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发现者(人类探索世界和自我的历史)
分类 教育考试-字典词典-字典词典、工具书
作者 (美)丹尼尔·J·布尔斯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丹尼尔·J·布尔斯廷的力作《发现者》在国外出版伊始,即备受重视,被认为是20世纪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不朽巨著。这是一部描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文明史的杰作,在美国出版后即不胫而走,畅销不衰,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整个世界仍是个新大陆,在人类知识的地图上,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填写、去发现。

内容推荐

《发现者》是一部描述人类在历史长河中探索世界和自我的文明史的杰作,在美国出版后即不胫而走,畅销不衰,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正如作者所说,这是一个说不完的故事,整个世界仍是个新大陆,在人类知识的地图上,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填写、去发现。

《发现者》全书分四卷:“时间”、“陆地与海洋”、“自然”和“社会”。

在第一、二卷中,作者通过历史上翔实而有趣的故事,娓娓动听地叙述了人类初始各种伟大的发现。为什么说人类第一项伟大发现是时间?为什么一星期有七天?时钟是怎样发明的?陆地与海洋是怎样发现的?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现”欧洲和美洲?为什么人们要经过那么久以后才知道地球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等等。作者以独特生动的笔触将伟大的发现者和发明家的传奇经历再现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

在第三卷中,作者翔实地描述了从眼镜到望远镜以及显微镜等拓宽人类视野的新发明,从用于茫茫大海的引航到探索深邃无垠的天宇乃至洞察肉眼所不及的微生物机体的奥秘,从而开辟了航海学、天文学、微生物学、胚胎学等知识领域的新前景。作者还生动地叙述了发现家不畏千难万险寻觅新奇罕见的物种的探险活动,而由此建立的动植物分类学又为人们进一步揭开了大自然的奥秘。

在第四卷中,作者另辟蹊径叙述了人类共同生活的社会,从古老的人类起源、原始人的冲突人手,叙及人类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风采,并探索了古代文明与近代文明的关系。同时,作者以流畅的笔触独具慧眼地介绍了人类一切智慧之母,即记忆术和印本书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记忆术和印本书籍是人类文化得以延续和进步的保证。作者还叙述了温克尔曼和谢里曼等先驱者如何艰难地发掘古典文化遗址,发现了古希腊和罗马等地辉煌的建筑物和古物宝藏,开考古学之先河。最后,作者以渊博的学识阐述了人类学,对人类社会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作了系统的评价。

 《发现者》堪称一部展现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史的巨作,不仅广采博引,资料丰富,而且贯通古今,颇具独到之见。

目录

致读者

第一卷 时间

第一编 天体之国

1 月亮的诱惑

2 星期:通向科学之门

3 上帝与占星家

第二编 从日光计时到时钟计时4对夜间时刻的计算

5 均等小时的起源

6 使时间可以携带

第三编 传教士的钟

7 叩开中国大门

8 机器之母

9 为何发生在西方

第二卷 陆地与海洋

第四编 想象中的地理

10 望而生畏的群山

11 描绘天堂与地狱

12 对称的魅力

13 基督教教义的束缚

14 地平之说,旧调重弹

第五编 通向东方之路

15 朝圣者与十字军门

16 蒙占人开辟东西方通道

17 传教使节

18 发现亚洲

19 陆上大幕重降

第六编 世界倍加宽广

20 托勒密学说的复兴与修正

21 葡萄牙的航海先驱

22 航越险岬

23 往返印度

24 阿拉伯人为什么不西航?

25 中国人向外扩展

26 一个无所求的帝国

第七编 美洲的意外发现

27 到处漂泊的北欧海盗

28 到文兰为止

29 风的力量

30 “印度群岛的冒险事业”

31 和风、软语和幸运

32 乐园得而复失

33 为未知地命名

第八编 海路通向四面八方

34 海洋的世界

35 保密至上

36 知识成为商品

37 反发现的热情

第三卷 自然

第九编 看到肉眼不能看见的东西

38 进入“反论的迷雾”

39 肉眼的见证

40 一种困惑和意外的视力

41 卷入交叉火力网

42 内在的新世界

43 伽利略在中国

第十编 人体内部

44 疯先知指点方向

45 盖仑的专断

46 从动物到人类

47 体内暗流

48 由质到量

49 “大自然的显微镜”

第十一编 科学走向普及

50 科学家的议会

51 从经验到实验

52 “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

53 争夺优先权

第十二编 将万物分类编目

54 学会观察

55 物种的发明

56 寻觅标本

57 回溯往事

58 寻找失落的环节

59 通往进化论之路

第四卷 社会

第十三编 扩展知识领域

60 遗失的记忆技术

61 知识界的帝国

62 复制的推动力

63 “用机械书写的技术”

