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轻松抗疲劳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毛嘉陵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目前,疲劳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它早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西医认为对疲劳不可等闲视之,应当将它看作是一种求救的信号。中医认为疲劳是身体虚弱的表现,正所谓“积劳成疾”。中国人应当开始抗疲劳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每一天都精力旺盛,活得更健康有活力……本书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健康生活习俗,特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精选出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作用的静养、室内身心松弛术、自我按摩、中国养生茶道、药膳、药浴、养生音乐、经络太极拳等九大瑰宝,形成第一套多元化组合式的自然健康休闲活动,带您走出疲劳的境况。

内容推荐

有调查表明:上海深圳的中年人有66%的人有失眠多梦,有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有57%的人记忆力明显衰退。

在国内上班族中,有60%的人一踏进办公室就感到疲劳,精力不够,有40%多的人感觉压力很大。

北京,广州的中学生中,有90%以上的人下午上课经常打瞌睡,80%以上的人出现头晕脑胀,记忆力下降,70%以上的人经常疲乏,睡不好觉,60%以上的人感觉压力很大。

某著名期刊曾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252位企业家了解健康状况,结果有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有60%的企业家感觉有压力。

中国人应当开始抗疲劳了……

目录

抗疲劳聊天室

时尚健康对话1

 与“疲劳”亲密接触

时尚健康对话2

 疲劳是危害健康的“隐形杀手”

时尚健康对话3

 疲劳的四“兄弟”

时尚健康对话4

 “疲劳”警告我们什么

时尚健康对话5

 全世界流行“疲劳”

时尚健康对话6

 你具备“健康意识”吗

时尚健康对话7

 “健康的身体”是啥样

时尚健康对话8

 你是否患了“慢性疲劳综合征”

时尚健康对话9

 哪些人容易患“慢性疲劳综合征”

时尚健康对话10

 几种“疲劳”的区别

时尚健康对话11

 中医对“疲劳”的认识

时尚健康对话12

 “抗疲劳”有助于抗衰老

时尚健康对话13

 良好的心态能消除“疲劳”

时尚健康对话14

 减压能明显改善“疲劳”状态

时尚健康对话15

 合理营养是避免“疲劳”的基本保障

时尚健康对话16

 用脑者应尽量避免“大脑疲劳”

时尚健康对话17

 你会睡舒服觉吗

时尚健康对话18

 静养是消除“疲劳”最简便的方法

时尚健康对话19

 健身可使身体更加强壮

时尚健康对话20

 文化娱乐能陶冶性情

时尚健康对话21

 好习惯带给你健康好身体

时尚健康对话22

 神奇的中国传统养生观

时尚健康对话23

 轻松“抗疲劳”大行动

抗疲劳活动室

经典健康魔法1

 静养

经典健康魔法2

 室内身心松弛术

经典健康魔法3

 自我按摩

经典健康魔法4

 中国养生茶道

经典健康魔法5

 药膳

经典健康魔法6

 药浴

经典健康魔法7

 熏香

经典健康魔法8

 养生音乐

经典健康魔法9

 经络太极拳

试读章节

康医生:疲劳是现代人紧张生活状态的一个真实反映,可称得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其发病人数在全世界范围内正逐年增加,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的情况更为严重,美国疾控中心称之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

人体在劳累情况下出现疲劳症状,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反应,也是一种病前信号,提示机体应进入保护性休息状态,以避免进一步伤害身体。然而,很多人在感到疲劳以后,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身体素质较好的人,往往认为累一点没关系,挺一下就过去了。的确,一般性的疲劳挺一下,至多再休息几天就能恢复,偶尔为之,人体自身确实能调节过去,但如果经常超负荷地劳作,久而久之,必将渐渐地损伤身体。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这种损伤非常隐蔽,因而,在机体失去代偿能力后,情况往往就会比较复杂和严重,既可表现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系列症状,也可能突然暴发出某一种疾病。

张阳:很多人都知道,人到中年,从40岁以后身体开始从强盛阶段向衰老过渡,很多疾病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蠢蠢欲动”。我60多岁了,早已体会到身体走下坡路的感受。因此,上了40岁的人要特别注意。

