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东京大审判,在法庭上对狡辩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有力的驳诘,最终将战犯送上了绞架。这本传记以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再现历史的科学精神,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认真研究史实的基础上,以平实的笔法叙述了他坎坷而精彩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他追求公正、永不妥协的刚正个性,展现了他忧国爱民、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国际法院法官倪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伶伶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他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的身份参与了东京大审判,在法庭上对狡辩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有力的驳诘,最终将战犯送上了绞架。这本传记以尊重历史的严谨态度和再现历史的科学精神,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认真研究史实的基础上,以平实的笔法叙述了他坎坷而精彩的人生经历,描绘了他追求公正、永不妥协的刚正个性,展现了他忧国爱民、淡泊名利的高贵品格。 内容推荐 倪徵■是我国当代著名国际法学家,抗战胜利后,曾以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身份参与东京大审判,在法庭上对狡辩的日本战犯进行了有力的驳诘,最终将其送上绞架。1956年起担任外交部条约法律司顾问,1982年起担任外交部法律顾问。1981年在联合国第36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法委员会委员。1984年当选为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是新中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司法界最高荣誉的人,在其任职9年期间,参与审理了多起国际案件,在云谲波诡的国际事务中公正执法,被誉为国际法院司法工作的支柱之一。 本书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平实严谨的笔法,真实地描绘了倪徵■踏实而精彩的一生,细致地叙述了其性格、为人、爱好、亲情等等;书中还汇集了大量出自倪家的历史图片,以传主在历史大事件中的独特地位,这些图片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又系首次公之干世,弥足珍贵。 目录 第一章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现在开庭 /1 第二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倪徵■义无反顾 /20 第三章 北上取证,连连受挫 /29 第四章 绝处逢生,在陆军部找到证据 /35 第五章 法庭上的精彩对抗 /46 第六章 父亲说,此子恐非池中物 /66 第七章 从“东吴”到“斯坦福” /75 第八章 圣璜山上,在胡佛总统家当“学习园丁” /86 第九章 结婚了,妻子是个女博士 /99 第十章 会审公廨,清官的朝珠被拉断 /111 第十一章 婉言拒绝高官厚禄 /121 第十二章 “惟一的法学家”与“图书馆主任” 第十三章 炮击金门前,被毛泽东召见 /139 第十四章 主权中国,被美国公民告了 /146 第十五章 “文革”风暴擦身而过 /152 第十六章 当选国际法院法官,总理写信祝贺 /162 第十七章 热爱生活,淡泊从容 /193 倪徵■大事年表 /206 后记 /215 试读章节 “我反对!”跳出来的是土肥原的美籍律师华伦。“我反对检控方谈论与本案无关的、关于一只老虎的事。我请求法庭拒绝接纳这份文件作为证据。” 在审判战犯的军事法庭上,倪徵■不得不耐心细致地解释“谈虎色变”这句中国成语:“在中国,有的家庭里,小孩子不肯睡觉时,他的父母就会用‘再不睡觉,老虎就要来了’吓唬他。小孩子害怕老虎,就会乖乖地睡觉。这句中国成语的意思是,一谈起老虎,因为害怕,脸色就变。在这里的意思是,中国人一谈起土肥原、板垣两人,有如提到猛虎,都很害怕,足见这两人的凶恶。”他的这番解释在法庭内引得哄堂大笑。 “我反对!”华伦不依不饶,“我反对检控方的语言带有侮辱性,侵犯了我当事人的人格。” 倪徵■反应机敏,他立即反驳:“证人爱泽诚作证说被告土肥原贤二为人忠厚老实又坦白。在证据法则中,这叫‘品格证据’。我现在针对这一陈述,提出被告的为人如同猛虎,完全符合证据法则内‘反诘’时提出的证据必须有针对性的要求。” 华伦返回律师席。爱泽诚低下了头。 土肥原其实是很紧张的,他脸部的肌肉一直绷得紧紧的,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死死盯着法官席。但是此时,他却故做轻松地扭动了一下身体。 土肥原的另一个证人是日本前驻天津总领事桑岛主计。“九.一八”事变后不久,土肥原为扶植溥仪去东北成立伪满洲国而去天津活动。当时,日本外务省曾担心此举可能会在外交上处于被动,指示桑岛就地劝阻。但是,土肥原一意孤行,为此,桑岛多次电告外务省。在倪徵■手中的一份桑岛致外务大--臣币原的专电中,详述土肥原不听劝告,煽动天津保安队起事,将溥仪装在箱内运往塘沽登船去东北等事实。 然而,面对这份证据,证人桑岛却说:“我那是听信了流言,并不可靠。” 倪徵■不急不恼,反诘道:“可是在你的电报中,明白无误地记录说,你是与土肥原贤二进行了数次会谈,但他仍然不听劝,一意孤行。