书中的十九篇论文,是我从60年代初到近四五年中陆续写成的。它们并没有对《文心雕龙》全书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述,而只是对书中某些方面、某些问题作了探索分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50年代我在大学教“中国文学史”课的魏晋南北朝阶段,初步对《文心雕龙》发生兴趣。60年代初,一度教“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又参加编写文科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于是对该书用力较多,写出了《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两文和《从(文心雕龙·风骨)谈到建安风骨》的初稿。1976年后,指导研究生攻读中国文学批评史,同他们一起学习、讨论《文心雕龙》,温故知新,又陆续写出了十来篇。现在把它们结集成这本小书。 建国以来,《文心雕龙》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出现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取得了不少成果。经过研讨,对书中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入,有些问题趋向明朗,有些问题则还存在着分歧意见。《文心雕龙》文句比较深奥,全书用骈文写成,字句的整齐匀称,带来意义上的模糊而欠明确。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分析解释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够实事求是的现象。这是形成分歧意见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我写作这些论文,主观上力图统观全书,探究刘勰的思想体系,把他提出的理论原则同他对作家作品的批评联系起来考察,把他的理论批评同南朝其他文论联系起来考察,阐明刘勰文学思想的原来面貌。但这仅是主观愿望,是否真正做到,还要等待读者的批评。如果这本小书在对解决《文心雕龙》某些存在分歧的问题方面,能起一点积极的作用,那将是我最大的愉快。 关于风骨的解释,可说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意见最为纷纭的一个问题,本书收录了三篇从不同角度研讨它的文章。还有《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一篇,超出了《文心雕龙》研究范围,但对理解刘勰的文学思想关系密切,所以附录在后面,俾便参阅。 书中《(文心雕龙)产生的历史条件》、《魏晋南北朝和唐代文学批评中的文质论》两篇是杨明同志帮助我写成的。他为此付出不少劳力,特此致谢。 后记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复旦大学中文系教“中国文学史”课的魏晋南北朝阶段,初步对《文心雕龙》产生兴趣。六十年代初,我一度教“中国文学批评史”课,又参与编写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批评史》,该书中《文心雕龙》一章(约三万字)是我执笔撰写的。在这段时问内,对《文心雕龙》用力较多,除细读原著外,还参考了不少论著、论文。当时学术界对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文心雕龙》)兴趣颇浓,发表的论文较多。六十年代前期,我发表了《刘勰为何把(辨骚)列入文之枢纽?》、《(文心雕龙)风骨论诠释》两文,就当时讨论中出现的两个分歧问题(即《辨骚》应列人全书第一部分抑第二部分,风骨的涵义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是我研讨《文心雕龙》的最早两篇论文。1976年后,我为复旦中文系本科生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的研究生几度开设“《文心雕龙》研究”专题课,反反复复研读原著,温故知新,陆续又写了十多篇论文,并于1984年编成《文心雕龙探索》一书。 我原先觉得过去研究《文心雕龙》的著作、论文颇多,较难出新意,只想就有心得处写少数几篇论文。后来心得逐步有积累,写出的论文遂多,能编成专书问世,这是原先没想到的。 《探索》书中的《(文心雕龙)的宗旨、结构和基本思想》一文比较重要,提出了我对《文心》一书全局性的看法。该文认为:《文心》原是一部写作方法指导性质的书,但书中讨论到不少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重大问题,见解精辟,富有理论价值,因而仍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巨著。《文心》全书可分写作方法总论、各体文章写作论、写作方法统论、附论四个部分。时下流行的看法,是把《文心》的第二、第三部分唤作文体论、创作论,在这方面我的看法很不相同。书中虽然并没有对《文心雕龙》的内容作全面的阐述,但对《文心雕龙》产生的历史条件、风骨论、刘勰的文学历史发展观、刘勰评价作家作品的思想艺术标准、刘勰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与宋齐文风的评价等若干比较重要的问题,都有相当具体细致的分析。此外,还对《序志》、《原道》、《辨骚》、《神思》、《总术》等篇中的某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和杨明同志合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之二),其中《文心雕龙》一章约有十万字,由我执笔。该章吸收了《探索》一书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其好处是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文心》全书,但由于受到批评史书性质体例的约束,不免也说了一部分介绍性的话,同时对某些专门问题,也未能充分地展开论证,这是它不及《探索》之处。 上世纪八一卜年代后期起,我研究文学批评史,重点从魏晋南北朝转移到隋唐五代阶段,从此关于《文心雕龙》的论文写得颇少,十多年来写作不到十篇。现在把它们编集在一起,作为《文心雕龙探索》(增补本)的下编,呈献给喜爱古文论研究的读者们。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和周锋同志曾合编了一本《文心雕龙译注》(199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的五十篇题解,由我执笔。这五十篇题解,虽然比较简括,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我对《文心雕龙》各篇的理解,可以补充单篇论文着重阐述一部分问题的不足。我写题解时,注意结合汉魏至南朝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力求写得客观,力求避免某些《文心雕龙》今注今译本轻率颂扬或批判的现象。现在就把它们放在下编的后面。 我研究《文心雕龙》,特别重视把书中的理论原则与作家作品评价联系起来考察分析,我觉得这样做,更有利于看清楚问题的真相和实质。《探索》上编中有不少篇章,如刘勰对民间文学的态度、他的风骨论、他对汉魏六朝骈体文学的评价等篇,都是着重从这一角度考察、分析的。《探索》下编中的论楚艳汉侈、对东汉文学评价、对汉魏六朝小说的态度诸篇,也是如此。《研究(文心雕龙)应全面了解其作家作品评价》一文更是从全局上作了简要的理论概括。我研究其他古文论,也往往采用这一方法。我研究方法的这一特点,希望读者能注意体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