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清话》以笔记体载记叙古代版刻、藏书、多有知识性的掌故。这套《书林清话文库》则是沿用《书林清话》的形式,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叙述关于读书、藏书、写书、寻书、旧书的各种掌故。它以书为中心,围绕着书转,领着读者在书林中行走,穿越书域。
本书是《书林清话文库》系列之《夜趣斋读书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夜趣斋读书录/书林清话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林公武 |
出版社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书林清话》以笔记体载记叙古代版刻、藏书、多有知识性的掌故。这套《书林清话文库》则是沿用《书林清话》的形式,以散文、随笔的形式叙述关于读书、藏书、写书、寻书、旧书的各种掌故。它以书为中心,围绕着书转,领着读者在书林中行走,穿越书域。 本书是《书林清话文库》系列之《夜趣斋读书录》。 目录 自 序 1 《毛主席诗词歌曲选》 1 《古文观止》 2 《书法论丛》 4 《代数学辞典》 5 《毛主席诗词刻石》 6 《齐白石书法篆刻》 7 《颜真卿书颜勤礼碑》 8 《文言虚字》 9 《张迁碑》 12 《唐宋文举要》 14 《旧拓龙门二十品》 16 《蔡襄书法史料集》 19 《何子贞临张迁碑》 23 《默庵集锦》 25 《邓石如隶书字帖》 27 《魏碑三种》 29 《艺苑趣谈录》 31 《观堂集林》 33 《曾国藩教子书》 36 《论语译注》 39 《潘主兰印选》 41 《敦煌遗书唐人楷书》 45 《丁吉甫印选》 46 《八大山人翰墨集》 51 《洪承畴传》 52 《龟阜斋藏砚录》 53 《薄意艺术》序言 54 《生活的启示》 57 《吴昌硕》 59 《清疏四种合刊》 6l 《曾国藩》 62 《一得集》 63 《南越冢木题字》 65 《字汇·字汇补》 67 《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69 《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四册 70 《办光明日报十年自述》 72 《蹇庐遗墨》 73 《钟鼎字源》 76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 7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 79 《金文编》 80 《负暄琐话》 82 《尚书文字合编》 84 《顾廷龙书法选集》 86 《石语》 88 《三国志选》 91 《说文解字集注》 94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 95 《顾廷龙书法展特刊》弁言 97 《中国历史地图集》 100 《艺风藏书记》 102 《说文解宇》 106 《清园夜读》 109 《卷盒腾稿》 11l 《章氏四当斋藏书目》 113 《薛氏钟鼎款识》 115 《鼎锲赵田了凡袁先生编纂古本历史大方纲鉴》 117 《闽方言考》 120 《天遗诗集》 123 《查他山年谱》 126 《鉴撮六卷附读史论略》 128 《宋椠苏诗施顾注题跋钞》后记 13l 《散氏盘铭文》 135 《十三经今注今译》 136 《几位著名经济思想家的生平、时代和思想》 138 《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 143 《说文解字今释》 146 《楚国简帛文字构形系统研究》 148 《皇城根寻梦》 149 《最新八行手札》 151 《小仓山房外集》 153 《邓拓书法选》 155 《书目答问二种》 158 《中国新文学运动史资料》 160 《竹汀先生日记钞》 162 《黄山吟拾》 164 《文子缵义》 167 《古籀汇编》 169 《苏联通史》第二卷 171 《粤雅堂丛书》 173 《杨升庵外集》 176 《古逸丛书》 180 《通志略》 182 