这还能说是听信了流言吗?” 桑岛沉默了。土肥原的眼睛里透出无奈。 土肥原的辩护律师拿着一份《李顿报告》(前国际联盟于“九.一八”后派了以英国的李顿爵士为首的调查团到中国调查--后写的一份调查报告),称“九.一八”发生后的当夜,沈阳全市混乱不堪,土肥原出任“沈阳市长”,维持秩序有功。 倪徵■毫不客气:“一个受外国驻军委派的外国人来中国当‘市长’,这不是侵略,又是什么?” 律师无话可说。P50-51 序言 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南京青年作家李伶伶女士撰写的传记作品《他将战犯送上绞架——国际法院法官倪徵■》,将适时地出版问世。作为传主的后人,与作者伉俪多次联系接触,详细地阅读了传记的书稿后,深为作者的工作所折服。我要说: 这本传记不是全传,作者把握了先父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经历,抓住并记述了几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和环节,链接成传.这本传记印鉴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的法制变化,从没有完整的司法权到取消外国“领事裁判权”,从破除旧中国的六法观点到新建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这本传记又突现了传主的一生没有离开一个“法”字,教法律,当律师,定法规,任法官。他曾两度参加国际审判。首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危难之际受命,作为中国检察处的首席顾问前往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认真进行各种调查取证,依法据理,熟练地运用法律知识及技巧,对血债累累的侵华元凶土肥原贤二及板垣征四郎,提出了强有力的控诉,使顽酋难逃法网,得以惩处。第二次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选举,莅任新中国的首任国际法院法官,任期9年,他严格地以法律为依据,本着伸张正义和促进国际争端之和平解决的责任感,参与审理及法律咨询工作,以其公正客观的立场和谦和热诚的为人,博得与他共事及后任的其他国籍法官的尊崇. 这本传记是正传,理由有三。理由之一是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不道听途说,不作演绎和推断。记得先父在世时,曾为某些描述东京审判的影视剧本、纪实文学等作品有悖史实而困扰不满,有些作品把施行英美法适用的“对质制”,演绎成“三堂会审”式的“纠问制”;有的作品把开庭公诉的精彩场面,演绎成全场鼓掌和叫好,形似我国古代公堂上的皂隶、衙役所为;更有甚者,将审判控诉诘问工作中的人物颠三倒四、张冠李戴,不一而足。为此先父拒绝“顾问”、“作序”及“提写书名”的邀约。他一再强调;我觉得既是“纪实文学”,就不应离开这个“实”字,因此就不应偏离事实真相,甚至可以任意增删更改。理由之二是李伶伶女士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她持有律师资格证书,在立传写作过程中,能把常人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准确而适当地予以表述。理由之三是作者的写作态度认真,为求证事实,修正补充,于今年五、六月中,两次来到酷热难耐的北京,深入细致地就地取材,令我深受感动。 由于李伶伶、王一心的勤奋与努力,传记真实地记述了先父一生的主要方面,也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历史变迁的一个侧面,特此致谢并写此序。 2005年7月 后记 倪徵■先生曾自我调侃说,他永远出不了大名,首先他的名字就让人不认识。实际情形当然未必如此,因为我就是从不识他的名字开始对他这个人留下印象的,尽管一直将“■(yu)”念作“奥”。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人事去。”言下之意人的一生应该做一件大事,方有意义。倪徵■的一生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诘问日本侵华战犯,将他们送上绞架;二是当选国际法院法官,仲裁国际纠纷。如果说,前者机会的获得主要是由于他的专业水准外,后者则除了是对他执法能力的一种认可外,还是对他品格的一种肯定。 倪徵■的一生颇为平顺,不时有幸运之神眷顾。可是,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所说:“机遇只偏爱那种有准备的头脑。”行事的计划性是倪徵■的一大特点。他的另一个特点是对史料文物的精心保存。这两个特点可能不仅是他生活习惯的反映,恐怕也是他职业习惯的反映。在他身后,除了留下半个世纪前东京大审判时的判决书、庭内情景的多张照片以及当时用的打字机外,还有更早以前作为留学生的他在国外成婚的证书、开车的驾照,在上海做律师的执照等,无一不是历史的见证或纪录。 我们今天能有幸目睹这些历史的珍藏,还要感谢倪徵■先生的女儿倪乃先女士。倪女士有乃父遗风,搜集整理入藏井井有条。最值得一提的是,倪徵■先生赴海牙就任时年事已高,身边亟需人照顾。倪女士为了支持父亲的事业,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一直陪侍在父亲左右,此情可感。 今年是抗战胜利6。周年,谨以此书向倪徵■先生致敬。是他当年站在正义的立场,清算了侵华战犯的罪孽,告慰了死于日本侵略者屠刀下的百万同胞;明年是倪徵■先生诞辰100周年,谨以此书作为纪念。 衷心感谢不惮其烦接受采访、毫无保留地为本书提供线索、材料及珍贵图片的倪乃先女士;感谢有求必应、热心提供相关史料的张晓燕小姐;感谢眼光独到、果断接受本书稿的中国青年出版社李师东副总编辑和常婷责任编辑。 李伶伶 2005年8月3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