康医生: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代社会生活既丰富,又非常复杂,精神心理性因素引发疾病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心理性疲劳的发生非常频繁,由此可引发出多种身心疾病,严重的将导致机体功能障碍或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可以说,除了一些感染性疾病外,很多疾病的最初诱因都与疲劳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说都是从疲劳开始引发病变的。就是感染性疾病,很多时候也是在疲劳或由其所致的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发生的。

王小雅:是呀,我觉得这个道理大家很容易就能理解。我们知道即使是用钢铁做成的机器,如果长时间不停地运转,也会引起材料“疲劳”,出现发热、变形甚至断裂等故障,更何况是根本就不可能与机器比耐力的人。例如,汽车是由比肉体更坚硬的金属制造出来的,都还要根据其行驶里程和车况,进行必要的机械维护保养。因而,我们必须重视健康,特别要注意对自身生命的养护。

张阳:我听一位专家这样比喻过,人体就像“弹簧”,劳作就是“外力”。外力超过弹性所承受的限度或作用时间过长时,弹簧就会发生永久形变。同样的道理,当劳累超过极限或持续时间过长时,身体这个弹簧也会产生永久形变,而且有可能是不可逆的,从而引发老化、衰竭、死亡。

王小雅:看来,在我们感到全身疲乏、精力减弱时,就不能不加重视而拖延,必须及时进行调养,使一般的体力、脑力性疲劳尽快恢复,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康医生:说得有道理,如果调养不当,或根本就不进行身体的养护,仍超负荷地活动,在早期,身体器官组织可进行一定的代偿性运转,但持续下去的话,一旦失去生理性代偿,就会打破机体内环境的平衡,使其演变为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积劳成疾”。据报道,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关节疾病、生殖疾病、癌症等现代疑难病,多与疲劳有关。这些疾病每年全球约有2亿新增患者。还有一种情况是,以前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多发生于老年,而现在这些病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三四十岁的年轻患者越来越多,这与现在工作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有密切关系,长期的过度劳累必然诱发这类身心疾病。P006-007

序言

一、中国人为什么要抗疲劳

目前,疲劳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医学问题,它早已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年来,中国发展了,中国人也“忙”起来了。君且看,现代高速变化的生活节奏,每时每刻都在无形中加大人们精神的紧张和心理压力;社会的信息化在带给人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的同时,也使人们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使人际关系更加复杂、冷漠、孤独;生产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有序化以及劳动的单调化,迫使人的思想行为作出近似痴呆的机械性反应……

这样长此下去,能不累吗?大家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掉进了疲劳的“陷阱”之中,成为了疲劳者。严重的疲劳者就像吸了毒一样,整天提不起精神,哈欠连天,睡不好,醒不来,在迷迷糊糊中过着度日如年的日子。

疲劳是现代人紧张生活状态的一个真实反映,可称得上是一种现代文明病,其发病人数在全世界正逐年增加。据有关数据显示,全世界平均约有35%以上的人处于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之中,特别是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国家,疲劳问题越严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家中,疲劳已成为一个严重的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美国疾控中心称之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西方国家的这些情况,你也许会觉得很遥远,现在来看看我们身边的情况。

(1)前些年有人通过对上海、深圳的1197位中年人进行健康调查后发现,结果有66%的人有失眠、多梦,有62%的人经常腰酸背痛,有57%的人记忆力明显衰退。在国内上班族中,有60%的人一踏进办公室就感到疲劳、精力不够,有40%多的人感觉压力很大。

(2)北京、广州的中学生中,有90%~X上的人上课经常打瞌睡,80%以上的人出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70%以上的人经常疲乏、睡不好觉,60%以上的人感觉压力很大。

(3)某著名期刊曾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252位企业家了解健康状况,结果有90.6%的企业家处于“过劳”状态,有60%的企业家感觉有压力。

