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1973-2005美国驻华大使传奇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王立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作为一个外交工作者,将其在外交部工作期间与美国驻华接触的故事一一讲述,他们是老成持重的戴维·布鲁斯大使,政界明星乔治·布什大使,任期最短的托马斯·盖茨主任,为美建交做出贡献的伦纳德·伍德科克大使,具有传奇经历的恒安石大使,参与打开中美关系的温斯顿·洛德大使,中央情报局特工出身的李洁明大使,经历中美关系重重危机的芮效俭大使,金融和法律专家克拉克·雷德大使和军人出身的约瑟夫·普吕厄大使。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王立1954年进外交部,大部分时间涉及对美国事务。因此有机会同一些美国外交官交往和结识。1973年起,中美在对方首都互建联络处并派出资深外交官任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互派大使。从1973年至今,美国派到北京的联络处主任或大使已达11位,作者同这些大使或多或少都有接触,同其中的布什、伍德科克、恒安石、洛德、李洁明、芮效俭等几位大使交往较多,因此对他们的了解也较深入。现在作者将其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写出来,一来是让读者看看美国高级外交官的各种表现和不同风格;二来也想借此让读者从一个并非不重要的侧面窥见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些轨迹。这些大使都是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读者从他们的经历和言行中,可以看到一些与中美关系有关但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节。

作者从1954年进外交部,工作已40余年,大部分时间涉及对美国事务。因此有机会同一些美国外交官交往和结识。1973年起,中美在对方首都互建联络处,并派出资深外交官任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互派大使。从1973年至今,美国派到北京的联络处主任或大使已达11位,我同这些大使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触,同其中的布什、伍德科克、恒安石、洛德、李洁明、芮效俭等几位大使交往较多,因此对他们的了解也较深入。现在把自己所见所闻写出来,一来是让读者看看美国高级外交官的各种表现和不同风格;二来也想借此让读者从一个并非不重要的侧面窥见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一些轨迹。这些大使都是中美关系发展变化的参与者和见证人,读者从他们的经历和言行中,可以看到一些与中美关系有关但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节。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老成持重的戴维·布鲁斯大使 /1

