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本体论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俞宣孟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体论(ontology,现多译为“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本书作者毕其十年功于一役,系统全面地对本体论这种理论的形态、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从哲学史的角度考察了它的缘起、发展、成熟和终结的过程,比较了本体论和中国哲学的“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并且指出了“本体论”译ontology而导致的种种误解,澄清了许多模糊的观念,立足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来研究西方本体论哲学和用通俗流畅的文字来表述抽象的哲学理论是本书的两大特点。

内容推荐

ontology(是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核心,或曰第一哲学。治西方哲学史而欲深入其堂奥,不可不由ontology。它不仅是西方传统主流哲学的精髓,对西方科学和文化的发展也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激发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奇思妙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就是通过批判ontology实现的;0ntology还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中西哲学原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哲学。

本书始于指出以“本体论”译ontology的不确而导致的种种误解,对ontology这种理论的形态、特征作了较深入的论述,并从哲学史的方面,论述了ontology的缘起、发展、成熟、直至达到终结的过程。

目录

重版前言

上篇

第一章本体论概述

 一、西方哲学和本体论

1.哲学源于热爱智慧

2.从智慧滑向知识

3.本体论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

 二、关于“本体论”这个译名

1.词源学的考察

2.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

 三、定义

1.哲学史上关于本体论的最早的定义

2.“百科全书”中最新的定义

 四、基本特征

 五、划清两条界线

1.划清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界线

2.划清本体论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界线

第二章 本体论的语言

 一、“是”是本体论的核心范畴

 二、前人对“是”在西方哲学中地位的认识

1.分析哲学:廓清“是”的意义以清除本体论

2.汉学家:明白了“是”是西方特有的哲学概念

3.中国学者登堂入室

 三、本体论范畴“是”的意义

1.两种不同的意义

2.“是”的逻辑规定性

3.“是”与“所是”

 四、从日常语言到本体论语言

 五、西方语言的特征与本体论的关系

1.印欧语系中的系词词根

2.西方表音文字的形式化特征

3.从其动名词形式到本体论概念的“是”

第三章 本体论与中国哲学的道

 一、哲学形态的比较是比较哲学的适当视角

1.哲学形态比较的意义与方法

2.对象

 二、一体与两离

1.西方传统哲学的两离性

2.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体性

3.中西哲学特征的两种不同概括

 三、哲学的目标、语言与途径

1.境界与真理

2.名与概念

3.形而上学的差异

 四、中西哲学的交流

1.黑格尔论中国哲学

2.西方哲学影响下的“中国哲学史”

 五、本体论的终结

1.世界观和方法论

2.本体论与科学

3.本体论以后的哲学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对本体论的批判

 一、问题的提出

 二、批判黑格尔就是批判本体论

 三、马克思主义对黑格尔哲学的扬弃

l.从青年黑格尔派到马克思主义

2.扭转一个颠倒的世界

3.吸取合理的内核

4.揭穿“哲学语言的秘密”

 四、《反杜林论》——一个批判本体论的壬

 五、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六、驳所谓“马克思主义本体论”

下篇

第五章 本体论的源起(上)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的困难

 一、苏格拉底的智慧

1.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谈起

2.没有最终结论的对话

 二、柏拉图的知识

1.理念论的提出

2.理念的存在方式与理念的特性

3.理念的假设性

 三、前期理念论的困难

1.问题的提出

2.一个重要的问题:理念间如何结合

3.关于理念的种类

4.关于事物分有理念的种种困难

第六章 本体论的源起(下)

——关于柏拉图理念的结合、分离及通种的理论

 一、理念的分离和结合

1.问题的性质和结构

2.八组讨论的概况

3.领略最初的本体论

 二、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本体论

1.柏拉图的新理念论

2.本体论的初步形态

 三、通种论

1.问题的缘起

2.关于“不是”

3.关于“是”

4.“完满的‘是’”

5.“通种论”大意

 四、结论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与本体论

 一、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

l.问题的取向

2.关于理念与事物同名的问题

3.“关于理念存在的那些证明方法都是不可信的”

