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学院(老子的无为而治)/现代国学大讲堂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秦榆
出版社 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伟大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许多领域,被人称为“万经之王”。

内容推荐

老子是“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老子》一书则被称为“万经之王”,可现代的一般读者要想完全理解它十分不易,它是非常难懂的。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道德经》变得尽可能通俗,尽可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

目录

第一章 老子与《老子》

老子的生平

老子的故事

《老子》的微言大义

老子的和谐思想

老子思想研究概况

第二章 快乐生存的智慧

人为乏趣,天机自然

摒弃诱惑

越简单就越自由快乐

知足常乐

挣脱心灵的枷锁

莫为名利舍弃一切

算计得失者永不快乐

不追求完美

追求快乐但不追求享乐

第三章 做立身敦厚的大丈夫

人贵有自知之明

挑战自己,打败心中的魔鬼

大丈夫为人厚道,朴实无华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做人要有同情心

学会宽容

报怨以德

谦逊是美德

勇于承担责任

第四章 高人一筹的做事法则

不要非做第一不可

不可锋芒太露

莫与强者争锋

控制自己的情绪

忍耐功夫实在可贵

不逞匹夫之勇

以柔克刚

抑制浮躁情绪

从细微之处做起

坚持精神能让你取得成功

把困境转化为顺境

善始善终方成事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富贵不骄,功成身退

第五章 动静由心的人际交往

不要自我封闭,敞开心扉应对一切

保持人际和谐

不怕人不知

不要轻许诺言

创造互利人生

交友须谨慎,多交必滥

第六章 微妙的语言艺术

滴水不漏的说话技巧

美言可以市尊

直不行就绕个弯

沉默是金

谨防祸从口出

第七章 高明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方法

教育要培养和谐的人

个性化的教育

学习是了解世界的重要方法

善于向他人学习

从大自然中学习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大器晚成

第八章 保养生命的智慧锦囊

珍惜生命

养生关键要心态好

学会享受生活

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之道

无为养生法

养生过度损健康

让精神长存

第九章 无为无不为的管理之道

老子管理思想概论

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

变领导为引导

以身作则

扬长避短识人才

礼贤下士

平等对待员工

重视员工利益

第十章 无往不胜的商战韬略

诚信为本

要善于把握时机

不可盲目行事

选择一个好场所

先做小事,赚小钱

学会让利

合作也是一种竞争

要保护商业机密

防患于未然

试读章节

老子思想研究概况

秦汉以后,学者对于《老子》的注疏,最为重要的有西汉河上公的《老子道德经章句》,东汉严遵的《老子道德经指归》,三国魏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在此三家以外,各种研究注疏著作极多,有书上说达到了3000余种,今天所能见到的有400种左右。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种帛书本《老子》。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战国楚墓出土的三种竹简本《老子》,是目前新见的《老子》的最早版本。这两批《老子》古本一经出土,就成为国内外古代史研究、考古学研究、古代文献学研究、古文字研究、哲学史研究等众多学科领域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成为近二十年来学术界研究的一条主线。

现代以来,老庄哲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以及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晚清至现代初期,学术界在对儒学进行改造和批判的同时,曾经以极大的热情关注诸子的学说,其中对于老子关注尤多,当时最为优秀的学者几乎对老子都有研究,著作众多,推动了老子学说的深入发展。新中国建立以后,老子的思想学说继续得到普遍关注,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潮。20世纪80年代对于老子思想学说的讨论,有更多的学者参与其中,这期间仅对于《老子》的通俗白文注解,就出版了50余种。

清末至民国初年,自乾嘉古文学派、桐城学派、常州今文学派,到康有为、严复、刘师培,再到章太炎、王国维、胡适,对老庄道家学说都有一定程度的研究。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西方思潮影响下,以疑古派为中心的论争,以及马其昶、马叙伦、高亨的现代考释,梁启超、冯友兰、金岳霖、钟泰的西方式哲学研究,老庄道家学说仍然为一大核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家研究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李泽厚、汤一介、冯友兰、陈鼓应等人的哲学解读;张舜徽、徐梵澄、崔大华的综合诠释;李学勤、李零的考古学与古文献学的最新论证;有刘师培、蒙文通、王明等人对道藏进行整理;许地山、刘咸忻以及陈寅恪、汤用彤、陈垣等人对道教史进行研究;陈撄宁、刘仁航等人,对仙道思想进行了阐扬;还有目前方兴未艾的着眼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新道家”等等。