64 使用本土语的社会

65 书本形式的变化

66 书籍面向大众

67 自成一统的伊斯兰世界

68 走向世界性作品 

第十四编 揭开过去

69 历史的诞生

70 基督教指引方向

71 修正历史记录

72 探索废墟的人

73 “叫死人复活”

74 时问的纬度

75 史前史的发现

76 隐藏的方而:历史作为治病良方

第十五编 考察现在

77 “人类同一”

78 原始人的冲击

79 一门文化科学

80 不断扩大的财富世界

81 从数字中学习

82 无限大和无限小

试读章节

      描绘天堂与地狱

要探索地球、大陆和海洋的形状,很大的障碍不在于无知,而在于认识上的错觉。想象使人们勾勒出一些粗略的轮廓,可以在瞬息问适应自己的希望与恐惧,而认识只能由经验的逐步积累与互相矛盾的证明而得到增进。村民们自己害怕攀登山峰,因而认为死去的人处于那个不能进入的天空高处。

天体是表现生生灭灭的最佳例证。太阳每夕西下,每晨又重升,月亮每月再生。每次再生的月亮是否就是原来的那个天体呢?日落时在天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是否就是黎明时消失的那些呢?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像星辰那样能死而复生。无怪乎人们认为天体,特别是月亮,与死者的复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将举例说明来自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这些观念,并提醒大家,这种观念并非仅仅产生于地中海区域或欧洲世界。

在希腊的远古时代,月亮女神赫卡忒被认为是鬼魂的召唤者,是冥府女神。按照东方流行的占星术,月亮的幽冷光线能使死者肌体腐朽,从而使其灵魂出窍,脱离尘世苦海而上升天堂。古代叙利亚人在月光最皎洁之夜晚在坟墓祭祀,想使亡灵早日超升。东正教会也是为了实现这种愿望而为死者选定葬礼日子的。

印度教的占老经文《奥义书》说:“所有离开尘世的人都前往月亮,他们的气息使月亮在上半个月膨胀起来。”追随波斯圣哲摩尼(约216—约276)的摩尼教信徒们在他们的神秘教义中赋予月亮以光辉的作用,把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和基督教的教义混合成为一种相当有吸引力的新教派。许多早期的基督教徒,包括圣奥古斯丁在内,都受其影响。他们解释说,每当月亮从地球摄取了发光的灵魂,它就成为半钩形。月亮把这些灵魂转送至太阳后,就渐渐亏蚀。月亮之舟每月在天河往返,载上一批批新来的灵魂,定期把这些灵魂转送上更大的太阳之舟。半钩状的弯月是永生不灭的象征。古代的巴比伦以及凯尔特诸国和非洲各地,人们都以此来装饰墓石。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议员们,都以象牙弯月装饰在鞋上,作为他们精神纯洁的象征,因为贵族死后,其灵魂将被送往天堂,在月亮上步行。

灵魂飞升月球,已不只是个譬喻。根据斯多葛派的学说,月亮周围有一个由特殊物质组成的环带。灵魂是一种燃烧着的气息,自然地通过空气向天空的火焰上升。灵魂在月亮附近找到了天空的以太“门廊”,而以太是一种与灵魂的本质极为相似的物质,因此灵魂以平衡的状态在那里飘荡。每个灵魂都是一个赋予智慧的火球,所有的灵魂在发光的月亮周围汇合成一种永恒的歌唱队。这种观念与毕达哥拉斯学派过去所主张的不同,即埃律西昂乐土不是在月球上,而是在月球周围的以太层中,只有纯洁的灵魂才能进入这里。

根据当时流行的天文学,月球是七大行星中最低的一个,它的以太层与地球的不洁净大气层最为接近。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斯多葛派想象灵魂环绕月球一周后又返回地球。因此,“在月下”一词是用来指地上的、尘世的或生命短暂的万物。

也许,正如欧洲民间故事所说的那样,人各有其归属的星宿,由他的地位和命运决定星宿的明暗。在人诞生时,他的星发出光芒,而在人死亡时,星也就陨灭。所以流星可能表示某人死亡。亚历山大的优西比乌斯主教在五世纪时就感到奇怪:“在亚当与夏娃时代,难道天上只有两颗星吗?诺亚和其他七人以方舟度过洪水之灾后,难道天上只有八颗星吗?”每个人出生时,都有一颗幸运或不幸之星在他头上。拉丁词ascrosus(不幸之星)的意思就是命运不利。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感谢我们的“幸运之星”。