《绘图四书新体读本》 183 《近现代福州名人》前言 185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188 《图书》 190 《书经》 192 《忆福州三山旧馆》前言 195 《水经注集释订讹》和《潘司空奏疏》 198 《常用字书十讲》 200 《中国历代语言学家评传》 203 《中国历史年代简表》 206 《柳如是新传》 209 《新编全本季木藏陶》 211 《容庚选集》 212 《战国策》 214 《中国历代语言文字学文选》 216 《书经简明白话解》 218 《顾亭林学记》 221 《古汉语的学习和教学》 224 《师友感逝录》 227 《章草考》 230 《潘主兰纪念文集》前言 233 《潘主兰甲骨文书法》序 234 《新俄汉词典》(增订版) 240 《二十世纪福州名人墨迹》弁言 242 《灯谜新语》序 251 《战斗的声音》 253 《左宗棠全集》 257 《晓斋遗稿》 259 《著砚楼读书记》 263 《举经室集》 265 《吴梅村全集》 267 《国朝汉学师承记》 269 《古勾文香录》 272 后记 275 试读章节 上海文化出版社1967年12月版,64开本,价0.12元。印数为七十万本,堪称惊人数目。 收录诗词歌曲四十一首,每首曲未标作者姓名,亦"文革"中常见做法。作曲者名字是不能与伟大领袖 并列的,否则会有被批被斗之险。 1968年,"文化大革命"已进行了三年,虽然《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在元旦发表了《迎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社论,但我们这些学生已渐渐感到厌烦,那种无所事事的日子觉得忧心。因此 于2月28日,我与柯一江等十多位同学于晨曦中步行二十多里到鼓山游览,在灵山胜迹中尽舒心怀,正如宋朝何澹题名刻所云:"极海山之壮观,忤泉石而忘归。"是书即于鼓山上所购,返家题句:"携卷登山唱,无限风光展。"充满了"革命"的激情。不意于次年2月,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 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赴建瓯务农。这场"上山下乡"运动,全国近三千万知识青年投身而入。 (1978年2月)P1 序言 读书至乐,有得辄喜,题记跋语于书更是至趣。这是我步入" 而立"至"耳顺"之年的一项适得其乐的"馀事"。 追溯缘由,还得从童年说起。念小学时,由爱看"小人书"而诱发读古典小说,诸如《说岳全传》、《三国演义 》、《西游记》、《封神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入中学,忽对估屈聱牙的古汉语嗜之如佳肴,抱着新旧版古籍读得一知半解。同时也开始着迷书画印等中国传统艺术,莫名其妙地染上旧文人的习气。一位老先生当面说我:"你年少脑新,怎么尽沾这些老古董?"但我却欲罢不能了。课余或假日,常徒步十多里到福州南门古旧书店浏览,面对满架古香古色的线装书,不禁神游千古之上,特觉开心。无奈身无分文,每次大多怅怅而返。古人曾有"家为买书贫"的豪举。我却因家境困苦.连吃饭都成题,只有羡慕古人而哀叹自己。此景此情,犹如二百多年前的袁枚《对书叹》所云:"苦无买书钱,梦中犹买归。"当然,我比同时代穷学生还幸运,先伯父兆荣公是公路工程师,收入较高,非常喜欢我,时常寄点儿零用钱,我都舍不得花,全用在买数理化参考书与所感兴趣的书籍上。在部队的二哥特别支持与关注我读书,除了负担我们全家生活费外,还得承担弟妹的学费,但他还是挤出钱为我买书。如部分数理化、外语参考书及《中华活叶文选》(1-6集)、《李白诗选》、《陆游诗选》、《杜甫诗选》、《孙子兵法》、《儒林外史》、《水浒传》等都是他买给我的。到高中毕业时,我已藏书数百册。其中有道光版《四书人物类典串珠》、光绪二年(1876年) 《清波小志补》、光绪五年(1879年) 的麟庆堂《钟鼎字源》、光绪五年《圭庵诗录》、光绪八年(1882年)点石斋《薛氏钟鼎款识》。民国时,商务印书馆摹印藤花榭《说文解字》、有正书局《钟鼎款识原器拓片第一》等,虽非善本,但如今也物稀为贵了。 买书,读书,在我的心灵上留下了几多辛酸、几多欢乐的印记。