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经营战略。第二部分是公司经营要素。第三部分是公司成长创新。主要是从创新病毒、大企业病毒和成长病毒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变革与创新来预防和治疗病毒,特别是预防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病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公司病毒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李建民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公司经营战略。第二部分是公司经营要素。第三部分是公司成长创新。主要是从创新病毒、大企业病毒和成长病毒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变革与创新来预防和治疗病毒,特别是预防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病毒。 内容推荐 企业就像人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性特征。在其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各种病毒的摧残与打击。这些病毒有企业自身繁殖的。也有外部传染的;有的快速繁殖。吞噬着企业:有的潜伏在企业内伺机而动;有的在公司毫无觉察之时突然发作。给企业以致命的打击。 本书通过对联想、方正、微软、福特等31个中外企业病毒案例的分析。从公司经营战略,经营要素和成长创新三个方面。分20个专题对公司病毒进行了剖析。 在全面“扫描”公司病毒的基础上。作者为企业开出了如何“清除”公司病毒的“处方”。以帮助企业加强在成长过程中的危机与风险管理,有效提高企业的生命活力。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永续竞争力。 目录 作者序:为什么关注公司病毒……………………I 前 言:公司的成长代价…………………………V 第一部分 公司经营战略…………………………(1) 1.联想:战略病毒/3 2.方正: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病毒/23 3. 伊莱克斯:模式病毒/48 4.科龙:文化病毒/63 5.上汽:合资病毒/84 6. 松下爱妻号:联合病毒/100 7.“巨人”:扩张病毒/115 8. 微软:强权病毒/工24 第二部分 公司经营要素…………………………(135) 9. 福特:资本病毒/137 1O. 商务通:产品病毒/149 11. 小护士:品牌病毒/159 12.乐华:资金病毒/166 13.吉利:环境病毒/176 14. 可口可乐:危机病毒/190 15.长虹:企业家病毒/200 16. 一汽:自负病毒/213 17. 喷施宝:心智病毒/221 第三部分 公司成长创新…………………………(233) 18. 德隆:创新病毒/235 19.美的:大企业病毒/251 20.春兰:成长病毒/265 结束语:被忽视的“人化企业”…………………(280) 试读章节 “贸工技”十年发展战略 1989年6月23日,联想与香港导远公司合作成立香港联想电脑有限公司,希望借助导远的国际贸易经验,学做国际贸易,同时它也展开了为国外IT产品做国内市场代理业务。这就是被广为传播的联想“贸工技”战略中的“贸”。 1989年3月,联想参加了在德国举办的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并在会上发布和展出了自己成功开发的微机产品286。10月26日,联想系列微机和软件产品先后通过技术鉴定和国家“火炬计划”的验收并被纳入国家计划。为了快速发展自己的计算机业务,联想于1989年11月14日成立了北京联想计算机集团公司,同时开始在深圳和北京选择和筹备建设计算机生产基地。 与当时许多电子科技类公司在1991年投资房地产的行为相比,联想在北京和深圳的“跑马圈地”则紧密服务于公司的PC战略,这充分体现了柳传志先生的经营思想:“踏上一步,踩实了;再踏上一步,再踩实。当确认脚下是坚实的黄土地以后,撒腿就跑”。 至此联想基本上已经较为清晰地规划出自己的“贸工技”发展战略,同时也第二次避开了当时许多公司所感染的多元化病毒。1992年,南北两个产品生产基地先后建成,它们为联想电脑在中国乃至亚洲市场上的竞争立下了汗马之功。这就是联想“贸工技”战略中的“工”。 1995年1月5日,在经过近1000个日夜的产品研究与生产经验积累之后,联想成立了企业技术中心。这是当时中国所有计算机企业中研发投入最大、环境条件最好的研发中心。1995年11月2日,在这个技术中心联想完成了基于Pentium Pro处理器的奔月电脑的研制。这就是联想“贸工技”战略中的“技”。P8-9 序言 公司的成长代价 作为一位管理咨询顾问,我曾出任过16年职业经理并从事过近5年的管理咨询工作。近15年来,我一直都在跟踪研究国內外一些公司在其近几十年来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挫折、失败以及他们开展的公司变革、组织再造和管理创新活动。这些活动规律及现象具有极大的普遍性——多数企业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企业管理者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价值。 