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重视历史,因为“鉴往”可“知来”。如果说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那么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通过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得知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力量:只有在经济和政治、文化、军事高度发达的时候才有可能开疆辟土,比如汉武帝时期;而社会总体状况落后其他同时期国家的时候就可能遭受入侵,比如清末八国联军入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历代战争简史(2006年修订版)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
作者 | 战争简史编写组 |
出版社 | 解放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人重视历史,因为“鉴往”可“知来”。如果说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那么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通过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可以得知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和军事力量:只有在经济和政治、文化、军事高度发达的时候才有可能开疆辟土,比如汉武帝时期;而社会总体状况落后其他同时期国家的时候就可能遭受入侵,比如清末八国联军入侵…… 内容推荐 本书列举了从中国夏商开始到清末太平天国上下几千年来中国历代著名、典型的战役,再现了过去历史的一面。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战争对国家的形成、民族融合、社会变革、文化交流、生产发展和人才开发等所产生的转折性影响,以及兵器、兵制、兵法、兵略等历史变化。提供了许许多多战争范例、军事典故、谋略权术和饱含哲理的作战理论,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不同风格的带兵方法,以及大规模作战的壮观景况。 目录 第一篇 先秦时期战争 第一章 夏商兴亡之战 第一节夏启建国与夏夷之纷争 第二节商灭夏和商王朝的建立 第三节商代之远征 第二章 西周灭商及东征之战 第一节周武王伐纣 第二节周公及成王东征 第三节宣王远征及幽王失国 第三章 春秋诸侯争霸之战 第一节诸侯争霸的兴起和周败繻葛 第二节齐鲁争霸和长勺大战 第三节宋襄公称霸和兵败泓水 第四节晋文公谋定霸业和城濮败楚 第五节秦东向争霸和崤山败北 第六节晋复兴霸业和联合诸侯抗楚 第七节吴楚争霸与吴破楚人郢 第八节吴向北争霸和笠泽亡国 第四章 战国七雄兼并之战 第一节三家分晋与魏国称雄 第二节齐魏相争与齐霸中原 第三节合纵与连横的对立斗争 第四节秦南伐荆楚 第五节燕乐毅破齐与田单反攻 第六节秦攻三晋与河外受挫 第七节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第二篇 秦汉三国时期战争 第一章 秦皇攘边与其灭亡之战一 第一节北逐匈奴 第二节南征百越 第三节陈胜、吴广大泽起义 第四节刘邦、项羽兴兵灭秦 第二章 楚汉争霸之战 第一节刘邦还定三秦 第二节楚汉彭城大战 第三节荥阳、成皋相峙一 第四节汉垓下灭楚 第三章 西汉消灭诸王之战 第一节平定异姓诸王 第二节削平同姓诸王 第四章 西汉消除边患之战 第一节平定越人之叛乱一 第二节东征朝鲜 第三节汉匈百年大战一 第五章 东汉统一之战 第一节绿林、赤眉起义军推翻王莽政权 第二节刘秀略定河北、进取两京 第三节东平群雄、西定陇蜀 第四节北征匈奴西伐西域诸国 第六章 魏、蜀、吴三国之战 第一节曹操统一北方 第二节孙策开拓江东 第三节赤壁大战 第四节吴蜀荆州之争 第五节诸葛亮五出祁山与曹魏灭蜀 第三篇 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 第一章 晋统一与分裂之战 第一节司马氏篡魏灭吴统一中国 第二节八王之乱和刘汉灭西晋 第二章 东晋与北方大族之战 第一节石勒统一北方与东晋桓温北伐 第二节苻坚统一北方与东晋淝水败前秦 第三节刘裕“北伐”及篡晋 第三章 南北朝互伐之战 第一节拓跋焘统一北方 第二节宋魏互伐 第三节北魏三伐南齐 第四节魏梁互伐 第五节东西魏互伐和侯景乱梁 第六节北周宇文邕灭北齐统一北方 第四篇 隋唐五代时期战争 第一章 隋统一南北及东征之战 第一节杨坚篡周灭陈 第二节隋炀帝东征高丽 第三节镇压李密瓦岗起义 第二章 唐开国之战 第一节李渊进取长安 第二节平定北方群雄 第三节平定南方群雄- 第三章 唐外征之战 第一节北征东突厥 第二节西征吐谷浑、高昌、西突厥 第三节东征高丽、百济 第四节武后御外 第五节唐玄宗征吐番 第四章 唐安内之战 第一节平安史之乱 第二节讨藩镇之叛 第三节黄巢农民起义 第五章 五代篡位之战 