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杰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炙热的爱国情怀;有感人的女性柔情;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对人绘声绘色的描摹。本书是记实散文,记述着作者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她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文章借汉教这个特殊的舞台演绎了中外师生之间的文化互动。其中有许多是我们难以经历和想到的。那一个个真挚感人的小故事,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使得本书的阅读非常轻松愉快。

内容推荐

这是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的作品。这里记述着她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她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我们难以经历和想到的。

读这个集子,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何杰已是一位老教授了。文中扑面而来的是毫无矫饰的童真,和毫无学院气的鲜活。何杰始终像一个孩子一般,对生活充满好奇和探究的热情。而她的生活恰恰有些与众不同:在国门尚未打开的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汉教的职业就为她打开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用她自己的话说,“我面对的常是一个联合国。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一边催我去探讨语言的奥秘,一边又向我推开望向自已祖国,望向世界的窗。”

这使得她笔下的世界格外缤纷。首先进入视野的,当然是留学生们,他们与我们有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文化传统。紧随而来的,则是这种不同引起的冲突和思考。留学生们观察中国的视角和方式,为何杰提供了极好的参照。来反思我们自已的国家和文化。这个集子的内容因而远远超出了记人、记事的范畴,有了更为深邃的意义。那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使得本书的阅读非常轻松愉快。

读这本书吧!你的收获一定会是丰厚的、意想不到的。

目录

我怎么写起散文来(代序)/00l

辑一 上帝的雕塑

德国鬼子/003

小林千大泉/010

意大利学生凡玛朵/018

厌厌川下胜美/026

美国姑娘莫当娜/035

“老外”战友——大清/040

辑二 日历上的特殊记忆

三月三女儿节/053

铃声响了以后……/061

早川雅子的成人节/065

伊妮的逾越节/074

西尾“忧心”/079

辑三 五彩世界

西瓜哥哥/093

联合国餐馆/10l

黑人学生欧瓦/108

红魔拉拉队/118

初级1—2班花絮/123

巴基斯坦博士生满莫石/137

青春常在/146

辑四 思维的变奏曲

黑人外宾何美莎/155

洋八戒背洋媳妇/163

都是老师惹的祸/176

我和我的美国弟子/18l

最高的奖赏/191

辑五 探求·思索

武藤的梦/203

迈克眼中……/211

猫咪敦子/220

兰子的爱/227

两位母亲/233

为了不能忘却的追求/244

寻找毛泽东/258

后记/27l

 ——我的老师群

试读章节

她叫大泉,是日本短期班学生。个子在班里最小:小手小脚、小鼻子小眼。钱包好像最鼓,气儿也最大。她那神情气势简直就是个敢于目空一切的小老鼠捷吉。进出教室总是背着手,高抬步,像个微服私访的高官。她父亲是木材富商。听说,跟中国人做生意,后来出了点疙疙瘩瘩的什么事。大泉是学经济的学生,还听说也是她老爸的御旨,但我觉得她对政治也颇为关注,好像还带点儿刺。

一次在阅览室,我正为学生做个别辅导。不知哪个学生说了一句:“中国政府对我们日本历史教科书提出质疑。”我就听大泉说:“哪个国家的教科书,是那个国家自己的事。别人无权管。”

我想如果大泉的汉语再好一点,她会使用更厉害的词。因为说完,她便瞥了我一眼,那目光显然带火药味儿,也在试探,因为我是这个屋中唯一的中国人。说实在的,我是临时给他们代课,刚代课又要结课。老师难当!(师生没有足够时间沟通),而且政治敏感的事应该远离我们的课堂,但于此,我却不能沉默。

我起身走到屋前说:历史教科书是说给子孙万代的,当然应该是真实的,应该是历史。接着我说,听我母亲告诉我,我的外婆家就是在抗日时期被日本鬼子烧光的。我还说了我们村里受难的事。

