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这一年为全世界确定了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和日本被打败了,战后秩序初步的轮廓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这个决定世界命运的年代新发生的事件影响了整个几代人——德意志民族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每一个经历过1945年德男男女女都为这个民族创造美好未来做出了永恒的贡献。1945年也是一个悔过自新、改革创新和奠定基础的时代,德国人最终还是迎来认可、承认和尊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1945--大转折的一年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德)泰奥·索梅尔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45年,这一年为全世界确定了发展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和日本被打败了,战后秩序初步的轮廓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在这个决定世界命运的年代新发生的事件影响了整个几代人——德意志民族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每一个经历过1945年德男男女女都为这个民族创造美好未来做出了永恒的贡献。1945年也是一个悔过自新、改革创新和奠定基础的时代,德国人最终还是迎来认可、承认和尊重! 内容推荐 作者泰奥·索梅尔利用见证人的证词证言,向读者再现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情景和他们的心情,介绍了人们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巨大恐怖——奥斯威辛、考文垂、德累斯顿、广岛——以后,仍就能够恢复正常的原因。《历史大转折的一年——1945》讲述的就是存这改变世界格局的一年中发生的故事。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冷战的序幕 第二章 自己套上绞索 第三章 灭亡 第四章 日本继续战斗 第五章 战败国的苦难 第六章 小德意志的蓝图 第七章 克服灾难 第八章 德意志帝国的国葬 第九章 原子弹和日本天皇 第十章 战争结束后的重新开始 第十一章 废墟上获得的新生 第十二章 战后的第一个圣诞节 第十三章 展望 结束语 试读章节 德国人知道他们面临的处境。盟国也并不隐瞒自己的观点。8月6日,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当天,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发表了题为“致美国占领区的德国人民”的广播讲话,他说:“未来的几个月将是对你们的严峻考验。不可避免,你们将活得很艰难。种种迹象表明,食品、燃料、住房和运输工具都极为紧张。这就是侵略战争的后果。但是你们要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艰苦的劳动和互相帮助来度过难关。不容许有任何懈怠。 “庄稼的收成看来不错。但是为了保证收获全部作物,城市居民必须到农村去帮助收割。 “今年冬天没有煤炭供应家庭取暖。为了解决这个急迫的问题,你们必须在随后几个月内到森林里去砍伐和积攒足够的木材。 “建造住房是你们的第三个大问题。在天气还允许的时候,一定要修好那些被炸坏的房屋,以便在这个冬天尽可能提供避寒之所。为此,你们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利用废旧材料和森林里倒下的木材。” 话语清晰明了。谁也不会自己骗自己。艾森豪威尔的一句话至少是给了人们一丝希望:“你们一旦清除法院和学校给你们施加的纳粹影响,它们就可以重新向你们开放。” 但同时,艾森豪威尔向德国人再次明确强调,盟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决不允许德国重新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任何表现形式的国家社会主义和军国主义都必将被铲除。战犯将被审判并给以公正的惩罚。德国将被彻底解除武装。” 战胜国最急迫的愿望是德国的非军事化。第三帝国的失败是决定性的第一步。现在要做的是清理工作。当战俘们还在莱茵河两岸的草地上忍饥挨饿的时候,或者(如在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仍然在他们自己的军官的监督下被分派去干各种活儿的时候,盟军的各支专门小分队便开始巡查整个国家,寻找军械库,全面销毁他们自己也无用的各种军事设施。这一行动持续了两年之久。 P267-268 序言 1945年是承前启后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世界历史处于转折关头,正在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已经土崩瓦解,成了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的德国被占领。在远东地区,扔在广岛和长崎的原子弹结束了太平洋上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为起始点的剧烈角逐。然而,与纳粹德国和军事法西斯主义的日本的战争刚刚结束,盟国的军事联盟就崩溃了。由于西方和苏联在民主、自由、人权和自决权问题上存在不可调和的观念上的矛盾,所以又一场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战争——冷战——开始了。 德国国防军在1945年5月8日投降的时候,我是14岁,而三个月以后,“小男孩”(原子弹)将广岛化为灰烬的时候,我已经满15岁。我像许多同龄人一样,还被征召入伍。我作为阿道夫·希特勒的学生,每天早晨去上一个班,铆接希特勒的“惊人武器”——V-2型导弹的控制件,下午去接受桑特霍芬山地步兵的所谓民军的刻板训练。