第一节朱全忠篡唐建后梁- 第二节晋王灭后梁建后唐 第三节契丹灭后唐与灭后晋 第四节后汉开国及讨关西三叛 第五节后周代后汉恢复大统一 第五篇 宋元时期战争 第一章宋南征北抗之战 第一节北宋平定南北诸割据国 第二节北宋收复幽云与抗辽 第三节北宋伐夏及夏之扩张- 第四节北宋镇压宋江、方腊农民起义 第五节金灭辽和北宋 第六节南宋抗金 第二章 蒙古兴起及其扩张之战 第一节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 第二节蒙古灭金及五征西夏 第三节蒙古西征欧洲 第三章 蒙古建元及安内之战 第一节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中国一 第二节元初靖北方诸王之乱一 第三节红巾军大江南北反元 第六篇 明清时期战争 第一章 明朝建立及安边之战 第一节朱元璋北伐灭元 第二节靖乱之役和明成祖五征塞北 第三节东南沿海抗倭 第四节援朝抗日和辽东抵御后金 第五节李白成人京灭明 第二章 清入关统一中国之战 第一节皇太极迂回夺辽西 第二节多尔衮破关入燕京 第三节伐南明诸帝及郑成功抗清复 第四节平定“三藩”及西北各族 第五节南征缅甸和安南 第三章 清抗击列强入侵之战 第一节中英鸦片战争 第二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三节中法战争 第四节中日甲午战争 第五节八国联军进攻北京 第四章 太平天国反清之战 第一节金田起义 第二节太平军北伐与西征 第三节太平天国失败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东周后半期,自公元前475年起,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止,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该时代中,各国混战不休,战国就由此而得名。 战国时期的战争主要是由燕、赵、韩、魏、齐、楚、秦七雄间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在254年中共发生过230次大的战争。其中主要战争有:桂林之战,马陵之战,乐毅破齐之战,秦楚黔中与鄢、郢之战,秦赵长平之战,秦灭六国之战。 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齐与魏争霸的两次著名战争。在桂陵之战中,孙膑先让魏、赵两败俱伤,尔后发兵攻魏以救赵,在魏回救国都大梁的归途中设伏,创造了“围魏救赵”的光辉范例。在马陵之战中,孙膑因势利导,减灶诱敌,在马陵伏击,全歼攻韩魏军,又创造了一个伏击歼敌的光辉范例。秦灭六国之战,是对中国历史发展贡献巨大的一次战争。僻处西陲的秦孝公重用商鞅变法富强后,面对六强,采用东向以争天下,“连横以斗诸侯”、“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秦王赢政以25年时间翦灭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 战国时期是军事思想发展的辉煌时期。在谋略方面,更重视审时度势,因利乘便;军事斗争和外交斗争相结合,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举行数国谈判和多国会议。如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孙膑的“围魏救赵”、“减灶示弱”诱敌就范的谋略,在古代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在战法方面,发展了两翼突破,再捣中坚,设伏诱敌,乘势歼灭,疲敌而击,后发制人等多种方法作战。在作战目的上,由过去主要以战胜对方为度,发展到以消灭敌军实力为准。涌现了《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战国至秦汉问人托名吕望之作)等大量兵书,总结出了冷兵器时代指导战争的一般战略原则。战国也是我国古代“变法图强”、“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大批著名法家、纵横家、军事家应运而生。 P45-47 序言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战争史是记述这一特殊社会现象产生和发展全过程的专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主体组成部分。我国几千年来,有记载的部落之间、民族之间、诸侯之间、新旧王朝之间、阶级之间、阶级内部及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战争,数以千记。中国战争史有着丰富的内容,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灿烂夺目的光辉。 为丰富全军指战员的战史知识,总参军训部组织编写了《中国历代战争简史》(以下简称《简史》)。《简史》择要系统地记述了公元前26世纪神农伐斧燧战争至本世纪辛亥革命前期中国四千多年的战争发展脉络;主要战争发生的背景,交战各方的战前准备,及其作战时空和结果的交待;典型战争的战略思想,谋略决策,战略战术,交战经过和战争结局,以及名君、名臣、名将在政治、军事、外交等领域的卓越活动。