1985年,原本学习自动化专业、立志要成为一名工程师的我,在见证了某些国有企业领导由于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给公司员工生活造成困难的境况后,决定调整自己的职业定位去当一名优秀的经营管理者。随后我成为我国第一届“信息与现代管理”专业研究班学员,开始学习西方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工程知识,并由此踏上了20年的企业管理之路。 在这25年的企业职业生涯中,我曾分别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和上市公司服务过,并先后经历了不同体制、不同规模、不同管理水平、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跨越了冶金矿山、机械制造、广告传播、基础建设、电子电器、管理咨询等领域。 自1993年起,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纷纷加大了其对中国的投资,在这片拥有世界上最大赢利机会的市场上实施他们的中国战略——其全球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內市场逐渐国际化,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成长压力骤然剧增,从而使得一大批从1984年开始创业的新兴企业在充分利用市场机会成长工。年之后,开始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到1997年,这批企业开始出现两极分化:要么成为像联想、海尔、科龙这样的标志性企业,要么像三株、巨人、南德一样陷入绝境。但是,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企业都身患疾病,只是有的已病入膏育,有的成长乏力,还有的則是病入体內却毫无觉察。就像浙江大学吴晓波教授在《表面的胜利》一文中所讲的那样:中国形成了“病态的企业、病态的市场、病态的企业家。” 病入膏盲者,无药可治,结局就是自然死亡; 成长乏力者,或通过自我疗法实施公司再造,使之重新焕发生命活力;或在自我疗法无效时借助外力实施公司变革,重构企业竞争力; 染病在身却毫无察觉者,任由病毒在体内繁殖,等到某一特定时间突然发力攻击企业的生长系统,将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受到病毒打击的不仅仅是中国公司,国外许多跨国经营的世界级公司,无论是百年老店还是少年新生代,同样也都未能幸免…… 李健先生在其《七罪并发:2002“巨无霸”垮台》一文中,曾将企业所犯之罪总结成为七大罪责,这些罪责的主要诱发因素就是公司病毒。这里我们将其简述如下: 1. 成功是失败之母。人们在经历过一段较长时期的成功之后,胜利的良好感觉已经使他们失去了冷静地进行客观决策的能力。例如联想在2001年提出的“技术化、服务化和国际化的联想”三年战略。 2. 惧怕老板甚于惧怕竞争。公司高级主管无法从下属那里获取真实的信息,即使他本人不想压制不同意见,他的一些细小的动作或表情也会直接影响到下属对他的判断,并由此决定着下属如何提供受上司欢迎的信息。例如韩国三星损失130亿荚金的“汽车投资项目”。 3. 冒过度的风险。有时一些公司会同时去冒两种风险,从而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一种风险是“执行风险”,即“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免于失败”;另一种是“流动性风险”,即赌博心理:不成功则成仁、置诸死地而后生。但是它们在这样做的同时却恰恰忽略了公司管理者所应具备的一个优秀理念:“做股东金钱的优秀管理者”。例如巨人集团。 4. 并购贪欲。人人都在追求企业规模,而不是追求收益;为了体现CE。短期价值的企业规模,在采取并购这一危险的扩张战略时,完全不去考虑公司的“消化能力”,而只考虑满足自己个人的“胃口”。例如德隆国际集团。 5. 相信华尔街甚于相信自己的雇员。没有人比华尔街或者上司更喜欢听业绩增长的好消息了,于是浮华、虚假、作弊等行为和风气也就悄然蔓延,从而掩盖了经营的真实性。例如美国安然与世界环球通讯。 6. 摇摆不定的策略。当一个公司陷入经营困境时,公司决策层面对各种解决方案和拯救战略摇摆不定、无所适从,企业进入“厄运循环”,难以将其自身从危难中解救出来。例如美国第三大连锁零售商凯马特和1990年的IBM。 7. 危险的企业文化。外表华丽却散发出腐朽气味的企业文化,是公司藏污纳垢最好的温床,上至公司主管下及清洁员,大家都向着一个方向努力:以不正当的行为牟取私利。例如安然公司。 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增强在公司病毒方面的免疫力,提升成长速度,降低成长成本,从2002年起我开始进行公司病毒这一课题研究,并将迄今为止所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加工、编纂成这本专著,以供中国企业界的管理者们、经济管理专业的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研究生们参考。 本书是《公司病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在本书中我采取实例介绍、穿插分析、结果评述的方式,以便于大家逐步了解和认识公司病毒,旨在介绍企业在其成长历程中将会产生的公司病毒及其对公司造成的危害,希望企业对自身内部所反映出的类似问题能够引起警觉和高度关注,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以防患于未然。