阅览室里,没有谁说话。日本学生很少当面提意见,大泉却像个律师。小姑娘起身,‘我觉得她好像一下高了一块儿。不用说,准踮着脚呢。小姑娘懂礼貌,不好意思问我的年龄,只是“请问”我什么时候出生的。我告诉她1943年。她长长地“噢”了一下,说:“我明白了。谢谢。”坐下了。非常像个资深的政治家,也特别像一个大律师在做她颇有心计的陈述。表情和声音里都有潜台词。我知道那弦外之音是:“听说的,不足为证。”我心里有些难过,但我仍真诚地告诉他们,事实总比语言来得坚实,尽管话语可以天花乱坠。我请他们在中国大地上多走走,多看看,也多问问。

结业,我们走出了校门。到中国广袤的大地,读历史,看今朝,思未来。

出门,大泉好像早就忘了自己政治家的形象了,倒真像只小老鼠。每到一处,她就一下钻进工艺品小卖部里。她个小,人家扒在柜子上看,她在人家身子底下钻来钻去。每次集合,我必须亲自提溜她出商店门。同屋敦子说,她买了一大提箱东西啦!简直是采买的人!还要买。

在西安看大雁塔。小老鼠在高耸的大雁塔前“啊啊!”美妙了一通便钻进工艺品展卖部了。我等在外面,没等我叫学生集合,忽然大泉却自报家门地出现在我眼前。样子怪怪的:她双手叉着腰,伸着脖,向我仰着脸,不说话,光是一声一声地:“啊!啊!”我睁大眼等着她,好一会儿她才说:

“老师,为什么?为什么?”

我知道,一定有麻烦了。可我的日语不好,大泉好像一时忘记了说汉语,一边叽里呱啦说日语,一边用手在空中划个圈,然后伸开手掌像个刀,再一切。我不明白。她又用英语说:

“Cut!Cut(切)!”

我的天!什么地方砍了一刀?我忙看,原来大泉内裤的裤带断了。难怪她一直叉着腰不动呢。我当时真是啼笑皆非。怎么回宾馆呢?心想,小日本的产品,原来也不怎么样!(我根本就没想到,我的学生连内衣都在中国买。后来知道这里东西比日本便宜几十倍。)我想去找条带子吧,可大泉满脸惊疑,满脸困惑仍不肯挪步:

“为什么?我刚买它,在中国。”她把中国两字说得重重的。我看到大泉圆睁的小眼睛里跳出一抹鄙视的火花,好像我就是那商人……P10-12

序言

我怎么写起散文来(代序)

我不是专业作家,我是一名教师。我有几次机会去搞我钟情的写作,然而我的学生留住了我。教师这个崇高又辛劳的职业,总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我。

铃声编织着我的生活,叫我感到充实,又叫我感到紧迫。学生一双双渴盼求知的眼睛,总是把希望种在我的心里,把责任放在我的肩上,叫我感觉着生的意义,看到活的旗帜。

我的课堂很有意思,我面对的常是一个联合国。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一边催我去探讨语言的奥秘,一边又向我推开望向自己祖国,望向世界的窗。

20世纪80年代初,当我们紧闭的国门刚刚开启了一个缝隙的时候,这些不同肤色的求学者,带着求知的渴望,求异的新奇,踏进了这个对于他们来说广漠又神奇的国度。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中国各个角落。他们常常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体味到的都摆上了课堂。他们给我展示的,是一种完全异于汉民族文化传统观念、异于汉民族思维方式的视点聚焦。我和我的学生一样都大睁了一双惊奇的眼睛。因为那时,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外国人眼中的自己。

原来,看到的,未必真正认识;拥有的,未必发现它的珍贵。我像一个从没照过镜子的人,一下看到从各个角度端来的镜子。这就是我伟大的祖国!这就是让我心海翻腾,有着期待,有着遗憾,又引以自豪的同胞!这就是我依天提笔,大地为纸,也书不尽,写不完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辉煌文化!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这一切的。