 中美两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互设联络处 /2

 美国派出地位显赫的资深外交家布鲁斯为第一任驻华联络处主任 /3

 布鲁斯受到中国政府高规格接待 /5

 布鲁斯言行谨慎,彬彬有礼 /7

 美国联络处开办小学 /9

 海军陆战队惹下麻烦 /10

 美国外交官误入禁区和发生汽车撞人事件 /11

 美国为签证表格事件道歉 /12

 布鲁斯离职前的感慨 /13

第二章 政界明星乔治·布什大使 /17

 布什生平简历 /181

 布什有个温暖的大家庭 /201

 参与对日战争光荣负伤是他一生的亮点 /221

 耶鲁大学到赴南方经商 /241

 弃商从政当选众议员 /241

 出使联合国受到的冲击 /251

 出人意外地选中到中国任职 /271

 在北京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 /281

 同中国领导人交上朋友 /301

 1977年以私人名义访华时与邓小平的一席谈话 /321

 访问世界屋脊之行的一次巧遇 /341

 令人难忘的长江三峡之行 /361

 两次为“台湾问题”出访中国 /381

 我们应邀到副总统官邸做客 /401

 与布什一家共度圣诞佳节 /451

 上台伊始出访中国 /491

 中美关系陷入低谷,布什仍说航船能过万重山 /521

 布什在中美关系上留下的遗憾 /541

 布什的中国情结未断,提出西方要“重新认识中国” /551

 为庆祝80寿辰,成功进行跳伞表演 /581

第三章 任期最短的托马斯·盖茨主任 /61

 不平凡的资历:美国军界头目 /62

 福特总统派前国防部长来华的用意 /63

 初见华国锋总理,会谈三个小时 /65

 一次颇有收获的旅行 /67

 对任内未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感到遗憾 /68

第四章 为美建交做出贡献的伦纳德·伍德科克大使 /71

 德科克大使 /72

 最初给人的印象并不看好 /73

 在参院外委会机智应对右派议员的质问 /74

 公开主张中美关系正常化,遭到国务卿万斯的斥责 /77

 获得卡特总统支持,轻松渡过难关 /77

 布热津斯基与万斯两派意见之争 /78

 中美正式展开建交谈判 /80

 中美双方领导人同意加速谈判进程 /81

 邓小平连续会见伍德科克,建交公报一锤定音 /82

 中美建交后的回响 /84

 在参院审查大使任命时舌战反华议员 /84

 《与台湾关系法》掀起的波澜 /85

 美国大使在北京喜结良缘 /87

 公开抨击里根反华言论遭到打击报复 /88

 离职后几次回访“第二故乡” /90

 为中美改善关系大声疾呼 /92

 又一次精彩演讲: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 /95

 积极支持“旅美中国科学家工程师专业人士协会”的活动 /96

 作者夫妇到密歇根州拜访伍德科克大使 /99

第五章 具有传奇经历的恒安石大使 /103

 “我算是半个中国人” /104

 1941年被日军关押在山东潍县拘留营 /105

 逃出魔爪,参加抗日游击队 /106

 作者与恒安石成了“校友” /107

 逐步走向外交生涯的顶峰 /109

 新任驻华大使走马上任 /110

 《八一七公报》的谈判:双方激烈讨价还价 /112

 美方做出妥协,谈判走出僵局 /113

 恒安石的谈判技巧 /113

 邓小平提出三点意见,要美方认真履行协议 /115

 中美关系走出阴影,进入“多云见晴”年代 /115

 立功不受赏,恒安石等被斥为“亲华五人帮” /116

 离任前后的活动和表态 /116

 退休后继续关心和支持中美友好交往活动 /117

 他有一位贤内助 /119

第六章 参与打开中美关系的温斯顿·洛德大使 /121

 科班出身的洛德遇到慧眼识才的基辛格 /122

 陪同基辛格第一次访华,成为最先进入新中国的美国外交官 /124

 周总理赞扬洛德年轻有为,洛德为中美会谈做记录 /127

 周总理引用尼克松讲话,基辛格毫无所闻 /129

 中美达成尼克松将访华《公告》,基辛格完成“破冰之旅” /131

 陪同基辛格第二次访华,参与《上海公报》的谈判 /131

 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发生争论,周总理坚持要美方做出四点声明 /132

 洛德妙语受赞扬,中方智慧破僵局 /134

 基辛格爱开玩笑,多拿洛德当靶子 /137

 尼克松访华时的一个插曲:洛德参加会见毛泽东的镜头被盖掉 /137

 周总理拜访罗杰斯,国务院官员皆大欢喜 /140

 洛德独获殊荣:三次会见毛泽东 /141

 洛德升任驻华大使,任命在国会遇到周折 /142

 洛德大使就职仪式在国务院8层举行,作者夫妇前往祝贺 /143

 恰逢中美“蜜月”时期,大使任内一帆风顺 /144

 结交中国“不同政见者”,引起中方不满 /146

 邀请方励之出席总统宴会,惹出一场外交风波 /147

 北京“政治风波”之后,洛德对华态度180度大转变 /148

 克林顿入主白宫,洛德主管亚太事务 /150

 洛德主持重估政策小组,最惠国待遇附加条件方案出笼 /151

