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旧书鬼闲话/书林清话文库
分类
作者 虎闱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书林清话》以笔记体载记叙古代版刻、藏书、多有知识性的掌故。这套《书林清话文库》则是沿用《书林清话》的形式,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叙述关于读书、藏书、写书、寻书、旧书的各种掌故。它以书为中心,围绕着书转,领着读者在书林中行走,穿越书域。

本书是《书林清话文库》系列之《旧书鬼闲话》。

目录

序言 1

故纸偶语

我话书话 1

《艺术论》轶事 2

梁得所透支生命得其所 4

巧借《醉里》写人生 6

满目天下好文章 8

《文潮》当年不沦陷 10

遥看《葱岭》绿莹莹 12

《大众文艺》 14

漫谈《世界文艺季刊》 16

叩响《寂寞的国》 18

短命的汉奸杂志《众论》 21

《墨印》只出创刊号 23

难得一见《美术家》 25

珍稀老期刊《一周间》 27

《梨花杂志》小聚京剧史 29

《造形美术》好风骨 30

民国连环画稿《迷》 32

卢剑波与《有刺的蔷薇》 34

《磐石杂志》好珍贵 36

《呆鹅》作者不书呆 38

日久《天长集》 40

诗《火山》 42

遥望《看月楼词》 44

《归航》不张扬 46

《饭后谈话》说予且 48

一脉文气剖《钱魔》 50

西南文化苦旅《艺苑》 52

风神独立女词家 54

鲜见资料《鲁迅回忆断片》 56

善本《少年毛泽东》 58

翻阅《新恋》读马宁 60

旧书鬼缘

沪上淘书族面面观 63

旧书收购趣事 67

淘旧书有"四乐" 70

远房同事 72

置书装穷 74

悠然淘得好书来 76

喜淘善本旧平装 78

五十年前的"通俗画史" 80

近得旧时澳门书 82

板车淘书有窍门 84

休闲莫过淘旧书 87

有缘饱得好眼福 88

喜得《侠女奴》 90

读书有益 92

倪墨炎淘书一瞥 94

给巴金"打工" 96

小题大做

好书房设在家外 99

潜心感悟故纸堆 10l

父亲 103

书呆子动迁记 105

有幸错买三本书 107

书赠陈毅的签名本 110

中共办过两种《北斗》杂志 112

《新青年》与群益书社 115

戏学书局独树文化街 118

曹涵美与《金瓶梅》连环画 121

刘大杰赋诗四悼郁达夫 124

王亦秋痴情旧书店 127

旧书园中不老松 130

淘书专为史量才 133

徐雁淘书如雁徐徐 135

薛冰淘书笑眯眯 138

一脉风骨故纸情 141

秀才人情

好书《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 145

品味《人生畅想曲》 147

泛起《书海珠尘》 149

天钥开启古旧书 151

拾起《拾荒者言》 153

"笔名大王"聊发少年狂 155

走进《历代名画记全译》 160

《上海小姐》看过来 162

《古书收藏》有捷径 164

启开《尘封的珍书异刊》 166

分享《发现的愉悦》 168

秀才人情 170

收藏闲言

藏书家的执著与境界 171

淘旧书也讲游戏规则 174

华夏第一藏品:古籍善本 176

漫谈老期刊和旧平装 179

投资热门创刊号 182

连环漫画一枝花 184

收藏石印本 186

收藏古书有窍门 188

书画家别号 190

"技术处理" 192

客串高雅

"二沈"书法成一家 193

丹青传世创"吴派" 196

诗香画美且善藏 202

史坛双宿比"二苏" 206

铁琴铜剑铸书魂 214

祖孙书画一脉传 219

子承父业青胜蓝 224

初探悼亡词艺术 230

唐宋端午诗词浅赏 236

史量才职业教育思想之形成与实践 242

跋 247

试读章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青年作家梁得所曾撰小说、写散文、编画报、办杂志,因透支生命而亡。但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有过翻译作品。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28年12月初版的《爱的花园》,就是梁得所和陈炳洪合作的译著。该书为40开毛边本,印数两千册。

《爱的花园》书皮为本白底色,封面中央有湖蓝色的鸽子口衔橄榄枝展翅飞翔之图案,象征幸福祥和;右侧蓝色长方形下端,设计圆圈和鸡心符号,以鸡心表示爱、圆圈代  表花园。这般抽象的装帧理念,可谓用心良苦。正如译者梁得所在序言中表述的那样:"这本书不是恋爱指南罗盘,不过是一个小小花园,里面种着色样不同的花儿,给游人观赏观赏;倘若看得钟意,也可以随便摘一两朵。"事实上各取所需的花朵比比皆是,书中收培根、所门、朋期、白朗宁、莎士比亚、伯纳、王尔德、司各特、拜伦、斯丁、哈代等外国哲学家、剧作 小说家、诗人的爱情名言和少量方谚语共280句,且用中英文对照那时,国人在婚姻问题上,大多处在包办、买卖的状态中,只有数新潮青年在争取自由恋爱。这本书给了有志于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轻人以依据和力量,故颇受知识男女的欢迎。反观今日,"处世哲学"、"商海警句"、"情爱格言"等的选本铺天盖地,殊不知,《爱的花园》堪称开了此类题材之先河。P4