我在这里写上了,我这双黑眼睛和学生的黑眼睛、蓝眼睛的惊诧。

我的学生们,他们来自世界天涯海角。国土最大的加拿大;最小的斐济。他们谙知自己民族的历史,自己故土的地域风情、习俗、传统。他们带来的文化之广博,之生动,都绝非是报刊介绍所能比拟的。他们展示的俄罗斯贝加尔湖的冰雪、意大利的叹息桥、希伯来人的苦难史、日本的扒金宫是那样新奇。那都是我在史书、报刊中无珐看到的。那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世界历史、人文、大自然的纯情实景。

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子,他们肤色不同,传统习俗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不同。他们带着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的印记,在一个他们从未接触的陌生国度里生活,学习,工作。一切都是第一次。在这第一次中,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是那样鲜明、强烈。他们自身就是灿烂的异国文化。

我把这些珍贵奉献给读者。这里既有不同国度文化的瑰丽,也有东西方文化撞击发出的声响、火花;还有心与心,情与情交汇出的情灼剧目。

差异是一种特殊的美,鲜明的美。

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的变革。那些曾是习以为常的,天经地义的都在改变。一切都如“惊涛拍岸,乱石钻空,卷起千堆雪”,来势之猛铺天盖地,排山倒海。时代在更迭,观念在转换。在这960万平方公里辽阔的国土上,过去的仍然留存,同时现在的和未来的也都在生长。

和异国学生们一起走进了社会的大课堂,也走进了一个新时代。和他们遍看祖国的秦砖汉瓦,碧水黄沙。他们带着自己民族的文化思维,立于世界各个角落的视点。他们的观察赤橙黄绿,他们的感受春夏秋冬。在祖国奔涌的大潮中,有石破惊天,磅礴瑰丽的浪花;也有泛起的泡沫沉渣。这些都不能躲过他们的眼睛。视角的独特,反映出的便更为锐敏。我和学生的经历和感受都是奇妙的、纷繁的。

我属于中国,我和我的学生又属于世界。学生的追问有时也叫我的心分两半:一半是冰天雪海,一半是欲喷的火山。

祖国的伟大变革燃烧着我。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世界美好未来的追求都在召唤着我,我不能是旁观者。在我作教师之余,写下了这些感受和叫我感动的学生。写下了学生们带来的异国文化,写下了他们的不懈的追问,缤纷的感情和我澎湃的心。

我是教师,但我和我的学生一样也有困惑。教师的职业叫我磊落,文学需要良知又印证良知。我不能给谁以完全令人满意的作答,我只是以我一颗诚实的心,写诚实的文字,勾陈这深邃而又繁复多彩的人生。希冀和我的读者一起探求、思索,寻找丰赡的启迪。

我喜欢散文,我喜欢这个被激情所燃烧,又燃烧别人的文字的创造。  

我也喜欢小说,但我选取了散文。写小说当立于时代之巅,当能广视人世的全貌,乃至透视社会的本质。那种“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的缀合,那种透视时空,驾驭时代的典型的再造,需要大手笔,需要专一的气力。创造典型的美,概括时代的美并非是件易事。

我到过屠格涅夫笔下的涅瓦河,看过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把那真实的“河”,真实的“院”与那由文字编织的真实相比,我知道艺术的再造是那样神奇和富有魅力。

散文无论哪种,都是语言艺术,和小说一样需要用文字去缔造人生的朝来暮往,舞榭歌台。

但从来文无定法,散文则尤为突出。我从不拘泥于散文的定式。一切表现手段,只要能抒写你的心,能呼喊你的情,尽可为我所用。

我喜欢散文。散文可以汪洋恣肆,纵横排宕,如大河大江浩荡奔腾又波澜重叠,变化生姿。无论着笔落墨,无论引申生发,都不必刻守传统的规、往常的矩。可以“散”,可以联想自由,抒发随意,结构自在,如行云涛涌。或直抒心意,或侧写旁议。“散”,却可绘出“整”的天和海;可塑“整”的人;可表“整”的心和思。

