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经典散文译丛丛书中的一册,是英国近代随笔作品集之一。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本书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培根随笔集(修订本)/经典散文译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弗朗西斯·培根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经典散文译丛丛书中的一册,是英国近代随笔作品集之一。培根是英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本书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敌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内容推荐 《随笔集》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随笔集》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集》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集》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目录 译序 论真理 论死亡 论宗教统一 论复仇 论逆境 论作伪与掩饰 论父母与儿女 论婚姻与独身 论嫉妒 论爱情 论高位 论大胆 论善与性善 论贵族 论谋反和动乱 论无神论 论迷信 论旅游 论王权 论忠告 论迟钝 论狡猾 论自私 论革新 论快捷 论假聪明 论友情 论花费 论强国之道 论养生 论猜疑 论言谈 论殖民地 论财富 论预言 论野心 论假面剧和竞技 论人的天性 论习惯与教育 论幸运 论放贷 论青年与老年 论美 论残疾 论建筑 论园艺 论谈判 论随从与朋友 论请托者 论学习 论党派 论礼貌 论赞扬 论虚荣 论荣誉 论司法 论愤怒 论世道沧桑 论谣言(残篇) 试读章节 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喜,逆境铸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容易暴露恶习,逆境最能展示美德。 “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喜,逆境铸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塞内加效仿斯多葛派的口吻发出如此高论。 确实,如果说奇迹意味着左右自然,这种奇迹大多产生在逆境之中。他还讲过一句见识更高的话(此言出自异教徒之口委实不易):“既有人的脆弱,又有神的自若,才是真正的伟大。”这话用诗来表述更好,诗歌更长于表达妙言高论。其实诗人也一直热衷于此道,古代诗人在那个奇异的故事中就曾描述过这些,似乎不无神秘,又有点类似基督徒的经历。他们笔下的赫拉克勒斯是坐着瓦盆渡过茫茫大海去解救代表人性的普罗米修斯。它生动地体现了基督徒的决心,以血肉之躯为一叶扁舟,渡过尘世的惊涛骇浪。 简言之,顺境的德性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性是不屈不挠。后者在精神上更能显出英雄本色。顺境是《旧约》中的福祉;逆境是《新约》中的福祉。逆境能带来更大的幸福,能更清晰地昭示上帝的惠顾。即使在《旧约》中,聆听大卫的琴声,你也能够察觉到其中哀婉的情调并不少于颂扬。圣灵之笔在描述约伯的苦难时着墨更浓,甚于描述所罗门的幸福。顺境未必没有恐惧和烦恼,逆境未必没有安慰和希望。且看刺绣,以沉郁的色彩为背景来衬托艳丽的图案,比以清淡的色彩为背景衬托沉郁的图案,显得更为赏心悦目。从眼中之喜可以推断出心中之乐。诚然,美德犹如名香,焚烧或碾碎后香气更浓。顺境容易暴露恶习,逆境最能展示美德。P18-19 序言 Knowledge itself is power. 培根为后人留下了不少格言,最有名要数“知识就是力量”了。有意思的是power一词也未尝不可译为“权力”,培根的一生是追求知识的一生,也是追求权力的一生。 弗朗西斯·培根(1561.1.22~1626.4.9)出身名门,从小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年轻时就以精通法律名闻一时。曾经仕途春风,历任副检察长、总检察长、掌玺大臣、大法官、上议院议长。几度官场失意,饱尝世态炎凉。早年丧父后屡屡受辱豪门,晚年因受贿被逐出国会,身陷囹圄。 一直有人在考证培根是否受贿或卖友,指责声和申辩声不绝于耳。人们之所以对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兴趣不减,主要不是因为他曾经做过高官,而在于他为后人留下了一份丰富的精神遗产。他议论世事头头是道,人们自然也就想看看他自己的处世为人究竟如何。培根以文学和自然哲学名世,但终其一生,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从事法律事务,或沉浮于宦海,他的文学创作和哲学著作都是业余时间的产物。而正是这些哲学和文学作品,使培根名留青史。 《伟大的复兴》、《新工具》、《自然史和实验史概论》、《科学推进论》这些著作足以奠定培根在科学哲学史上的伟大地位,但培根最为人称道的却是他那本充满智慧的《随笔集》。《随笔集》最早发表于1597年,后来几易其稿,多所增删,直到作者去世,仍未定稿。