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越发展,人心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就是俗话所说的临时抱佛脚。本书通过和赵朴初居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趣味盎然的问答形式,向我们阐释佛法,传播宁静、博爱、平等、克制、知足等精神思想,帮助在漫漫人生征途中迷惘的我们更加清醒,帮助在痛苦与烦恼中挣扎的我们涤除忧扰,也将帮我们抚平创伤、慰藉荒芜的心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朴初居士释佛(有乐感的佛心)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赵朴初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时代越发展,人心越浮躁,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就是俗话所说的临时抱佛脚。本书通过和赵朴初居士生动活泼、丰富多采、趣味盎然的问答形式,向我们阐释佛法,传播宁静、博爱、平等、克制、知足等精神思想,帮助在漫漫人生征途中迷惘的我们更加清醒,帮助在痛苦与烦恼中挣扎的我们涤除忧扰,也将帮我们抚平创伤、慰藉荒芜的心灵。 内容推荐 赵朴初是当代最权威的佛学大师,一生为佛学事务奔波,深得佛学精妙。他长期研究佛理佛法,造访名山古刹,与各地高僧谈经论道,也曾漫游海外的古老佛教国家,见识广博,不拘一格、他对佛学的理解超越了历代高僧因偏执修行而产生的孤陋见识,真正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从更广阔的方面揭示了佛学的真谛。 目录 前言 8 佛教常识答问 10 佛陀不是神 10 佛祖一生隐含的要义 13 什么叫三宝?什么叫归依? 19 神秘的舍利和塔 21 古印度也有中国观念 25 佛法中的因缘思想 30 无造物主,无我,无常,因果相续 33 佛教对苦难的深刻见解 41 大乘和小乘的要点 46 什么是菩萨? 47 色与空:佛法的秘诀 49 伟大的佛经之谜 51 出家:做佛的弟子 57 在家修道豹基本方针 62 和尚是什么意思?65 担负起住持佛法的责任 68 丛林就是大寺庙 71 最合格的弟子 77 佛教:衰灭和复兴 81 阿育王是个重要人物 88 关键时刻的关键人物 93 瑜伽系的学说 100 万法唯识的要点 102 关于灵魂问题 103 密宗之密咒及其简史 106 佛教的传入 109 佛经是真正的经典 112 佛教各宗派的兴起 126 禅:中国独创的大乘思想 135 要成就本尊的所有功德智慧 143 藏语系佛教要点 146 佛教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151 人间佛教的优越性 157 附录:赵朴初居士演讲录 161 中国佛教的过去和现在 161 诗歌及其与佛教关系漫谈 170 与几位青年朋友的一次谈话 189 谈佛教文化艺术 196 试读章节 问:"法印"是什么? 答:印就是印玺。国王的印玺可以证明文件的真实,有通行无阻的作用,借以比喻佛教的主要教义,也以符合""法印"而证明其为真正佛法掌握了它,便能对一切法通达无碍,所以称为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或者加上"有漏皆苦",亦称四法印。 问:请解释一下,"有漏皆苦"的意义。 答:"漏"就是烦恼。佛教认为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受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或为"我所有",这叫做惑,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烦恼种类极多,贪贪欲、嗔嗔恨、痴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等叫做三毒,加上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为六根本烦恼。由于烦恼而造种种业,业就是行为身业、言语口业、思想意业的活动。烦恼和业引生未来或为天人,或为人,或为地狱、鬼、畜生的身心;于是又起烦恼,又造业,又生身心,这样的生死轮回,没有休歇。而生死轮回是苦的。以人生而论,一般地说有八苦:生苦婴儿在胎出胎时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与所爱的分离、怨憎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五取蕴即五蕴),取就是烦恼,人的色受想行识以烦恼为因而生,又能生烦恼,所以叫取蕴。五蕴刹那迁流变坏,为生老病死等苦所集,所以是苦。总之,佛说世间有无量的苦,苦不是孤立的自己生起来的,也不是造物主给予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因缘的。上面所说因惑而造业,因业而有生死苦,就是佛教对苦的缘起解释,全面分析起来有"十二缘起"。P40 序言 经济大潮带来了商业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遇事即求佛、求法、求僧,殊不知向外求皆属于依赖心,就是俗话所说的临时抱佛脚。 还有一些人误以为求佛可以消罪灭障得福报,但自己却依然迷执事境为真,贪求不舍,以致烦恼此伏彼起。其实,学佛是探求佛的真谛,扫除自己的迷误,而明见自性,以脱出烦恼窠臼。而不是求佛消罪业、得福报的。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佛教大国,百姓之中礼佛拜佛之人远远超过了其他宗教的教徒人数,但有的人出于文化原因,有的人因为忙于俗务原因,而在对佛毫无认识的情况下,张口即谈报应,遇事即拜观音,甚至一些做了居士的人也持上述姿态。 再者,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佛教文化早已水乳交融,读了很多书却又对佛教毫无了解的人,让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个真正有文化内涵的中国人。赵朴初先生释佛,最为明白易懂,他关于佛教知识和佛教文化的方方面面无不言简意赅,无疑是我们找到的(几乎是难以替代的)最佳入门读物。佛学在很多人眼里是高深莫测和难以学习的,赵朴初先生的讲解正是我们领略佛学知识的简捷门径。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