我喜欢状景的丽文。散文可以用那方块字勾画出最灿烂,最富深意的画卷。写景当叫画面历历在目,如观其景,如临其境。

我走过祖国大江南北,我去过欧洲十多个国家。拜谒过法国的圣心教堂;穿越过莱茵河上的石桥;见过华沙的美人鱼雕塑,踏过俄罗斯的冰雪,仰看过拉脱维亚的蓝天白云。我也看过我祖国九寨沟的水,那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水。我也上过我祖国的峨眉山,那是我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山。这一切都可成书成卷。然而,在我的这个集子里,这些都只能割爱,留给我下一个集子了。人物散文中的写景,似乎应特别注意中心的突出。虽然我和我的学生也常在奇美的景色之中,然而,我常常遏制自己的笔。我的这个集子是人物散文,我只有极简洁地写景。自然场景都熔铸着人物的心理色彩。

中国古时就是身处悲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人逢幸事则“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景随情迁。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我用情和景交融的文字,再现那些曾深深感动我的有声音,有色彩,有情感的画面。

我喜欢散文,散文是作者主体意识的倾注。或是火山欲喷的炙热;或是烛光泪影的冷凄;或是仰天大笑;或是洒泪长歌,可以直抒心意。抒情,则情满于山;表意,则意溢于海。

散文是情的凝聚,也凝聚许多人的心。

我生活在一个特殊的舞台上,世界各国学子带来的文化在我这交汇。那差异撞击出的闪光和声响总给我启迪。祖国经历的苦难和艰辛,给我良知和感悟。时代如万里江河奔涌的更迭和奋进,给我注入生命的力。我常有不写就有无法安宁的感觉。然而,我不是在写抒情散文。在这个集子中,我的情和意都倾注在我的人物之中。那是用血汗,用生命浇铸。

我喜欢散文。散文写人可寥寥数笔,入木三分,如雕如塑:散文写人可一鳞一角,便能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我散文中人物不需要小说的缀合。我的人物没有狂飙突起,拔山盖世的英雄,他们都是平平常常的学生,但他们又个个鲜明,带棱带角。他们就在我的生活里。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在我的眼前。我常因为他们闹出的笑话而大笑,也常为他们遇到的不快而烦恼。他们的快乐和痛苦都拴在我的心上。我因为他们的个性而格外注意他们。当我走进他们的心扉,他们迥然的个性又叫我感到情感的斑斓,看到世界的浩瀚。

我写谁就觉得谁就在我的眼前,而且每次我都产生一种特别想念他们的感觉,怀念我们一起度过的有苦有乐的时光。他们总让我生活在一个有着惊诧,思索,有着探究,追求,有着爱,有着无限乐趣的生活里。是我这些生龙活虎的弟子们催我拿起笔来,真实地写下他们。

真实的才能感动真实的中国人;真实的才能激发一个民族奋进!

我强调真实,那是我常常觉得,生活的本身简直就是引你入胜的小说,就是动人动情的剧目。生活中的人原本就是那样个性鲜明;生活中的事又常是那样充满戏剧性,以至我在他们之中,常常难以分清哪是生活?哪是小说?

生活就是这样生动,生活又是这样浩瀚。我只有诚心地在真实的生活里,选取那最有感染力的画面,那全豹中最富代表性的一斑,真实地奉献给读者。

我喜欢散文的语言。中国自古不乏语言大师,不乏语言的丰碑之作。那由方块字和方块字创造的凄风苦雨,风云雷电拨动了多少不愿颤动的心弦。读不尽,品味不尽,给人永远的记忆。

散文的语言是诸种文体中特别需要锤炼的。鉴赏散文阅读的期望常在散文的语言。优秀散文的语言应有鲜明的色彩,独特的风格。

我喜欢语言如清风白水,但那里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喜欢朴实自然中带着绮丽;淡薄中蕴涵着深情;平易中藏着个性;直白中流露着幽默。幽默不应是那种浅薄的打诨,而是以深刻文化修养作为底蕴。在笑中给入回味、哲理和思索。