“积劳成疾”这句名言不仅是中国古人对劳累过度必将导致疾病的科学认识,也是对人类健康的一个警示。过度劳累的后果,谁都很清楚,可是有时候真是“身在江湖不由己”,为了事业、工作、晋升、增加收入,往往在劳累后总想没关系,自己现在还年轻,身体也很结实,挺挺就过去了。这一次次的挺,久而久之,累积起来,最终必然会发生一件件令人不愿看到的“健康危机”。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曾“袖手旁观”地看西方国家的“过劳死”,也就是因疲劳而死,而现在这个“幽灵”却已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就在最近,59岁的著名画家陈逸飞、46岁的著名小品演员高秀敏、38岁的企业家王均瑶、36岁的浙江大学博导何勇等一大批社会精英,都因劳累过度而致重病在身,相继去世……面对这些不注意抗疲劳养护身体而酿成的惨痛教训,我们还能“袖手旁观”吗?

中国人应当开始抗疲劳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每一天都精力旺盛。活得更健康有活力……

二、中国人怎样抗疲劳

人体在劳累情况下出现疲劳症状,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保护反应。也是一种病前信号,提示机体应进入保护性休息状态,以避免进一步伤害身体。法国心理学家皮埃尔·比加尔说:“对疲劳不可等闲视之,应当将它看作是一种求救的信号”。此时,如果不及时调理,在机体失去代偿后,往往情况就会比较复杂和严重,既可进一步演化成慢性疲劳综合征,也可能引起某种疾病的突然暴发。  疲劳在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主观感受,除了本人有很多不适的感觉外,很难从临床医学检测指标中反应出来,这种情况给寻找疲劳的治疗康复增加了难度,现代医学在慢性疲劳综合征面前受到了严峻挑战,到目前为止也没有研制出针对性强的特效药,有专家甚至将抗疲劳的难度与攻克艾滋病相提并论。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目光转向了中医药。采用中医药“辨证施治”防治疾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在临床上并不依赖于医疗设备和实验室的检查数据,只要有症状表现,即使只有患者自己的主观感觉,也能辨别证型,遣方用药,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和调养。这对临床上查不出病理结果的疲劳诸症,确实是一个卓有成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中医药抗疲劳,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中医药抗疲劳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对症治疗上,而且还有一套独具特色的养生学理论和方法。它可以根据人体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让你有意识地自我采取一系列“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寒暑”等养护身体的方法,以避免疲劳发生,消除疲劳状态,从而达到振奋精神、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轻松抗疲劳》根据中国人的文化健康生活习俗,特地从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精选出具有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作用的静养、室内身心松弛术、自我按摩、中国养生茶道、药膳、药浴、养生音乐、经络太极拳等九大瑰宝,形成第一套多元化组合式的自然健康休闲活动,具有动静结合、生理心理并重、养生休闲并举、生活化、时尚化、流行化等特点,寓养生健身于休闲娱乐活动之中,通过从整体上发挥综合的协同作用,不仅能够让你有效地避免疲劳的产生和促进疲劳的早日康复,而且还能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提高大家的文化素质,可谓一举数得。

中国人要参与符合自己文化习俗的抗疲劳养生活动。无疑,《轻松抗疲劳》这本书是你最适用的入门教材……

毛嘉陵

2005年12月18日于北京东西轩

后记

《轻松抗疲劳》是一种新型的互动性图书,在以后出版的新版本或续集中,我们还将陆续推出新的抗疲劳养生方法。希望大家积极向我们推荐你认为行之有效的抗疲劳方法,我们会将其收入到本书的新版本或续集中。同时,也希望广大读者朋友将你们参与这些活动后的练习心得体会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在本书的新版本中修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陈贵廷、胡京京、刘崇云、梁叔弘、巫有光、毛孝凯等人的关心和支持,白晓芸参与了本书后期部分内容的编校工作,宋双玲参与了本书活动中示范动作插图的拍摄工作,鲍蓉玲、刘正蓉、严月华、宋薇、王恬等人也为本书部分活动做了示范动作,特别需要提出来的是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很多心血,在此一并感谢。

毛嘉陵

mmm999@vip.sim.com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