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释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尔心头。”佛法宣扬的是广博与超脱,禅机悟的是人生枷锁,究竟能否参悟透彻,凭的是个人修为。诗词填的是一时心境,抒发的总是感叹向往,究竟有几般梦想能够成真,看的是个人定力。本书用故事语言娓娓道来,使人体悟到佛教哲学的智慧和精微,感悟禅机的奥秘!
全书内分捡走落叶、灵山在心头、心宽天地广、何处惹尘埃、别忘了自己、倾空水杯、自由在内心、随缘也逍遥八大部分,收录了一篇篇的禅机小品,供读者掺悟,每篇小品后面都有“天机”,帮助读者思考。
赵双说:“已经打鼓了,怎么还没有人回来?”
妙语禅师说:“因为你打鼓的时候,杀气太重!”
明朝赵双将军的部队路经隐忍寺.寺僧知道赵双的军队纪律不好,吓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妙语禅师端坐法堂不动。赵双非常生气地说:“你怎么连一声招呼都不打?难道你不知道面前站着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妙语禅师听了之后,睁开双眼。慢慢回答:“一个军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无礼,难道你不怕因果报应吗?”
赵双更是大吼:“什么因果报应不报应.难道你不怕死吗?”
妙语禅师也提高了声音说:“难道你不知道面前坐着一个不怕死的禅僧吗?”
赵双非常惊讶禅师的胆量,问:“这么大的一座寺庙只剩下你一个人,其他人呢?”
妙语禅师说:“只要一打鼓,他们就会闻声回来。”
赵双就猛力敲鼓,敲了好久,但却没有出现任何人。赵双不高兴地说:“已经打鼓了,怎么还没有人回来?”
妙语禅师从容地说:“因为你打鼓的时候,杀气太重,请念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然后敲一下!”
于是,赵双念佛打鼓,不久藏起来的寺僧都跑回来了。
禅思一点通
俗话说:说话听声,锣鼓听音。同样的锣鼓,以不同的心态去敲击,产生的效果迥然不同。心对于行动总是具有潜在的影响力,即使是打鼓,鼓声中也包含着心中的善与恶。
P20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