散文语言的魅力是提高审美价值极重要的因素。我的散文寄托着我的审美理想。我喜欢那种清醇的美,高洁的美,深刻幽默的美。我喜欢那由文字绘出的清远,深邃的意境,给你美,又给你以追求的力。

散文语言艺术的殿堂有独具魅力的阶梯。我是搞语言研究的,我喜欢攀登,无论人生的阶梯,还是语言艺术的峭壁。我在这本集子中都认真拾阶试步。用我的生命,我的心血誉写自己心灵的华章,攀登自己生命的又一个阶梯。

这是我文学篇章的第一个小集子。我是个教师,我的文学作品都是在我科研和教学的缝隙中生长的。有的篇章甚至是写在我带学生出游的列车上,宾馆里。那时真有不写不快的感觉,但在奔忙中只能留下手稿。也有的篇章是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作品。现在我对这些篇目都作了文字上的修改,认识和感受则保存了那时的原貌。

过去总是需要再认识的,回味更醇厚。以过去和现在铁铸的事实来预测将来,会洞若观火。

现在,当我跨出国门之后,真觉自己跨上人生新的视野平台。无论是对于人生,还是自己民族的语言、文化,我都有了许多新的领悟。特别是我出版了我的语言专著,在自己民族语言的浩瀚中,体味了汉语言的神奇、广博。我的新作更注意了语言的锤炼,更注意反映世界文化的多元色彩。

汉语言有着特殊的魅力。越研究,越会感受那里深蕴的瑰丽和新奇。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世界上5种最古老的语言(吐火罗语、古希腊语、梵语、古拉丁语、汉语)已有4种消亡了约一千年了,独有汉语至今充满活力,像在豆蔻年华。  我庆幸我搞了汉语研究,我的母语给了我一支可以酣畅淋漓书写我心灵的笔。

我也庆幸我的职业是教师,我永远生活在青春之中,生活在探求和创造中。我的科研始于课堂,我的文学创作同样源于我的教学。我的学生总给我灵感。

我也庆幸我生于这个伟大变革,内容颇丰的时代,时代赋予我激情。

我爱我的学生,他们催我探求,催我思索,催我拿起笔来。我同样爱我的读者,他们总给我激励,给我信心,叫我奋进。我愿努力奉献上自己的心血和年华,书写下无愧于自己的心灵,无愧于自己的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字。

我是这样真切地希望,我为读者奉献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语言的力作。但我知道我的这个小集子,在这文学作品的百花园囿之中,不过是棵小草小苗。然而,那是我汗水和生命的倾注。我愿以此为祖国这古老而又青春的大地,增添一点绿色,一点优雅的美。

20014年10月8日

于南开园

后记

我的集子要出版了。当我署名的时候,我想起我周围的人,想起他们给我的恩惠。我曾把我的论著比作小草,我的散文同样是小草,别一种姿态的小草,开着花,顶着朵。那花,有的就是我的朋友、亲人的滋润。这开着花的小草得以在祖国的广袤的大地上,破土、出芽、生长,我不能忘记那些给我洒过阳光、露水的人们。我没有当有的大泉大涌相报,我愿用从我心中流淌的涓涓文字向他们表示谢意。

我的集子早有出版社约我出版,但我一直不肯轻易拿出。说心里话,我不愿浪费别人的生命,总希望捧出的是最美的。出版前我请了我周围的人,相识的,不相识的,给文章提意见。他们给我的都是鼓舞,摘录下来以作激励:

很久没有读到这样的文字了,清新隽永、细腻流畅,好似一股涓涓溪水,读后滋润了整个心田。我被深深地打动了。我知道,是因为这些文字都源自作者的心田,源自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颗对生活永远充满好奇与希望的心……写什么也不足以表达我对您的散文的喜爱。

戴毅

读着何老师的散文,一阵强似一阵的感动涌上心头。一切感动都缘自何老师至纯至爱的情感。她对每一位留学生都投以了真爱,这些爱在文章中处处流露。同时,更传达了她对祖国那份深沉、厚重的爱。真实才更美丽。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有幸看到这些文章,让浮躁、干涸的心灵得到一次滋养!

