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世界著名的科幻经典,好莱坞大片《世界之战》的经典蓝本。这是一部描绘“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说:面临灭亡而亟需觅得新殖民地的火星人闯入地球,它们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人类,最后却在微不足道的细菌面前一败涂地。故事细节生动逼真,充满令人惊讶的想象力。您会从中看到一副副或狼奔豕突、或墙倾屋圮、或烟焰张天、或荒芜阒寂的栩栩画面,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星际战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赫·乔·威尔斯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部世界著名的科幻经典,好莱坞大片《世界之战》的经典蓝本。这是一部描绘“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说:面临灭亡而亟需觅得新殖民地的火星人闯入地球,它们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人类,最后却在微不足道的细菌面前一败涂地。故事细节生动逼真,充满令人惊讶的想象力。您会从中看到一副副或狼奔豕突、或墙倾屋圮、或烟焰张天、或荒芜阒寂的栩栩画面,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 内容推荐 英国作家赫·乔·威尔斯1898年创作的《星际战争》是一部世界著名的科幻经典。这是一部描绘“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小说,背景设置在英国的伦敦。作者从目击者和当事人的视角写了“火星人”如何以奇怪的生命形态降临地球,摧毁城镇,屠杀人类,只将人类视为一种低等动物,甚至以人类作为食物,就在“火星人”势不可挡的时候,却受到了地球上细菌的感染而全部死去。故事细节生动逼真,充满令人惊讶的想象力。读者从书中会看到一副副狼奔豕突、墙倾屋圮、烟焰张天的栩栩画面,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视觉冲击…… 威尔斯的这部小说成了多部电影的经典蓝本。1953年派拉蒙公司推出的据该小说改编的影片获得了空前成功;2005年斯皮尔伯格又以此为蓝本推出商业巨片《世界之战》,好莱坞红星汤姆·克鲁斯在片中饰演男主角。 目录 第一部 火星人入侵 第一章 战争前夜/3 第二章 流星/11 第三章 霍斯尔公地/15 第四章 圆筒开了/18 第五章 热射线/22 第六章 乔巴姆路上的热射线/27 第七章 回家/30 第八章 星期五晚上/35 第九章 战斗开始/38 第十章 在风暴中/45 第十一章 在窗边/52 第十二章 威布利奇和谢帕顿的毁灭/58 第十三章 我遇见了牧师/69 第十四章 在伦敦/75 第十五章 发生在萨里的事情/87 第十六章 伦敦大逃亡/96 第十七章 “雷电之子”/100 第二部 火星人统治下的地球 第一章 铁蹄之下/121 第二章 我们在废墟里的见闻/129 第三章 囚徒生涯/139 第四章 牧师之死/145 第五章 一切沉寂/151 第六章 十五天里的事情/154 第七章 普特尼山上的人/158 第八章 死亡的伦敦/176 第九章 劫后景象/186 第十章 尾声/192 试读章节 天色渐渐亮起来,在窗边观察火星人的我们抽回身来,蹑着步子走下了楼。 炮兵同意我的看法:不能再在这房子里呆下去了。他说,他扣算继续往伦敦走,到那里去跟他的连队——第十二骑马炮兵连——会合。我的计划是立刻回勒瑟海德。我实在是被火星人的威力吓坏了,以至于决定带着妻子去纽黑文,然后马上跟她一起逃出这个地区。因为我已经清楚地意识到,在这些怪物被消灭之前,伦敦附近地区必将成为一次灾难性大战的战场。 不过,这里和勒瑟海德之间还隔着第三个圆筒,那里也有巨怪把守。如果是孤身一人,我想我会冒险去穿过原野。但是炮兵劝我不要这么干:“对一个好妻子来说,变成寡妇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到了最后,我答应跟他一起借着树林的掩护往北一直走到乔巴姆街,然后再各走各的。接下来,我会从埃普索姆那边兜个大圈去勒瑟海德。 我本想立刻动身,但我的同伴是名现役军人,他知道那么做是不行的。我按他的指示在房子里找出了一个瓶子,他往瓶里灌满了威士忌。接下来,我们在身上所有的口袋里装满了饼干和肉片。然后我们悄悄溜出房子,沿着我昨晚回来时那条崎岖不平的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了下去。路边的房子似乎都已经空了,路上有三具挨得很近的焦黑尸体,他们是被热射线杀死的。满地都是人们扔下的东西——闹钟、拖鞋、银调羹,以及其他一些不值钱的物件。转向邮局的街角有一辆满载着盒子和家具的小马车,马已经不见了,车架歪歪斜斜地支棱在一个破轮子上。这堆破烂下面还躺着一个开了的钱箱,显然是被人在匆忙中砸开的。 这里的房子的损坏情况并不十分严重,只有孤儿院的门房还在燃烧。热射线削去了房顶的烟囱,然后就移开了。不过除了我们两人之外,整个梅伯里山上似乎没有一个活人。我猜想,大部分居民都从老沃金路——就是我驾车去勒瑟海德时走的那条路——逃走了,要不然就是躲起来了。 我们沿着小路下山,路上又看到了那个黑衣人的尸体,它已经被昨夜的冰雹浸透了。一到山脚我们就钻进了树林,在林子里摸索着往铁道方向走,一路上不见一个人影。铁道对面的树林变成了一片黯黑稀落的树木坟场:大部分树已经倒了,但还有一些矗立着,阴沉的灰色枝干上挂着深褐色而非绿色的叶子。 在我们这边,火焰没能蔓延开来,只是把离铁道较近的树烧焦了。在伐木工人星期六工作过的地方,空地上有一些新近才砍下来、刚刚加工好的树木,旁边是锯床和锯床电机,还有一堆堆的锯屑。离这里不远有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屋,里面空无一人。这天早上一丝风都没有,一切静得出奇,连鸟儿也停止了啼鸣。我和炮兵急匆匆地赶着路,彼此用耳语交谈,还不时回头张望。