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研究明清学术史的大家,多重视明代阳明学及清代朴学,而少精研明清佛教史方面的重要社会历史文献,更不知有几多非凡禅思与行履的实录存在,从而导致明清学术史研究长期偏向儒学领域。岂不知陈寅恪有言。”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儒家学说)或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
本书尝试以现代管理学的思维和新文化史多元书写方式撰写一部实验性很浓的关于明清新禅宗社会文化史研究的精心作品。在本书中,主要对有关当时佛教禅宗社会问题意识的提出、著名丛林{寺庙)改革个案的细腻透视和各家禅思观点互相争辩等事件进行长篇的精细解析。
佛教乃渡救世人出苦海之学而作者罹患癌症披血肉之苦对佛教研究必有他人不逮之体悟和思量!
增补新编内地版自序
第一篇 导论:明代佛教社会长期发展的历史环境
第一章 来自胡适的震撼性批评与世俗化的诠释角度之择取
第二章 《慨古录》所见的晚明丛林诸问题
第三章 政经交互逆转下的积累病源
第四章 社会伦常转型的冲击与内外异教争夺
第五章 新禅学的变革及其发展特色
第六章 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可能取向
第二篇 改革者德清中兴明末曹溪祖庭的经验透视
第一卷 金陵宿志:德清复兴明末丛林的前期悲愿
第七章 德清出家历练与金陵宿志萌生
第八章 德清北游五台参学与迅速崛起丛林
第二卷 曹溪之愿:德清复兴明末丛林的后期悲愿
第九章 德清东隐牢山与海印寺官司缠身
第十章 德清怀曹溪之愿与践履中兴祖庭大业
第十一章 德清改革丛林的残余问题及其晚年重返祖庭的历程
第十二章 德清丛林改革经验的总结与反思
第三篇 其他著名佛教人物的时代际遇及其与论敌交涉时的思想诸面相之考察
第十三章 姚广孝:明初结合国家优势权力运作的旧类型
第十四章 李卓吾:明末已获当时社会群众欢迎的新类型
第四篇 明末丛林出现的禅徒抉择正法大争辩全貌:以德清和镇澄引爆《驳物不迁论》的明末丛林择法大辩论为中心的思想考察
第十五章 理智异议者镇澄持因明与圣言量质疑《物不迁论》的如来藏佛教思想之分析
第十六章 经验派各家与镇澄争辩择法思维的相关文献及其持论的内容分析
附录:江灿腾著作目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