许多人想过,如果死后的灵魂变成鸟,飞离尘世,那么灵魂不就自然会上升到天体去吗?世世代代死去的前人,不可胜计,这就可以解释天空的星为何如此众多了。有人认为,银河聚集着无数死者精灵,是死者灵魂的大道。奥维德叙述了维纳斯如何隐身降临元老院,把恺撒的灵魂从他的肉体带回天堂去,这个灵魂又如何成为火焰,飞越月球,变成一颗有尾巴的彗星。

P76-77

序言

本书的主角是人这个“发现者”。我们现在从文明的西方所观察到的世界,即时间、陆地与海洋、天体与人体、植物与动物、历史和古往今来的人类社会等景象,只能是由无数的“哥伦布”为我们而揭示的。在深长的过去,这些人一直湮没无闻。随着我们日益步入现代。他们才出现在历史的视野之内——各色人物的个性同人性一样变化万端;各类“发现”成为人物生平记述中的种种插曲,与发现者为我们启示的新世界同样无法预测。

发现的障碍——知识的错觉——也是本书所要叙述的一部分。只有放到那已被淡忘的当时人们公认的常识乃至神话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意识到伟大的发现者的勇气、胆量和他们的英勇而富于想象力的冲击,因为他们必须与当时所谓的“事实”和学者的武断作斗争。我力图重现那些错觉。这就涉及到哥伦布和巴尔博亚、麦哲伦和库克船长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地球、陆地与海洋,哥白尼、伽利略和刻卜勒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太空,帕拉塞尔苏斯、维萨里和哈维以前人们所认识的人体,雷和林奈、达尔文和巴斯德以前人们所认识的植物和动物,彼特拉克和温克尔曼、汤姆森和谢里曼以前人们所认识的历史,亚当·斯密和凯恩斯以前人们所认识的财富,牛顿、道尔顿和法拉第、克拉克·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以前人们所认识的物质世界和原子。

我提出了一些人们不熟悉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现”欧洲或美洲?为什么阿拉伯人没有环航非洲和世界?为什么人们要经过那么久以后才知道地球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为什么人们开始相信动植物有“物种”之分?史前的事实和文明进程的发现又为什么那么姗姗来迟?

我只叙述了若干十分重大的发明,如时钟、指南针、望远镜、显微镜、印刷机和活字版等,这些郡是“发现”的必要工具。我没有把政府的形成、战争的进行、王朝的兴衰等故事写进去。我也没有记述文化,没有记述人这个创造者、建筑、绘画、雕塑、音乐和文学等等的故事,尽管它们使人类经验的乐趣倍增。我始终着重表述人类求知的需要一要知道周遭一切为何物。

总的来说,这本书足按年代编写的,在细节上则略有交叉。全书从占至今共分十五编,每一编在年代上二和其前一编难免重叠之处。我从“时间”开始,因为它是几种最初的经验方面最难以捉摸和最神秘的一种。接着我转而描述西方人对地球和海洋的越来越开阔的视野,再谈大自然——天空中和地球上的物体,植物与动物,人体及其变化过程。最后讲社会一一发现人类的历史并非原先想象的那样,讲人这个发现者的自我发现,还讲到原子内的“黑暗大陆”。

这是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整个世界仍是个“美洲新大陆”。在人类知识的地图上,最令人瞩望的标识永远是terra incognita,即“未知领域”。

书评(媒体评论)

《费城问询报》:“一次伟大而令人振奋的航行,一次环绕知识地球航行的大胆尝试。”

《纽约书评》:“一部以极大的激情写成的巨著。布尔斯廷的渊博学识、风趣和明晰的文体将给广大读者带来乐趣。”

阿利斯泰尔·库克(美国著名记者):“我认为在当代活着的作家中,没有人敢于尝试撰写这样一部巨著,更不用说完成了。”

戴维·麦卡洛(美国作家):“一幅绚丽的十分动人的历史全景画,最佳的历史著作,也是布尔斯廷最优秀的著作。”

《华盛顿邮报图书世界》:“这是一部风格庄重的历史著作。凡是读过本书的人,几乎没有一人不成为发现者的。”

《华尔街日报》:“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出色地叙述了人类伟大的智力事业,内容引人人胜,而且往往具有戏剧性。”

巴巴拉·W·塔奇曼(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八月炮火》作者):“一种了解历史的新途径,十分有趣,书中充满鲜为人知的令人惊奇的事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