 洛德再度访华,要挟中方在人权问题上让步 /152

 国际形势进一步演变,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趋势 /154

 美国政府急谋调整政策,宣布人权问题与最惠国待遇问题脱钩 /156

 “挂钩”政策为何失败,美国寻找原因 /158

 中美关系复杂多变,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159

 台独头目李登辉访美,美国政府表态前后矛盾 /160

 久别之后又重逢,希望“重新认识中国” /162

第七章 中央情报局特工出身的李洁明大使 /165

 幼年在战乱的中国住了13年 /166

 23岁起加入中央情报局 /168

 反华隐蔽活动的失败记录 /169

 千方百计来中国 /171

 与老布什结为密友 /173

 台湾当局对李洁明“先冷后热” /174

 从助理国务卿帮办到驻韩国大使 /176

 自称重返中国当大使是“落叶归根” /177

 北京政治风波期间忙坏了美国大使 /178

 美国驻华使馆庇护方励之事件 /180

 一次重要的会见 /183

 美国大使的西藏之行 /185

 返美前的离任辞别活动 /187

 走上了反华歧路 /188

 作者同李洁明的最后一次接触 /190

 为李登辉访美出谋划策 /191

 他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193

第八章 经历中美关系重重危机的芮效俭大使 /197

 幼年在战乱的中国度过 /198

 科班出身的外交官 /199

 夫妻二人是一对语言学天才 /201

 在布朗大学发表赞扬中国改革开放的演讲 /202

 芮效俭坦言“我是亲美派,不是亲华派” /203

 拟定《对台指导方针》 /204

 在国会听证会上谈西藏问题 /205

 推动国会议员访问西藏的利弊 /207

 经历中美关系的外交风波 /208

 任内经历的中美关系第一次危机:美国售台F一16战斗机事件 /209

 任内经历的中美关系第二次危机:“银河”号事件 /210

 任内经历的中美关系第三次危机:美国批准李登辉访美 /214

 芮效俭一鸣惊人发表“中国最佳时期”论 /215

 在中美关系危机时刻辞行 /218

 过起“退而不休”的生活 /219

第九章 资深参议员出身的尚慕杰大使 /221

 一位能与总统和副总统直接通话的人 /222

 过去在对华关系上乏善可陈 /223

 主张对华实行接触政策 /223

 初到中国的感受和表态 /225

 在中国各地参观、访问 /226

 在华盛顿发表“与中国接触”的演说 /227

 推动中美领导人互访,并提供积极建议 /228

 首倡两国建立“建设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29

 目睹北京愤怒的示威群众 /230

 卸职后仍仗义执言:所谓的“中国间谍案”并不存在 /232

 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公正言论 /232

第十章 军人出身的约瑟夫·普吕厄大使 /237

 39年军旅生涯 /239

 曾经调动航空母舰到台海地区对中国进行威慑 /239

 作者亲聆普吕厄谈对华接触和交往 /240

 在参院外委会作证时的表态 /241

 公开讲话主张:台湾的安全不能仅靠武器,应鼓励两岸进行对话 /242

 撞机事件引起的危机 /244

 双方交涉经历的三个阶段 /245

 美方余恨未消,对中国进行报复 /246

 美国开始调整政策,两国关系逐步走上正轨 /247

 普吕厄处理撞机事件恪尽职责,获得美方好评 /248

第十一章 金融和法律专家克拉克·雷德大使 /249

 一位擅长金融和法律的专家 /250

 在参院作证谈中美关系 /251

 期望两国关系“更上一层楼” /252

 在美亚协会讲话:总统指示他注意观察中国宗教自由等方面的情况 /254

 美国使馆签证门槛能否降低? /256

 筹建美国大使馆新馆舍 /257

附录一 中美互派使节一览表 /259

 一、中国驻美国使节 /259

 二、美国驻中国使节 /260

附录二 中美互设总领事馆一览表 /261

 一、中国在美国开设的总领事馆 /261

 二、美国在中国开设的总领事馆 /262

附录三 美国驻旧中国使节一览表(1843年至1949年) /263

附录四 旧中国驻美国使节一览表 /267

试读章节

美国任命驻外大使时有个习惯做法,即第一把手可选择第二把手,这样在工作上易于协调合作,不致引发矛盾。至于下面的外交宵,则由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选派。布鲁斯选择了当时在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霍尔德里奇当副主任,负责政治事务,即两国关系事务。为了不引起国务院的反感,又选择了国务院当时的“中国和蒙古处处长”艾尔弗雷德·詹金斯为副主任,主管领事、行政等事务。一个驻外机构任命两个副主任,这在美国外交界也是前所未有的。这说明美国政府对其驻华联络处的重视,也是美国政府处理白宫与国务院之间关系的特殊措施。

