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区(县)级教育行政管理的层面,从新课程在农村城镇学校实施的角度,从小学和初中完整学段的长度,来探讨和勾画新课程的操作样式和线路。全书避开了宏观理论的堆积和微观实践的铺陈,而是把一个国家级实验区作为样本,全方位、全过程、全层级地展现和展示了一种范式、一套模式和一种趋势。该书个性鲜明,特点突出,全书注重了策略和行为的结合,经验与困惑的并举,推进和拓展的同步。把新课程的理念、新课程的理论、新课程的理想和新课程的理解同实施、实践和操作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本书有对新课程实践经验的高度提炼,也有对新课程实践问题的精度提取,还有对新课程实践价值的深度提升,更有对新课程实施者能力的有效提高。新课程的实践者,从本书中,既可以得到借鉴,也可以得到反思,更可以得以创新。
总论 新课程在国家级实验区推广与实施的进展及反思
第一篇 课程标准与教材验证:在实验中修正与完善
报告1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调研报告
报告2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调研报告
案例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实验教材调查报告
案例2 关于苏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修订建议的调查报告
第二篇 转变教学方式: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
报告1 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报告2 依托“课型”研究,推进校本教研
案例1 新教材语文逐步推进阅读课型设计研究
案例2 老师,您95分!
第三篇 基层教研室:课程改革的桥梁和纽带
报告1 新课程背景下基层教研部门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形态
报告2 新课程背景下重建教研工作制度的实践与探索
案例1 教研室:学校教学发展的智力支点
案例2 新的教研方式促我成长
第四篇 综合实践活动:新型的课程,创新的实践
报告1 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姿态万千
报告2 自然·社会·自我·文化
报告3 锡山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建设管理指导意见
案例1 走进“红豆”
案例2 我们的学校
第五篇 实施综合课程:课程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报告1 综合课程实验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实践
报告2 让教师与《科学》一起成长
案例1 走进《科学》
案例2 加强艺术教研组建设 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
第六篇 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改革的亮点和热点
报告1 关于校本课程的管理、开发与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案例1 摄影校本课程方案
案例2 校本课程建设综述
第七篇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有力支撑
报告1 以课题促建设 全面保障新课程实施质量
报告2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生活艺术课程
报告3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案例1 走进古诗
第八篇 开发与建设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柱
报告1 让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成为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支柱
报告2 以课题为带动,充分挖掘图书资源
案例l 摩托车·汽车
案例2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第九篇 教学评价:使每个人都充满自信
报告1 锡山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指导意见
报告2 新课程实施中教学评价改革的探索
案例1 多元化开放式教学评价初探
案例2 诊断性课堂教学评价个案研究
第十篇 村小课改:一个需要攻坚的阵地
报告1 无锡市锡山区农村村办小学课改推进现状的调研与思考
报告2 中心带动 合力推动 自主滚动
报告3 推进村小课改策略一二三
案例1 村小备课改革势在必行
案例2 村小,课改的天空如此美丽
第十一篇 校本培训:教师成长的必然选择
报告1 校本培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报告2 依托校本学习型组织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案例1 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成长
案例2 加强校本培训 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平台
第十二篇 课程管理:强力的保障体系
报告1 无锡市锡山区初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意见
报告2 锡山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指导意见
报告3 构建立体督导体系,助推课改工作深化
报告4 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区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
报告5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