4.能被参与的是本体,而不是理念

 二、对柏拉图的数的理论的批判

1.理念不是数学的数

2.数不是万物的原因或原理

3.数学对象的“是”的方式

 三、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宗旨及其对本体论的贡献

l.“本原”与哲学方向

2.亚里士多德的“本原”观

3.“是”和“本体”的多种意义

4.逻辑

四、结论

第八章 本体论与基督教神学

 一、神学和本体论的前期磨合

l.信仰和论证

2.上帝与Being

3.本体论倾向的神学

 二、本体论的成熟

1.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流传

2.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是”之分为“本质”和“存在”

4.托马斯·阿奎那对本体论的概括

第九章 本体论和认识论

 一、近代理性主义认识论的代表——笛卡尔

1.寻求第一原理

2.所谓“我思故我在”

3.笛卡尔的“大事业”

 二、近代经验主义认识论的代表——休谟

1.哲学

2.“idea”的历史

3.休谟的观念说

4.知识

5.因果性问题

三、结论

第十章 康德对本体论的批判

 一、康德所知的本体论

1.本体论——“纯粹概念的推论”

2.回到柏拉图的理念

3.本体论与形而上学

 二、探索本体论问题的根源

1.从人的认识能力谈起”

2.形而上学是人的自然禀性

3.从有条件限制到无条件限制

 三、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l.形而上学是不可缺少的

2.形而上学中的“先验幻相”

 四、对本体论证明的批判

1.一个完全与经验隔断的领域

2.“‘是’显然不是一个实在的宾语”

3.离开“存在”并不妨碍设想“是”

4.分析命题不提供新知识

5.事物的存在应由经验得到证明

 五、康德批判本体论的启示

第十一章 本体论最后的辉煌

——黑格尔的《逻辑学》

 一、黑格尔的本体论概述

 二、逻辑的王国

1.事先的思想训练

2.黑格尔的逻辑概念

3.逻辑学——绝对理念的体系

 三、建立本体论的根据

1.区分哲学思想与日常思想

2.跨进超验的领域

 四、概念的辩证法

1.本体论与辩证法

2.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概念的否定性

3.过渡、反思、发展

五、本体论的历史命运

第十二章 萌发中的哲学新形态

——作为一个例证的海德格尔哲学

 一、更新中的西方哲学

 二、挑战第一哲学

1.对传统本体论的批判

2.基本本体论的要点是“基本”

3.基本本体论和传统本体论差别的分析

4.“解析本体论历史的任务”

 三、追寻天道

1.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

2.“语言是‘是’自身既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

3.技与道

附录

论巴门尼德哲学

试读章节

关于理念的存在问题。

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从何处下手去寻找理念?要找到理念以证明理念的存在,先应对理念是什么有所知,但是从人们不能回答“什么是美”之类的问题看,人们对理念并无所知。于是,怎样能去寻找一个对它的是什么还一点不知的东西呢?即使那个东西就在你面前,你怎么知道你所找到的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那种东西呢?从这个诘问中推导出另一个难题:人既不能去发现他已知的东西,又不能发现其不知的东西。因为,既然他知道了他所知道的东西,就没有必要去追寻了;又因为,既然他不知道他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他也不会去找。在《美诺篇》中的这段对话虽然略有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但却向人们启示了一切具有真正创造性的思想和发现的特征。

上面设置的难题是,对于我们要去寻找的东西,知道了不行,不知道也不行。柏拉图击破这一难题的办法是,来一个既知道、又不知道。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它历经往世,应当是知道许多东西的,但来到今世时却遗忘了。柏拉图让“苏格拉底”说:

因为灵魂是不灭的,它已经转世过多次,见识过今生往世的事情,学得了一切所是的东西。所以如果它能回忆起它曾经有过的关于美德或其他我们所知的事情的知识,这本不足为奇。所有的本质都是同属的,灵魂又学得了一切,所以,当一个人已经回忆起了一条知识——用通常的话说即学得了一点知识——那么,如果他坚定不移、乐此不疲,为什么就不能将其余部分都找出来呢?因为追寻和学习实际上无非就是回忆。

为了证实“学习就是回忆”,“苏格拉底”当即作了演示。他让一个在场的童仆来回答他的问题,经过一连串有方向性的提问和回答,这个没有学过几何学的童仆居然知道了如何画出一个面积等于已知正方形面积2倍的正方形。“苏格拉底”认为,这便是这个童仆回忆出来的他的灵魂中本已有的知识,因而可以认为,“他的灵魂从来就是与知识为伍的”。这里的知识显然不是指经过感官所知的事情。因为早已说过,对感性事物是不能有知识的。知识是指关于本质的、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用柏拉图的话来说,它是关于实在的知识,是真理,也是关于理念的知识。这是用灵魂不灭来论证理念的存在。