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战争对国家的形成、民族融合、社会变革、文化交流、生产发展和人才开发等所产生的转折性影响,以及兵器、兵制、兵法、兵略等历史变化。提供了许许多多战争范例、军事典故、谋略权术和饱含哲理的作战理论,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不同风格的带兵方法,以及大规模作战的壮观景况。 历史的发展是延续不断的。博古能通今,“鉴往”可“知来”。学习战争史,可以汲取先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有关民族盛衰、国家兴亡、战争成败的经验教训,对发展保国安邦、富国强兵大业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战史知识是军人,尤其是指挥员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战史,可以进一步理解战争的本质和产生的根源;探索战争爆发的各种直接导因;揭示战争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提高战略思想水平、谋略指挥水平和军官修养水平。还可以加深了解战争准备、计划、组织与实施的基本要素、基本程序、基本手段和方法,谙悉战略战术的运用和带兵艺术的通则。掌握我们祖先为赢得战争胜利留下的丰富遗产,对树立尚武精神,驾驭未来战争,在和平时期建军思想指导下,处理好国防建设与国民经济建设,人才培养与武器装备研制之间的关系,搞好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学习和研究战争史,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战争观、方法论。应置身于当时的政治制度、生产水平、民族特性、地缘关系等历史条件下,对作战双方的战争企图、谋略思想、战略部署、战役布势、战术手段和天文地理、民心士气、将帅品格等状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还必须坚持发展的历史观点,创造性地去挖掘和汲取历史的精华,借鉴和记取历史的教训。 《简史》在编写的指导思想、选材原则、编排方法、表述方式等方面具有特色,尤其在“连贯性”、“简明性”、“记实性”、“代表性”等方面下了较大功夫。它以战争发展为轴线,以战争实践为主体,融社会发展史与军事学术史于其中,具有普及战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具有研究中国战争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可以作为军官学习的基本教材和广大史学爱好者的简明读物。 《简史》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有赖于广大读者,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研究人员提出修改意见,使之日臻完善。 后记 本书在编纂的整体设计上,遵循下述原则:以陈述史实为主,辅以必要的评价;以正史资料为主,适当吸收现代学术研究成果;以典型战争和代表性战争为主,兼顾发展的连续性,以教材功能为主,力争提高可读性。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采取编年史的方法。以大的历史时期发展顺序为篇目结构,以朝代更迭顺序或重要战史阶段的先后次序为章节结构,除少数历史时期因数场著名战争并列、交叉而出现横排和个别战争因时间跨度大而出现跳跃外,其他各战争一律依时记述。每篇、章开头写有概述,各篇、章概述的连贯则从宏观上构成全书的概要,每节和每次战争开头和结尾一般有承上或启下的表述,使全书构成整体。 本书在材料选择上,力求突出“连续性”、“代表性”和“简明性”的特色。各历史时期的分裂与统一,更朝换代所发生的首末战争均予选人,使战争发展史的纵向不出现断裂。在大的历史时期内,一般都择有代表性的对内、对外和农民起义战争。个别情况下还照顾到战争的空间性和时间性。以公认的历史王朝或统一战争成功的一方,作为选收战争的基准方面,非与之发生的战争予以剪除或点到为止;同时对一般的政治背景、军队编制、地形特点、兵力部署、将帅简历等少交待,无特色的作战经过和交战景况少记述,没有典型意义的战争少述评或不评论。以主要战争为点,以改朝换代战争为线,以代表性和典型性战争为面,是本书架构的固有特色。 本书的总体设计、编写指导思想、体例等是由总参军训部负责筹划,委托南昌陆军学院组织编写,由苏志荣、范银飞、徐好文同志执笔,苏志荣同志负责统稿。最后,军训部领导和机关有关同志负责审定,共22人参加此书编审工作。 本书引用了众多书籍中的大量资料,对参阅书籍的作者,深表谢意!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经验不足,难免出现偏漏或错误。竭诚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