布鲁斯主管下的联络处还有多名高级外交官,如政治部主任尼克拉斯·普拉特(后来先后任驻菲律宾和巴基斯坦大使)、政治部助理唐纳德·安德森(后为驻香港总领事)、政治部助理詹姆斯,利利(中文名字李洁明,后为驻华大使),经济部主任是赫伯特,霍罗威茨,其他如文化部、领事部主任等都由得力官员担任。

美国驻华联络处第一批人员由詹金斯率领于1973年5月1日抵京,暂在北京饭店居住和办公。布鲁斯到达后先在三里屯外交公寓居住和办公,同时加紧装修日坛公园附近的官邸和办公楼。7月1日,新址正式启用,布鲁斯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并开始在他的官邸接待客人。初期他的两位副主任霍尔德里奇和詹金斯都住在三里屯的外交人员公寓,又称“九层办公大楼”。按照中方规定,美国联络处雇用中国工作人员(厨师、会计、翻译等)都通过“外交人员服务局”申请和安排。

布鲁斯的任务是尽速同中国有关机构建立联系,开展两国间的各种交往,沟通两国间的高层外交信息。他在最初两个月内就在外交部礼宾司的协助下,拜会了外交部有关司、局领导、国家体委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卫生部负责人等有关部门的主管官员。对一些重要的美国访华团他都要出面招待,介绍情况,并派联络处官员随同访问。他在官邸接待的第一个访华团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代表团,由会长查尔斯·约斯特率领。该团成员都是学术界的泰斗,如鲍大可教授、斯卡拉皮诺教授等知名的“中国通”。第二个较大的访华团是“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代表团,由会长克里斯托弗·菲利普斯率领,成员都是企业界知名人士。布鲁斯也招待中国访问美国的重要代表团,如中国古代文物展览团等。这些活动使他忙于应付。对于各国驻北京外交使团的大型活动,他一般都不参加。

布鲁斯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在两国领导人之间传递信息。上面提到的周恩来总理5月18日的会见,主要谈了印支问题,周总理强调解决印支问题对缓和远东局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催促美国在结束印支战争问题上早日采取实际行动。布鲁斯把这一重要口信及时传回了白宫。过了不久,周总理又在6月25日会见布鲁斯,这次主要谈美苏关系问题,周总理以严峻的态度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美苏签订防止核战争协定的反对立场,认为该协定限制不了苏联扩充核军备的势头,反而对世界人民造成虚假的安全感。在这种场合,布鲁斯很少讲话,仅表示将如实向白宫汇报中国领导人的口信。

周总理还向他指出,毛主席1973年2月会见基辛格时已向美方讲过,“美国是踩着中国的肩膀跑莫斯科”,他甚至估计到一旦中苏打起来,美国会等中国把苏联拖得差不多了,再从屁股后面戳它一下。中国是准备坏的,争取好的,两种情况都估计到了。布鲁斯急忙表示,美国同苏联不一样,不会对中国搞霸权主义。周总理这次谈话把美国将对苏缓和政策的底牌都讲明了,有很深刻的用意。布鲁斯通过这次谈话,清楚看出了中美在战略上的分歧所在。P7-8

序言

外交界有句至理名言,“外交授权有限”。这一条在某种意义上对美国驻外大使也可适用,他们无一例外地遇到大事都要请示华盛顿,按白宫或国务院的指示行事。他们不管自己有什么观点,都必须奉行华盛顿决定的对外政策,包括对华政策。他们之中有些人在美国国会作证时常讲的一句话是,“大使不是政策制定者,而是政策执行者”。因此他们在任时期的表现和对中美关系所起的作用,都与当时美国政府总的对华政策有密切关系。但这些美国大使的个人风格和政治背景各不相同,他们一般有很强的个性,因此在奉行美国政府对华政策的界限内,不同的大使在任内能发挥个人的主动性震中美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些大使在退职以后仍关注中美关系的变化,继续做出自己的努力。因此,本书在介绍这些大使的情况时,不只讲他们在驻华大使任内时期的表现,也阐述他们来华任职以前的经历以及退职以后的情况,这样才能全面看出他们的思想面貌和不同风格。