但是,柏拉图同时也写道:“如果关于实在的知识总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那么灵魂必是不灭的。”⑧这一说法是以理念的存在证明灵魂的不灭,它同前面从灵魂不灭证明理念存在恰好组成了一个循环论证。在《斐多篇》里,柏拉图干脆把灵魂看作理念。这样的证明显然是无效的。虽然证明是无效的,然而柏拉图的观点是明确的,即,理念并不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里,而是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它们是“另一类东西”。也许正因为它们是另一类东西,用我们所知道的东西的存在方式去证明它是不可能的。关于理念存在的问题暂时只能谈到这里。

        P201-P202

序言

  重版前言

本书出版时没有写前言,值此重版之际,有几句话想说。

本体论是西方哲学中思辨性最强的部分,读起来不会轻松,这样的书在一方面是高节奏工作另一方面又讲究消闲的时代还有重版的需要,可见读者口味原是多样的。就像现在大多数人喝酒就喝啤酒,但总有人喜欢喝白酒,而且,在喝白酒的人看来,这才是真正的喝酒。

懂得本体论,是为了深入到西方哲学的核心深处,不理解本体论,就很难说是理解西方哲学。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把它当作是有关世界本原的理论,进而把它当作是关于世界是由什么基质组成的学说,这就把本来很精深的一门学问简单化了。其实,本体论在西方称为第一哲学,或哲学中的哲学,在形式上,它是以“是”为核心范畴逻辑地演绎成的纯粹原理体系,英文的名称叫做ontology,直译可作“是论”。本书沿用本体论这个名称,是因为当时只流行这样一个名称。这几年我国哲学界不大用本体论这个名称了,但是,这个译名却流传到了哲学以外的学科,令人啼笑皆非。本书从本体论的定义谈起,从语言方面和中西哲学比较的方面讨论了这门学问的特征,又根据西方哲学的历史,介绍了本体论产生、发展、成熟、直至走向终结的过程。本体论虽然不再辉煌,但是它对于西方人世界观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以至于图谋反叛传统的后现代主义总是把本体论当作靶子,例如,德里达曾在上海社科院说,他的解构主义就是解构本体论。

不过,搞清西方哲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呢?说得直白一点,因为当今的教育系统中有这门课程,就有我这样以此为业的人,力图把这门学问讲讲清楚;说得学术一点,哲学是人类思维活力、精神状态和文明水平的表现,学习哲学也是传承文明。然而西方哲学毕竟是西方人的哲学,它出现在我们面前,就是对我们的一种挑战。这里用“挑战”一词,是我在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中学来的,他们每听完一个学术报告后就要向报告人提问,这样的提问他们叫做挑战。西方哲学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中国自己的哲学是怎样的?我们的前辈接受这个挑战,依傍着西方哲学的观念,写出了一部又一部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他们的努力使中国传统的学问采取了现代的形式,然而,我们现在发现,依傍着西方哲学的观念写出来的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是不相契合的,至少是颇有距离的。

把中国哲学的真实面貌揭示出来,这项工作有多方面的重要性。自从西方文化传到中国来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现在,在这个方向上的变化速度真是越来越快。进步得快,不怕,就怕失控,不知道社会将变得怎样,不知道人自己又将变得怎样,恐惧由此而生。控制车辆靠的是一套机械装置,控制社会靠的是人类建设社会生活的自觉。哲学中反映出来的就是各个时代中人们对于自己人生的自觉。

中华民族在应对各种挑战中绵延数千年而不中断,没有对于生活的自觉意识是不可想象的。这些自觉意识反映在社会生活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个人行为规范、民风民俗、抵御疾病和克服自然灾害、与外族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等等方面,综合为人们的社会理想;也反映在修身养性方面,这是要在原始的生存状态中体验生命的创造能力,以便主动调整自身的生存状态,保持极度的专注,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生活世界中去。人类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各种文明风云际会,这是对我们的新挑战,亟需唤起我们生存的自觉意识,为此之故,我们应当深入了解西方哲学,更应把握中国传统哲学。我们现在对于中国哲学史的认识还在继续,虽然我们不能依傍西方哲学,但是,把它当作一面镜子来对照还是需要的。镜子也要端正明亮,对于本体论的研究至少可以起端正明亮镜子的作用。

