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校本教师发展论/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
分类
作者 朱益明
出版社 天津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分为五个系列,有宏观研究也有微观剖析;既有理论研讨的学术进取,又有拓宽视野的比较考察和案例分析;涵盖教育行政、公共经济、经费投入、管理经营、法律政策、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这套丛书的出版问世,能为促进我国教育、经济与管理事业发展添砖加瓦,能为教育经济与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提供一些值得参考借鉴的研究成果。

本书为其中一册,围绕校本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校本教师发展的主体参与、校本教师发展的原则与策略、校本教师发展的国际视野等问题展开论述,对校本教师发展问题,提出了切合时代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建设性策略和实施方法。

内容推荐

本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围绕校本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校本教师发展的主体参与、校本教师发展的原则与策略、校本教师发展的国际视野等问题展开论述,对校本教师发展问题,提出了切合时代对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建设性策略和实施方法。

目录

“教育经济与管理”丛书总序 1

前 言 1

第一章 校本教师发展概论1

一、教师面临的挑战1

二、学校改革与发展7

三、校本教师发展的含义15

四、教师发展研究的方法论27

第二章 校本教师发展的理论基础33

一、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33

二、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论52

三、学习型组织理论60

第三章 校本教师发展的主体参与 69

一、全面审视教师角色69

二、确立教师主体地位80

三、影响主体角色的因素分析92

第四章 教师发展的内容架构 97

一、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97

二、教师发展的内容需求 109

三、关注教师的“教学”发展 121

第五章 校本教师发展的原则与策略 132

一、校本教师发展的理论原则 132

二、校本教师发展的实施策略142

第六章 校本教师发展的实践探究 159

一、方案设计与要素 159

二、校本教师发展的评价169

三、案例展示181

第七章 校本教师发展的国际视野 191

一、教师专业发展观191

二、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196

三、专业发展学校的评价 206

第八章 教师发展的展望 211

一、强化学习文化的追求211

二、深化以校为本的内涵220

三、重视信息技术的影响 228

主要参考书目238

后 记 246

试读章节

(三)教师发展的要求

在新的时期,教师教育尤其是教师培训如何发展,主要的障碍可能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对重要性的认识或者制度的建立,而是在于对教师教育的理解、实施和结果等方面的教育学本质的认识与体现。传统的教师培训之所以受到质疑和批评正是由于它忽视教师个体的存在与发展,教师只是培训的接受对象,只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而不是教师培训活动的参加者和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创造者。

现代教师教育需要强调缩小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教师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构建基于实践学习和反思的教师教育,即通过学习如何反思,而形成一种成长的能力,使教师成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所以,教师教育就是要促进反思,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使教师有一种学习的主人感。教师教育者要有提供脚手架(scaffol ding)的能力,使教师在安全和挑战之间找到正确的平衡,使教师在变化的环境下愿意从实践中学习,即具有问题解决的态度,拥有成长的能力,在参加完教师教育项目以后能不断发展。

促进教师发展是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理念。考虑教师发展的要求,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认识。

1.个体成长性

教师发展或者说教师成长,并不只是教师个体性的行为,而是教师与外部环境以及教师教育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生成的过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的实践转向,尤其是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模式的发展。更要求在教师培训中立足于实践和回归于实践。

因此,国家或者学校在从法律上、政策上和制度上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教师教育政策时,必须更多地从教师不断成长的角度建构教师教育的制度体系和课程框架,更多面向教育的实践,进而将中小学校纳入教师教育的体系框架、新教师培养和在职教师在岗培训的一体化。

2.改进实践的学习

教师发展需要教师的学习,而这种教师学习,必须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特点和需要,教师教育的研究表明,教师学习中需要体现教师群体的、合作的和实践的学习,需要教师自身的主动的反思,而且,教师的反思不是抽象的,而是面向实践的和行动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反思使教师成为了不断改进自身行为的主体。因此,教师发展必须突出教师的学习、反思和实践三者统一的特征。