港台地区对道家学说的研究,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一直持续不断。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钱穆、吴康等人从事老庄学说研究,钱穆著有《老庄通辩》一书。到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学者涌现出来,出版的各类研究著作十分丰富。其中严灵峰的《老子集成》卷帙浩大。进入80年代以后,港台地区的老庄道家学说研究呈现出一派更为繁荣的新气象,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研究的角度各不相同,方法更为灵活多样,既有较为专深的学术著作,又有许多适合于学生和普通人阅读的著作。

就港台老庄学说的研究状况来看,对老子的研究仍然盛于庄子,老子在道家学说中仍然居于最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在老庄研究方面还出现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生命与智慧成为老庄研究中的一大主题,语译类、文学传记类比较浅近通俗的著作占了较大比重,甚至出现了蔡志忠《漫画老子:智者的低语》、《漫画庄子:自然的箫声》那样深受一般读者喜爱的系统的漫画作品,标示了现代社会对于古代文化继承与认同的一个新方向。

国外研究老子已有悠久的历史,对于老子的评价较孑L子高出许多,特别是西方科学家对于老子有普遍的关注和赞同。在近邻日本、韩国,老子具有巨大影响,近年来更在韩国成为热门话题。日本和韩国,从更早时起,已有各种汉文版本流传。在亚洲其他国家,越南文、印度文以至梵文、女真文的《老子》译本,都可以找到。

西方学者,对于老庄道家思想向来怀有很大兴趣。北京大学教授李零1993年访美,回国以后著文说,“西方人对中国思想一见钟情的必然是道家,对儒家老是提不起兴趣”,因为道家“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无论是对宇宙、生命、社会,还是其他问题的关心,都比较容易同他们的传统合拍,比较容易同他们作心理沟通”。

西方文明从19世纪上半叶黑格尔著《哲学史讲演录》时,就开始注意道家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而说道家“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这就是‘理性”’、“道就是道路、方向、事物的进程、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与基础”,从而给予很高评价。黑格尔此处体现出的自然是西方的学术立场,但是其观察问题的方法也是值得注意的。

现代以来,有一大批西方和东方的科学家、科学哲学家,都曾关注老子。其中最为著名的如英国人文主义物理学家卡普拉、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和日本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卡普拉所写的《物理学之道》专门探讨现代物理学与东方哲学的会通,对于老子道家思想作了极大肯定。该书出版之后很快畅销全球,几年之内就多次再版,行销50万册,并被译成多国文字。李约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献身中国文化,他的巨著《中国科技史》是这个领域中最伟大的著作,他自己因为热爱道家学说,甚至取了道号,叫做“十宿道人”。

由此可见,老子思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会对老子思想有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老子思想也会对人类的明天做出更大贡献。

P18-20

序言

老子是公认的百家之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奠基人,老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都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巨人”、“中国和世界的第一哲人”。

老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老子》是一部历代学者已研究了两千多年的伟大著作,虽然它仅有五千言,但内容涉及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伦理学、军事学等许多领域,俨然一部精微的百科全书;更重要的是它体系完备,构造出了朴素、自然、宏大的框架,被人称为“万经之王”。

《老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起首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被称为《道经》;下篇起首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所以被称为《德经》。《道经》讲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生成及变化的玄机;《德经》主要说的是处世和治国的方略,阐述了人事的进退之术。《老子》一书中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事人情的深刻洞察,时局的动荡、社会的不安定、人事的纷争、生命的无常等等,都深刻地影响到了老子的思想,并且反映在《老子》中。

《老子》很早就受到了国外思想家的重视,各种专门对它进行研究的著作层出不穷,近几年国外甚至出现了几次研究老子思想的热潮,一大批专家学者投身其中,乐此不疲。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老子》“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存在主义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自己“最直接地从《老子》中获取了思想资源”。西方学者阅读老子,大都是希望能从中获取拯救西方文明危机的良方。他们发现《老子》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对弥补西方文明中的精神失落和强权意志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他们对《老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虽然《道德经》具有如此高的思想价值,可现代的一般读者要想完全理解它可十分不易,它是非常难懂的。我们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在于让《道德经》变得尽可能通俗,尽可能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古人说“诗无达诂”,还说“圣人难知”,因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人们对老子思想会众说纷纭。我们在这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一度诚惶诚恐,生怕一不小心就“念歪了老祖宗的经”,尽管字斟句酌,但由于水平所限,其中纰漏肯定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9: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