4月中,我与两个战友一起被派往柏林执行特殊使命,从那里把“狼人”行动计划,即类似于游击战的计划送到巴伐利亚,但是,我们三人已经无法进入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帝国首都。此后,我与200名阿道夫·希特勒的学生开拔去保卫乌尔姆,然而,我们刚到多瑙河边,这个城市就已经沦陷了。接着,我与十几名“同学”一起逃到了阿尔高附近的大道门山下的一所偏僻的牧民茅舍。我把我的九毫米口径的比利时军用手枪用奶酪罐装好后掩埋了。我们掩埋了我们的冲锋枪和机枪,撕下了民军的臂章,在儿童收容所玩了四个星期。6月底,我克服重重困难,回到了家乡,先在一家为美国军队生产镀彩顿巴铜标饰的五金厂工作了一个夏天,后来,经过反复审查,从秋天开始,我又重新坐到了学校的板凳上。 然而,本书不是个人的回忆录,更确切地说,是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历史学家和富有实践经验的新闻记者撰写的1945年的历史,其中的具体细节都有据可查。本书描写的,是德国在这一年春天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的原因,是描写元首在柏林的五米厚的钢筋混凝土下面的防空洞——希特勒4月30日自杀的地方——被炸毁的一出戏剧,当然也是描写盟军进行野蛮轰炸、强暴的俄国人占领德国东部、德国人被赶出奥得河一尼斯河地区、赶出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和巴尔干地区的一出悲剧。同时,本书还考察了当时在雅尔塔和波茨坦试图决定德国未来命运的战胜国的观点。同时代人的证据材料证明了当时人们的恶劣状况和沮丧情绪。本书还用两章的篇幅描述了太平洋战争、两颗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的失败。 由于本书描述的故事仅限于1945年,所以在描写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言表的困难。1945年,德国人首先是死亡——死于残酷的轰炸,死于东部的暴力和残暴的占领,死于清洗、解雇、拘禁和牢狱,死于强制劳动、饥饿和寒冷。而大多数死去的人都是无罪的。德国人尽管遭到了凌辱、贫困、歧视,还有暴行,但是不能忘记,德国人在成为牺牲品以前,是罪人。纳粹政权将欧洲大陆置于自己可怕的统治之下,将所占领的东方各国人民贬抑为下等人,在集中营杀害了600万犹太人,而甘愿去执行这种暴行的大多是德国人,他们在战争中的暴行是空前绝后的。 德国人在1945年遭到了可怕的报应,他们遭到的牺牲早就是无法估量的。我们绝对不能忘记,我们犯下的恐怖行为,先前给自己造成的痛苦。因此,不能把本书中的记实描写误解为清算式的控诉。当时,在我们被炸毁的城市中,我们收获了,那是我们罪恶的元首在格尔尼卡、华沙、鹿特丹和考文垂播下的种子。这一点不能混同于诚实、原因和结果的规定,比如,那些在被野蛮摧毁的德雷斯顿重建圣母教堂的人的观念就是这样,教堂的一个祭台上的落款是:“1945年2月13日”,这个落款是城市被摧毁的日子,而另一个祭台上的石刻是“1933年1月30日”,这个石刻记录的是希特勒掌权的日子,从这一天开始厄运就降临了。 从今天的立场出发,德国人也许会说,他们尽管在战后历尽了苦难,但毕竟还是比较顺利地度过了难关。德国并没有像战胜国原来设想的那样被瓜分,德国既没有像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所预想的那样被分为五个或七个国家,也没有像温斯顿·丘吉尔所设想的那样,结成一个北方国家和南德意志奥匈国家联盟。德国的一分为二,在冷战时期得到了巩固,到1961年建造柏林墙的时候,其野蛮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因此,已经不再是惩罚性和平的一部分,更确切地说,是1945年开始的、逐年加剧的东西方对立的结果。两个德国的界线实际上是两个世界之间的界线。最终证明这个界线是可以消除的。 此外,东西方之间的冲突本身也是一件好事,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德国人在两种不同的国家体制下,扮演着各自应该扮演的角色,不是相互排斥和歧视,而是迅速提升为类似友好的胜利者。如果没有冷战,那么,彼此双方,不管哪一方,都不可能以这样的速度完成这个从被剥夺者到伙伴的脱毛过程。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德国人也是幸运的。如果美国的原子弹不是在1945年7月16日,而是在四个月或六个月以前爆炸试验成功,那么,毫无疑问,最早的两颗原子弹就会扔在德国的城市里,遭到焚毁和辐射的就不是广岛和长崎,而是柏林,也许是慕尼黑、不来梅或汉堡,甚至德雷斯顿。 总之,一年是一个随意的时间段,历史的发展不是从每年的1月1日开始的,也不是在每年的12月31日结束的,历史发展有可以追溯到过去的根源,也有可能影响未来的后果。因此,我的叙述有时会跨越一年的界限,为了叙述圆满,有时会说到年前的事,有时会说到年后的事。 我没有那种雄心壮志,要描绘一幅表现1945年的无可挑剔的图画,描绘一幅广阔的全景虽然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事情我只能作一些粗略的勾画。此外,我的目标也不是具体描写事物的发展是由于这个,而不是那个原因,更确切地说,我的目标是去满足兰克对历史学家提出的要求,即考察“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 本书反映的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画卷,一个各种失败、痛苦和仅存一线希望的不幸的时代画卷。只要回头一看,就能看到,1945年也是一个悔过自新、改革创新和奠定基石的时代。有一份名叫“白玫瑰”的传单对德国人作过预言:德国人注定要成为“永远被世人仇恨和诅咒的民族”。结果并不是这样,每一个经历过1945年的男人和女人为我们的已成一片废墟的民族创造美好未来而作出的贡献是永恒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没有被仇恨和排斥,而是得到了认可、承认和尊重。 1945年,德国人在饥饿和恐惧之间徘徊,希望十分渺茫。然而德国人夜以继日地勤奋工作。这对今天的人来说,也许——肯定——也是一个教训。 泰奥·索梅尔 2005年3月于汉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