后记

我之注意到本体论问题,是由于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研究。在西方,人们曾以“第一哲学”这个词,表示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的最高原理,这意味着,哲学的其他分支都应根据它才能得到说明,它却除了从它自身不能从其他方面得到说明。可是海德格尔却在上述本体论之外,又提出了一种“基本本体论”。依海德格尔,基本本体论可以说清传统本体论的来龙去脉,这不啻剥夺了传统本体论的第一哲学的地位;海德格尔又说,基本本体论是用来摧毁传统本体论的,这是进一步置传统本体论于死地。后来,海德格尔连自己的基本本体论也不再提起,表明他告别传统哲学、开创新的形态的哲学的决心。这就透露出,无论是要了解西方现代哲学还是要掌握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都是一个不可绕过的关键问题。

既然海德格尔有这样的气魄,认为通过对本体论的批判可以革新传统哲学,他自然也认定,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灵魂。这样的本体论应当是贯彻在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西方哲学的基本精神,是被西方大哲学家所认可并影响决定他们进行哲学思考的主要因素。然而,我们也注意到,现代学者在使用本体论这个概念时,并非都遵循它的传统的定义。例如大名鼎鼎的卢卡奇,他的一本皇皇巨著名为《社会存在本体论》。但是,从黑格尔主义的立场去看的话,卢卡奇的所谓“自下而上的本体论”只能是经验的概括,与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灵魂的本体论是不相干的,因此我们只能将它暂置一边不予理会。在我们国内,对本体论的认识与术语的翻译有一定的关系。本书的研究表明,中国学术中本来没有“本体论”这个词,它是学界造出来用作对0ntology的翻译的,但“本体论”这个译名并不确切。运用译名的目的在于指示本名所指的内容,本名0ntology所指的内容是以“是”为其核心范畴的、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范畴体系。中国哲学中并没有这样的内容。然而“本体论”这个译名却很容易将人引向另一类内容,即以为它是关于本根、本体、体用等的学说。于是,人们误以为中国哲学史中也存在着类似西方ontology的部分,甚至把中国哲学本体论问题当作专题作肯定的研究。这真是谬种误传了。这种误解的要害,是把“本体论”这个名称中所包含的西方传统哲学的特殊形态和思想方法掩盖掉了。

西方哲学传入中国大约有一百年的历史,但是对它的把握、尤其是对它的精深部分的把握,并非如我们可能想象的那样容易。有许多术语,如柏拉图的idea,亚里士多德的ousia,海德格尔的Dasein,甚至西方哲学中最常见的、我们自以为也是很熟悉的being,至今还没有找到公认而确切的译名。当缺少现成可用的中文译名时,这往往说明在我们的文化生活中还没有那样的内容,或者,我们的思想上还没有那样去想过。这种地方最容易将中西哲学形态上的差别暴露出来。

说到中西哲学形态的差别,这不是指具体哲学观点之间的不同,而是指中西哲学在思想、表述方法上,乃至关于哲学本身的观念上的差异。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没有哲学这个词,哲学更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世纪初以来,前辈学者开始创建中国哲学史这门学科,至今已有许多不同版本的中国哲学史著作问世。这些著作在不同程度上都依傍着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框架,然而西方人却不一定予以认可。如黑格尔说到中国哲学时,就显示出不屑的口气。不管西方人关于哲学的标准怎么样,中国人自有一套形而上的追求和运思方式,它伴随着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为世界提供了一种独特类型的文明。中国人自己的形而上学,就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的哲学。它曾因外族的数次入侵屡遭中断,却终于历经沧桑而接续不断;当最初作为外来文化的佛学袭来时,它又能敞开胸怀,经过消化吸收,使之成为自己的营养,酿成精深的思辨。现在,中国哲学又一次面临西方哲学的挑战,这一次与当初佛学传人中国时的形势有了很大的不同,中国哲学将怎样作出应付,以决定自己的走向呢?这应当是我们哲学工作者,不论他研究的领域是中国哲学还是外国哲学,应当共同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3: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