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话说中华文明(1卷史前至东汉约300万B.C.-219A.D.)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本套书的意义和使命。作者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目录

史前(约3000000-2000BC)

中国文明产生的背景

中国文明的来源

中国原始文化的主干仰韶文化形成

中国音乐产生

河姆渡文化——中国稻作农业起源

龙凤文化开始

中国开始养蚕

中国原始农业兴起

中国开始使用金属

大汶口文化兴起

江南新石器文化繁荣

中国陶器文化达到顶峰

齐家文化出现阶级和军事体制

中国文明的传说时代

夏朝(约2033-1551BC)

夏禹治水

夏部族建立传说中中国第一代王朝

汤灭夏建商

贝币成为货币形式

商人用甲骨占卜

殷人迁都殷墟

原始青瓷出现

中国金银器工艺产生

司母戊方鼎

商代学校教育出现

商朝开始在青铜器上铸造文字

车战代替步战成为主要作战方式

殷商甲骨文鼎盛

西周(约1066-711BC)

周武王封邦建国

周公姬旦奠定周礼

雅乐成为官方礼乐

中国宗庙祭祀体制在周代设立

六艺教育的形成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周人划分月相

刺绣工艺产生于周代

中国原始瓷器产生

春秋(770-480BC)

秦国崛起

鲁国开始编《春秋》

春秋爱情生活

楚国始称王·南方文化融人中原

中国开始使用算筹

布币产生

鲁国测量日影长度以定冬至

镶嵌工艺广泛流行

中国首次记载哈雷彗星

历史上黄河第一次大改道

楚艺人优孟

孔丘诞生

长剑出现

子产当政开始改革       

老子著书出关·《道德经》代表中国纯粹哲学

中国第一部成文法诞生

中国音乐十二律体系完成

单人骑马开始出现 

名医扁鹊

孙武治吴军·《孙子兵法》著成

二十八宿体系形成

围棋广泛普及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编成

战国(479-222BC)

子夏传授孔学

曾侯乙墓的乐器

楚国帛画达到鼎盛期

中国首创生铁铸造技术

墨子创建墨子学派

最高贵的丝绸品种——织锦成为商品

商鞅变法

《孙膑兵法》成

玺印产生并流行

楚国使用黄金铸币

儒法之争

屈原作《九歌》

中国产生气功

庄子作《逍遥游》

战国铜镜

蔺相如完壁归赵

李冰主持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乐记》一世界第一部音乐理论

荆轲刺秦王

秦朝(221-207BC)    

秦灭齐统一中国

秦始皇开创帝制

秦代万里长城修建

秦始皇焚书坑儒

震惊世界的第八奇迹秦皇陵兵马俑

西汉(206BC-25AC)          

刘邦称帝

长安城建成

南越王称帝

煤进入实用

导引在汉代定型

风筝出现

中国饮食方式确立

蜀太守文翁最早兴办地方官学

中国开始使用年号

长信宫灯代表汉工艺的高峰

张骞初使西域

蹴鞠复盛

汉武帝重编京师诸军·改革中央军队

中国官学形成

汉乐府建立

把握农时脉搏的“二十四节气”定型

丝绸之路形成

海上丝绸之路开创

百戏流行

司马迁著成《史记》

纺车和织机出现

汉阙雄伟

汉代开始画门神

汉代针灸疗法流行

汉代科学技术发明领先世界

胡风舞流人中原

隶书定型——汉字进入今文字时代

《山海经》基本完成

佛教传入中国

王莽死·新朝覆灭

东汉(26-219A.D.)       

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养鱼经》出现

西域十八国请置都护

《九章算术》总结先秦数学

王充著《论衡》

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建成

农业用具迅速发展

《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中药

许慎编著《说文解字》

蔡伦造纸

张衡发明制造漏水转浑天仪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测地震方位

汉代灯具造型精美

中国罗马建立交往

中国最早的文艺专科大学创立

张仲景著《伤寒论》

华佗创五禽戏

诸葛亮出《隆中对》

曹操作铜雀台

炼丹术兴起

冶金技术蓬勃发展

试读章节

中石器时代

大约在前10000年~前5500年左右,世界进入了地质上的全新时期,地球上最后一次冰期结束。随着气候的逐渐变暖,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新环境下,原始人群的生产活动也随之改变,导致了旧石器时代的结束和新石器时代的开始。这个过渡阶段被称为中石器时代。

在我国,属于中石器时代的遗址发现的很少,主要有山西鹅毛口遗址和陕西沙苑遗址。

山西鹅毛口遗址,距今约8000~5000年前,它是一处重要的中石器时代石器制造场遗址,与内蒙的火窑、广东的西樵山,合称为我国史前时期三大石器制造场。石器类型主要有石斧、石锄、石锤、大型砍斫器等。石斧、石镰、石锄等农具的发现,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农具,证明当时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同时,在磨制粗糙的石斧过程中,从打制毛坯,到锤击凸棱,再到磨光,可以看出鹅毛口人在从旧石器向新石器演变过程中石器的制作过程。

沙苑遗址位于陕西朝邑、大荔两县交界处。遗址中出=匕石片、石器三千余件。其中五卣多件经过加工或使用留有痕迹。种类主要有石镞、刮削器、尖状器、石叶、石核等。石片石器是这里的典型器,又以尖状器最有代表性。刮削器和尖状器的使用,说明古人在制造生产工具方面技术大为提高。

中国中石器时代,人类依然过着采集渔猎的经济生活,原始农业初步出现,使用生产工具向细小化发展。在制造方法上,大量采用间接打击法及刮削法,比起旧石器时代前期,是一种技术上的重大进步。生产工具以细石器为主,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劳动工具的新的需求。旧石器时代已经崭露头角的复合工具,在中石器时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那种极薄的小石叶,被镶嵌在木或骨质的柄上组成复合工具,具有美观、轻便灵活等特点。同时,石镞的发现,说明这时已开始使用弓箭,弓箭的使用提高了人们捕获野兽的能力,使人们有可能将暂时不食用或弱小的猎物豢养起来,并逐渐驯养为家畜,为家畜饲养业或畜牧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P23

序言

<话说中华文明>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份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情。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华文明就是四大古国之一,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入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一致。世界上其它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它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它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钓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话说中华文明>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话说中华文明>,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两千页的范围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话说中华文明>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明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一点贡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