在校本的框架中,这种教师发展的特征就有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校本教师发展的显著优势,将在于将教师的学习与教师的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努力实现两者的相互渗透。

3.面向教学

教师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对“教”的学习,学习围绕“真实”情景的教,是中小学教育实践的“教”。学习这种“教”,不是作为所谓的“技巧”与“原则”,而是真实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是一种教学观的形成过程。这使教师培训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上更加加强。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在于如何不断更好地教育好学生。面对不同类型、不同基础、不同认知水平和不同的期望的学生,教师必须具有高超的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策略与技能;同样,教师面临学生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也需要不断地改变教育教学的过程,不断改进自身的教育实践。因此,在校本的框架下,教师在“教学”上的发展将是面向实践的、促进学生进步的,茵而就是真实的、有意义的。

4.经验的作用

利用经验、形成经验和分享经验不仅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形式,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对经验的重视,也意味着对教师差异的认可和重视。因此,教师发展不是重塑教师的过程,而是提升教师的过程。  这种对教师经验的强调,也凸现出了教师发展以校为本的意义。任何教师的经验都根植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经验的利用和提炼同样要考虑背景因素。学校是教师参与实践而形成教育经验的最重要场所,因此,校本教师发展将使教师的经验得到更多的使用,并有助于获得更多的经验。

P22-23

序言

校本教师发展:时代的呼唤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历史,注重教师队伍的数量扩展与质量提高一直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1985年5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把发展师范教育和培训在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战略举措。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规定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同时也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1996年召开的全国第五次师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科教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1998年教育部启动“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1999年颁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并启动“跨世纪园丁工程”。2004年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高素质教师与管理队伍建设工程”。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支数量基本满足、质量不断提高、结构相对合理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但是,在国际教育及其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包括教师培训)在切实改进教师实际教学行为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方面仍显得滞后,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与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社会变革、信息化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开创更加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路,是当前改革教师教育和探索教师培训实践的重大课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工程师,需要成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推动者和弘扬者,成为学习型社会的探索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时代要求教师教育或者说教师培训超越原有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轨迹,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满足时代、社会和国家等各方面对教育与教师的期望。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教师发展,建立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涉及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性问题之一。

在教师教育发生转型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成为一种制度的背景下,研究与探索实现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教育者、研究者和教师等面临的课题,也是政府、教师教育机构和中小学校面临的时代性课题。

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发展理念越来越清晰;在教师教育理论和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成为实践的迫切需要。

校本教师发展,成为了时代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呼唤。

后记

完成书稿是一种十分欣慰的享受,尽管它肯定不是很完美。

本书的完成没有经过很长的时间,但它是本人长期致力于教师教育研究的产物。撰写后记,首先使我很自然地想起对自己研究教师教育影响巨大的两位导师。

第一位是全国教师教育学会马立会长(原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1995年我参与了师范司委托“九五期间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研究”项目,并荣幸地认识了当时的师范司马立司长。之后,她一直鼓励、提携与扶植我从事教师教育研究,使我有机会参与一系列的有关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会议、调查和研究。对于我而言,她不只是一位行政领导,更是学术的长者。

第二位是华东师范大学陈永明教授。1996年东渡日本十余年而学成回国的陈永明博士主编《国际师范教育改革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使我有幸首次参加撰写教师教育著作。这激发了我研究教师教育理论的兴趣。2001年,我成为了陈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并在2004年5月顺利完成了陈老师精心指导下的博士论文《教师培训的教育学研究》。同样,本书的完成也离不开导师的鼓励、指导和督促。导师的学识、为人与教学,我始终铭记在心。

学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家庭是我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的坚强后盾。感谢夫人王为杰和女儿朱胡尔对我的鼓励、理解和支持。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文献资料,并引用了其中有价值的内容,在此,向所有作者表示感谢。

朱益明

2006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3: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