美国的11位驻华大使,如按他们的资历来说,一般是由总统政治性任命的,如布什、盖茨、伍德科克、尚慕杰等人皆是如此;另一类是职业外交官,由美国外交机构基层逐步升至大使级,如恒安石、芮效俭和洛德等人。个别人则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布鲁斯和李洁明等。这两类人各有自己的特点:政治性任命的大使一般不是中国问题专家,事前对中国了解不多,但他们对中国一般不抱过多偏见,易吸收新的看法,他们同总统关系都较密切,有事可直达总统,不完全受制于国务院,因此,这些人对中美关系可起较明显的作用。职业外交官一般是“中国通”,会讲汉语,对中国比较了解,同国务院关系密切,遇事请示汇报,很少越过国务院与总统直接打交道。这些人对中美关系也有较大的发言权。

这ll位大使在作风上各有千秋。有的大使老成持重,谨言慎行。如布鲁斯和盖茨两位大使,两人地位颇高,但来华期间深居简出,生怕出事,这种作风适应了中美关系打开初期的特殊需要,当时美国在对华关系上非常敏感,中美相互也不太摸底,因此白宫对驻华联络处主任的要求不是多活动,多干事,而是少出头露面,防止出事。另一种作风则与此相反,如早期的布什主任和后来的洛德、芮效俭大使等,他们不同意国务院早期所做的默守成规的指示,主张在华积极开展活动,扩大美国影响。这些人的做法也有所不同,布什是积极结识中国领导人和各界朋友;芮效俭、伍德科克、洛德、尚慕杰大使等都善于演说,对中美听众都敢于表态,特别是芮效俭和伍德科克都曾因公开发表不同于政府观点的言论而受到国务院的责备。

从这些大使的政治立场来看,他们的共同点当然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出发点虽然相同,但在表现上却不一样。比如布什,作为共和党的保守派,他早年是反共亲台的,当尼克松和基辛格策划打开对华关系时,他在联合国还为保住台湾的非法席位而煞费苦心。后来他逐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也主张发展中美关系,其中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伍德科克大使上任时已主张中美早日建交,为推动卡特政府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做出了积极努力,他的出发点同样是为了美国在世界全局中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美国舆论对中国十分负面的情况下,芮效俭大使敢于仗义执言,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人权状况公开辩解,美国有人指责他是“亲华派”,但他自己坦言,“我是亲美派”,是按照美国的利益行事的。说到底,美国大使们都希望中国的发展方向符合美国的价值标准,但通过什么手段呢?有入主张发展双方合作和对话,从而对中国产生影响;有人则主张通过施加压力,或进行遏制。事实一再证明,向中国施压或推行遏制政策都是行不通的,而双方根据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的原则,发展合作关系,这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也是最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的。我们不可能期望美国的大使们会为中国的利益而行动,但我们希望他们在观察中国时能够公正、客观,正确向国内报告中国的现状,并不断为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和促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作者在介绍美国驻华大使时,力求真实和客观,不做任何虚构杜撰,对他们为中美关系所做的贡献,总是加以肯定,对他们值得赞扬之处,也不吝笔墨;对其中有些人提出了批评意见,是为了正视听,办法是摆事实、讲道理,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写书过程中曾参考某些中美出版的书籍,但主要材料都是作者多年积累的资料或亲身经历的事件。因此,书中不乏首次披露的内情,都是有根有据的材料,希望它的内容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并从中得到一些启迪。由于作者才识有限,书中谬误、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尚希读者不吝赐教,以利改正或修补。

                   王 立

                2005年5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