书中还通过关的集团与春兰集团这两个企业在治疗与预防病毒方面的经验介绍,简要地阐述了公司病毒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全书在结构上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公司经营战略。主要是从战略病毒、公司治理与多元化病毒、模式病毒、文化病毒、合资病毒、联合病毒、扩张病毒和强权病毒等八个方面,介绍和讨论经营战略层面出现的主要病毒问题。 第二部分是公司经营要素。主要是从资本病毒、产品病毒、品牌病毒、资金病毒、环境病毒、危机病毒和人力资源病毒(又分为企业家病毒、自负病毒、心智病毒)等七个方面,介绍和讨论公司在主要经营要素层面出现的病毒问题。 第三部分是公司成长创新。主要是从创新病毒、大企业病毒和成长病毒等三个方面,介绍和讨论企业如何通过公司变革与创新来预防和治疗病毒,特别是预防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创新病毒。 随着对公司病毒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以后还将陆续推出《公司病毒》三部曲的第二部和第三部,与大家在更深的层面上分享该项研究成果。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一个人的时间资源都是宝贵的,因此我在这里要特别向各位朋友提出以下阅读意见: 1. 您如果有时间,可以从第一页阅读到最后一页,并将自己的联想、共鸣和心得记录在每一章的“阅读与思考”栏中。 2.您如果很忙的话,完全可以在繁忙之余,任意选择其中的某个章节或您感兴趣的章节阅读,因为本书在结构设计方面,各个章节都是相互独立的。 3.如果您在阅读过程中有好的收益,希望我们能够共享。 4.如果您在工作或学习中发现有公司病毒方面的企业行为、案例或者有好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我希望能够获得您的帮助,给我提供一个信息,我向您深表谢意。 我非常尊重书中所提到的这些企业和企业家们。我决无任何诋毁他们的想法和行为。作为一名企业变革、创新战略的研究者、传播者和实践者,我是怀着敬佩的心情,善意地去帮助书中所研究的这些企业和企业的领导者们,分析总结以往在企业病毒方面曾经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积累的宝贵的管理经验;希望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能够帮助这些企业更好地成长与发展。如果本书在某些內容方面无意中冒犯了这些企业和领导朋友们,实非出于我的本意,还望他们能够海涵并予以谅解。我衷心地祝愿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健康成长,向着其各自的未来目标迈进。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公司变革与创新战略”这一领域,与对此內容感兴趣的朋友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我们中国企业在战略性管理创新方面的能力,使其以优异的竞争能力参与到世界经济新一轮的竞争与角逐中。 最后,我要向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张明玉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暨经理研究会秘书长梁锡崴博士表示感谢,他们给本书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同时也要感谢各位编辑朋友为此书出版所付出的努力。 另外,对于支持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同事和朋友们,在此一并向他们表示特别的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企业成功之路各有不同。企业失败之果近乎一致,但导致企业经营失败的根因又千差万别。参考本书可以使我们提前甄别企业经营之路上的潜在陷阱。 ——中国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京源 这是一本将企业案例与理论研究融为一体的管理著作。作者跳出传统的管理范围。借鉴国内外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企业实践和专业研究。创造性地研究出全新的管理体系——公司病毒管理。对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企业,具有深远的思想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公司病毒》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识别身边的病毒。使企业产生病毒抗体,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广东格兰仕集团公司总裁助理 赵为民 中国企业充满激情地走过粗放经营的时代。要想基业长青。我们必须在显微镜下看清企业机体里有哪些“病毒”。并寻求保健良方。此书从微观视角看宏观问题。独到、精辟。值得企业家细读,深思。 ——广州市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希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