中间我们还停了一两次,为的是听听周围的动静。 P58-59 序言 可以加诸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H.G.wells.1866-1946)身上的头衔可谓不胜枚举,比如小说家、散文作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未来学家,如此等等。但在我看来,对他最恰切的描述应该是:一个对人类、人类社会和人类的未来念念不忘并孜孜以求进步改良的斗士,一个同时拥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文思和天马行空的想像力的智者。威尔斯一生著述颇丰,内容涉及诸多领域,但总其要而言,都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以及他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而进行的不懈求索。 威尔斯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布罗姆莱的一个中下层家庭,父亲是一个不成功的小店主兼职业板球手,母亲的工作则是偶尔给别人当当管家。由于生计所迫,他十四岁时就离开学校去给一个布商当了学徒。三年不愉快的学徒生涯以威尔斯被布商开除而告终,他随后进入一所初级学校任教,后来又获得奖学金,前往伦敦的科学师范学院就读,师从著名科学家、“达尔文的斗犬”赫胥黎学习生物学。他通过了生物学和物理学的考试,但却对地质学缺乏兴趣,竟致未能及格。威尔斯在一八八七年离开了学校,但却到一八九。年才获得学位。 一八九五年,威尔斯出版了他的成名科幻小说《时间机器》,由此开始了漫长而多产的写作生涯。他写科幻小说(代表作有《时间机器》、《隐身人》、《星际战争》和《莫罗博士岛》),写讽刺小说(比如《托诺·邦盖》和《基普斯》),写哲理小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大量文章,还留下了一本大部头的《世界史纲》。与此同时,威尔斯表现出了对社会问题的强烈关注并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活动。一九0三年,他加入主张渐进改良的费边社,后因与萧伯纳等成员政见不合而退社(1906)。他曾是国际联盟研究委员会的成员(1917),并在一九三四至一九四六年间担任了国际笔会会长。为了寻找救世良方,他还曾访问苏联和美国,与列宁、斯大林和罗斯福等人会晤。在他而言,写作与社会活动只是同一目的的两种手段,其主旨都是为了改良社会,给人类的未来找一条更好的出路。不过,尽管威尔斯曾说过“每当看到骑自行车的成年人,我就不再对人类感到绝望”之类的话,他在晚年却对人类的未来越来越悲观。在一九四五年出版的《智力的极限》(Mind At The End Of Its Tether)一书中,威尔斯甚至对人类持续生存的能力表示了怀疑。一九四六年八月十三日,威尔斯因癌症在伦敦去世。 威尔斯在各种科幻著作中相当精确地预见了坦克、激光武器、生化武器和原子弹的出现,对登月和世界大战等幻想事件的描写也与后来的现实颇为吻合,人们由此称他为“发明明天的人”(Theman who invents tomorrow)。但他自已并不以预言家自居,他写作的主要着眼点也不是科学发展的可能性,而是人类、人类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在以惊人的想像力娱乐读者的同时,威尔斯也对现实的黑暗和人性的弱点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对科学的潜在危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正因如此,威尔斯的科幻小说才有了独树一帜的特色,成了流传不衰的经典著作。 《星际战争》(The War of the Worlds)出版于一八九八年,正值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亚帕瑞利发现火星上的“运河”,人们由此对火星兴趣高涨之时。威尔斯在书中虚构了一场火星人对地球的侵略战争:面临灭亡而亟需觅得新殖民地的火星人闯入地球,它们轻而易举地击败了人类,最后却在微不足道的细菌面前一败涂地。尽管是科幻小说,《星际战争》却洋溢着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扣人心弦的情节之中,处处穿插着作者对各种人性阴暗面的揭露:大难临头,浅薄、自负、冷漠、怯懦、贪婪、虚伪、自私等人性弱点也在群魔乱舞。我们从书中也不难看出作者对侵略战争和殖民掠夺的极端反感,以及对弱小民族乃至弱小生物的深切同情。结尾部分火星人被细菌消灭的情节更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让我们不由得要就何谓强大、何谓发展等等问题多加几番思索。在今天,在以万物之灵自居的人类挥舞科技利剑大肆改天换地的今天,作者在书中透露的这些讯息更值得我们去细细体会。 《星际战争》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它的真实感。作者以天才的想象和穷形尽相的细节描绘把幻想的事件变成了真实的场景,读来恍如身临其境。笔者翻译此书之时,眼前就每每浮现出一幅幅或狼奔豕突、或墙倾屋圮、或烟焰张天、或荒芜阒寂的栩栩画面。说到这里,关于这本书还有一段颇有戏剧性的插曲。一九三八年十月三十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奥森·威利斯(0rson Welles)在电台播出了根据《星际战争》改编的广播剧,美国东部由此发生了一场大骚乱:上百万听众对此信以为真,纷纷弃家逃亡。他们跑到街上,藏进地窖,发动轿车,拿起枪械,有的还在头上缠上了对付火星毒气的湿毛巾。不知道,当时尚在人世的威尔斯看到这一出究竟作何感想,是为自己作品的“感染力”洋洋自得,还是对人类的未来又多了一重忧虑呢? 李家真 二00五年二月二十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