序言

1979年,从北大荒务返城的我回到上海,入福州路上海旧书店就业,在期刊大库工作。一 夜间,身份由下乡知青变成了旧书鬼。

在上海古旧书业内,称书库为戋房。栈房的安全防火规定中有一条是,必须用不超过四十支光的白只灯,而且限制了很宽的间距,故高大的库房昏暗阴森。更有甚者,期刊库书架排列狭窄,让人压抑, 且灰尘扑鼻,工作条件相当差。通常,工作人员在完成整理配套指标后,便立即起身去门外休息室呼吸 新鲜空气、抽烟聊天、喝茶打扑克。刚入"庙"门,我自然亦与同事们一道遵循此习惯。然而,从老期刊 的字里行间,我时常翻到林语堂、胡适、梁实秋、徐志摩、叶灵凤等压根儿见不到他们的作品,连这些名字我还是在"文革"中从鲁迅的著作中方得一见。于是,我利用工作时间喘气及中午休息时间,阅读此等文字,埋进书堆中,趴在地上是家常便饭。

起初,我整理到什么杂志就看什么,只要是鲁迅提及之人物,很无序。自从读到姜德明、倪墨炎等诸位的书话,便理性起来。尤其是读得姜先生那篇《琉璃厂寻梦记》 后,文中赞美的北京松筠阁"杂志大王"刘殿文前辈,实令人起敬。其中还有一段文字更震动我:"不知道今天的琉璃厂还能不能出现新的"杂志大王"?还能出现那样精于业务,对几十年来各种期刊的来龙 脉倒背如流的人才吗?我想,在新社会更应该出现这样的人才,我默 默地期待着。"我似乎觉得,在上海,姜先生的期待,寄托承载于我肩上。好在20世纪的前半叶,华夏绝大部分杂志均诞生在上海。眼下,面对库内成千上万种老期刊和随时可求教的沪上福州路著名期刊老法师林豪、陈玉堂、吴青云、陈世芳 等专家,有这般便利的学习条件,我笑得合不拢嘴。况且,在店堂内还有诸多机会接触施蜇存、赵家璧、范泉、周楞伽、魏绍昌、周黎庵、倪墨炎、周振鹤、陈子善、李福眠、 龚明德、王稼句、薛冰、徐雁等各年龄段的专家学者。遗憾的是,姜德明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曾多次来沪淘览老期刊,当时轮不到我接待,虽近在咫尺,却只能眼睁睁失去数回讨教良机。

1986年,有幸拜读朱金顺先生 的《新文学资料引论》。这是一部指导人们如何搜集整理现代文学资料进行考证的文献学专著,也是对我 一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原来,对老期刊的钻研,也可移用清代考据学之法。这一科学方法,使我完全有条件,能有计划地利用那些唾手可得的老报纸和老期刊,并及时摘 录下有价值的资料,带回家研究研究。值得一提的是,与此同时,有 一位比我年轻几岁的同事许志浩也在做同样的工作,他专攻老期刊中 的美术杂志画报,并著有《中国美 期刊过眼录》和《中国美术社团漫录》二书。尽管许兄十多年前就离开福州路的旧书店,目前自办艺术品公司,但我可以负责地说,他至今仍是该领域的权威。

二十六年来滚爬在故纸堆中的收获,使我逐步对民国时期的老期刊和旧平装如同心里有本小账,从众所周知的《新青年》、《新月》、《良友》、《幻洲》、《现代》、《中流》、《清明》到鲜为人知的陆象贤的《北斗》、化铁的《蚂蚁小集》、制有麟的《鲁迅回忆断片》和破额山人的《夜航船》。但最看重的无疑是施蜇存、杜衡、汪馥泉三位先后主持的《现代》。旧时,文艺杂志大多是同人刊物,《文学周报》、《创造季刊》、《学衡》、《新月》、《狂飙》等比比皆是,而《现代》则实实在在地包容了各门各派文坛高手,并涵盖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翻译、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等所有文体,堪称云集了那时中华大多一流名家,周氏兄弟、茅盾、郁达夫、或望舒、郭沫若、周扬、韩侍桁、杜衡、穆时英、李金发、路易士、巴金、冯雪峰、丁玲、老舍、张天翼、沈从文、叶圣陶、洪深、金克木、沙汀、徐迟、欧阳予倩、赵家壁、张又君、刘呐鸥、叶灵风、徐霞树、高明、黎锦明、王鲁彦、郑伯奇、林庚、彭家煌、魏金枝等等撰文者个个如雷贯耳。当时,年仅二十七的施蜇存居然有如此魅力,办刊可吸引如此人物捧场,不能不说是奇迹。有关"第三种人"的争论他照登;京派海派别苗头,他登。也许,正由于这两次笔战抢 ,使《现代》更具生气。我以为见代》带动起20世纪30年代的文繁荣,欲解读那时期的文坛风采。读《现代》应是最佳捷径。 至于书话,我涉足较晚,也写得很少。原本,仅在上海报纸的文艺副刊上撰些散文随笔,业余爱好而已。直到1995年,我任职的上海博古斋介入古籍善本拍卖后,方小试牛刀。反观,大多出了名的老期刊和旧平装,在20世纪50年代,许些当事人已介绍过一部分,80年代,仍健在的老先生及姜德明、朱金顺、倪墨炎、陈子善、龚明德等人又拾遗补缺了一些,况且当代书话形式的开先河者姜德明在他《书叶集》后记中,对书话有过中肯的要求: "写作时我注意到不讲或少讲别人讲过的话,否则对于读者和个人都是无益的。"只因我守住了书话的游戏规则之底线,故所撰书话的量不多。

按理说,旧书鬼的职责只须了解老期刊和旧平装的书皮已足够混口饭吃,谁让我在"文革"动乱中多看了鲁迅的书,有缘一头扎进故纸堆后,会对被他提到过的人发生好奇呢?

  甲申金秋于上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19: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