五十多篇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虽然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人生小百科。 人是复杂的,作为一个兼哲学家、文学家、法官和政治家于一身的培根,其思想尤其复杂,人们不难从他的随笔中发现面目各异的培根。 “论真理”、“论死亡”、“论善与性善”、“论人的天性”……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他崇尚真理,认为:“人生至乐莫过于高踞清新纯静的真理之巅,俯瞰谷底种种谬误迷惘,云遮雾障。……如果所思所念能以仁慈为主宰,以天道为归宿,以真理为枢纽,那简直是身居尘世乐比天堂。” 他参透生死:“复仇之欲压倒死亡,爱恋之情蔑视死亡,荣誉之尊高于死亡,悲伤之极向往死亡,畏惧之心期待死亡。……死亡开启荣誉之门,熄灭嫉妒之心。” 他直指人性:“德以善为首,此乃上帝的特性。若无这种品性,人将沦为蝇营狗苟,惹是生非,无可救药的贱货。” “论高官”、“论谋反与动乱”、“论王权”、“论野心”、“论强国之道”……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他深知民为国之本,国家要想强大,关键要有骁勇善战之民,不可竭泽而渔:“负重的驴子难以成为好斗的幼狮,赋役深重的百姓难以成为骁勇尚武的国民。”为政既不可得罪巨室,也不可视百姓为草芥,因为“肚子造反,后果最惨。如果上层的破产和下层的赤贫同时发生,那就更是危在旦夕。民怨之于政体,犹如气血之于人体,郁积不畅,必然遭殃。” 他对官场的险恶体会尤深:“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为了高位,身心俱累;付出辛苦,招来痛苦;为求当官的尊贵,不惜丧失为人的尊严。君子不党,但要想官场得意,不妨先做小人:“地位低下的人要想升迁,就不得不依附党派。……跻身高位如攀援曲折的楼梯,路遇派系之争,中途不妨有所依傍,位居高官后则宜中立求稳为上。” “论父母与儿女”、“论婚姻与独身”、“论爱情”、“论友情”……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从这些篇章中,人们可能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论作伪与掩饰”、“论嫉妒”、“论野心”、“论狡猾”、“论言谈”……从这些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薄薄一本《随笔集》竟能令人读出种种味道,你可以把它当作生活交友的教科书,也可以把它看成混迹官场的厚黑学。按照培根的说法“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食,个别的书则须细嚼慢咽,充分消化。”《随笔集》虽然还谈不上字字珠玑,毕竟称得上琳琅满目,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值得读者细嚼慢咽。至于见仁见智,只能是因人而异了。 不过,还是培根说得好:“读书太久易生惰性……学习要靠经验来加以规划,否则可能歧路亡羊。会学不等于会用,运用之道在书本之外,得靠亲身的体验才能掌握。” 然而,能言者未必能行,读罢《随笔集》,再观培根的平生为人,只能说他写得极好,做得极糟。为了追逐权力,保住官位,他不惜卖友受贿,奔走权门,最后还是被赶出宫廷,连结婚十多年的妻子也离他而去。 权力向他闭上了大门,但知识仍在向他招手。丢官后的培根一心著书,5个月内便完成了《亨利七世时期的英国史》。他把这部书献给英国王太子查理,可见这位弃官还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1623年,《科学推进论》的拉丁文增译本刊行,哲理小说《新大西岛》出版。1625年,《随笔集》修订本出版。1626年4月9日,培根因病去世。病因是他在大雪天突发奇想,出外挖雪,填入鸡的腹腔内,以便观察冷冻的防腐作用。受凉后一病不起,终于死在探索求知的征途中。后来马克思将他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培根追求权力的一生是如此失败;培根追求知识的一生又何等辉煌。权力能左右荣辱于一时,思想的余辉则能泽及万世。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遗产为此作了最好的注释。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诵读《随笔集》,你好像仍能听到一个四百多年前的老人那饱含睿智和世故的笑声。 书评(媒体评论) 弗朗西斯·培根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所以尽管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他仍旧占有永久不倒的重要地位。——伯特兰·罗素 培根的文字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感情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雪莱 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它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作格言。 ——黑格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