何明航

……大作收到,最为突出的感觉是具有真实、真诚、真挚的感染力!文笔优美,语言活泼、清新自成一格。文章吐露着你文学的创作灵性。整体构思、谋篇都见功力。文章深邃的思想力也感人至深,发人深思。  ‘

期待见到您下一个集子!

卢福波

读了令我钦佩不已,佩服您驾驭文字的功底。我被深深吸引住,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如见您人真诚、洒脱、高洁。篇篇都饱含激情,情透纸背,字里行间跳跃着一颗自由、青春澎湃的心,而又时时渗透出您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悟思考。

邓葵

读您的文章是一件十分轻松愉快,又令人回味无穷的事。文如其人。您文章的每一个字符间跳动的是一颗依然年轻、热情、忧国忧民、满怀希冀的心。您笔下的每个人物性格鲜明,一颦一笑,跃然纸上。

孟雪梅

初次拜读,让我惊诧,当今竟然还有这样纯真、至诚的文字。实话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您的散文更像是一阙天籁之音,“真情”与“爱”都在字里行间……让我一次又一次感动……

何老师:读您的作品真是一种享受,盼望读到您更多的作品。

愿您永远拥有这样一份快乐的心情!

方向红

最后我请教了南大文学院张学正教授,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张教授的复信如下:

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炙热的爱国情怀;有感人的女性柔情;有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与对人绘声绘色的描摹。

这是一组不错的记实散文,而且可以看出你撰写这组散文是全身心投入的,是你情感的凝铸,生命的书写。文章借汉教这个特殊的舞台演绎了中外师生之间的文 化互动。很有特色。

张学正

有了这多方的意见,我终于有了成书发表的勇气。实在,于这个负载过重的社会,我真担心因我而产生哪怕一点负面的影响。至于我个人,真的无所求了。我只坚持自己生命的渴望,用自己的声音写我心深处!

不过我仍清楚,他们知道我是老师或教授,无论相识或不曾谋面的,因而于我总有尊敬,这里多是鼓励。

在我亲人眼中,他们不在乎我是谁,反映来的也直白。

我写文章只是“黄河之水”心中来。而亲人们的阅读心理需求似乎更高,他们的书库也广阔。古从《庄子》、《易经》;洋到莫奈、毕加索的绘画。谈话个个都让我思考良久。特别小字辈们更是前卫,张口彼得·梅尔《永远的普罗旺斯》;闭口与世界文化接轨。在阅读趣味上,他们给我提了很高的要求。我喜欢听他们的意见。小字辈们的话不客气。不过提了,还不忘记说上几句安慰我的话:

“我们是小胡同里赶小猪一一直来直去。”

真的,他们的小猪有时泥头粑巴脸,然而我倍觉可爱、珍贵。

我的第二个集子已经写到“灯火阑珊处”,集子的名字却久久想不出。向小儿子求援,人家随手捻来,《深情波罗的海》一下涵盖了我在波罗的海周边国家的生活。多好!

我忍不住说这些,那是因为和这些小字辈们交谈,心里常常怀疑,这是那些淘得要把房盖都顶起来的萝卜头将军吗?真是。心里甜甜地生着对他们刮目相看的幸福,又特别觉得自己需要奋进。

我的同辈亲人则深沉、深刻。在叫我摆脱简单、幼稚上都如我的长者。我远没有他们成熟,他们是我的大山。亲人们参予我的生命,也参予我的文章。他们总在给我奋进的力,

成就一个事业需要坚韧;攀生命的阶梯需要激励。他们是我生命的良师益友。

我感谢亲人老师们的给予,感谢他们以各自不同姿态的指点,也给我各种不同的收获。 亲人们说,他们因我而骄傲、快乐又多彩。我因我的亲人而幸福、富有又充实。

出集子,我最应感谢的是她。我们的相识是从电话开始的。电话的那一头说话的声音就像山涧小溪的流水“丁冬”清清亮亮。我喜欢那声音。光听,就叫你心里甜甜的。那一定是一个漂亮、青春的女孩。然而,话的内容却大气、果断、专业。