最难以忘怀的一件往事,则于1963年4月 19日傍晚。我放学后顺路到解放大桥北边桥头新华书店看书,见有一部中华书局刚出版的高步瀛编的《唐宋文举要》三大册,当即取下,全神贯注翻阅。突然走过一位年过半百的男性营业员冲着我喊:"看什么!买得起吗?"一把收去我手中的书,引起周围读者的好奇。刹那间,我无法忍受这种羞辱,我要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气之下,掏出身上五元六角买了回来。这五元多钱在当年可是一个月的伙食费呀!这些钱,是伯父刚 寄给我作为升学高中的费用。"文革"第四年,即1969年2月7日,我奔赴闽北山区务农,随带了整整一大藤箱书。农民来挑行李,以为带了什么好东西,甚感惊奇。当知道全是书时,感到不可理解。在那艰苦岁月中,我依然以读书来消除荷锄劳累,坚定志向,激励奋进。耕田读书,读书耕田,苦耶,乐耶?了不觉知。 先君琴秋公,深喜读书,好诗文。节衣缩食,购书万卷。20世纪30年代外出谋食,将书寄藏于一亲戚家。解放初,竞被其全数当废纸卖给货郎担。先君气愤难忍,从此与这家亲戚断绝往来。我识字初始,父亲也拿不出什么好书授读,只给我讲讲古人读书做学问写文章的故事。日久天长,渐渐地不免受他熏陶。这可以说是我萌生爱书读书嗜癖的缘故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先后有幸拜识和求教于数位当代德高望重的前辈丁吉甫、顾廷龙、潘主兰、王元化诸先生。他们对我的影响极为深刻。四位先生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在人品上,都堪为人师表。他们对我的关爱、教诲,始终策励着我矢志学问,砥砺品行,不敢怠慢。 我读书不分门类,不囿成见,不对门户,古今中外,均多涉及。每读一书,常用朱绿黑三色以蝇头小楷题己或眉批。《读书录》题材力求广泛,本裁也不拘,或书评,或读后感,或版本考辨,或序跋,或点滴所得,或记事,或借题发挥。有的文章注重起承转合,首尾连贯,讲究谋篇;有的则各自为段,段自成章,章自成篇。《读书录》,不循规蹈矩,否则千篇一律,一个程式,阻碍思路,特别会束缚自己见解,不得不说虚话,不吐真言,就会乏韵无味。孔子云:"辞达而已矣。"于书话最为切要。 此集原拟在1996年出版,某出版社已列入出版计划。当年恰好是我迈人"知天命"之岁,且上山返城二十周年。在挚友至交一再鼓励下,我也忙中抽暇,将历年发表文章再稍加部分读书笔屺汇为一集,以艺术门类为 主。故取两个书名《夜趣斋读书录》与《公武谭艺》合于一书,并承顾廷它、王世襄两先生题签,林怡博士作序。但因我工作调动及情况变化,没有时间继续整理而搁下。一搁就是一年。今年5月,我往金陵,得晤徐雁教授,开怀畅谈,话题多读书、购书、藏书、著述与治学事。下半年,徐教授言及傅璇琮先生与他主编一套《书林清话文库》,特向我约稿,希望将《夜趣斋读书录》整理成书,列入选题,还嘱我为丛书刻"书林清话"章。口在月馀刻就,而整理书稿却不易。因我这些文字仅数十篇成文,大都密密麻麻题记于上万册书页上,有上百万字,还有记在读书日记里,亦百万字,杂乱无章。一要翻书选目,二要整理成文。再者,既得先用笔录于纸上,又得输入电脑,可谓费神费力。尚好我的女儿为在读的古文献研究生,这些书稿的校正及打字均由她来 承担。 我收藏有十馀部明版、百多部清版,故榜斋名日"一明百清轩"。王世 襄先生、王元化教授并为书额。轩名其意不在藏书。《诗谱序》云:"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读书治学,处事格物如能举一张万,解一明众,则必明了清晰。"一明百清"即此意也。原先整理书稿思路拟围绕 这些古籍为题,旁涉版本目录。但我的百多部明清版,除几部为善本与秘本外,馀皆常见之本,所谈也无新意,或有牙慧之嫌。征求了徐雁教授的意见,还是采取多门类、多题材、多体裁的组稿方式,并按他的建议,以读书年月先后为序,以体现读书之轨迹。此序的上半篇,也是十年前写的,基本照旧。 本集收录有十多篇有关顾廷龙先生题跋与谈书文事,或可补《顾廷龙年谱》之阙。今年10月,顾老诞辰一百周年,谨以此书作为瓣香献于顾老灵前。 2004年12月于夜趣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