“杨柳岸晓风残月”和铜板铁牙唱“大江东去”居然交融得那样自然。

“您把您写的都拿来,您写多少我给您发表多少。”

“您不知道您散文中,吐露出的那种清新的气息有多么可贵……”

被人欣赏、信任、肯定,那份激动,你们能想得出吗?我被她燃烧着。只感到热血在心头奔流。心里涌动着一股强烈的创作愿望和激动,想立即提笔。

许久,我只知道她是百花文艺出版社的编辑。她的《散文》发我的散文。后来知道她是南大的硕士毕业生,我立刻为我们南大骄傲,觉得我们的学生质量高、素质高。老师与学生总有一种特殊的无间,谈话自在。

谈谈,我俩换了位。我想拜老师。而见到她,我又觉得她是我的学生。可贵啊!青春年华!我忍不住告诉她:  “你自己不知道你有多么美好!”

青春在她白净的脸上,智慧在她黑亮的眼睛里。谈谈,又觉得她是我的老师。在文学创作上,她那么富有,像一个大款。我想读什么,无论在哪,就是在我们相送的路上,她也会掏出一张小纸“刷刷”写出作者、书名、出处。她像一个书的卡片库。我回去,立即可以从网上支取,拜名师,大开眼界。

多年来在紧张的教学科研之中,真的无暇旁骛。我向她声明,在文学创作上我就是学生。学生在老师面前,求知永远坦然,我愿意做学生。我天性爱说爱笑,心里好奇又叛逆。叫我做长者,就像一只欢快、好动的猴子穿上一个烫熨平整的马褂,浑身皱巴。而和她在一起,我可以脱去这束缚,可以敞开地学,痛快地问。她总开拓我的思路。

我以为我和她在代沟的两边。交谈,知道她在沟的当间。我们俩有许多的相通,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看大千世界,她在沟的那边,她招呼我。我时时觉得自己简单。在创作上,她又总给我提着希望。一个人总叫你看到更多,总点燃着你创作的激情,那是怎样珍贵的帮助啊!

集子要送审了,我要走上秀台了。我的责编精心、又劳苦地为我做着嫁衣。那时我才知道她是《散文》月刊的主编。一直到出样书,我从别人那儿才知道她还是副总编。她从没说过,我感到她那样年轻又那样深沉。

主编没有居高临下,她屈就我的家。我早已过了出嫁的年龄,她却一定要我漂亮、时尚。她灵动地在书上加进照片。她可以在最热的暑天,一个半天、又一个半天地在我那照片、信卡的原野中采着鲜花、艳朵。她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我的文字。

一个人心灵的书写被另一个人细细翻看,真情地欣赏。人生得一知己,宝贵呀!我珍惜这份情意。

她叫刘雁,一只为我衔来一片春的小雁。她啄着春的枝桠,带着绿的萌动不知辛苦。为他人做嫁衣劳苦哇!我不知道为了打扮我,她花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人花心血。

书样拿来了,沉甸甸的。因为那上面不仅有我一个人许多年的汗水,还有我从不曾谋面的时装设计师们。他们除去刘雁主编还有郭亚红、刘建勋、孙亮、陈媛诸君。还有一个书上没有名字,却像小通讯员一样,为我的书奔走于我家和出版社之间的女孩,她叫赵芳。还有更多没有署名的我的亲人、朋友的关爱。

我许许多多的老师们:

谢谢你们的给予!

我是山涧的溪流,汇纳着爱的百川泉水。现在开一园小草,奉献给我的亲人们、朋友们,相识的、偶遇的、为我洒过甘露的人们。

希望你们因这小草而生活得更美。这就是我生命的渴望;我心追求。

我在这里,诚挚地向大家鞠躬致谢。我写下这些文字,也想以此叫我永记。

2005年10月16日子时于南开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3: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